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说课稿

时间:2023-05-18 08:34:02 惠嘉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铜器》说课稿(精选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铜器》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铜器》说课稿(精选14篇)

  《青铜器》说课稿 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18课《青铜器》一课。接下来,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铜色、铜型、铜纹、铭文等方面欣赏中国青铜器作品。青铜器丰富多彩的图案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绘画宝库。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饕餮纹、兽纹类纹样,各种造型稚拙、富有意象气息的造型和纹样,展现人类早期绘画的质朴美。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难点:通过青铜器的艺术与文化,领略其魅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青铜实物、欣赏合作表等。

  学生:水彩笔、美术课本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进行视觉感官的认识和体验,侧重引导学生欣赏的体现过程,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般绘画作品欣赏的初步知识和发表自我欣赏感受的能力,但对于陶艺作品这种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较为陌生,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激励他们学习对青铜器的铜色、铜型和铜纹的欣赏,并引伸进行中外对比学习,更要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观察、自己的体验、自己判断大胆地进行欣赏,发表自己经过欣赏对话之后的直观感受。并采用表格式的方法,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感受进行分类记录,通过评价激励,引导生生互动,让学生展开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能进行简单评述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合作探“宝”

  首先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游戏互动这一环节,教师播放编钟弹奏乐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开始,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中找老师带来的礼物,当个考古专家把手中的青铜器挖掘出来,引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互动,体现新课标中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理念。

  (二) 欣赏感受美,了解青铜

  首先,出示余姚博物馆本土出土的青铜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欣赏。

  让学生赏后探究总结:青铜器用途宫殿:出示最早的青铜器——鼎(用于煮食物)→祭祀、宴请宾客、隆重仪式→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欣赏不同用途的青铜器:酒器、食器、兵器、水器、乐器、杂器。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造型的多样性。

  青铜器——铜色宫殿① 欣赏青铜图片,青铜器是用红铜加入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成为新的一种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后,其铜锈呈青绿色而得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感受

  青铜器——造型宫殿① 四羊方尊: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鬼斧神工,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范铸法)

  莲鹤方壶:我国春秋时期青铜礼器,莲上之鹤,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总的风格与趋向,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失蜡法)

  ② 欣赏代表性青铜器后母戊鼎(范铸法)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耳、腹、足各部分的用途特征。

  ③ 欣赏凤鸟青铜器,让学生观察并与画中和生活中的鸟作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回答。

  ④ 出示动物造型青铜器图片,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动物做造型?有什么寓意?学生猜一猜祖先当时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欣赏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青铜饮酒器图片。

  青铜器——纹样宫殿① 小游戏:看一看,纹样连一连?动物纹占中国青铜器的主题,统治了150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就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更是延续了早期石器时代的特色,加以创新改造。

  ② 把龙、凤、虎的纹样和图像作比较特征,了解不同纹样内含的意义。引导学生自由回答,是把生活中想象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再欣赏青

  引导学生探究纹样意义,崇拜神兽,权力的象征并表达美好愿望。欣赏不同种类纹样的青铜器,波纹、几何纹、火纹,感受其丰富的纹饰,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对称,排列组合之美。

  ③ 再欣赏龙虎纹、兽羊纹两种不同动物相结合的纹样。

  青铜器——铭文宫殿

  ①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记事、诏令等作用,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是铸造出来的,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② 引导学生欣赏代表青铜器后母戊方鼎,据考古专家认为:是商王为了祭祀他那已经去世的名叫戊的母亲而铸造的鼎。其他不同位置(器物底部、器物腹壁内侧、器物腹壁外侧)刻有铭文的青铜器。

  (三)发现探究美,小组合作

  首先出示实物青铜器,小组合作填写欣赏表格(从用途、造型、纹样三方面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请学生代表上台总结小组欣赏探究后的成果。

  (四)创造展示美,动手实践

  首先教师示范修补青铜器,当个小小修补专家:出示图片,出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残破的,根据你手中已有的青铜器造型和纹样,把残缺的部分修补完整。

  (五)师生展评,课堂拓展

  ① 作品展评,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从铜型、铜纹等方面说说你想收藏哪一个青铜器?

