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庆感言(精选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此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感言。你想好怎么写感言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校庆感言(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庆感言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双语迎来了十年校庆,所有双语人都为之振奋自豪!
十年的历程,见证了学校自强不息的辉煌,它凝聚了多少老师的辛劳、智慧和期望,更承载了我们的信心和骄傲!
坐在台下的我,心情激动:优美的舞姿,美妙的歌声,流利的英语,让所有人都陶醉其中……那动听的诗歌朗诵,不正彰显了我们双语深厚的文化底蕴吗?双语的孩子是幸福的,双语的老师是幸福的!
台下家长的掌声此起彼伏,高高举起的相机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这次校庆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和感动!和平鸽飞起的那一刻掌声久久不息,五彩气球飘起的那刻也代表了所有双语人的心声“祝愿我们的双语就像和平鸽和五彩气球一样越飞越高!”
忆往昔,我们建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未来,更大的`成功在向我们招手。作为双语的一员,让我们人人都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学校因我而光荣,我为学校添光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双语将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而壮大,我们也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成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我们相信双语的明天会更辉煌。
校庆感言2
首先,作为三小学生的家长,真诚的祝贺三里河第三小学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在这次庆典活动中,我们很认真地听了徐建华校长的致辞,当听到:“三里河三小学走过的五十年历程,五十年耕耘,五十年辉煌,五十年华诞。回顾三小过去的探索,展望三小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记住光辉的历程,坚持走”教科研强师、教科研立教、教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发展、让学生幸福“的办学宗旨,坚持”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努力开拓,携手共创三小美好未来!”的时候,我们感到无比激动,更加放心和相信三小的老师们,会把孩子们培训成为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同时,孩子通过参加这次庆典活动,一方面,让孩子了解到学校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她会感到一种荣誉感,也会为此而感到骄傲,更爱自己的母校。另一方面,孩子很荣幸地参与了校庆的表演,让孩子体会到集体荣誉感,激励她为三小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增加了孩子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有一种责任心。更重要的,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一点一滴的成长过程,如:孩子参加这次活动表演,当初,小孩被选为一名后补队员,每天坐在旁边看着其他孩子练舞,她心里并不好受。作为家长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也曾劝说她别参加了,可是她一直坚持着,还对我们说:“这是集体活动,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加。”没过多久,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已成为了一名正式队员。看到孩子一直的坚持,辛苦的排练,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我们感动的流泪了,真正体现出三小小主人翁的言行风范,要坚持,不放弃。
我很有幸能参加我校的五十岁生日的聚会,我在现场的感觉就是隆重、开心和精彩。我参加了《欢庆》这个节目的表演,虽然排练得很辛苦、很累。但是,我在排练的时候一直有一种荣誉感。总之,我是非常荣幸能参加我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校庆感言3
在我走进xx小学的第三年,有幸参加了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并且非常荣幸的承担了部分校庆筹备工作。今天,庆祝的帷幕已缓缓落下,但欢庆的气氛还在校园飘荡,祝福的鲜花还在校园绽放,幸福的笑容更是洋溢在师生们的脸上……静静时,昔日忙碌的筹备过程时常浮现于脑海:紧张的工作场景,校园内忙碌的身影,夜幕中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教室,校园里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一切仿佛一位长者,引领年轻的我走进学校五十年发展、前进的历史长河,让我更加了解了前辈创业的艰辛和对事业的执着。
记得吴校长公布校庆计划,详细到每个大组、人员安排、具体分工等等,脑海中便开始描绘着校庆的欢乐场面,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记得王校长通知我和另外一些老师成为校庆宣传组成员,并承担校庆宣传片设计及脚本写作时,心中的喜悦与忐忑。记得陈延军主任带领我们完成《校庆快报》收集文章、编辑、排版时,紧张中收获着快乐。
在校庆宣传片脚本写作过程中,王校长和陈延军主任指导我们一起翻阅学校的历史资料,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足迹,一次次地讨论、思考、再讨论,让我对学校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热爱;整理思路设计框架,字斟句酌推敲解说词,尽可能全面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风采,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学校每一位老师做事的严谨和认真。至今,王校长和陈主任对学校历史如数家珍般的讲述历历在目,这不仅仅让我了解了学校,更让看到了每一位实验小学人对学校的那份深深的情感。
在临近校庆庆典一周的时候,接到与其他四位老师一起完成《校庆快报》的编辑印刷任务,由我负责“老友心声”一版,时间紧任务重,说实话,当时我真是一头雾水,这么紧的时间里从哪儿开始联系,联系上了人家有没有时间写,能不能按时交稿,一串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带着几分犹豫,开始通过学校老师介绍分别打电话联系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写回忆文章。从着手开始工作的那一刻起,感动和感激是回荡在我脑海最深刻的记忆:龚乃传校长欣然提笔写下回忆建校的文章;尤素湘校长热情介绍往事;田桂芝校长连夜提笔;周玉仁教授在工作繁忙,家中事情繁多的情况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写下了回忆母校的文章;八十八岁高龄的李珠凤老师严谨认真地回忆当年执教的情景;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用真情抒写着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无论现在身在何方。校友邹晓墨在来稿中误将“饮水思源”打作“引水思源”,但第一时间从国外打来电话纠正,严谨的作风让人肃然起敬。每打完一个电话,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感动;每接到一份稿件,感受到的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校的热爱。大家对母校深深的敬仰和祝福,更让我为自己是实验小学的一员感到无限光荣。当校庆当天,看到电视里播出的校庆宣传片和来宾、校友手中的《校庆快报》时,我非常荣幸,学校五十年华诞让我有机会学习实小一代代领导人和一批批老师的执着、创新、严谨与奉献,这将是我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校庆当天上午,我在印刷厂协助完成《校庆快报》的最后排版编辑和校对工作,而没能看到盛大的庆典活动,对此深感遗憾。校庆结束后,我接到了通过录像资料整理参加庆典的来宾致辞的工作,几天的工作中,从来宾们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任、肯定和赞誉,让我又一次受到了深深的教育。
现在,欢庆的气氛虽已渐渐散去,但学校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和“团结 活泼 勤奋 向上”的校训正如暖暖春风沐浴着和风满园的校园。在参与整个校庆筹备和庆祝活动的过程中,我在学习,在成长,学习学校五十年和风满园的执着精神,学习着学校每一位敬业奉献的教师严谨创新的教风。作为新一代的实小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时刻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踏实工作,严谨求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学校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庆感言4
从凰凤毕业已好几个春秋,数年的功夫,弹指一挥间便过去了。今日再回望母校,母校已愈办愈好,而从前我们那段读书的青葱岁月,却只能聊以怀念了。
忘不了大冬天的我们伴着早起的铃声一骨碌爬起床来围着塑胶跑道晨跑;忘不了大家中午下课后一路小跑去食堂打饭,然后集体一起啃饭的情景;忘不了睡觉的铃声响过后,宿管员阿姨催促我们的亲切关怀……
太多的忘不了,如今却只能在记忆的明信片中回首。毕业几年,却恍如隔世,通过母校,我们已经顺利在成长的'跑道上起跑,却距起点越来越远。再回校探望,母校已增添了更多的年轻面孔,这又是富有朝气的新一代;而教过我们的老师,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复一年的教导着学生而两鬓更见斑白。
回首当初,如果没有当年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如果没有任课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果没有班主任耳提面命的教导,如果没有高五十九班全体同学的战斗友谊,那我们的前程也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凰凤是一个承载学子梦想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有严谨的学习环境,有稳定的师资力量,有优越的食宿生活,在凰凤这几年的求学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最闪耀的亮点,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感念母校。
校庆感言5
我在华光中学学习了1年,时间并不长,但如吴江学子范小青所说,“一个人对母校的感情是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的,同样,母校对于她的每一个学子的培育之恩,也不好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正是这种对母校的厚厚的记忆,让我时时为母校祝福。但是,最要紧说的是,从心底感谢母校。
感谢母校!从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也是从您这里,我走进了高校。
华光中学严格的管理、渊博的学识、慈祥的爱护、创新的精神、团结的集体使我受益匪浅,以至于在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时留下母校的痕迹。常常感悟的是,爱心使老师变得可爱,尤其是母校的老师,那种永恒的老师。
感谢母校!年轻时,母校的名字促我奋发、促我进取。母校育人,何止在校园,何止“在校生”!正是这种动力,促使人进一步奋进。我能成为博士、博导,岂能忘怀母校的关怀!作为华光人,我坚信,学子们在努力,准备用最好的.成果回报母校!
