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说课稿

时间:2021-07-03 13:5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说明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说课稿范文

  《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验算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的。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以及验算的灵活运用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及应用题解题思路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验算,进一步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及灵活运用。

  四、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通过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情境,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体验,巩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五、教学程序说明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本节课是加减法验算最后一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由于还要训练验算时的书写格式,验算方法、书写格式掌握后,只完成课本“做一做”习题及练习七第一题部分习题,第二课时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并完成练习七第1题(部分题)第4、7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七2、3、5、8题。本节课我主要以教材安排的练习题为主,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熟练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并达到灵活运用。

  具体环节设计

  1、 课前口算训练主要是为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 填空题设计的目的要使绝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再通过表格的形式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由于低段学生不善仔细读题,故此,安排了读表格及说算法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三年级才接触多位数加减法,因此,在计算时,安排分组完成。

  4、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后,再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填空题。(这一环节,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填空,自己再一次总结验算方法,可由于没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却一手包办。)

  5、 由于计算枯燥乏味,在学生动手验算时,没有直接给出习题,以列式计算形式出现。目的是通过习题的变化,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6、 改错题出现在练习七中,与以往的要求不同。学生从一年级就已形成先找错,再改错习惯。学习了加减法验算方法后,教材要求用验算的方法先检验是否正确,再改错。(就是重做一遍)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学生检验完后,不是改错,而是在验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后,一再强调检验是错题后,改错就是重做一遍,可是这一教学环节,还是留有遗憾。

  7、 当学生达到熟练验算后,就要实际应用。在备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以表格形式出现,目的是与高段应用题验算有一定区别(高段应用题验算要求把未知变已知,把已知变未知.)这里以表格形式出现,已知、未知一目了然。通过这一习题的训练,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掌握验算的实际应用后,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同组合作训练。可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已剩不多时间,只好指名说验算方法。

  8、 给出一组商品,先提问,再解答。教材安排这一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用500元能买哪些商品?学生必须正确估算,才能准确提出问题。这一教学环节,完成的较仓促,也是我要反思的问题之一。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习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习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求索过程。恳请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本人在教学上的帮助。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10-12

青岛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08-22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12-30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07-05

《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06-16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09-22

《加减法的验算》的教学反思01-07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2-05

除法的验算的说课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