  再欣赏图片,敬佩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创新的精神,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传承和创新,运用到现代青铜艺术品的铸造中来。 ②代人古为今用,把青铜器作为中国元素运用到现代平面装饰上来,美化生活。

  ③ 欣赏印章、篆书书法作品,铭文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直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在生活中发扬学习古人不断创新的精神,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

  青铜器

  用途 广泛 煮食→祭祀→权力

  铜色 庄严

  铜型 精致

  铜纹 独特

  铭文 记事、诏令

  《青铜器》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本课可分为三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我着重讲述古代的玉器艺术。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是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历史以及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帮助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获得初步认知。

  2、从造型和装饰(图案)入手,引导学生鉴赏工艺美术作品。

  3、通过古代玉器作品的欣赏,打开学生的欣赏眼界,增长学生的艺术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和重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所以必须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所在。

  二、说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见到玉。因而,学生对玉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一些玉制品却又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学生对玉器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玉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方面知识更加淡陌。所以就必须多以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玉器的探究和热情。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探索法、讨论法、归纳提炼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主导作用,更彰显学生参与欣赏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欣赏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欣赏、感悟、参与、想象、讨论评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直接导入,进入主题

  上课便向学生指出:“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涵义。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更把生命的理念寄托于玉。可见,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这种总结性的导入不仅可以快速进入主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好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时出示“玉”字的甲骨文字形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当学生回答出来之后,我又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喜欢玉吗?喜欢玉的什么?都知道哪些与玉有关的词语,请列举出来(请2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以“玉”为部首的汉字和两个带“玉”的成语);

  当学生在黑板上写的时候,叫其他同学在下面尝试写一写,这时便提出:词语中的“玉”为什么要这样应用?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那今天大家就一起去感受一下我们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的魅力吧。(板书课题)。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艺术美感的课堂环境与氛围。这个环节,意在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及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玉器知识的了解兴趣,为后面的自主欣赏奠定基础。

  环节二:自主探究,整体把握

  这时,我播放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代表性作品《猪龙玉雕》、《玉龙》以及商代的《俏色玉鳖》。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并发现古代玉器的造型美、材质美、色彩美、装饰美以及工艺美。

  1、用这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造型为猪首龙身的奇特玉器,并通过对玉器十分逼真的刻画描述让学生感受到玉器的造型美、工艺美。

  2、用《玉龙》这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其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图案及颜色的描述,感受到玉器的装饰美和色彩美。

  3、通过对商代俏色玉鳖的背景、材质、形状及颜色的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出玉器的材质美、造型美和色彩美。

  将学生观察到的玉器的特点(造型美、材质美、色彩美、装饰美、工艺美)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出示不同时代的古玉器图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鉴别这些玉器作品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用途,自主发现感知玉的浅层次内涵和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板书)什么是玉?玉可以分哪为几类?玉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些文化时代?玉器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哪几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意识,通过自主讨论的成果展示,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玉的文化内涵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性认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最后由教师点评引出教学重点。

  环节三、欣赏感悟,突破难点

  此环节分为三个小环节进行:

  1、欣赏视频,自主发现。这时我出示“君子比德于玉”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玉与君子品德的相同之处,为下文学生理解“玉在当时社会中对人们品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

  2、说文解玉,深化内涵。紧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古代文字中对玉的描述,深层次理解古代玉对人们品质的影响。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古人把人的道德、德操与玉相比,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因此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引发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道德有什么,你认为能和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玉的特点有那些?

  3、统筹探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与文字内容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含义、“君子比德于玉”的含义。

  当学生发表见解后,我再进行升华提炼,特别是将“君子比德于玉”作为重点讨论。它阐述了古代人对玉在审美上的一个升华,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理解逐渐超出了实用的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环节四、细致欣赏,深入体验

  欣赏古今玉器制品,探讨:

  古代玉器和现代玉器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美术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提高美术素养。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欣赏,开阔他们的审美眼界,增长艺术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鼓励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五、引导总结,回顾难点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请同学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功能的演变?引导学生回答,我再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本课的难点。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审美情操,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六、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因为玉石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比较生疏,平时的关注程度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品种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在讲本课时我尽可能的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从具体作品鉴赏入手,从而培养他们对学习鉴赏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想让学生了解有关“玉”的一些知识,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课前搜集了大量关于玉器的资料,把学生可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课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学生对本课的教学模式也很感兴趣,学生回答问题时,个个思维敏捷、发言踊跃,让我深受感动。深刻体会到了改变已有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青铜器》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夏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青铜器工艺的高超。

  学生: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课前感知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说大禹制作九鼎,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鼎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认识青铜器是夏商周文明的象征,从整体上感知新课所学内容。

  同学们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青铜器出现时间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出示答案。(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认识青铜器出现的时间、它的用途、功能及特点,知道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首先,需要用泥土做一个模子;模子烧制后用泥土包裹在外面,并将包裹好的泥土切分、剥离,成为外范;接下来将模子最外层刮去,并与外范重新组合;然后进行高温焙烧,并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冷却后弄碎内外的模范,一件青铜器就完成了!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见课件)

