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对齐和计算,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但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可能会在对齐数位上出现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正确处理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 的情况。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和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讲练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学法
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总结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在归纳总结中掌握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教材中的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钱?”
自主探究,尝试计算。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合作交流,理解算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讨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归纳总结,得出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
3.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安排一些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如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拓展学生的思维。
应用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算账、测量身高体重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二)
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
从低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
例:xx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小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但是,小数加减法中数位对齐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以巩固。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并提出数学问题。
如:一支钢笔 8.5 元,一个笔记本 3.4 元,买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钱?
引出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二)
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8.5 + 3.4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等知识进行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将 8.5 元和 3.4 元分别转化为 85 角和 34 角,然后相加得到 119 角,再转化为 11.9 元。
利用数位顺序表,将 8.5 和 3.4 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算起,相加得到 11.9。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讲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让学生尝试计算减法算式:8.5 3.4
3.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出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如:5.67 + 2.3、9.8 4.76 等,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十七。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加减法的例子,并进行计算。
【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02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2-1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1-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精选10篇)01-0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2篇02-22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通用16篇)12-2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通用8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