感谢母校!华光中学的名字最能体现作为学子的心愿。经历了二十几个春秋,求学和施教于五校六地,穿梭于大江南北,探油于戈壁沙漠,寻气于天山腹地,是我离开母校后的轨迹。来到上海,漫步于黄浦江边,仰望陈毅元帅气宇轩昂的雕塑前,总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和骄傲。正是陈毅元帅为之题名的母校,造就了我们这一批批华光人,这怎能让人不自豪!如何不感谢!只是这种自豪和感谢,难以从我这个擅长模型、符号的“工匠”笔中流出!
今天,祖国强盛,教育兴旺,离校学子在努力,在校学子应拼搏。“华光”是责任,“华光”是动力,“华光”更是我们的骄傲!
感谢母校!
校庆感言6
我于一九五五年考入陵醴一中初35班,一九六一年毕业于高30班。回忆六年的校园生活,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学生的眼里,学校众多老师中,最怕的是班主任,然而最亲的也是班主任,所以我们称班主任为嫡亲的老师。高三时,黄炎俊老师任我们高30班的班主任,他是我们又怕又亲的人。
见到黄老师的第一眼,就觉得他长得英俊、端庄,真是人如其名。他的'穿着从不讲究,除了中山装还是中山装。但衣服穿在他身上很得体,显得举止洒脱,风度翩翩。黄老师任我们的语文课,他教学严谨,讲课从容不迫,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诙谐,用“口若悬河”来形容,决不夸张。诸多的功课中,我最不喜欢的是作文,称之曰“挖煤炭”。黄老师辅导作文很耐心,总是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地启发,使我们作文有“米下锅”,有东西可写。每次作文,他都精批细改,作文本发下来,我第一眼当然是看分数,然后仔细看老师给我修改的地方,以及眉批和尾批,从中获益匪浅。
黄老师既是我们的严师又是我们的益友,我们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他常常挤时间参加。记得毕业前夕,我们高三年级准备搞一台文艺晚会,作为礼物献给母校。黄老师给我们出点子,想办法,坐镇指挥。当时我会哼几句京戏,黄老师立即鼓励我登台清唱,还亲自为我拉琴助兴。整台晚会,虽然不十分精彩,却融入了师生的深厚情谊。
当然,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件决定我一生命运的事情。那是高考后,大家都翘首盼望录取通知书快发下来。(编者按:当时录取和未被录取均有通知书,未被录取的考生实际上是一封慰问信。)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传达室领取通知书,可翻遍了所有的通知书,唯独不见我的。我问传达室的师傅,他告诉我,被黄老师取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顿觉一种不祥之兆向我袭来。我找到黄老师焦急地询问,可他就是不理会我,却说要送我回家。从陵醴一中到建国路8号我的家,黄老师一路滔滔不绝地开导我、劝解我,可我满脑子是“没考取、没考取……”,老师讲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到了家,我早已忍不住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哭倒在床上。黄老师把通知书交到我母亲手中,又劝慰了一阵才离去。我不知为什么不被录取,只知这是命运捉弄我,家庭出身不好决定我,我无脸面对亲朋和同窗。第二天,我就离家到衡阳姐姐处“避难”去了。
在姐姐处不到一月,突然接到母亲的来信。信中说,黄老师亲自到我家,告诉她学校准备保送我到湘潭师专学习俄语专业,毕业后,再回到母校一中任教,问我同不同意。我见到信高兴还来不及,哪有不愿意呢。我深知,这是母校对我的培育和关爱,是班主任黄老师对我的力举和推荐。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从此,我步入了教书的生涯。
一晃四十多个年头,我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三十五个春秋。我牢记了恩师的教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担任泉湖学校校长十六年,学校连年评为县、市级先进单位,今年正式挂牌为“株洲市示范中心小学”,我本人也连年评为先进个人。两次获陵醴市奖教基金;四次被评为株洲市立功受奖人员;我上的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课参加陵醴市、株洲市教研课调赛,多次获一等奖,并均被录相播放。一九九三年,我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均离不开母校的培育,恩师的教诲,在这里我要道一声:谢谢您,亲爱的母校,我尊敬的老师!
校庆感言7
“含东海之神韵,富罗山之气质”就是我的母校——兴永中学。值您华诞50年之际,回首细数与您的缘分,若一日算行一里路,与您的缘分竟有三千多里长。少年在您怀抱求学遇良师徜徉学海欢乐无限,青年受您感召求职遇益友泛舟教海梦想起航。记忆中有您,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溢满诗情。
求学“海一中”
我于1981年9月初次踏入“海一中”的大门,就被您那气派的操场震撼了!因为我来自那个祠堂改建的小学——大塘小学,如一个井底之蛙初见天地之大般,课间就与同学跑遍操场的角角落落,这个粗粗的白柱顶上有块大板板上有个圈圈的是什么啊?同学说:“那是篮球架。”那个长方形的里面都是沙的是做什么用的啊?同学告诉我:“沙坑,跳远用的。”小操场四周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啊?同学说:“那叫冬青。”睁大好奇的眼睛,开始了在您的怀抱求学的1000多个日子。
当陈宝迪校长那中气十足的金石之声在操场的司令台上荡漾开来时,我才知道您业已成为温州闻名的“海一中”,我们入校的那一年,我们“海一中”出来了一位全市中考状元——陈南华。那时期中期末每班每科最高分学校都会红榜公布,每学期三好学生陈校长都会亲口表扬,为使自己的名字能在红榜上出现,能让校长表扬一遍,我在暗暗努力。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陈宝迪校长的管理理念已是十分科学先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获得成功感,从而自觉进取。对陈宝迪校长的记忆,还有一个深刻的镜头:一场暴雨后,校门到行政楼门口的石头路被淹没,水深及膝,我们高兴地“趟水过河”,还有男同学故意将水花弄大,不知谁叫了一声:“校长在那!”原来陈校长早已卷着裤腿、赤着脚站在“彼岸”迎接我们,那些男同学趟水的声音瞬间小了许多,“校长”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海一中”求学期间,许多老师的德才在我心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国清老师作文讲评课,时时表扬学生的创意表达令我难忘;祝继尧老师教函数时,拿来铁架台,用白纱线比来比去让学生直观认识抽象的函数令我记忆深刻;潘国琪校长教化学让我们用永强话背化学元素:“+1钾钠银氢,+2钙镁钡锌…”至今朗朗上口;张积林老师对变阻器的详细讲解至今历历在目;张国祥老师用标准的男中音读我毕业考作文时,我那小心脏蹦蹦跳着的激动犹如昨天;初三时班主任王华萍老师教几何,让我这样的数学白痴也能考出永强第一的几何分数。
三生有幸,让我遇见王华萍老师!那时王华萍老师虽只比我们大三四岁的样子,小小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一副黑框眼镜,文静中带有高雅的书生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即使是最调皮的男生,在她的数学课上也能安心听讲。每到考试,我的数学作业本中总会出现她字迹娟秀的字条:“期中考到了,你准备好了吗?”“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这样的字条,对一个内向的女孩的鼓励胜过千言万语。可以说王华萍老师是我人生梦想的引路人,听她上数学课时,我就常常这样梦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王老师一样给学生上课,那该多好啊!梦想成真当了老师后,王华萍老师就成我师德的楷模,做老师就该是这个样子!敬业爱生无私奉献!