  鼎和簋是食器。

  觚和爵是酒器。

  耒和铲是生产工具。

  镜和灯是日常用品。

  编钟是乐器。

  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

  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王祭祀母亲“戊”的,高1.33米,重832.84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感知青铜器种类丰富,技艺高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整学习状态。

  (二)同学们思考一下,文字出现后,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记录文明成果,传承文化信息;实现了跨时空交流;使思维更加精密准确;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等。(教师不要单纯告诉学生结论,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实例中得出这些结论,初步形成一种文化自信。)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甲骨文记事”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

  2.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3.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出示答案:

  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清朝的王懿荣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认识甲骨文的出现、它的用途、发现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见图片展示“木”字)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见图片展示“本”“末”二字)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见图片展示“休”字)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成大量的汉字,现代汉字很多字都是形声字。

  师:同学们再来看一个甲骨文字形举例的图表: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甲骨文有以下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3.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古人的造字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猜猜以下几个甲骨文都是什么字?

  展示图片(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甲骨文造字特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四、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

  板书设计

  青铜初现

  用途广泛

  礼乐器、兵器、杂品

  《青铜器》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

  (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

  (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教师讲解上述几种造字的不同特点,那么,你们能对刚刚你们所认识的的字进行归类吗?(教师列表总结)

  师: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还明白了青铜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等。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课后应多找些相关资料看一看,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青铜器》说课稿 5

  一.课标内容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

  (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

  (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

  3合作探究:

  (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

  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

  (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

  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

  五.教学后记:

  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

  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3.司母戊鼎:学生查询到的资料很多,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展示。还可多叫些学生解说和介绍。

  《青铜器》说课稿 6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青铜器》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变换及时代特征,理解青铜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从青铜器所处历史阶段、造型、纹饰等方面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本课欣赏

  考考你:

  1、你知道人类历史进程的三个重要时代吗?

  2、你了解青铜发展的历史吗?

  考古学家将人类历史的进程概括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晚、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所代替。

  一起来鉴宝

  我们怎么来一件青铜器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呢?我们可以凭借什么依据来呢?

  在青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时代背景下大的审美观念的变化、铸造工艺的不断革新,使青铜器的纹饰、器形等在各时期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为王室所垄断,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和礼器的功能,其中青铜鼎是权力的标志,造型威严而厚重,繁密的纹饰神秘而诡异。显示出雄伟和力量的'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南北各地青铜器艺术风格多样,造型优美,青铜器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功能,更多的向生活实用方面发展。

  司母戊方鼎(商代)

  司母戊方鼎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是我国已发现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造形朴实而又厚重,方正的鼎腹,圆柱形的鼎足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又庄严。鼎体饰以饕餮纹,耳上铸有两虎相向食人头的形象。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

  人虎相抱卣商代

  造型奇特的青铜酒器,是综合各种真实和幻想的兽类形象。是早期人类将虎作为神来崇拜的一种表现。

  面具(商代)

  它的造型似人又似兽,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怖。

  牛虎案(春秋晚期)

  牛虎铜案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奇特造型,新颖构思。

  青铜方壶(春秋)

  器束颈,垂腹,圈足。方杯形盖,盖上部立盤形捉手。颈部两侧附龙首形环耳,并各吊一圆环。盖顶面饰夔体龙纹,盖下四边饰连体双鸟纹。器颈部饰波带纹,腹部饰勾连龙纹和隼鸟纹,底座饰环带纹。纹饰相互蟠连,寓动于静。

  骑士贮贝器(汉代)

  贝壳在古代是作为钱来使用的珍贵货币,这个贮贝器就是古代人用来存放钱的器具。你看出来了吗?

  铜灯(汉代)

  汉代时期的灯具不仅散发出独特而精湛的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当时的工匠已经充分考虑了灯光亮度控制、防风、防尘、防污染等实用功能。

  你知道这个铜灯是怎么来防止烟尘的吗?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

  青铜器上的纹饰往往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这种宴乐狩猎战斗纹饰的出现,是与春秋战国之际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变革相联系的。

  这幅兽面纹,选自商代殷墟出土的父辛尊。它是正面描绘头部的兽面纹,巨睛直视,显示一种威力,在商周青铜纹饰中最为普遍,是一种被神化的、幻想出来的、具有某种威严的神秘意义的形象。

