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演化史的说课稿

时间:2021-06-25 08:25: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地壳的演化史的说课稿

  说教材(包括创思点)

地壳的演化史的说课稿

  (一) 本节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对全章的总结,它与前面所学的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海陆变迁、岩浆活动、沉积岩特征的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之后具有怎样的综合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在本节均能得到反馈。

  (二) 本节教材的特点:

  由于学生对地层、化石缺乏感性认识加上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不做说明,教材基本上是各种事件与结论的堆砌,规律与原理分析很少,内容显得枯燥,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显得多而乱,学生难以掌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外、课内充分参与、充分思考,否则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研究地壳演化史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思想教育点。抓住该教育点,宣传科普知识,让学生明确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创思点)▲对化石的地质学意义的研究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综合分

  析能力)及创造性想象能力的教育点,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结

  合点。

  对地壳演化史各重大事件的演变规律的研究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探究能力以及学会分析整理信息能力的绝好教育点。

  通过补充介绍云南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及意义,培养学生向权威挑战 的精神,同时也宣传生物进化的最新科研动态。

  (三)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预期重点:化石的地质学意义及地壳演化史中各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先后顺序。其依据是<<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预期难点是:化石的概念和化石的形成及各时代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依据是教材对化石仅做简单阐述,并未对化石的形成做进一步阐述,而各重大事件多且学生不易发现其中规律。

  重、难点的调控:根据本节课前的5分钟练习情况的反馈临时调

  整讲课的重、难点及时间安排。依据是: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及资料收

  集处理情况只能在上课时得到反馈,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时

  间安排必须充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故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

  识情况作随机调整。

  (四)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2、 知识目标:了解地层时代顺序与化石的二个地质学意义,掌握各地质时代重大事件发生的时代顺序。

  3、 能力目标:运用地层与化石的有关知识确定地层新老关系进而分析地质构造、推测古代地理环境,初步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及综合评价问题。学会将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整理,使之有序化,并通过探究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去发现规律。

  说教法(包括创造性教学方法)

  (一) 教材的优化重组:

  将教材原有的讲课内容与顺序:地层的含义、顺序->化石的含义与地质学意义->地质年代的含义->各地质年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调整为:地层的含义及一般顺序->化石的含义与地质学意义->抓住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指标->发现划分地质年代的最主要依据及各重大事件的演变规律->理解地质年代的含义。并补充说明标准化石及地质年龄含有绝对地质年龄和相对地质年龄。

  理论依据:1地层与化石是研究地壳演化史的基础和知识背景。

  2、有一些事实现象相信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掌握,大胆删减部分教学内容(把教材中阐述明了的易懂知识如各地质时代形成的重要矿产、出现的生物,海陆变迁情况等)的讲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

  1、 对于地层的含义与顺序采用图示法说明:如下图

  一般情况下 地层受强烈扰动时

  它符合直观性原则,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知识。

  [pages_luzhuba]

  2、 对于化石的含义及其2个地质学意义的内容讲授:采用创造性问题

  解决法进行概念教学,通过师生的创造性提问,创设问题情景,在

  比较中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展示真假二个化石标本,通过比较

  得出化石的含义,又如含海绵的化石一定是元古时代的吗?什么样的

  化石才能代表某一时代的地层呢?学生经过思考自然得出并非所有化

  石都能确定时代,只有标准化石才可以。

  3、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将繁杂的各时代重大事件有序化,并指导学生去发现生物进化规律,地壳运动演变规律,海陆轮廓变

  化规律,帮助学生将复杂化作简单。采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法,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板书时间,采用投影仪辅助教学,并展

  示化石标本,地壳演化史挂图增强直观性。

  说学法:

  1、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学会整理有关知识,让知识有序化。如整理地壳演化史,知道如何抓住各时代重大事件的项目指标,列出各时代重大事件主要是地壳运动、生物进化、重要矿产形成及海陆轮廓的变化。

  2、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教材,相互讨论,形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和合作意识。

  3、 指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图象,形成图文转换的地理学科能力。如启发学生将“一般情况下,地层顺序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和“地壳运动强烈时,有的地层顺序会倒置”等文字用图表示,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画出图示,以作示范。

  4、 养成仔细观察,探究发现规律的习惯,抛却死记硬背。如从太古代至新生代各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死记硬背将令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找到规律,这些事件是容易熟记的。而课本上对这些规律却没有阐述。教师应加以引导。

  说程序: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三段模式。

  1、 热身活动阶段

  安排5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自身预习的情况相互交流知识。讨论习题,(投影显示),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解决部分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从中把握学生对地层、化石、地壳演化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主题活动阶段重点讲授的内容。同时决定哪些问题不作为主题活动阶段的研究内容。

  从“含蕨类植物化石的地层一定是古生代的吗?”承转至主题活动阶段:

  2、 主题活动阶段:

  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研究教材,相互讨论,探索原因,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问:什么样的化石才能代表某一地层?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必须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以后的时代绝种了。

  教师点出:标准化石。

  承转:化石如何形成的?(并补充这部分课外知识)

  根据它的形成,化石有哪些地质学意义?(发散性思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下自己研究教材,相互讨论,师生共同评价。老师可以补充介绍云南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科研动态。

  承转:我们已知道了研究地层与化石的意义了,并通过它探究了地壳演化史,现在请大家探究一下各地质年代都发生了哪类的重大事件?你用什么办法来掌握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

  学生带着问题,研究教材,相互讨论,并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有的列表、有的列结构图等。师生共同评价。

  承转(教师示范):现在老师也探究了这些事件,并列了表(投影显示),我们一起看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并观察思考这一系列事件的先后顺序说明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发散性思维训练点)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性的东西。最后请一位同学加以归纳,师生再一同评价。

  承转:再仔细看一下,为什么各个地质年代时间越来越短?想一想,地质年代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启发:这时间间隔与哪类事件发生了时间间隔最接近?)估计学生不难得出:以生物进化为划分依据。

  3、 结束活动阶段:

  完成课堂小测题(投影显示),当堂讲评。并布置思考题:A、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人类的历史是其中短暂的一瞬。从地球演化史中人类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B、熟记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地壳运动和生物发展上的主要特征。

【地壳的演化史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壳的解释及造句06-27

地壳由什么组成09-23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什么09-1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02-08

地壳中的微量元素11-11

组成地壳最多的矿物是什么09-09

岩石圈和地壳的关系09-3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08-2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