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各位老师的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授课,至真知性的人格潜移默化,才有我学业上的点滴进步。求学“海一中”的1000多个日子,这1000多里路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一日一烙印,烙下勤勉习惯,烙下正直观念,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从教“兴永二中”
88年兴永二中应“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应运而生,90年我从温师院毕业,被分配到您的.分校——兴永二中从教。开启与您1800多个日子里的1800多里长的缘分。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校长曹进峰老师和后来的校长潘庆明老师张国清老师等等老师都是原来“海一中”的老师,所以倍感亲切,以百倍的热情在益友们的相助下泛舟教海学做人师,每天快乐地书写着初入教海的喜悦和收获。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兴永二中的所有同事是良师亦是益友。他们在我初入教海战战兢兢划桨起航时,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永远铭记。老校长曹进锋老师曾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表扬我“最佳小组比赛”卓有成效,“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思维非常正确,“拍拍桌角头不如拍拍肩胛头”是“爱的教育”,老校长的肯定振奋了我的“士气”,梦想之舟划得更快;张积林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甘当人梯当我“副手”——我班副班主任,时时给我“打气”,当班级取得好成绩时,他会笑着说:“你做得不错,是教师和班主任双料。”当学生中出现厌学我急得快哭时,他说:“不可能人人升学,人人优秀,只要问心无愧尽力就好。”那时候的句句暖人心窝又饱含人生智慧的话语,正如一副副强心剂,让我瞬间振作智对教海暗流;更难忘的是我们这些同龄教师,如张芙枚老师、张勇老师、张秀华老师、叶林忠老师等。我们正值青春,有的是热情,每学期期末,我们都要一起骑自行车去五溪村送成绩单,一路欢笑一路歌,到五溪村口我们分头“行动”,因学生不一样,一一送好成绩单,我们村头集合,又是一路欢笑一路歌着回,五溪羊肠水泥路记录了我们的真情,五溪连绵稻田上飘逸着我们的笑声!益友的榜样无穷,志同道合天真无邪的每一位益友,让我笑对教海颠簸。
现在想来,这1800多个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日子,这1800多里路是人生中走得最惬意最幸福的旅程。
重回“海一中”
95年,兴永一中与兴永二中合并为兴永镇中学,我重回当年的“海一中”从教,开始了重回母校的365个日子里的365里路。
校庆感言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够在自己工作之时迎来xx的百年华诞让我深感荣幸和骄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想说,工作在xx是幸福的,这幸福来源于学校对年轻教师的`的包容与关注。xx虽然不大,却尽可能为我们争取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与学习机会——与教研员师徒结对、参与各类公开教学、教学比赛、专业培训等,近六年来我无时不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帮助和培养,借校庆之际在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祝xx历经百年再创辉煌!
校庆感言9
1954年毕业离校的情形还像是昨天的事,时光却已然流过整整半个世纪。流逝的岁月道是无情还有情:它会像沙土,尘封几多如梦的往事;又会像流水,冲亮那些如歌的日子。1951—1954年黄中的日子如歌,那日濡月染的三载,是记忆中的高光地带,它在我生命的回眸中频频闪亮,伴和不尽的思情,牵动深深的依恋。
忆念中清晰着简朴的校舍和辛劳的师长,那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清晰着课程的循序攻读和同窗的少年意气,那是青春激扬的良辰胜境;连彼时无数次响起的上课钟声也犹在耳边,它让我重新聆听到知识海洋的声声呼唤。
多年来,母校如云的学子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同袍同泽之情依旧,济济一堂的情景却不复可再。偶有小聚或通话机缘的只有几位:语言学家吕必松,美术家丁涛,化学家陈魁先、封显抱,高工周正如、徐义勇、生国栋、马鹏起,以及对家乡和母校多有贡献的专家季福元、林任申。历经沧桑的学友谈天说地间感慨良多,中心话题则一无例外而不惮反复地落定于母校的今昔,落定于已故和健在的老师们。向往那座乐园,向往那块绿洲,那是滋养过我们的圣地,那是提升过我们的殿堂。怀念韩百城,怀念陈克诚,怀念黄伯梁,怀念戴传师,怀念严德民,怀念程达先……一代名师们的丰瞻学养、敬业精诚、人格力量,领起过母校严谨而开放的'学风,成就为学子景仰的师表,长照着我辈求索进取的人生步履。
我不能一一展开那些细节,然而许多细节都历历在目。记得进校后第一位班主任周老师,如何把班上八个顶级的调皮学生戏称为“八大家”,如何对他们因势利导;如何对“八大家”之列的我,苦心孤诣,把动人的关爱从学校延伸到我那拮据的家庭。记得二年级时,一位同学心血来潮邀我去吃早点,饭店里巧逢班主任杨老师,杨老师的严肃而严格、认真而顶真是出了名的,在吃的场合相遇,不能不令人有些尴尬;没想去收银台付账时被告知,先走一步的杨老师已悄悄为我们会了东。三年级的班主任陈老师的音容笑貌尤为真切,那是一位讲语文、讲历史足令天花乱坠的高人。至今记得他在我的一篇作文上下了这样的批语:“说理透辟处不让文章老手,好极!”这对我少年心志的鼓舞可想而知。多少年后我思忖过:“爱其师而乐其业”,自己先以语文从教,渐次热衷“理论”,而终究以“批评”为业,该是陈老师给予了早年的启蒙和策励。
记忆中的母校是少年生活的乐园,也是至今憧憬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年代,也是一段自由生命快乐奔竞的日子。特别怀念那些丰富的文艺活动和体育运动,这于我们多所浸润,多受补益,也使当年风头十足。记得在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一个由二年级学生组成的篮球队,频频“南征北战”,向兄弟学校挑起赛事。对方照例会问:“‘二联’对‘二联’?”我们则一无例外地按既定方针回答以“向贵校校队请教”。这有些张狂,却竟总是“攻无不克”。于今六十有五而称得健壮,老来尚不失笔耕之兴,大体得力于那一阵的磨砺。
对我来说,母校泽及家庭的两代人——80年代后期,我为儿子的读书做出选择,把他从南京送到了母校。如今早由母校送进在学的儿子,已走上社会多年,事业顺遂却忙乎得不可开交,听说我在写篇纪念母校80大庆的文字,一再要我别忘代他和母亲表达感激之情,是了,妻子罗吉生在黄中整整就读六年。全家的母校,永远的母校,您80华诞的喜庆日,就是我们心中的“感恩节”;请接受您哺育的学子们由衷的祝福。
校庆感言10
欣悉母校陵醴一中举行建校百周年大庆,我脑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她怀抱里学习时的许多影像。
一中坐落在当时城边的一座小山丘上,三幢教学楼并排耸立。她拥有400米的环形跑道,标准的足球场,连接教室、宿舍、食堂是宽阔的甬道和石砌台阶。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我和益友在良师的哺育下,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
1952年秋,我考入了母校初20班,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班主任之一是吴伯轩老师。由于家境贫寒,我曾获得人民助学金的资助。后来,我发现有的农村同学经济上比我更困难,就主动要求放弃,以腾出名额,照顾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吴老师开始不理解,我只好向她解释说:“我虽有困难,但可以利用课余帮人家挑水挣钱,一分钱一担(编者注:当时可买一盒火柴),还可以到瓷厂去干些零星活挣学费。”最后,她同意了我的要求,还多次在班里当众表扬我这种精神。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爱,同时也亲身品尝到诚实做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事隔半个世纪,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1956年秋,我再度考入母校,编在高23班,班主任是教体育的皮灿老师。当时口粮低标准,许多同学还不到开餐时间肚子就饿了。皮老师整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付出的体力自然更多,饥饿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自律甚严,每个示范动作都很到位。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啊!教语文的刘洁波老师,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清晰响亮,极富感染力。教俄语的罗昂夫老师,讲课生动,公认难记的俄语语法词汇,我们竟觉得容易记忆,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使我至今难忘。教物理的杨以进老师讲课认真,要求严格,语言风趣,至今我还留有清晰的印象。教化学的阳名瓒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做起实验来却格外精确,深奥的化学原理,到了他口里,竟然变得十分浅显。特别是教数学的陈名良老师,业务娴熟,随手在黑板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受得起圆规直尺检验,毫发无爽,令人叹服。使我最难忘的是高考前夕他使出的一个绝招:他编印了一套试卷叫大家做,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模拟。其中包含一道难题,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得其解。于是陈老师就在黑板上多方讲解,大家听得很专注。谁也没有料到,这道题后来竟然就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占了全卷20%的比重!同学们都觉得很神。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法炼钢铁、勤工俭学、下乡抢收抢种、赴小学支教……大家长期夜以继日地投身高强度的艰苦劳动,这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磨炼与考验,可我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这为后来在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地去战胜艰难困苦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和体质基础。
在我心目中,陵醴一中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既教书又育人;陵醴一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她是培育雄才的摇篮。
岁月悠然流逝,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回忆漫长而看似短暂的人生历程,如果说自己多少还算有些成绩和收获的话,自然应当感谢党,感谢父母和亲友,更要感谢给予我智慧和力量的学校与老师,特别是中学的老师,他们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
长江后浪推前浪,愿母校的学子前程更美好,祝母校繁荣昌盛,更创辉煌。
校庆感言11
七十三岁,您依然美丽
你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您那温暖的怀抱将我们拥入您怀;您像一轮火红的太阳,用您的光芒将龙中学子心房点亮;然而,您虽然七十三岁了,历尽沧桑,但您仍旧美丽!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您用您那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许多的学生,给予我们知识的养料,让我们不断茁壮成长;让我们在您的关怀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梦想打拼!七十多年来您培育出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人才,我们好像在您七十三岁生日到来时说一声:谢谢您!是您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龙中”!
