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说课稿

时间:2024-10-12 19:29:47 海洁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ip地址的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ip地址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ip地址的说课稿 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鸟ACCP AB模块《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课程的第5 章,

  2、 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为计算机配置IP地址,并选用合适的子网掩码;规划中小型企业网的IP地址。

  3) 能力目标: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划分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教学难点: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二、 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

  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振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全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用建构主义正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早上,小齐刚到公司就被 唐经理叫到办公室,唐经理给小齐布置了两项任务:

  案例1:公司今天要来两名新员工,让小齐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除了做系统、连接网线之外,还应该给主机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经理说:“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有时候提示我IP地址冲突?好像其他员工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通讯和识别的?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IP地址的作用、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网掩码、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掩码?

  c)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4) 教学实践

  a) 上网查询安装IPV6协议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教师巡回辅导,学生互助学习

  b) 查找IPv6资源,观看网络电视

  c) 注册IPv6论坛(如我爱威六、乐物论坛),进行资源的共享

  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

  IP地址的认识

  IP地址的格式及转换

  IP地址的分类

  局域网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协议:IPV6

  ip地址的说课稿 2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IP地址基础知识。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本册共分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构建小型网络”、“构建中型网络”和“接入Internet”,本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网络技术和具有判断简单的网络故障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格式。

  难点:IP地址的分类。

  二、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其服务,了解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及简单的网络设置。学生热衷于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知识较为感兴趣。所以在讲一些原理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学生也能积极配合。 通过调查发现:

  有了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及学校、社会、家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教材中本节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单纯的讲授会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提出了很多和本节相关的问题,不通过实验操作可能无法轻松作答。比如学生可能会问:既然IP地址那么重要,那我的电脑的IP地址是多少啊?

  教材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现状,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增补,增加了本机IP地址查看和分组讨论IP地址异同等上机实验操作环节: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扩充内容能够接收理解

  增补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又贴近学生爱动手操作的实际 能够解决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碰到的许多问题,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法:

  教具:网络机房、“级域”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等方式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

  教法:教师占用教学时间比传统理论教学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以提问和讨论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气氛相对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说学法: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验以获得帮助

  教学设计:教师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网络传输介质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双绞线的相关规范,那么本节课我们首先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世界各地不同的计算机找到对方呢?再假设你家的计算机重新装过了系统,开机后无法上网,你通常会怎么做?(学生讨论。)

  2.新课讲授:

  (1)IP地址的概念

  因特网是由不同物理网络互联而成的,不同网络之间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称为IP地址。IP地址是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问题1:查看本机IP地址,与周围同学比较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填写教科书第30页的表。

  (2)IP地址的管理(此部分以自学为主)

  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的分配是按照一种分级的方式管理的。分析我国IP地址短缺的原因,思考如何使用新的技术,以便提供更多的IP地址。

  可借助电子教室管理平台,参照上面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地址分配联盟管理办法”一文进行讨论。

  (3)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格式:IP地址提供统一的地址格式,传统的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的。即将IP地址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以十进制数来表示,各个数之间以圆点来分隔。例如:192.168.17.108就是我们班xx同学的IP地址。

  教师提问:大家通过刚才对IP地址异同的分析,能不能看出IP地址的组成呢? 学生回答:由两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

  组成 功能

  网络标识 确定了该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主机标识 确定了在某一物理地址上的一台主机

  分类:由于因特网上的网络规模有很大区别,因此IP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

  间划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每类有不同长度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IP地址 网络规模 地址范围 主机数目

  A类 很大 1.x.y.z~126.x.y.z 1,677,214

  B类 中等 128.x.y.z~191.x.y.z 65,534

  C类 很小 192.x.y.z~223.x.y.z 254

  ①网络寻址规则如下:

  网络地址必须唯一;

  网络标识不能以数字127开头,在A类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255,数字255作为广播地址;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0”,“0”表示该地址是本地主机,不能传送。 ②主机寻址规则如下:

  主机标识在同一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1”,如果所有位都为“1”,则该机地址是广播地址,而非主机的地址;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0”,如果各个位都为“0”,则表示“只有这个网络”,而这个网络上没有任何主机。

