化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4-07-29 12:39:37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化学实验报告[精]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实验报告[精]

化学实验报告1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从而更直观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一、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学会突破创新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着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它的学习功能是其它任何学习方式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学习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日常学习形成优势互补。

  四、必须加强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化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化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化学实验报告2

  有机化学又被成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它的学习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学生想要学好这一部分,首先就要对它有个充分的认知。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分支,涉及分子结构、反应机理和化学物质的制备。下面将分享三个观点,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系统学习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上。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其次,也必须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原子和它们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键的性质。因此,迅速梳理和消化列表总结等简单工具常常能够加深各元素间特征类型和配位数的记忆。学生还需要学习有机分子的化学反应,这包括酸碱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高度关注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设计出最优化的有机化合物可突破地球环境影响,从而为环保社会培育领军人才提供协助。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组合ch4、ch2=ch2、ch3ch=ch2、ch3ch2oh等分子模型,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多实践,增强运用能力。

  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多实践,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学习内容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合成实验,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和阅读有机化学过程方面的论文提升自己,巩固和拓展认识。此外,在实践过程中与导师、助教、同学等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来激励自己充满创造性并得到及时反馈,另外不失为多角度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

  许多学生在心底里对有机化学存在恐惧感,视有机化学为他们职业抱负的坟场。这个观念又被学生们之间口口相传的恐怖故事以及“为我的教授评分”的网址所强化,这正是很多出人意料的结果迁怒于社交媒体的原因。

  有机化学确实很难。其难度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有机化学中的概念是全新的,同时这些概念又很抽象,对于那些只专注于有形物体的`人而言,“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夜晚”并不是宽慰之言。2。有机化学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最重要的是不能落后。3。课程进度很快而且是累积的:既不能忘记杂化和几何,还希望能理解后续的内容;既不能忘记立体化学,还希望能理解后续的内容。4。许多学生已忘记了普通化学中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像酸性、碱性、热力学概念、化学动力学等需要连续的强化。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他们将会发现以下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对数学和物理也适用。1。首先,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有机化学。关闭你的智能手机,它会使你愚蠢。关闭电视或其它噪音源,它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集中注意力。同时完成多个任务仅是个虚想。没有人能够同时专注做两件事,两者会互相减损。这将只能是浪费时间。2。阅读下次课所布置的课本内容。这样你将会为下次的授课做好准备,曾被视为很难理解的内容将变得易懂。3。演习章内习题。首先做示例习题,每个这样的例题,可以在下文马上找到正确答案,看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再做接下来的习题,答案在附录里。如果你答对了,非常好。如果答错了,确保找到错误的原因。4。完成上次课内容相关的所有章节的习题。不必做每个习题的所有部分,除非必须。做习题1的(a)部分,习题2的(a)部分,等等。这样你一次查看所有的习题。如果你不懂某一个问题,返回来,弄清楚为什么。5。无论你做什么,切记勿把上课变为单纯空洞的记忆练习,这样也不会持久。要学习基本概念。他们适用于科学上的任何事情。

  像这样的诀窍无需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这类通用方法是有效的。保证。

  三、掌握相关技能,深入研究前沿。

  有机化学的第三步是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深入研究最新进展。这包括熟练掌握化学式运算,如分离某一特定分子;了解基本的仪器和测量技术,如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并且要时刻关注科学界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研究前沿,例如关注有机化学的高质量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加强对前沿领域的关注学习,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的未来方向。

  无论是学哪一门学科,哪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结合老师编写的学案,认真预习,把难理解、看不懂的知识记录下来,到课堂上仔细听老师分析、讲解。

  学习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或者方法是: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这也是学生应该构建的基本的有机知识框架。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探究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根本区别,明白有机物的独特魅力,断键的含义。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

  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先从烃开始,先把各官能团的性质记一下,化学反应就没问题了。然后把鉴别各物质的方法搞清,但别弄混。把几种反应类型弄明白。各种反应其实都是各官能团的反应,所以官能团的性质要了然于心才行。理解着记忆,关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反应机理,不要偷懒,早读也可以背一背。

  总之,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多实践并增强运用能力、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深入研究前沿。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并为未来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化学实验报告4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5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化学实验报告6

  实验名称

  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目的

  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药品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7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李志红

  实验员 :张xx宇

  时 间: 2xx年5月12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0.43107g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1.0mol·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六、结论: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化学实验报告8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左右)苯甲酸(熔点℃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左右)

  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

  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化学实验报告9

  一、实验目的

  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

  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C)。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C和P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TT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 PVT关系实验装置图