  二、操作技巧

  1、将黏土揉熟,制作一些备用的泥板、泥团、泥条。

  2、将制作好的泥板或泥团做成需要的形状。

  3、将做好的形状进行组合。

  4、用准备好的泥条粘贴在组合好的形体上,用浮雕的手法进行装饰。

  5、也可以用刻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用黏土仿制或改做青铜器,并能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现在作品中。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可以在做好器具表面刻出花纹或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粘出各种形象。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鉴宝》、国际频道的《国宝档案》以及科学教育频道的《探索?发现》等节目,了解更多的关于我们祖先创造的悠久灿烂的文明。

  教后感:

  本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分类、纹饰、铭文等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眼、耳、手多方面的运用与协调,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审美的教育。再者就是选取古代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加以介绍和赏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青铜器》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课前准备:

  1. 老师准备:

  (1) 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 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 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 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 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运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倡导保护文物的精神,用彩笔绘画的形式不仅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青铜器》说课稿 9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青铜器》说课稿 10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XX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二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

  6.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青铜器》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器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分析青铜器中的器型、纹饰等艺术特色。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青铜器中的器型、纹饰等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创作青铜器上纹样。

  教学过程:

  1.青铜器文化背景的叙述中导入学习(四羊方尊)

  师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宝物。它穿越了4000多年的时空隧道,它是中国古文明的缩影与再现,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向人们揭示了那个时期的辉煌。

  师2:你们猜猜看老师的这件宝物是什么?(出示课件,选用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课件分3步展示:

  1、轮廓线;

  2、局部雕刻的纹理,青铜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满是繁复的图案,变异的兽类;

  3、局部的结构,一个羊头。 PS:每一步出现的时候都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东西?猜的过程好玩,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有趣的生发,三步一猜,再把青铜器整个展现出来。)

  师3:这就是青铜器,它的名字叫做“四羊方尊”。

  师4:你们看到这个“四羊方尊”有什么样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

  生1:很古老!

  生2:上面的图样很复杂!

  生3:非常神秘!

  生4:很精美(叫2-3个学生)

  板书:古老、神秘、精美引题板书《青铜器》

  2.介绍青铜器的基本内容。

  3.学生直觉欣赏青铜器,交流视觉感受。(爵、春秋莲鹤方壶)

  师1:这样伟大的`青铜器皿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我们来看。(这个是最后展示后母戊大方鼎)你们看,这个青铜器叫“后母戊大方鼎”,这可是我们的镇国之宝啊!

  介绍后母戊大方鼎的结构。

  师2:很好,你们都说出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青铜器,它身上记录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纹饰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

  (出示课件:播放视频,先看整体,再推进,镜头在寻找,有的地方是纹理,有的地方时轮廓线,有的地方时局部的结构。)

  师3:这就是利簋。

  4.探究感受

  考古讨论,小组探究。

  师1:看着这个精美而神秘的利簋,老师心中也生出了很多疑问。这个利簋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为什么古人要在青铜器上雕刻纹样呢?它有什么寓意吗?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

  师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小组进行一场考古研究。第一组是历史文化研究小组...纹样美感欣赏小组...纹样内涵探索小组...器形面貌鉴赏小组。下面给你们三分钟,请根据老师发放给你们的问题来进行考古讨论,等会儿我请组长来汇报你们组的研究成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考古最有科学价值。

  各组的汇报可以自由

  (1)有关历史文化研究小组:这个器皿是拿来做什么的?你认为什么身份的人在使用它?

  PS:学生在说与汇报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送达,允许学生合理的猜测,教师充分的知识储备,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对话。

  (2)纹样内涵探索小组:

  1猜猜上面的纹样叫什么纹样?请选择。

  (兽面纹、凤鸟纹、云纹)

  2你在纹样中找到了哪几种动物形象在里面?为什么要融入这么多的动物形象?

  (鼓励大胆猜测,最后老师在课件中给出自己找出的动物图片。)

  (3)纹样美感欣赏小组:看似复杂的纹样,是由哪个简单的符号组成的?你发现了符号有怎样的组合规律?

  课件展示变形过程,边展示边讲解。重复、对称、拉长、重叠、不断复制,总之是通过变形和组合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小结板书:组合、变形

  (4)器形面貌鉴赏小组:你发现利簋的器形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圆形两耳方座,上圆下方。

  5.发散展示凤鸟纹和夔龙纹

  它们都是古人通过想象创造出的纹样,它们身上别有一番古拙的意味。

  6.教师示范,讲解。

  7.布置作业。要求:在利簋上创造纹样。

  8.评价展示

  9.拓展,观赏青铜器图片。

  10.小结

  我们的青铜器,它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回眸这3000多年的历史,就是沐浴先人的智慧,激扬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发扬光大。

  最后,让我们欣赏青铜器图片,再一次回到那个遥远的伟大时代,感受经典与美妙,来结束我们的欣赏与学习吧!