  问题2:某单位共有24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约放置3台计算机,那么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最好应考虑采用的IP地址是(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 A类地址 B. 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4)IP地址的设置

  方法 前提 优点 缺点

  静态分配法 要有足够的IP地址 易于管理 浪费IP地址资源 动态分配法 公用IP地址暂时分配给用户 节约了IP地址资源 安全性较差 问题3:利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IP地址一般采用的是( )。

  A.静态分配IP地址 B.动态分配IP地址

  C.静态、动态分配均可 D.不需要分配IP地址

  3.教学反思

  “IP地址基础知识”这节课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成。整节课在设计上比较紧凑,条例也很清晰,但是缺乏活力,所以感觉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这方面的内容还要加强。

  ip地址的说课稿 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IP地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新课标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三个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下的网络技术基础的内容。本模块要求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2、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从组建网络的角度熟悉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3) 能力目标:学会查询IP地址,ping命令的使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IP地址的格式

  二、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本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 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于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计算机网络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后,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几亿台计算机接入到因特

  网中。面对如此之多的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因特网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别为IP地址的作用、层次结构、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的IP地址、多种查看方法、下一代IP地址。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编码方法?

  c) 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是什么?

  d)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5) 教学实践:

  查询自己的IP地址

  (1)“网上邻居”→ “属性” →

  “连接” →“TCP/IP协议” →“属性”

  (2)在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命令

  查询别人的IP地址

  (3)ping检查法

  小结

  教师总结IP地址的组成和类型及其管理和发展,突出IP地址在因特网中的重要性。

  ip地址的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1、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打算采取视频导入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公安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查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进行聚众赌博的案例。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公安机关破案的关键线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这个概念。

  成功导入新课后进入到新知识探究环节。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IP地址的定义。

  同学们对IP地址概念有大致的理解以后,我会设置一个小比赛,让他们查询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在黑板上记录最快完成的三位同学的IP地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结合黑板上的IP地址,对应分析IP地址的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以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时,通过对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探讨,引入IP地址的分类这个概念。

  下一步,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依据和规律,让学生理解IP地址各个类型的特征,A、B、C三种类型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如何规定的。同时,让学生思考每个IP类型左起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A类地址作为范例,点明数值取值范围涉及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之后让同学们以此类推,进行B类及C类取值范围的计算。

  接着就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IP地址分类这个知识点,我会设置一个练习题133、211、1、1,让同学们分析这个地址属于哪个类别,邀请学生作答,分析解题的关键思路就是判断IP地址左起第一个字段的数值处在哪个类型的取值范围内。

  紧接着我会给出第二个例题:192、256、10、1,让同学们分析IP地址是否正确,由此强调IP地址每个字段的数值不能超过2的8次幂,也就是255。之后,我会对如何判断IP地址类型进行总结。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我首先会带着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特点。然后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公安机关根据IP地址进行破案的具体经过。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根据计算机教室的IP地址计算,让学生回去思考一下此网络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个节点?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ip地址的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IP 地址》。

  一、说教材

  《IP 地址》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入 IP 地址的概念,旨在让学生理解网络中设备如何通过 IP 地址进行识别和通信。这部分内容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对上网等操作较为熟悉。但对于 IP 地址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他们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 IP 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

  掌握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遵守网络规则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IP 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查看 IP 地址的操作。

  难点

  理解 IP 地址的分类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讲解核心概念和知识要点。

  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学习。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学法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进步。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个网络连接出错的案例,提问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引出 IP 地址这一主题。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 IP 地址的概念,用比喻的方式将其比作网络中设备的 “身份证号码”。

  深入分析 IP 地址的格式,通过举例让学生清晰理解各个部分的含义。

  重点阐述 IP 地址的分类,结合图表进行展示。

  实践操作

  演示如何查看本机的 IP 地址,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交流。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ip地址的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IP 地址》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将 IP 地址的内容安排得循序渐进。从基础的网络通信引入 IP 地址的必要性,再逐步深入到其具体的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这部分内容是构建学生网络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后续学习网络相关知识如子网掩码、路由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定

  认知目标

  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 IP 地址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熟知 IP 地址的基本组成结构。

  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对 IP 地址进行简单的'分类判断。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获取设备的 IP 地址信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重点