  2—3—2试验台本体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

  3—压力油

  4—水银

  5—密封填料

  6—填料压盖

  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管

  9—CO210精密温度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

  (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或25℃)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当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CO2温度和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CO2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CO2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和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CO2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P=)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

  a、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Pc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近合于一点。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c、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处于临界点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参数(P,V,T),不能区别此时CO2是汽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因为此时是处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节压力处于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内的CO2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CO2状态点不是沿等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6、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 = 40℃左右)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原始数据表23℃压强(Mpa)

  将数据绘图如下:

  六、实验结果讨论

  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曲线误差较大。

  2、加压的时候要缓慢加,不能过快,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一组加压不够缓慢出现了较小的气泡,使得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压力不能超过MPa,实验温度不高于41℃。

  2、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

  3、一般,按压力间隔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

化学实验报告10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11

  化学振荡操作说明

  1. 根据需处理工件选用合适的磨料,投入研磨机,视工件的实际情况大小 配好药剂PM600,并对工件进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为止。 2. 当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细时,即关闭排水阀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调高研磨频率进行研磨。

  3. 当工件变灰白色时,对工件进行检测。如工件表面情况不甚理想(纹路过 深)对工件进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泽一至,无白雾雾及麻点黑斑的感觉。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对工件进行彻底清洗。投入抛光剂及防锈剂进行抛光处理30min,抛光速度视工件大小及机台大小而定。

  备注:1.选用磨料之原则:不堵塞工件及不扩孔为原则。

  2.工件端面刀痕过深时,退至车床组做端面研磨处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时间后,若发现石头翻转过慢时或是石头过黏时,对研磨机内加入适量的水润滑 。

  4.大锅处理量为200~250kg,小锅处理量为50~80kg。工件越长处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黄油一次,设备间隔使用每72hr打黄油一次。

  化学振荡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业安全守则

  (一)噪音作业劳工必需戴用听力防护具。

  (二)过量噪音曝露会造成重听,听力损失永远无法治疗。

  (三)听力防护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达鼓膜前予以减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区内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听到警报信号为原则。 (五)戴用听力防护具建议

  1.公司医务人员将指导如何戴用听力防护具。

  2.适应戴用听力防护具,由短时间戴用而至整个工作日戴用,建议戴用时间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听力防护具仍觉得不舒服,找公司医务人员协助。

  4.听力防护具若有损坏、变形、硬化时送安全卫生单位更换。

  5.听力防护具若遗失时,应即至安全卫生单位领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洁一次。 (附)记住下列事项:

  (一)最佳听力防护具系适合您戴用它。

  (二)正确的戴用听力防护具可达良好保护的目的,小的漏泄将破坏防护具保护其有效

  性。

  (三)说话咀嚼东西等会使耳塞松动,必须随时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洁,不会发生皮肤刺激或其它反应。。

  二、化学作业安全守则: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指示及标准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围兜等防护器具。

  3. 各种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学品,必须分别摆放,加以明显标示防止误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须为标准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如有破裂应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5. 防护手套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方法如下:将手套内充气,捏紧入口,往前压使膨胀若膨胀后又萎缩或有漏气现象,即表示该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蚀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护具,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冲洗。

  8. 不得将酸类与易燃物互混或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戏,更不得以化学品做与工作无关的试验或其它使用。

  10.废酸、废弃易燃物应予适当的处理,不得随意排弃,以免危险。

  11.化学品应贮放于规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贮放化学品。

  12.工作场所,应设紧急淋浴器,并应能随时提供大量的水,以应付紧急情况的冲洗。

  13.随时注意安全设施及保护衣物的安全程度须要时,应更新防护具物、设施,不得误。

  14.工作间不可将工作物投掷于槽内,以免酸碱泼溅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应置于完全不与其它物冲击处。

  16.倾倒酸液时,须将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坠入酸液中时,须用挂钩取出。

  (二)搬运:

  1〃为防止搬运时化学物质的泄露,搬运前应先将盛装容器的旋盖拧紧,并穿着不浸透性防护围巾或围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胶鞋。

  2.在搬运化学物质地区 ,应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净,注意防止滑溜。

  3.搬运化学物质应严防容器的碰撞、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4.使用手推车搬运化学物质时,先检查车辆状况,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伤要迅速以大量清水冲洗,并作紧急救护,必要时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检查。

  (三)异常事故的处理:

  1. 停止作业,立即通知作业主管。 2. 确认异常事故的原因及种类。

  3. 决定处理因素:依异常事故的大小、作业主管及人员采取的措施。

  ①修护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工作。 ②由作业主管及人员自行调整异常状况。

  ③在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时,应即疏散作业人员。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应迅速洗除化学物,并迅速的将伤者移离污染场所。

