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时间:2022-05-13 10:34: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通用6篇)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选材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大米饭是我们南方的主食,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那么大米饭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

  2.锻炼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宝贝都是独生子女,只要口一张,眼一眨,大人就知道宝贝要什么,导致与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差。

  3.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揉揉”“搓搓”“涂涂”“贴贴”的过程中,学习将皱纹纸团压搓圆的技能,充分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

  4.提供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教师给幼儿的准备要充分有效,这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具体活动的准备:

  (1)人手一张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

  (2)皱纹纸若干、胶水人手一份。

  (3)小动物若干,一碗白米饭。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艺术教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欣赏米饭的形状、色彩,知道米饭是一粒一粒的,并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2.技能目标:尝试将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蘸上胶水,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大胆操作,体会运用独特方法进行制作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

  学习用揉、搓、涂、贴的技能,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活动的难点:

  把米饭装进碗里堆得高高的,不从碗里掉下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

  如:搓圆的技巧,我是利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强化:“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再如,要求幼儿米饭做的多,是这样说的:“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会吃的饱饱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

  通过教师的演示,儿歌式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会了搓圆要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说过程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情境“动物幼儿园又新来了朋友”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总的活动流程是:情境导入→教师示范→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做的米饭,请小动物品尝)。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导入:以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各种小动物),易于促进师幼、幼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分钟)

  2.新授:

  教师示范“香喷喷的大米饭”。通过教师儿歌的形式(拿好一根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一粒米饭做好了),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做米饭的步骤,明确了做米饭的要求。让枯燥的手工活动变得鲜活灵动,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做米饭”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做米饭的强烈愿望。(3分钟)

  3.练习:

  幼儿做米饭,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我们要多做一点,把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能吃饱),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0分钟)

  4.活动评价:

  请小动物品尝。以请小动物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2

  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假设——检验

  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2.对比法

  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3.讲解、归纳

  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

  4.演示实验

  我这里的演示实验就是在课堂上做神秘信件的魔术实验。

  本堂课我准备采用的学法有:

  1.亲手准备

  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亲身体验

  让学生尝一尝米饭,摸一摸淀粉,滴一滴碘酒,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3.分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假设,分析推理,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协作精神。

  4.记录、整理

  在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中,边做边记录,然后整理结果。

  四、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上我准备的教具有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多媒体课件。将碘酒喷在用淀粉写过字的纸上,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准备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有: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和课前要求学生准务的蔬菜或食物,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亲手操作、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这个为基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我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本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品味米饭。

  首先让学生品尝米饭,在品尝时应注意,在嘴里要细细咀嚼,不要咽下去,体会味道有什么变化。然后抛出下面这个问题:“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根据我的经验,部分学生可能有淀粉和唾液这方面的知识,他们通过讨论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就让学生阅读教材30页上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 最后强调两个重点: 因为本课着重学习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强调米饭变甜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二是米饭是富含淀粉的食物。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所以在实验前,我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摸一摸淀粉,看看碘酒的颜色。

  2、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滴碘酒后等30秒再观察。

  3、实验室里的东西不能轻易品尝。

  4、取少量米饭、淀粉做实验。指导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因为米饭、淀粉的多少不影响实验效果。

  2.分组实验,对比

  (1)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米饭变成了蓝色,这时可能有学生概念里已有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知识,所以一看到米饭变蓝色,就会喊“是淀粉的作用”,这时我没有急于认可,只是强调变蓝色一定是淀粉起的.作用吗?这里应该是我们的猜测吧。我这样做是为了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假设,然后启发学生寻找证据,设法去证明。

  (2)第二个实验:在纯淀粉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这就验证我我们之前的猜测,也验证了书上资料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假设——验证的过程。

  (3)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蓝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纯淀粉遇碘酒变成的蓝色更深一些。这时我会帮助学生分析:因为米饭中淀粉的含量不如纯淀粉高,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同,这里为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做好了铺垫。

  3.揭示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时,我会小结一下:米饭里加上碘酒,变成了蓝色,使米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还可以用变蓝色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四)食物淀粉的鉴定

  1.展示所带食物

  展示食物,主要是检查一下学生有没有去认真的准备,还有就是看看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

  2.假设

  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先猜测一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并把表格中猜测这一栏先填好。然后让学生去验证。