  深入理解 IP 地址的组成规则和分类标准。

  熟练掌握获取 IP 地址的多种方法。

  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 IP 地址分类背后的逻辑以及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差异。

  四、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

  创设网络故障排查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 IP 地址的重要性。

  类比教学法

  将 IP 地址类比为现实生活中的地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

  任务驱动法

  布置相关任务,如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网络环境分析 IP 地址的应用等。

  五、教学过程规划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全球网络连接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网络中的设备是如何准确找到彼此的,从而引出 IP 地址。

  知识新授

  借助多媒体展示 IP 地址的结构组成动画,详细讲解每个部分。

  通过实例对比不同类型的 IP 地址,加深学生理解。

  实践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 IP 地址获取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确。

  总结评价

  总结知识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网络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ip地址的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

  (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

  (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说目标

  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2)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法

  从学生原认知结构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的建构起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巧设情境,体现两“主”

  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联想用数字表示网络中的计算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比较、讨论、观察、研究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建构与有意义学习。

  2.设置实验,操作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观察网络的通与否,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新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技术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的畏惧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所发生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3.任务驱动,拓展新知

  提出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解决的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案。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网络学习,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迷航,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会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作为一个导演者,引导者出现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成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2.比较推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利用网络和书籍等工具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一间,确保多媒体控制软件是开通的,并利用双绞线把1号和2号计算机相连。

  2.设计思路

  第1学时: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知识讲解→布置任务 →总结分析操作→小结→作业布置(为下1学时做铺垫)

  第2学时:作业选评→提出问题 →引导解决问题→学生操作→总结

  3.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隐射教学目标

  1.展示案例,展示与“IP地址”这个名词相关的一个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对IP地址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行设疑,为什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IP地址这一线索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呢?IP地址是什么?引出课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温故知新,实施目标

  1.设疑

  复习旧概念,并提出问题,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这个通信是如何进行的呢?

  2.用类比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和特征

  类比一:通过描述写信和打电话来引出IP地址的概念

  并让同学们根据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来看自己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

  类比二:通过同学们的学号和座号确定一个学生,街道和门牌号,类似于IP地址的网络标示和主机标示,阐述IP地址的格式和两种表示方式。

  类比三:同学们分了年级,分了班级,那么IP地址那么多,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类比和对比中,新旧概念的迁移,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3.布置任务(查看网络通与否)

  通过设置分布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网络地址,展现网络通与否的现象,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再次熟悉设置IP地址,并进行观察,教师演示讲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包括机算和手算,并计算网络地址。

  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掌握了IP概念之后,安排实验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环节。

  4.小结所涉及的知识点

  根据遗忘规律,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和加深对新概念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5.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作业,计算五类IP地址容纳计算机的数量,为下节课做铺垫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检验目标(第二学时)

  1.讲解作业

  让同学们体会到每个网络容纳的计算机数量是有限制的,网络IP地址也是限的,这样有助于两节课的衔接,教师同时讲解IP地址有关知识点,在作业中巩固了知识点。温习了新概念。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根据前面实验我们设定了自己所建网络的IP地址,那么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的IP地址谁来设定和分配呢?引导学生查找因特网的分配和管理机构,了解其分配的不合理性,解决不合理化未来所采取的措施,了解IPv6的设计思想。

  3.布置任务,进行操作

  以“合理利用IP地址”或“认识IP地址之我见”的讨论结果以定稿形式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里。

  这样可以检验目标,拓展了知识面,突破了课堂上的面面俱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网络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使学生知道了网络的更新发展,树立起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总结全节内容,深化目标

  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这节的主要内容,这样设计: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IP地址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引出的,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实际化。

  评委点评: 这是一次较为优秀的说课。说课者对所说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目标的设置、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的安排等方面理解比较深刻,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在说课过程中,始终溶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新课改的思想,这是令人欣慰的。显示出了我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正在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说课的目的在于交流,相互促进。在说课的过程中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设疑激趣,引入课题这部分,是否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掌握了新知识,那么该怎么对他评价?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实际应用,如何灵活运用才能得心应手?如何进行课程艺术的处理?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ip地址的说课稿(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ip地址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如何隐藏ip地址10-20