七十多年来,您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七十多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但却能够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您的成长见证了整个大中华教育事业的蓬勃之势。龙南中学已经真真正正的壮大起来,新增的校舍,校区,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人才,都是您不断成长的印记,印证着龙南中学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如今,您已经七十三岁了,您承载着的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阿的成长。“和而不同,知书达理”这八个字校训深深印在他培养出来的代代英才心中,让您的众多学子为您自豪!
渊博的知识是年轻梦想永远不变的追求,只是在那里,更有了一种关爱的`气息。让人感动……“扬八德,张四维,大道仰先师,精研学术,造就英姿,为学须及时”简单的几句歌词,却表现出您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对未来无限向往!放心吧,我的母校,您必须会如您所愿,更多的建设我们国家的人才将会在渤海涌现!您看,我们的同学们,他们正在想不通的方向前进,边充实自己边奔跑着,他们利用您带给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建筑资源,甚至风景资源奋斗着!这样的景象预示着我们的龙南中学必须会越来越好!
这天,我们以龙中为荣;明天,龙中以我们为骄傲!龙中母亲,您放心,我们明白送给您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的辉煌成就。愿您能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般永远耀眼夺目!
校庆感言12
生命本是一切漂泊的浪漫之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遇见你却是我生命的情缘,事业的导航。一种缘分、一种幸福,在那金色的九月里,我迎着火红的朝阳,踏入了天长一小的大门,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那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回顾来时的路,如一弯流淌的河,于平凡中漾出缕缕亮丽的波。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你一步一个脚印,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精美画卷,伴随着多少孩童快乐成长;十五载沧海桑田你一天一个变化,谱写着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带给了我们无限荣光;十五载艰苦奋斗,你记载了多少光辉的历史,又留下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五年的星火相传,十五年的生生不息。十五年校庆对我们来说,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望未来。
岁月的'长河,铭记着我们的荣辱与共,镌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我们的星火相传,记录着我们的茁壮成长。我们爱过,我们恨过,我们哭过,我们笑过,但我们一向没放下“创一流名校”的远方召唤。选取教书育人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选取的就是无私的奉献!还因为我们选取的是“勇于开创,不断创新”的天长一小!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进取精神的校园,有可敬可亲、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有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同事;也有活泼可爱、勤奋好学的孩子们。
美丽的一小,也许我不能为你高声朗诵赞歌,也许我不能为你落下宏伟史诗,也许我苍白的语言无法将所有关于你的思绪真切地流淌。但你那美丽的身影永在高阳中映日高歌。霞缓缓变幻,拉上殷红的绸带;风,轻轻吹奏,和上优美的旋律;叶,纷纷飘落,递出一份份邀约。那里的一切,都在为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学校明天更完美!
校庆感言13
1946年秋,我考入湘东初中。当时学校以民主进步、教学质量高而驰名遐迩。我在这里接受过新思想的启迪洗礼,曾投身“六二”“四.二八”等学生运动,受到革命斗争的锻炼。
解放后醴师、遵道、湘东三校合并,我编入陵醴一中高三班,至1952年上期毕业留校任教,曾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政治课和班主任。1954年与李传汉、吴达成两位老教师一同出席过湘潭地区第一次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
1956年上期,随着形势的发展,上级要求每所完全中学都得单独建立中共支部。当时,一中校长兼文教联合支部书记欧阳文道当选为陵醴县长,一中新成立的党支部无人接任书记,湘潭地委文教部于七月任命我为中共陵醴一中支部第一任专职书记,并立即把我从借调去的县中学肃反办调回学校主持工作。随后,我参加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文教系统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专题研究了中学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等问题。根据当时情况,省委明确规定:中学党支部暂不实行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只对学校工作起监督保证作用。散会回校,我马上找新调来的校长李岳传同志商量,按省委会议精神,明确党政分工,各司其事。我们决定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党支部对学校工作实行有效监督。规定党员校长必须定期向支部报告工作情况,特别是工作计划,学期总结及学校重大决策。党支部则着重本身建设,统管全校政治思想工作。
由于党政任务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监督保证作用,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党支部深入具体掌握了全校工作动态,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又大力发动党群组织,给学校工作以有力支持。同时又着重抓了本身建设,大力开展了建党工作,及时将一批已具备条件的教职工,如老教师李传汉、团专干李琳、职工林建湘及高年级学生骨干林德生、刘国平、刘雪梅、易纪维等十来名同学先后吸收入党,大大地改变了当时党支部力量单薄的状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多数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师生中的威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工作领了先,形成了全校一盘棋的格局。工会、团、队紧密配合,抓住学校阶段主要矛盾,召开座谈会、报告会、骨干会,组织黑板报、广播等力量,有的放矢,开展宣传教育,收效显着。如对1957年推行的“左”的路线,及时做了某些稳定工作,保证了校园的安定,夺取了高初中毕业学生参加统考的胜利。那年暑假,高三毕业班百来人赴长沙高考,在国家计划高校招生数额减少,毕业升学比例偏小的情况下,仍有70%以上的`学生考上大学。其中北大、清华、人大各一人。少数没考上的,也都高兴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各行业的骨干。
正当支部工作有了进展的时候,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急转,不少地方开始了反右斗争。我则被派去省教师进修学院进修。两个月结束回校,县委整风反右工作组早已进驻学校,并从教职工中揪出多名教师当作“右派”开始批斗,我这专职支部书记,已无独立工作阵地。直到1958年3月,我被调离了曾学习工作过长达十一年的母校,先后在湘潭、岳阳工作,直至退休。回顾起来,不管是坐机关还是蹲基层,不管是当“官”还是为“民”,我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的教育,一如既往,无怨无悔,洁身自好,默默奉献。终生虽无建树,却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母校百年大庆之日,谨以拙文献给她,以表达学子感激她十多年教育栽培之情。
校庆感言14
此之前,走过三所学校,来到xx,便留了下来,不想错过,认定了这所百年老校终将成为我的职业归宿。
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啊!
