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的说课稿

时间:2021-06-10 19:22: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故都的秋》的说课稿范文

  我说课的题目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出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一篇。

《故都的秋》的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能通过文章精巧、绵密的构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故都的秋》的教学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2、文章特点《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

  二、学情介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高一时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四、媒体设计教学思路:

  贯彻“三主”教学思想,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彩的图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规律和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教学准备: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配以相应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加深记忆。如人名与图片的关系。

  3、文字介绍,开阔视野,增进了解。

  4、总评: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关于秋的景色图片和诗文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

  1、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

  2、学生回忆关于秋的诗文,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3、图片画面优美,形象直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

  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

  1、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美读,学生可以跟读,提示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好的诵读、美读能将学生带入故都特有的意境之中。

  3、来自网上下载,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控制,使用方便。另一个设计思路是制成FLASH朗读课件,声音配以不断变换的画面,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直观感受也更加强烈,但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我只使用了声音文件。

  4、显示思考题,节省时间,使学生在听读时有更强的针对性。

  设疑讨论,鉴赏品味讲解新课:

  重点赏析第一幅画:秋晨院落。提供图片。让学生从色彩、声音的角度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谈画面给人的感受。设疑: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静吗?如果改换一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1、形象直观,视觉感更强。易于展开联想,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迅速抓住景物的特征。

  2、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层层设疑。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析鉴赏散文的思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以情驭景。学会了初步的分析方法,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入到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下一阶段的阅读实践中去。

  口语训练:

  6、其余四幅画面如何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品味揣摩语言,自选角度,可以从色彩、声音的角度、可以从触觉的角度,也可以从秋光、秋姿、秋味等角度

  1、形象直观,视觉感更强。易于展开联想,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3、通过欣赏语言,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笔下“景”的独特之美、作家的独特心境、作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情与理,从而达到通过品味语言来循序渐进地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的赏析目的。设疑: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为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设计意图:(1)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干以选择问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

  (2)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

  亮点探究:

  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展示几幅北京的名胜图片

  1、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展开讨论。

  2、完成教学能力目标,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3、因为学生事先对作家已经有所了解,也可上网查找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拓展,感受人文精神:

  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于你心有戚戚焉吗?

  1、此题在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发扬教学民主。意见基本一致。

  1、《故都的秋》的画面美和音乐美。

  2、郁达夫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选其一。

  1、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2、从课程论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既要重视显性课程,也不能忽略隐性课程,只有在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在"潜移"中受到教育,在"默化"中发展个性。开发和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实际上是开设了一门隐性课程。

  3、从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核心,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郁达夫先生是革命烈士,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尽管他生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勤俭品质、率真个性、文学特征等特征在当代依然有其生命力,正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发和利用郁达夫人文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不但是学习散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欣赏散文的重要规律。

【《故都的秋》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说课稿10-03

《故都的秋》说课稿04-07

《故都的秋》-说课稿04-07

《故都的秋》说课稿07-24

《故都的秋》的说课稿07-29

故都的秋说课稿07-30

《故都的秋》说课稿06-27

《故都的秋》说课稿范文10-14

《故都的秋》优秀说课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