地址变更函03-08

地址更改的通告11-06

地址变更通知11-08

地址变更通知07-18

年会地址通知06-13

地址变更函【荐】03-17

【优选】地址变更函03-15

地址变更函[通用]04-13

(精华)地址变更函03-0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ip地址的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ip地址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ip地址的说课稿 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鸟ACCP AB模块《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课程的第5 章,

  2、 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为计算机配置IP地址,并选用合适的子网掩码;规划中小型企业网的IP地址。

  3) 能力目标: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划分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教学难点: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二、 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

  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振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全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用建构主义正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早上,小齐刚到公司就被 唐经理叫到办公室,唐经理给小齐布置了两项任务:

  案例1:公司今天要来两名新员工,让小齐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除了做系统、连接网线之外,还应该给主机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经理说:“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有时候提示我IP地址冲突?好像其他员工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通讯和识别的?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IP地址的作用、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网掩码、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掩码?

  c)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4) 教学实践

  a) 上网查询安装IPV6协议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教师巡回辅导,学生互助学习

  b) 查找IPv6资源,观看网络电视

  c) 注册IPv6论坛(如我爱威六、乐物论坛),进行资源的共享

  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

  IP地址的认识

  IP地址的格式及转换

  IP地址的分类

  局域网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协议:IPV6

  ip地址的说课稿 2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IP地址基础知识。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本册共分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构建小型网络”、“构建中型网络”和“接入Internet”,本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网络技术和具有判断简单的网络故障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格式。

  难点:IP地址的分类。

  二、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其服务,了解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及简单的网络设置。学生热衷于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知识较为感兴趣。所以在讲一些原理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学生也能积极配合。 通过调查发现:

  有了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及学校、社会、家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教材中本节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单纯的讲授会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提出了很多和本节相关的问题,不通过实验操作可能无法轻松作答。比如学生可能会问:既然IP地址那么重要,那我的电脑的IP地址是多少啊?

  教材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现状,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增补,增加了本机IP地址查看和分组讨论IP地址异同等上机实验操作环节: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扩充内容能够接收理解

  增补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又贴近学生爱动手操作的实际 能够解决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碰到的许多问题,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法:

  教具:网络机房、“级域”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等方式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

  教法:教师占用教学时间比传统理论教学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以提问和讨论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气氛相对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说学法: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验以获得帮助

  教学设计:教师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网络传输介质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双绞线的相关规范,那么本节课我们首先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世界各地不同的计算机找到对方呢?再假设你家的计算机重新装过了系统,开机后无法上网,你通常会怎么做?(学生讨论。)

  2.新课讲授:

  (1)IP地址的概念

  因特网是由不同物理网络互联而成的,不同网络之间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称为IP地址。IP地址是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问题1:查看本机IP地址,与周围同学比较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填写教科书第30页的表。

  (2)IP地址的管理(此部分以自学为主)

  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的分配是按照一种分级的方式管理的。分析我国IP地址短缺的原因,思考如何使用新的技术,以便提供更多的IP地址。

  可借助电子教室管理平台,参照上面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地址分配联盟管理办法”一文进行讨论。

  (3)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格式:IP地址提供统一的地址格式,传统的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的。即将IP地址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以十进制数来表示,各个数之间以圆点来分隔。例如:192.168.17.108就是我们班xx同学的IP地址。

  教师提问:大家通过刚才对IP地址异同的分析,能不能看出IP地址的组成呢? 学生回答:由两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

  组成 功能

  网络标识 确定了该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主机标识 确定了在某一物理地址上的一台主机

  分类:由于因特网上的网络规模有很大区别,因此IP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

  间划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每类有不同长度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IP地址 网络规模 地址范围 主机数目

  A类 很大 1.x.y.z~126.x.y.z 1,677,214

  B类 中等 128.x.y.z~191.x.y.z 65,534

  C类 很小 192.x.y.z~223.x.y.z 254

  ①网络寻址规则如下:

  网络地址必须唯一;

  网络标识不能以数字127开头,在A类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255,数字255作为广播地址;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0”,“0”表示该地址是本地主机,不能传送。 ②主机寻址规则如下:

  主机标识在同一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1”,如果所有位都为“1”,则该机地址是广播地址,而非主机的地址;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0”,如果各个位都为“0”,则表示“只有这个网络”,而这个网络上没有任何主机。