百年的沧桑,使她有了海纳百川的宽容,这里,是老师们的第二个家,百年的历程,让她加倍珍惜童真的可贵,这里,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堂,百年的`辉煌,造就了乒坛一次次的传奇,这里,让世界冠军起步成长。
xx的老师和学子也正是传接着这百年的接力棒,用每一滴的心血和汗水,在母校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足迹,用每一丝的惊喜与自豪,实现她的理想,见证她的成长。
校庆感言15
十年历史,算不上沧桑,她正如刚学会思辨的少年;十年成就,称不上卓越,她却如涅盘的凰凤,令人敬畏;十年足迹,她坚实而铿锵,足够让我们这些学子为她振臂自豪!当远在湘江边的母校将要举行xx周年校庆时,我仿佛又闻到了久别校园里扑鼻的桂花香,醉人的香气正不断地向四处弥漫,正如我们这些已扎根天涯海角的凰凤学子。这种清香不断的撩拨着我的回忆,我的思念,我的深深祝福。
20xx年,在这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凰凤中学凝聚着无数师生的心血与梦想,开始了她的风雨兼程!20xx年,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校园时,心怀的梦想仿佛更近了一步。她到处散发着一种力量,令我求学的脚步更坚定;她随处蕴藏着一种温暖,令我年幼的心灵更感动。初中高中的那6年,那七十二个月,那三千零九十个昼夜,我们在母校的摇篮里为理想日夜奋战时,是老师如春蚕、如蜡烛牺牲自己的一切时间为我们传授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朦胧中,老师的身影早已出现在操场,等待我们的出现;课堂上,他们竭尽全力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期盼我们能迅速成长;他们用智慧和甘露,滋润出满目的翠绿。
仍难以忘怀母校的大食堂,那里的每一位阿姨都是那么的和善和仁慈,不管我们的饭盒有多大,她们都会装得满满的;仍难以忘怀得母校的集体宿舍,那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宿管员阿姨如母亲般的给予我们温厚而无私的爱;仍难以忘怀我高一参加演讲比赛,给我鼓励给我掌声的同学们,集体的温暖还一直在我身体存留;仍难以忘怀高三为缓解我心理压力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一次次的鼓励,一句句的安慰才有如今的我;仍难以忘怀校门口伟岸的毛主席雕像;仍难以忘怀宽阔的'操场、青绿的草地;仍怀念我们当时精致的校服……
时光悠悠,回忆绵绵,如今的我大学毕业走入了工作岗位,可对母校的眷念和感激就像喷涌的泉水,永不停息。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我们歌颂母亲,因为她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同样感恩母校,因为她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校庆感言16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校庆五十周年的美好日子里,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说说话。在这段时间里我貌同参与了对校庆五十周年的准备工作,在这一段繁忙的日子里终于迎来了校庆当天,满院的喜庆色彩让我勉大学子老师脸上都不由得洋溢起笑容。我也在这段时间筹备的工作中,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深入了解。
不得不说,受益良多。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五十年来的大小变化,仿佛我能够透过一个个小故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看到一代代师生们对于学习和教育事业的奉献,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前辈校友学有所成,在社会上在行业里勇攀高峰,为学校带来一个又一个荣誉。
每当我看着操场上那颗高大的榕树,我就忍不住想,究竟有多少学子曾经在这树下学习,见证了多少喜怒哀乐,经历了多少的变迁才能够成为如今这样如同华盖一般的`大树。
时代变迁,我们xx学院已经从当初的小学校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知名院校,其中蕴含的变迁和奋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从五十年前那个xx学校变更校名为现在的xx学院,并不断地发展壮大靠的是我x校人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现在的xx省知名教育中心是我们每一个学子都值得骄傲的变化。
我热爱我们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所知名的优秀院校,还因为我们院校内良好的校风,漂亮整洁的教学楼,郁郁葱葱让人能够在学习之余放松的优秀绿化。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学校那闪亮的精神,一代代xx人传下来的爱国奋斗精神,永远在我们学子之中流传,最终又会由我们逐渐发扬光大,传给下一代的学弟学妹继承。
五十年并不会是我们学院的终点,而是发展中的一个小小节点,一个崭新的起跑线,我们将在这次校庆里整顿脚步,养精蓄锐。这次校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缅怀过去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是为了与各位师生貌同展望我们学院的未来!
我坚信,我们终将不负众望,继承着我们xx学院黄金精神的我们必定会承载着xx学院五十年来的种种光荣一路突进,走向更加辉煌而美好的明天!我也坚信,在未来的六十年校庆,七十年校庆,乃至以后的以后,我们都会被学院的后辈们所敬仰,秉承着我们的努力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校庆感言17
华光中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欣欣向荣的省级重点中学,1984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6年确定为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试点中学。1999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高水平田径试点学校。
长期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体育特色项目,领导重视是第一,师资素质是第二,经费保证是第三。
我校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了一流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强化田径运动队的课余训练,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项目,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成绩。下面,就学校田径特色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回顾:
创业无需先谈条件,有业绩,必然赢得领导的重视。记得当年(74年)刚到华光中学,因赵锁荣老师调入县体委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就落到我的肩上。学校只有200米土田径场,体育器材贫缺,仅有一只跳箱、2只铅球、2张垫子、3只橡皮篮球、2副乒乓拍、1副乒乓桌、1副篮球架。赵老师把刚组建不到半年的校田径队、乒乓队、男女篮球队全部转交给我,一下子接了三校代表队。当时只有23岁的我,并没有考虑许多,乐意地接受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全凭满腔热血,每天早起摸黑的训练,整天泡在运动场上。每当下雨,总是赤着脚在田径场上围绳子,用面盆打场地上的积水。土场无法训练,楼梯、走道,学校周边渠道田埂上都充分利用。由于途中从他人手中接受运动队,队员思想工作变化复杂,非常难做,经过多次家访和个别谈心,还有老教练员的指点,逐步扭转了难以想象的被动局面和其它因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训练方法。可说是吃尽了苦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严峻考验,多少酸苦甜辣,终于初步结出了成果。
校田径队历年参加溧阳市运动会,均获初中、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校乒乓队获县比赛乙组团体第一名。
校篮球队曾于1978—1980年连续三年获县比赛第一名,女队也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由于比赛出了成绩,给学校争了光,从此,我们的运动员才开始享受每天2角钱的训练补贴费。体育教师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1984年至1986年我校有幸参加镇江地区和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传统校田径比赛,一举夺得镇江地区和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传统校田径比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成为江苏省第一所登上田径传统校男女团体总分“三连冠”的学校,同时又连续三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运动会,荣获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比赛女子团体总分“三连冠”。男子也蝉联了两届团体冠军,受到江苏省教育厅、体委领导的接见和表彰。当我们凯旋归来家乡时,受到了当时县委领导蒋品庸书记、顾华珍市长、宣传部、教育局、体育局等领导到车站迎接。
特别难忘的是,1985年7月30日下午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比赛在湖北省沙市“石油化工学院”举行,江苏籍的大学生们知道江苏队夺冠可能性很大,纷纷从沙市各个高校集结“石油化工学院”,为家乡田径健儿加油鼓劲。每当江苏队运动员跑在前面,跳在前头,掷在领先时,江苏籍的大学生就一起鼓掌高呼“江苏队!加油!江苏队!好样的!江苏队必胜!”等口号。
最后一项比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将决定着东道主湖北队与江苏队由谁夺取本届运动会总团体冠军。那时,全场没有一点儿声音,人们全部注视着起点。发令枪终于响啦,第一棒江苏队领先……第三棒江苏队领先,当跑第四棒(最后一棒)的、曾经已获三块单项金牌(100米、100米栏、跳远)的丁小忠接过接力棒时,全场欢声雷同,已领先8米-15米-20米-30米,江苏队终于以30米的绝对优势第一个冲到终点!此时全场江苏籍的大学生和老乡们一齐冲到终点,把丁小忠抬起来高高抛起,并高呼“江苏队万岁!”我们的领队、教练、队员都紧紧拥抱在一起,个个都含着眼泪几乎同时说着一句话:“我们胜利啦!我们成功啦!”我们终于以2分之优势险胜东道主湖北队,再次捧回了“长江杯”。
还记得第三届“长江杯”在湖南株州举行。此时湖南队、江苏队团体总分持平,各有一人参加跳远决赛,谁名次列前,将决定团体总分的命运。五跳过去了,湖南队选手名次领先(第二名),我队选手名次(第三名)落后,但最后一跳,奇迹终于出现了,我队选手黄秀华快速而准确的踏板,优雅而平稳的`腾空与落地,以5.46米的优异成绩跃居第一名,江苏队以一分之优反败为胜。此时,领队校长李国雄把香烟倒挂在嘴上准备点火,被教练员发现后提示他才避开了一个大笑话。可见,现场的紧张气氛已达到何种程度。
每当回忆起三十余年的赛场风云,难忘它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难忘它多少次惊心动魄的考验,难忘它多少个光辉灿烂的黎明。我们终生难忘!