  2. 与皮肤接触迅速以大量的水冲去。与皮肤的触面积太广时应脱去衣服,并维持至少十五分钟以上的冲洗。

  3. 与眼睛接触,即使少量进入眼睛也应以大量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可使用洗眼器,从水管流出的温和水流,或清洁容器倒出均可。在冲洗十五分钟后疼痛仍存在,冲洗仍应再延长十五分钟。伤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化学实验报告12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xxxx

  实验员:xxxxx

  时间:20xx年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2、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3、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4、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5、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邻二氮菲与Fe在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

  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及Ag+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500ml容量瓶1个,50 ml容量瓶7个,10 ml移液管1支,5ml移液管支,1 ml移液管1支,滴定管1支,玻璃棒1支,烧杯2个,吸尔球1个,天平一台。

  2、试剂:(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L—1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铁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

  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μɡ ml—1铁标准,然后分别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 B= — R*R= CONC。 =K *ABS+B C =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

  (1)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

  六、结论:

  (1)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2)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附录:

  723型操作步骤

  1、插上插座,按后面开关开机

  2、机器自检吸光度和波长,至显示500。

  3、按OTO键,输入测定波长数值按回车键。

  4、将考比溶液(空白溶液)比色皿置于R位以消除仪器配对误码率差,拉动试样架拉杆,按ABS01键从R、S1、S2、S3,逐一消除然后再检查1~~2次看是否显示0.000否则重新开始。

  5、按RAN按3键,回车,再按1键,回车。

  6、逐一输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值,每输一个按回车,全部输完,再按回车。

  7、固定考比溶液比色皿(第一格为参比溶液)其余三格放标准试样溶液,每测一值,拉杆拉一格,按START/STOP全打印完,按回车

  8、机器会自动打印出标准曲线K、B值以及相关系R。

  9、固定参比溶液比色皿,其余三格放入待测水样,逐一测定。

  10、完毕后,取出比色皿,从打印机上撕下数据,清扫仪器及台面关机。

  AλC

  T/A

  721型分光度计操作步骤

  1、开机。

  2、定波长入=700。打开盖子调零。

  3、关上盖子,调满刻度至100。

  4、参比溶液比色皿放入其中,均合100调满。

  5、第一格不动,二,三,四格换上标液(共计七个点)调换标液时先用蒸馏水清洗后,再用待测液(标液)清洗,再测其分光度(浓度)

化学实验报告13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14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Phi;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 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 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 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 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 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 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 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 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 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 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 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 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 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 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化学实验报告15

  Title: Preparation of Fe scrap from waste

  (NH4) 2SO4.FeSO4.6H2O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Learn the method used scrap iron preparation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amiliar with the water bath, filtered, and evapo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crystallization basic working.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the iron and sulfuric acid to generate reactive ferrous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and ammonium sulfate in an aqueous solution of equal molar interaction, becomes less soluble blue generate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e+H2SO4=FeSO4+H2 (gas)

  FeSO4+ (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Usually ferrous rocks are easily oxidized in air, but after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perfunctory, not to be oxidized.

  Experiment to use instruments, scales,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pumps, basins, cups, 10ml graduated cylinder, asbestos mesh, glass, tripod, alcohol lamp, funnel.

  Iron pieces to a solid pharmaceutical use, use of acid ammonium sulfate and 3mol / l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The first step Said iron powder 4g into a beaker and then 50ml 10ml, 3mol / L H2SO4 was added to the same beaker. The second step will be the beaker is heated to no more bubbles, and then filtered hot and the filtrate was then filled in 100ml beaker. The third step, called 4g (NH4)2SO4, and the resulting

  ammonium sulfate and 5.3ml of water to form a saturated solution, and then add it to the ferrous sulfate solution, adjusted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o PH = 1. A fourth step, the third step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in a water bath to the surface until the film is crystallized, it was slowly cooled and

  then filter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o stand finally dried, weighed and the yield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8.1g bluish powdery

  crystals. Have this result we can calculate yield, starting with the first step we tried to know the amount of iron, should this we can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is 0.03mol, then ferrous sulfate obtained by the

  0.03molFeSO4 theoretical value of ammonium.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2SO4.6H2O 0.03molX mol

  X=0.03mol

  m=XM=0.03molⅹ392g/mol=11.76g

  Yield =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formula is divided by the theoretical value by 100%.it will be calculated into the data obtained in a yield of 68.9%.

【化学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06-02

化学实验报告08-20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06-15

化学实验报告【精】11-10

化学实验报告(优选)06-05

[精]化学实验报告05-18

【优选】化学实验报告07-23

【荐】化学实验报告02-08

【热门】化学实验报告02-08

化学实验报告【热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