  问题2:某单位共有24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约放置3台计算机,那么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最好应考虑采用的IP地址是(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 A类地址 B. 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4)IP地址的设置

  方法 前提 优点 缺点

  静态分配法 要有足够的IP地址 易于管理 浪费IP地址资源 动态分配法 公用IP地址暂时分配给用户 节约了IP地址资源 安全性较差 问题3:利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IP地址一般采用的是( )。

  A.静态分配IP地址 B.动态分配IP地址

  C.静态、动态分配均可 D.不需要分配IP地址

  3.教学反思

  “IP地址基础知识”这节课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成。整节课在设计上比较紧凑,条例也很清晰,但是缺乏活力,所以感觉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这方面的内容还要加强。

  ip地址的说课稿 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IP地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新课标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三个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下的网络技术基础的内容。本模块要求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2、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从组建网络的角度熟悉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3) 能力目标:学会查询IP地址,ping命令的使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IP地址的格式

  二、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本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 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于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计算机网络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后,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几亿台计算机接入到因特

  网中。面对如此之多的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因特网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别为IP地址的作用、层次结构、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的IP地址、多种查看方法、下一代IP地址。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编码方法?

  c) 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是什么?

  d)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5) 教学实践:

  查询自己的IP地址

  (1)“网上邻居”→ “属性” →

  “连接” →“TCP/IP协议” →“属性”

  (2)在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命令

  查询别人的IP地址

  (3)ping检查法

  小结

  教师总结IP地址的组成和类型及其管理和发展,突出IP地址在因特网中的重要性。

  ip地址的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1、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打算采取视频导入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公安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查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进行聚众赌博的案例。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公安机关破案的关键线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这个概念。

  成功导入新课后进入到新知识探究环节。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IP地址的定义。

  同学们对IP地址概念有大致的理解以后,我会设置一个小比赛,让他们查询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在黑板上记录最快完成的三位同学的IP地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结合黑板上的IP地址,对应分析IP地址的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以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时,通过对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探讨,引入IP地址的分类这个概念。

  下一步,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依据和规律,让学生理解IP地址各个类型的特征,A、B、C三种类型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如何规定的。同时,让学生思考每个IP类型左起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A类地址作为范例,点明数值取值范围涉及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之后让同学们以此类推,进行B类及C类取值范围的计算。

  接着就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IP地址分类这个知识点,我会设置一个练习题133、211、1、1,让同学们分析这个地址属于哪个类别,邀请学生作答,分析解题的关键思路就是判断IP地址左起第一个字段的数值处在哪个类型的取值范围内。

  紧接着我会给出第二个例题:192、256、10、1,让同学们分析IP地址是否正确,由此强调IP地址每个字段的数值不能超过2的8次幂,也就是255。之后,我会对如何判断IP地址类型进行总结。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我首先会带着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特点。然后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公安机关根据IP地址进行破案的具体经过。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根据计算机教室的IP地址计算,让学生回去思考一下此网络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个节点?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ip地址的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IP 地址》。

  一、说教材

  《IP 地址》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入 IP 地址的概念,旨在让学生理解网络中设备如何通过 IP 地址进行识别和通信。这部分内容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对上网等操作较为熟悉。但对于 IP 地址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他们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 IP 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

  掌握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遵守网络规则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IP 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查看 IP 地址的操作。

  难点

  理解 IP 地址的分类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讲解核心概念和知识要点。

  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学习。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学法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进步。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个网络连接出错的案例,提问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引出 IP 地址这一主题。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 IP 地址的概念,用比喻的方式将其比作网络中设备的 “身份证号码”。

  深入分析 IP 地址的格式,通过举例让学生清晰理解各个部分的含义。

  重点阐述 IP 地址的分类,结合图表进行展示。

  实践操作

  演示如何查看本机的 IP 地址,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交流。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ip地址的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IP 地址》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将 IP 地址的内容安排得循序渐进。从基础的网络通信引入 IP 地址的必要性,再逐步深入到其具体的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这部分内容是构建学生网络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后续学习网络相关知识如子网掩码、路由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定

  认知目标

  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 IP 地址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熟知 IP 地址的基本组成结构。