虽然华光先后更换了六任校长,但田径传统项目特色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参加各级比赛成绩辉煌,靠自己教练的培养,培养健将运动员2名,国家级一级运动员7名,二级运动86名;9人破6项常州市纪录,7人破4项省中学生纪录;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共获金牌48枚,银牌27枚,铜牌13枚。参加省级中学生田径比赛共获金牌54枚,银牌32枚,铜牌29枚。学校先后六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13次被省评为学校体育工作,体育传统校等先进单位。
我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练员。戴秀芳老师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个人。阮珊被评为常州市优秀体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使育人环境,师生面貌和健康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造一流的田径传统特色学校,“领导重视是前提,教练队伍是关键,竞赛成绩是核心,规范管理是根本,经费投入是保障”。
体育是我终生的事业,田径是我一生的追求,“第一”,是我永远的目标。历史给予我任务,我将一如既往向前走,为继续增添华光田径的特色,开创华光体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校庆感言18
我是一九五四年考入陵醴一中高十六班的。z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兼班主任,长达三年。
我家住陵醴北乡偏僻的山村,简直比红薯还土气,可王老师待我却十分亲切、温和。记得开课不久,老师有一次提问,我用家乡土音说到“看见”的“看”字时,班上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是陵醴县城的同学读“看”字较平,北乡人读“看”却是高亢的入声,念作高扬短促的KONG,而将两个“看”字连起来读就有点似小狗的叫声,故而笑之。这时,王老师立即说,张秀英同学读的“看”字声更接近普通话音,那一刹那,我内心由衷地感激王老师,而且学习的自信心也陡然倍增。
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很多。王老师备课从来就是精雕细琢,针对学生实际帮助“解渴”。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王老师讲授“诗经”时,逐字逐句剖析,并且娴熟地用吟古诗的韵律唱给我们听,还不时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声情并茂带引我们畅游在中国古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都陶醉了,那种兴奋和欢快至今仍回味无穷。
王老师爱才、惜才之心深似海,高十六班不少同学步入社会,在诸多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不少是得益于王老师的.启蒙、引导和帮助。记得刘国平同学考入一中后,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王老师在开学排座位时特地给他留了个空位,并三番五次去他家走访、动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半个月后国平终于进入了高十六班,后来成为深受全班以至全校同学信赖的班长、校学生会主席!至今我们同学的重大事件,仍多推他领头办理。
王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到底的人。有一次王老师患重感冒、发高烧,两天未能进食,我们同学要求把语文课改上自习,以后再补上。王老师断然不肯,他端来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坐着给我们讲课,声音十分清亮,可以推断,他准是竭尽了全身的精力,这是多么令人揪心又动人的场面!我这才真正读懂了“呕心呖血”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疯狂的“xxx”给老师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王老师就更惨了,他毫无觉察地掉进陷井,身系囹圄近四载,身心倍受折磨,几年后,他炯炯生辉的双目被折磨瞎了,但他依然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学生,就在谢世前夕,他还口授儿子执笔写了一首绝笔诗给我,另嘱家人挖一些家乡的冬笋一并送来。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心!又是何等可敬的老师!他给学生的是太多太多,学生给他的回报是太少太少!这种失衡,永远无法弥补,我只能仰头疾呼:王老师,您在哪里?请您停一下脚步,回头接受学生的敬礼和祝福,母校百年校庆将临,回来看看吧,我们好想念您呀!
校庆感言19
我是你博大的花园里一方执着的绿地,是你温暖的河流中一只摇曳的白帆,是你坚定的躯干上一树烂漫的红叶,是你浩瀚的天宇中一片纯净的蓝天。---题记
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或芬芳空灵或凄清萧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或恬淡康宁或曲折离奇。我也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离开兴永中学刚好十五个年头了,对兴永中学我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在长达三年,九年,抑或更长的岁月里,一点点的沉淀下来,形成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对兴永中学亦是有很深的记忆的,只是在岁月的转轮里我慢慢将之尘封。可是在这一刻似乎我所有的感情与记忆都开始复苏了。
我在兴永中学读了“四年本科”,寒窗苦读的时光是那么令人难忘,有许许多多一辈子忘不掉的东西,校园里的天空是那样纯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是那样纯真;我在兴永中学九年醉心任教时亦是那么令人难忘,校园里的故事是那样的精彩,校园里的学生时那样可爱,校园里的老师是那样可尊可敬。
1990年7月,我从永强中学毕业后在家待业。一年后,兴永中学接纳了我,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并担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那时代课老师号称“忙代”,学校哪里缺啥科任老师就去哪“堵枪眼”。我期初任教的课程是体育、社会发展简史、地理,也曾教过劳技、音乐等等课程。
大概是在我进校一个月之后,因杨丽华老师任教三个班级的语文课,工作量很大,提出要放下一个班的语文课。经张国祥老师(张老师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原永强区语文大组组长,语文功底深厚,大家都称他为“语文大师”。)推荐我试上语文。学校要求上一节公开课。我永远记得那一课叫《愚公移山》。接到通知后,高兴、顾虑一齐涌上我的心头:高兴的是自己成了老师,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顾虑的是自己是半路出家,不是科班出身,万一讲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太丢面子。一方面希望自己大胆站在讲台上,但另一方面老觉得脑子一片空白,连话都说不出口,怎么办才好?于是老是屁颠屁颠地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屁股后,如周善夫、黄光耀、丁荣华、李新平、金上敏等老师,向他们请教。尤其是向张国祥老师讨教。怎么才能使自己站在讲台上不紧张,还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印像,把课上得生动?许多老师也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恨不得一下子全传给我。早一天晚上,我搬来许多资料,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满了蚊头小字,足足准备了五个多钟头。第二天,提前在办公室又练习了N次。
终于到了该上讲台的时候,西服革履,很有派头。我面对台下几十张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年轻的我不由自主地涨红了脸,早就练熟的一套上课程序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嗫嚅半天,我总算吐出了两个字:“上课!”“起立!”班长张静声音洪亮,吓我一跳。同学们齐刷刷的“老师好”更让我手足无措。
示意同学们坐下后,几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低头看着课本,脑海里几乎空白,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心速在加快,舌头有点僵,腿有点发软。好容易定下心来,我用颤抖的手翻开了课本,竭力让自己狂跳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先交代了写作背景,一句一句分析翻译,然后带着同学们一段段地朗读课文。我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得出我这个年轻老师的紧张心情。我想,他们哪怕是流露出一点点窃笑的意思都会让我的腿更加发软。但是感谢那些淳朴的同学们,他们用一种严肃认真的表情帮助我找到了感觉,我的语言逐渐流畅起来。下课铃响后,同学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课后,校长祝继尧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上得不错,好好努力!他那坚定的目光充满期待。评课时,想不到我得到了众多教师们的`好评,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这节课的价值:准备充分,内容详实。原来上课就这样简单?一个高中生也能上好课?我有点沾沾自喜。