  《青铜器》说课稿 12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

  (1)教法

  1、图片欣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

  (2)学法

  1、观察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后喊上课,同学们起立后,喊坐下,然后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给大家三分钟温习第六课西周的分封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听写。主要问二个问题:

  一、西周建立时间,战役,都城?

  二、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主要内容以及作用是什么?

  然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武王伐纣和分封诸侯,将最后一部分平王东迁讲完。

  三、平王东迁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严密的统治网络,是不是就能保证王位的万世永固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示:西周后期,统治者昏庸残暴是其走向灭亡的主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当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诸侯国在政治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散性,越是边远地区,表现得越明显,这就构成了某些战乱的因素、随着诸侯国实力的消长,诸侯、卿大夫地位的升降,外族的侵扰,战乱增加,经济遭到破坏,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然后教师提示学生了解西周灭亡的时间及东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小结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建立,了解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西周的灭亡,了解一个朝代要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亲近贤人,疏远小人,施行仁政等。

  【导入新课】

  老师讲: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大概了解了他们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我们知道如果要全面了解一个朝代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前面的学习我们主要从政治方面分析了三个朝代的特点,今天呢,我们主要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再次共同学习三个朝代,也就是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探究学习】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现在请大家用三到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本,并完成练习册的知识归纳部分。然后教师下去指导学生看书,归纳并维持纪律。然后逐步对题,并重点强调一些偏僻字,如司母戊鼎,钟鼎文等。

  放映幻灯片到下一页,教师提示学生,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分别是甲骨文,金文以及青铜工艺。

  一、甲骨文

  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加课本,边问边总结,并提醒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来答案,方便复习。主要从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址,如何被发现的(王懿荣,史海拾贝部分)以及其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的习惯,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1)教师陈述:下面我们一起共同学习甲骨文这一部分,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大家一定感觉好生涩,好枯燥。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初中阶段,我们不用学习的那么深,只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点就好了。而且甲骨文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有很深的渊源,这会帮助我们理解甲骨文的。

  (2)教师问:好了,说了这么多甲骨文了,我想请问大家什么是甲骨文呢?出土于哪里呢?(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然后放映幻灯片,殷墟的图片。

  (3)教师引入: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然后让一个同学读33页小字部分的史海拾贝部分,然后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为什么不是其他同学呢?(提醒同学们找出关键字)然后归纳出答案(专业知识、观察生活)。

  (4)为什么甲骨文这么受到重视,它记载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回答,然后归纳出来。然后从内容里的占卜进行详细讲解,为什么占卜,什么样的人能占卜?然后将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与金文对应出来,然后让同学们猜舟和车。

  二、金文

  (1)教师提问:以汉字的演变引出金文,然后让同学们将其记到课本上,并从瓜这个字为例,引导同学们发现汉字由复杂逐渐简化,便于书写。

  (2)然后提问金文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来并进行标记。

  三、青铜工艺

  (1)本节内容准备以合作讨论以及图片展示为主进行讲解以三个问题为主进行分组讨论。

  1、青铜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是什么?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3、青铜器的种类,特点是什么?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每组一个问题,然后请一位同学归纳答案,逐题进行解答。青铜器的种类内容以图片展示为主。提醒同学讲课本知识点勾画出来。

  (2)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为例重点讲述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精湛,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然后进行小测试:

  1、最大的青铜器是?

  2、商代青铜器的精品是?

  3、出土于株洲的青铜器是?

  4、不属于商朝的青铜器是?

  5、已知金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是?

  (3)然后以图示法讲解商周青铜铸造过程,直观展示出:

  1、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2、青铜器的产生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3、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时代

  (4)最后请同学们朗读最后幻灯片。培养同学们爱护,保护文物的习惯。文明出游,不乱涂乱画。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

  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八、板书设计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二、金文

  (1)含义

  (2)内容,特点,作用

  三、青铜器

  (1)发展历程

  (2)种类,特点

  (3)精品

  《青铜器》说课稿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青铜器》说课稿 14

  一、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2簋3尊4钺

  5编钟6铲

  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浇铸后母戊鼎需要1000千克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俗称: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熔铜?每个坩埚需要3、4个人,要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青铜器》说课稿】相关文章:

青铜器鉴赏06-13

《青铜器》教学设计07-12

漫说青铜器阅读答案04-02

描写青铜器的优美诗句06-14

中国的青铜器美术课件06-12

鉴定青铜器真假的方法与技巧09-26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反思10-06

《青铜器上的纹/饰》阅读练习及答案06-12

青铜器语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