  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对 IP 地址进行简单的'分类判断。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获取设备的 IP 地址信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重点

  深入理解 IP 地址的组成规则和分类标准。

  熟练掌握获取 IP 地址的多种方法。

  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 IP 地址分类背后的逻辑以及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差异。

  四、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

  创设网络故障排查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 IP 地址的重要性。

  类比教学法

  将 IP 地址类比为现实生活中的地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

  任务驱动法

  布置相关任务,如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网络环境分析 IP 地址的应用等。

  五、教学过程规划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全球网络连接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网络中的设备是如何准确找到彼此的,从而引出 IP 地址。

  知识新授

  借助多媒体展示 IP 地址的结构组成动画,详细讲解每个部分。

  通过实例对比不同类型的 IP 地址,加深学生理解。

  实践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 IP 地址获取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确。

  总结评价

  总结知识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网络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ip地址的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

  (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

  (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说目标

  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2)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法

  从学生原认知结构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的建构起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巧设情境,体现两“主”

  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联想用数字表示网络中的计算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比较、讨论、观察、研究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建构与有意义学习。

  2.设置实验,操作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观察网络的通与否,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新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技术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的畏惧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所发生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3.任务驱动,拓展新知

  提出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解决的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案。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网络学习,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迷航,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会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作为一个导演者,引导者出现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成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2.比较推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利用网络和书籍等工具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一间,确保多媒体控制软件是开通的,并利用双绞线把1号和2号计算机相连。

  2.设计思路

  第1学时: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知识讲解→布置任务 →总结分析操作→小结→作业布置(为下1学时做铺垫)

  第2学时:作业选评→提出问题 →引导解决问题→学生操作→总结

  3.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隐射教学目标

  1.展示案例,展示与“IP地址”这个名词相关的一个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对IP地址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行设疑,为什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IP地址这一线索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呢?IP地址是什么?引出课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温故知新,实施目标

  1.设疑

  复习旧概念,并提出问题,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这个通信是如何进行的呢?

  2.用类比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和特征

  类比一:通过描述写信和打电话来引出IP地址的概念

  并让同学们根据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来看自己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

  类比二:通过同学们的学号和座号确定一个学生,街道和门牌号,类似于IP地址的网络标示和主机标示,阐述IP地址的格式和两种表示方式。

  类比三:同学们分了年级,分了班级,那么IP地址那么多,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类比和对比中,新旧概念的迁移,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3.布置任务(查看网络通与否)

  通过设置分布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网络地址,展现网络通与否的现象,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再次熟悉设置IP地址,并进行观察,教师演示讲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包括机算和手算,并计算网络地址。

  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掌握了IP概念之后,安排实验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环节。

  4.小结所涉及的知识点

  根据遗忘规律,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和加深对新概念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5.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作业,计算五类IP地址容纳计算机的数量,为下节课做铺垫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检验目标(第二学时)

  1.讲解作业

  让同学们体会到每个网络容纳的计算机数量是有限制的,网络IP地址也是限的,这样有助于两节课的衔接,教师同时讲解IP地址有关知识点,在作业中巩固了知识点。温习了新概念。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根据前面实验我们设定了自己所建网络的IP地址,那么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的IP地址谁来设定和分配呢?引导学生查找因特网的分配和管理机构,了解其分配的不合理性,解决不合理化未来所采取的措施,了解IPv6的设计思想。

  3.布置任务,进行操作

  以“合理利用IP地址”或“认识IP地址之我见”的讨论结果以定稿形式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里。

  这样可以检验目标,拓展了知识面,突破了课堂上的面面俱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网络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使学生知道了网络的更新发展,树立起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总结全节内容,深化目标

  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这节的主要内容,这样设计: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IP地址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引出的,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实际化。

  评委点评: 这是一次较为优秀的说课。说课者对所说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目标的设置、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的安排等方面理解比较深刻,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在说课过程中,始终溶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新课改的思想,这是令人欣慰的。显示出了我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正在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说课的目的在于交流,相互促进。在说课的过程中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设疑激趣,引入课题这部分,是否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掌握了新知识,那么该怎么对他评价?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实际应用,如何灵活运用才能得心应手?如何进行课程艺术的处理?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