期中考试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聊天,说起了我那堂“得意之作”。没料到同学们小心翼翼轻声地对我说,老师,其实那堂课我们什么都听不懂。不过现在,我们很喜欢听你的课。天啊,现在我才读懂校长的目光,明白教师的好评,同学的掌声。
我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浅水浅滩易搁船,于是买来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自学。清晰记得自己挑灯夜战教材的清苦;清晰记得李新平半夜来电探讨题目的激情;清晰记得语文组同行手把手教我的热心。在众多老师的鼓励与关心下,我茁壮成长,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也有了一定的小名气。
我在兴永中学任教九年,连续五年担任初三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时,学校实行初三分班考试,重新组班,进行奖教。每年中考后,每班都要计算优秀率、及格率和浮动率。我在这三项评比中,每年几乎都是拿三个第一。尤其是在1998届,我担任班主任的学生项胜男问鼎是年的瓯海区中考状元,在全区中考成绩前十名中,我班占了二名。我之所以能走上讲坛,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是众多校领导的信任,是同事们的帮助,是学生们的理解。我感谢您们。
与我同年进校的有张维海、王小敏、杨顺贵、李城、黄美蓉等老师。沈上河、王武、叶金星、杨丽华、潘晓英、方春晓等老师比我早一二年进校;周长滔、孔兴隆、章文波、王景雪等老师比我迟一二年进校;陈南星、王永敏、叶挺钊、张敏、章达夫等老师比我迟三四年进校。
大伙儿血气方刚,兴趣相投,精诚团结,时常一起吃饭,一起玩乐,给学校增添了不少青春活力。记得是在1993年,在祝继尧校长的倡导下,以李城为首,我们组建了兴永中学篮球队,进行“篮球外交”,借切磋球艺为名,缓解当时外地生涌入而造成邻校的不满情绪。那时,篮球队流行一句话“球打到哪里,酒喝到哪里。球打赢酒也喝赢。”篮球队曾去洞头五中、瞿溪华侨中学、灵昆中学、瓯海中学、永中中学、海滨中学、天河中学、沙城中学、永昌中学等学校切磋过。学校举办过篮球邀请赛、学校教工排球赛,学校文体活动可谓是风生水起。那种拼劲、那种飒爽、那种豪气、那种齐心合力,至今难忘。
校庆感言20
z老师
大凡那一时期黄中的校友,没有一个不知道z老师,没有一个不爱戴z老师的。
从初三到高三,黄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代数老师。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五十年代的他,风流倜傥:白皙的皮肤,上扬的眼梢,西装革履,头发乌亮,走路步伐轻快。至今,他那皮鞋的“笃笃”声仍在我脑际回响。
可他上起课来却是另一付样子。为了不浪费时间,他把黑板擦得飞快。如果一时找不着粉笔揩子,他会用衣袖去擦黑板。一堂课下来,常常是满身粉笔灰,有时连脸上、鼻子上都是。
他讲到难题,往往是先把题目朝黑板上一抄,接着快步走到教室后面,让大家思考,他则趁便点上一支烟(先生无烟不解题,课上抽烟是学校对他的特许)。然后他会告诉你,这个题目难点是什么,关键在哪里,他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怎样想到这么做的,完全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把你步步引入其中,使你豁然开朗。他的课深入浅出,人人爱听,人人能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老师原来只有高中毕业,但他聪慧过人,又善于钻研,所以教起高中数学来总能应付裕如。正因为他经历了一个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故而最能体察学情,最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既知道题目怎样解,又知道学生怎样教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们的黄老师正是如此。他一不搞题海战术,二不搞频繁考试,靠的就是有口皆碑的课堂效益。那年高考,我们的数学均分能名列全省第13名,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由于实绩显著,黄老师出席了当年省群英大会。
说z老师爱生如子,爱生胜子,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在这方面,我的亲身体会就多了。1956年考高中时,我腿伤未愈,母亲请何家庄的芦师傅用独轮车推我去应考。上午考完语文后,我因行动不便,没有回家吃午饭。等母亲从二里外的致富桥东把午饭送来时,黄老师早从学校食堂给我打来可口的饭菜。下午考政治,才考了十多分钟,我突然感到腹部阵阵剧痛,大便难忍。我赶忙请求上厕所,可监考老师说开考不到30分钟不能离场,要我坚持住。我飞快地把试卷答完,再次提请离场,还是没有允许。我熬得浑身颤抖,好不容易挨到30分钟,慌忙交卷,拄着赵家琪老师借给我的拐杖,找到黄老师。黄老师知道情况后,随即亲自送我到厕所。由于我右脚不能着地,不好蹲坑,他就为我找来一张板凳横放在大便槽上,让我坐在上面方便,又亲自给我拿来手纸,还一直在厕所门外等我。
虽然那年中考我考了第一名,语文、数学、政治三门总分达278分(满分300分),可是在录取问题上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起初的结论是:家庭成份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成绩再好也不能录取。后来学校把我们几个同类型考生的情况上报扬州专员公署请示。公署领导认为,这些孩子年龄很小,家庭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成绩又这么好,应该予以录取。消息传到学校,又专门为我们这几个人开会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严荣德腿跌断了,录取后生活不能自理,学校何必惹这个麻烦?这时黄老师站出来了。他说:“严荣德的生活问题我包下来!”就这一句话,我才终于“金榜题名”;就这一句话,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事情的全过程,我是进校后快一年才听人说的。我和黄老师非亲非故,初中时又非常腼腆,连话也很少跟老师讲,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政治上不可靠”的孩子仗义执言呢?这就是师德。
另一件大事,是我个性的改变。我一进高中就打了入团申请,可第一学期并没有获得批准。班团支部在讨论我的入团问题时,一致认为我各方面表现很好,可以入团。可也有人说我很少同人说话,显得傲慢,瞧不起人。黄老师解释说:“严荣德我了解,他一向不爱说话。他父亲话就很少。沉默寡言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个性。他连我都很少搭腔,难道他还瞧不起我来吗?”话虽这么说,支部还是决定再考验我一段时间。事后黄老师找我个别谈话,耐心劝导我说:“荣德,我知道你生性话少。但知道你的人理解这是你的个性,不知道你的人却会说你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所以你还是要改,要学会同人交往。这倒不是只为了入团,而是为了你的将来。”他的语调低而柔和,充满了挚爱与真诚。我心悦诚服,下决心改变自我。从此以后,遇到人就没话找话,上课、开会主动发言,怕说不好就先打草稿、写提纲。就这样,同学关系得到了改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量也渐渐大了起来,以至偶尔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出错,也敢当堂指出或帮助纠正了。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进入学校领导层以后,学生们都说我是个能说会道的校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校长原来不过是一只沉默的羔羊。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毫无疑问还得归功于我敬爱的.z老师。
59年高考前,黄老师获知上面已给我、孟萍芳、王瑞林、丁芷华等几个同学事先做好了“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的结论。这是当时执行的阶级路线使然,他无可奈何,更不敢向外透露,只是一个劲地告诫我们把报考志愿尽量填低,结果我们还是一起落榜了。我们很难过,黄老师比我们更难过,但仍然千方百计地帮我们想办法,找出路,使我们聊有安身之所。王瑞林年龄最小,但比我们勇敢,不久即独自远走西宁,轻而易举地考上了民族学院(后转师范学院),让黄老师颇感欣慰。
黄老师晚年的境遇很不好。文革的打击,疾病的折磨,家庭的纷扰,搞得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窘迫异常。1979年大年初一,他穿着单薄的衣服,顶风冒雪回姜堰白米老家探望老母,不幸骤染风寒,一病不起,年初五就离开了人世,那年他才51岁。等我们在桥黄十几个的早期学生听到消息赶去看望时,他老人家已经静静地躺在姜堰医院的太平间了!我掀开那薄薄的罩单,看到他惨白的面庞、空心穿着的旧棉袄和湿透的棉裤时,大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大声哭喊着:“黄老师,我们来迟了!”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用当时力所能及的方式表示我们对恩师的哀悼和慰藉。
哦,黄老师,您要能活到现在多好!
