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说课稿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定为本课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和讨论点拨法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在略读、精读、品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讨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大胆交流想法的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点拨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资料
导入新课时,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再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对陶渊明进行评价
【说明】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课堂再给学生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陶渊明的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对人物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
2、感知文意
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僻的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生自主阅读,分小组对照注释,逐句逐段地解释全文,并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指出重点词句
学生再略读全文,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五柳先生的?又是怎样写的?并找出有关的句子引导归纳出四个方面: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
【说明】这一环节改变以往串讲翻译的教法,采取分小组对照注释自行翻译因为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文言文接触,除了一些深僻文言词语存在理解障碍外,应该说已经具备了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加上课前预习及课下注释,文意疏通已不再是教学难点了另外,这一环节,还训练了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课文从四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从而感知文章内容
3、研讨交流
教师创设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弄懂了这篇文言文的字词,了解了大意现在我们来研讨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先生的自传,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我们已经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作品,课前大家根据资料已对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只要我们找出五柳先生性格与他是否有共同点,就能知道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语言入手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学生自由地精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与文本对话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时,教师予以适时点拨,随机板书学生发言的要点: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我这节课的板书除了课题及作者外,就这12个字板书是用精炼的书面语言对课堂教学内容所作的概括我这12个字已将教学重点清晰、明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看到这样一例板书设计,居然有65个字,试想我们工整地板书一个字平均需3秒多钟时间,光板书就要用去4分钟多钟的时间)
学生谈到赞文时,有必要对赞这种体式进行说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字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让学生找出九处不字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惟和独字,体会这不字是为了显示出与世俗格格不入,洁身自好的品质同时还可让学生品味这些否定句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活泼,虽是否定句,但让人感到一种自许之意
分析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后,学生就针对五柳先生究竟是不是陶渊明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认同,也会有学生不认同,或认为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塑造的`一个隐士人物的代表,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或认为五柳先生代表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境界,倾注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必对两个人物关系作出最终的判断
最后教师小结,是也好,不是也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从中国古代文人那种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形象背后领悟到了个性张扬、傲骨独立的精神
【说明】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繁多其实,就是一个阅读反思的过程,它是由学生个体的思考体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构成的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五柳先生是不是陶渊明自己这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因此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
4、品味语言
教师引导:本文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可见陶渊明文字功力,请来品析这篇文章的语言学生再次品读全文,品析语言特色: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用总结性语言,好像是给五柳先生写评价,但每一方面都包含大量的生活意境所以语言简约,但含有大量丰富的内容,高度凝练
最后学生齐读全文,能背诵的同学就背诵教师指导: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
【说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除了从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入手之外,还可从语言品味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自然,决不选声设色,讲究词藻色彩的华美,是文艺百花园中独具风韵的一朵奇葩因此,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是这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味了语言特色后,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乃至思想内容
5、总结全文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结束语的: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但他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说明】用精炼的语句总结全文,再次赞颂陶渊明精神,呼唤学生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课标》也指出要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课外拓展
课外要求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仿照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写一篇自题小像短文,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说明】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足以见证这篇文章的成就通过阅读,不仅能进一步了解陶渊明,还能加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仿照本文写人方法介绍自己,是学生对课内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方法的巩固和运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教案】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03-23
五柳先生传的说课稿02-26
《五柳先生传》的说课稿02-13
《五柳先生传》教案11-19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11-11
《五柳先生传》教案07-21
《五柳先生传》教案09-08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范文06-25
五柳先生传优质说课稿04-18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