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编程加工》经典说课稿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篇一:《信息的编程加工》经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教科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3章的第2节。本节共1课时。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有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三种主要形态,本章第1节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加工。自动化加工是信息加工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智能化和人性化加工的一个基础。本课为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作前期准备并打下基础。
在深入分析并吃透课程标准后,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对教材进行了建设,设计了不同于教材的教学案例;并按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增加了“需求分析”和“选择开发环境”。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需求分析、算法设计、选择开发环境、编程实现。
② 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算法设计,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③ 了解并尝试高温烘箱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懂得运用编程加工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为以后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②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体验编程加工信息的主要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我所教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基础整体相对较好,但据我所作的调查显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按照“以强扶弱”的原则,开学不久就把他们分成了15个左右的小组,每组4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小组合作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程序设计很少有学生接触过,再加上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刮板输送机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学生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编程掌握多少,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了解其内在机制;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和收获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总的指导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教法:
1.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比如对于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归纳不完整或准确,需要教师适时补充和讲解;对于算法的概念和怎么样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也需
要教师的讲解和诠释;对于游戏的编程实现,需要教师演示操作其中一小部分,为学生的亲身体验作示范;对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学生理解起来更是抽象,需要教师适时点破并作分析。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张教师将学习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我设置了让学生组装并运行自己的游戏(只是组装整个游戏中一个小的模块)的体验任务,让学生在看似玩乐的过程中,体验编程加工的独特魅力和主要过程、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了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创设挑战、形成吸引力,加深他们对编程加工的体验和理解,同时防止他们完成必作任务后,去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我设计了2个拓展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必作任务和拓展任务之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梯度。
四、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课件资源、视频录象等,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进行组装操作、修改加工,从中体验编程加工的独特魅力和主要过程,进一步理解其内在机制。
2.小组协作
教师通过评选5个优胜组,给予课外上机奖励以及学习评价表等激励机制,强调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遇到问题主张先
自己思考(如观看视频录象),不能解决的再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探讨,若还有(转 载于: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问题再请教老师。通过小组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不同的解决途径,开阔学生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媒体运用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VB简体中文版、课堂教学课件、取火柴游戏成品、半成品及完整源代码、制作过程视频录象、学习评价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展示取火柴的小游戏,请几个学生上来玩该游戏,其他学生观察游戏过程,思考怎样才能有取胜的策略。(教师不点破)
接着,教师设问:既然大家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有没有思考过游戏到底是什么呢?游戏其实就是专业人员设计好的用来供用户娱乐的程序,是对信息的编程加工。那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游戏呢?然后提议学生自己设计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都喜爱和熟悉的游戏,很自然引出课题;通过提议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18分钟)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做出这个游戏,即信息的编程加工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同时告诉学生,老师会根据整节课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选出5个优胜组,利用课外时间给予他们一个小时的自由上机奖励。
1.需求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计算机“做什么”。
说明:这一步学生很难回答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第2章进行信息获取时首先需要做“定位信息需求”来引导学生思考。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设问:“我们只要把问题原封不动地交给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得出结论吗?”从而引出结论:“计算机并不能代替人做所有的事情,它只能按照人们事先给定的步骤工作。因此,当我们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先要一步一步设计好怎么做,也就是
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然后通过编写程序,将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计算机语言表述为指令,从而赋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归纳并自然地引出后几个步骤,避免生硬的说教,使知识的讲解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算法设计: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设计的一组(有限个)求解步骤或方法。
教师讲解算法的概念,并强调:它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再通过一个极为生活化的事例加以说明和诠释:邮寄一封信可分为写信、写信封、贴邮票、投信等步骤;每步分别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本游戏的实现应该怎样设计算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怎样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中发挥的作用,初步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选择开发环境:
教师通过类比“要表达某种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实现”,让学生明白:可以选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来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从而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由于VB操作简单、上手容易(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不要提面向对象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学生听了反而糊涂),所以我们选用VB来实现。避免学生建立“编程=VB”的片面观念。
4.编程实现: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并调试实现。
(1)界面设计:界面是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的外观,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接口。
(2)编写代码: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
(3)调试运行:刚编写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反复实际运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测试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游戏的界面,再让学生思考:该界面需要设计哪些部分呢?
接着教师打开课前准备好的游戏半成品,先简要介绍VB的工作界面,对VB独特之处进行有选择地说明:如界面设计窗口、代码窗口、运行,停止命令行,让学生能很快地进行。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篇二:《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信息的编程加工是信息加工的一种方式,是其它信息加工方式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它承接了上一节信息加工的概述,为后面选修《算法与编程》模块作一个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对VB有一定的接触。平常学生都是直接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而本节课却是体验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利用计算机编制专门程序来解决问题,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都很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程序设计,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了解并尝到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排序小程序,体验到计算机信息加工给工作带来的方便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已动手仿制小程序,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本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编程解决成绩排序这一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体验编程设计的主要过程,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 难点: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
五、教学环境:
安装了V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解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新课 30”
八、总结与评价:
1. 教师总结并解决课堂中出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 分发评价表格分小组填写上交 第_________小组
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
你认为编程过程最重要的一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拓展:
今天我们体验了利用VB软件编程实现对8名运动员成绩进行排序这一功能的实现,除了VB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其它软件编程达到同样的目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网上查阅一下计算机还有哪些编程软件。
你认为该程序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动手试一试。
十、板书:
信息的编程加工
程序操作过程:(解决排序问题过程)
运行程序(操作平台/界面)——输入数据——点击排序——显示结果 程序界面: 标识性说明文字 输入文本框 输出文本框 排序按扭
编程设计代码:
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实现: 调试运行: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篇三: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高中信息技术精品)
一、教材分析
《信息的编程加工》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1节。本课时是学生接触编程的第一课时,对学生建立人机对话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相关的内容,编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加上内容相对枯燥,因此需要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四、重点、难点:
【《信息的编程加工》经典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经典说课稿01-11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11-02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0-03
《信息的编程与加工》教学设计04-11
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反思09-11
信息的编程加工教案及反思范文06-19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10-03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11-09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