z老师
z老师,不高的个子,戴着一付深度近视眼镜,常穿一套整洁的黑呢中山装,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分明,充满了幽默感。学长们说他小代数教得特别好,而他教我们时却是高中英语。
戴老师讲起课文来,可谓丝丝入扣,能够从细微末节的地方挖掘出原文的精彩之处,让你真正领略到语言之美。而他的译文又是那么精当高雅,仿佛是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品。待到分析完毕,范读全文的时候,那种速度,那种节奏感,真是妙极。有时候,读着读着,读到悲伤处,他会哽咽起来,让我们惊愕不已。至于语法的讲解,更是戴老师的拿手好戏。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那叫“两块豆腐一根葱——一清(青)二白。”象“越……越……”结构、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些难以把握的语法现象,他会在轻松愉快中,让你接受、掌握。他还常常编制一些教学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那些不太好记的语言点,例如记忆时间表达法的“分在前,时在后,过用past差用to”等等。这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也对我以后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我的许多教学方法,就是向他学习,或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说到戴老师的口才,无人不称赞,无人不佩服。担任教导主任期间,他常常在学生大会上即席演讲。他不用讲稿,却讲得滴水不漏。那鲜明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清亮的嗓音,让你倾倒着迷,让你忘情地鼓掌。
高中三年,我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算得上戴老师的得意门生。且不说在读期间戴老师对我如何关爱,即使在我毕业落榜后走上教学岗位,老师仍然对我关怀备至。1960年,他和泰中的朱松生老师力荐我去泰兴师范教英语,从而使我与中学英语教学结下不解之缘。1962年到霍中,傅鸿渐老校长执意要我这个高中生教高三英语,那可真叫赶鸭子上架。那几年我在教学中碰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利用星期天回母校请戴老师和一位辛老师帮助解决的。每次我一到,老师就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我答疑解难,帮我查阅资料,给我介绍教学经验,时常会陪我整整一个上午。他编了讲义,都要特地给我留上一份。
没有戴老师当年的提挈与栽培,就没有我业务上的长进、教学上的丰收和事业上的成功。
z老师
老一辈的人都还记得,当年泰兴县中学语文界的“三陈”非常著名。所谓“三陈”,是指z、陈克诚、陈东来三位语文老师。
读初中时我就崇拜z老师,可那时候他没有教我们。听其他班的同学说,陈老师课讲得特别好,还特别爱看小说。像苏联的《青年近卫军》那样的长篇巨著,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能看完。看完后还头头是道地向学生介绍书中的精彩情节,点评作品的写作方法。他很善于引领和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当时全校学生借阅图书热潮的掀起,与z等老师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这让许多人受益终身。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先后换了几个,印象最深的当然是z老师。陈老师上起课来确实是引人入胜。无论是作者介绍还是课文讲解,无论是传授语言知识还是分析人物性格,他总是处理得那么别出心裁,又那么妥贴得体。他的语言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他的措辞如串串明珠,璨然生辉。只要他嘴唇一抿,眼睛一亮,课上立即就会出现一个语惊四座的高潮。讲着讲着,下课铃忽然响了,如痴如醉的我们这才恍然猛醒,齐声叹道:“哎呀,怎么又下课了!”
在作文批改方面,陈老师也有其独到之处。一是他的总批言简意赅,讲优点恰如其分,讲缺陷切中要害,既不敷衍了事地只批个“阅”字,也不长篇累牍地卖弄文采。二是改笔不多,但极其精当,极见功力。记得有一次作文,我写了一首描写一位妇女挑灯绣花的长诗,他通篇只给我改了一个字,就是把“飞针走线又一夜”的“夜”字改成了“宵”字。这一改既押上了原韵,又增浓了诗意,极巧妙地解决了我几经修改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使我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三是他曾创造性地在学生中开展作文互批互评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陈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他对他自己班上的学生固然关怀备至,对我们一班的同学也是同样的关心爱护。有一个下雨天,学校包场看电影。当我撑着雨伞走到校门口时,他从门房冲出来说:“荣德,来来来,跟我合伞。”我一看是陈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他冲到伞下,接过伞去,搂着我的肩膀说,“走啊,我来打伞。”路上,他问起我父亲(也是中学教师)的情况,又问我《孔雀东南飞》背熟了没有,还叫我回头把写的日记给他看。事后我照办了。过了几天,老师把日记交还给我,说“写得不错”。我回去逐页翻了一遍,发现好几处有老师修改的笔迹。
落榜就业后,我与老师身处两地,但他仍然在关心我,曾先后两次写诗词勉励我。记得有一首词是《忆王孙赠严荣德》。词中写道:“当年下笔冠同窗,无奈弓矰(z…ng)忌上翔,辗转长途满路霜。苦何伤,有志男儿终自强。”他那拳拳爱生之心,渗透在字里行间,鼓励着我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进。
听说我调任市一高校长后,陈老师非常高兴,特地偕同郭伯勋老师来学校看我。我请老师为我们写校歌的歌词,他慨然允诺,写下了《前进,年轻的第一高中》。那蓬勃的朝气,那洋溢的激情,跃然纸上。
老师的晚年非常幸福。而今他虽已年愈八十,却依然体健声朗,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还有一群长进而又孝顺的子孙。前年老师八十大寿,陆文轩同学约同若干黄中首届高中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赶往口岸为先生祝寿,其乐融融。祝寿会上,我受文轩兄委托,代表大家致了题为《祝老师福寿绵长》的祝寿词。老师也当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午祝酒时,我举杯高唱:
今日痛饮祝寿酒,
一醉方休情谊稠。
待到恩师九十九,
众星捧月再聚首。
z老师
初中的平面几何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难学的。我的平几老师是人称“赵二呆子”的z先生。我始终不解人们为什么叫他“呆子”。是因为他走路老是低头斜视、口中念念有词,还是因为他手不离乒乓球拍,不时对墙练球?是因为他课堂上两眼总是看着天花板,还是因为他讲课时口角常沾白沫?对于赵老师这些异乎寻常的举止,年少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笑,反倒认为他毫不做作,敢于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而他的课上得实在是好!每节课开讲之前,他总是把以前的相关知识先简要回顾一下,由此导入新课。他对基本概念、定义、定理交代得十分到位,喜欢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让学生当堂记住。他选讲的例题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后作业的各种类型。他求解、论证非常缜密,条理性、逻辑性很强,偶尔还加点艺术性。如下结论时不老是用“∴”,而是把它与“故”、“故而”、“因此”、“由此可知”、“同理可证”、“综上所述”等字眼交替使用,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颇具一番匠心。他在课堂上不但全身心地投入讲课,还不时用两眼的余光扫视每一个学生,一旦发现有人走神,他总爱用手掌拍打着黑板说:“听噢,听噢!”谁还能不听呢?他批改作业非常认真,特别是开始阶段,在学生解题尚未上路时,他批阅几何作业犹如批改作文。每堂课要结束时,他总要留上三五分钟梳理全课内容,领着我们一起背新学的定义、定理。等大家都记熟了,如果还余一两分钟,他就给我们吟诵古诗词。什么“小桥流水人家”,什么“断肠人在天涯”,什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听得好奇的我们一愣一愣的。有时候他还跟我们谈他的愁绪,谈他因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提前就业的失落。有一次,我交上去的作业不知怎么被他弄丢了,他叫我按他的要求重做一遍。我有点不愉快,重新做完后,就在作业纸背面角落上写了个小小的“唉!”字,以表露心中的不快。细心的他虽然发现了,却没有责骂我,反而在作业上批道:“荣德:别生气,怪我不好,请你原谅。”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
有一个星期天,赵老师突然单独来到我家里玩。我赶紧向母亲要了两角钱,买了一包美丽牌香烟招待他。在我那间小屋里,他先是坐在床前的方杌上,后来干脆半躺在我床上,海阔天空地聊着。我一支接一支地给他递烟,最后他说:“不抽了不抽了,我要晕了。”直玩到快吃午饭才走。
到了高中,他就不教我们了。偶然遇到,总还亲切地说上几句话。一天他特地走过来告诉我:我的数学中考试卷是他阅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是标标准准的100分。还说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写的字。说这话时,他眼里闪耀着得意而近乎狡黠的光。他那眼神,我一辈子忘不了!
【校庆感言】相关文章:
校庆的感言01-25
学生校庆感言06-23
校庆的学生感言05-03
校庆感言(精选10篇)07-14
校庆感言参考范例06-10
校庆感言:母校之恋01-20
感谢母校校庆感言06-25
感念母校校庆感言06-25
记忆如此鲜亮校庆感言06-23
四十年校庆感言诗歌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