  3.小组实验

  (1)切切口

  用小刀在被鉴定的食物上切一个小切口,把碘酒滴在切口上。因为如果不切个切口,那么食物与碘酒很难起反应。

  (2)滴碘酒检验

  可以把要检验的食物都滴上碘酒,然后再来观察。滴碘酒检验就是用刚学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让学生再次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

  4.观察颜色

  在观察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食物上所反应出的蓝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时我会解释,大部分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淀粉,颜色变化明显一些的,是富含淀粉的食物,颜色变化不明显,是含少量淀粉的,我们就归于含微量淀粉的食物,根据这个,我把教材中的表格重新设计了一下。

  5.师生共同运用这个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归类 ,以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名称

  猜测(会不会变色)

  观察到的现象(颜色)

  结 论

  富含淀粉

  微含淀粉

  土豆

  西红柿

  面包

  苹果

  (五) 制作神秘的信件

  1、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

  首先我讲一下这个魔术实验我是怎么做的:找一张表面较光滑的白纸,用温水调好淀粉溶液,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几个字,在太阳下晒干。把实验室里的碘酒稀释一下,装进喷壶里,最后把稀释的碘酒喷洒在白纸上。教参上建议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课外做,但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做,因为我觉得一是用这个实验很自然在揭开了课前魔术的秘密,同时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科学的兴趣。第二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运用,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还有是让学生知道很多迷信活动都是骗人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2、课外延伸

  因为这是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会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去做这个实验,我相信有些孩子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其他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六、说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 化学变化 蓝色(含淀粉)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我这样的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3、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蜡烛、勺子、筷子)做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并不那么深奥,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可以随时研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会用工具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一份以及这四种米变成的米饭一份、淀粉每组各一小份、糖一块、碘酒、滴管每组一个、棉签、水、视频投影仪等。

  2、学生材料准备:放大镜、筷子、长把勺子、蜡烛。

  3、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评价要求: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比较米饭和米粒

  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把混合在一起的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区分开来,谁来说说这四种米有什么区别?现在如果把这四种米分别做成米饭,并且混合在一起,你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请大家猜测一下这四种米粒变成米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把这四种米粒变成的米饭区分开来,并排列在深颜色的卡纸上,教师把部分小组的分类情况放到视频投影仪上,让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分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好启发引导。

  本课在前五个单元的大量观察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式:提示研究问题,辅导学生自己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做合作者、引导者,不当主角。

  二、观察研究米饭的味道

  1、请学生仔细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2、如果有同学说有甜的味道,就与糖的甜味进行对比,体会甜味出现的时间有什么不一样。

  3、猜测:米饭变甜可能是什么原因?

  4、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淀粉在慢慢咀嚼时变成糖类的过程。

  在教学米饭中的营养时,教师要作两手准备,如果学生中有人知道“淀粉”那就让学生来介绍,其它同学补充有关淀粉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就将事先准备的资料介绍给学生。

  三、对淀粉的观察

  1、淀粉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你们小组打算怎么研究呢?

  2、小组商讨方案。

  3、小组介绍方案。(如观察外表、加水搅拌有什么变化、加热有什么变化、加入其它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4、小组实验,教师指导。

  a、观察一小包淀粉。看看淀粉是怎样的。

  b、把一些淀粉倒在铝汤匙里,加几滴水,调成稀糊状观察。

  c、在蜡烛火焰上加热铝汤匙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d、在淀粉糊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e、在米饭和饭粒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f、小组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们的实验成果写在活动记录卡上。

  g、小组汇报交流。

  在活动、汇报交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事先强调清楚活动要求,交流时采取小组集体上讲台交流的方式,并请其他小组提出“参考意见”,使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四、课外延伸

  猜测一下:哪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发生变化?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过程与方法: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能使用工具细致地观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米饭来历的活动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并感受科技发展使人类从中受益。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到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录像

  学生准备:每组绿豆、米和稻谷的混合、糙米一份、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稻谷的观察

  1、(出示一盒混合物)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但是它们混在了一起,先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分类的挑选出来。

  2、你们分成了几类?怎样分?

  3、豆子和米大家都很熟悉,稻谷可能对大家来说就比较陌生,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稻谷是怎样的并记录下来。

  4、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5、把稻谷的皮剥开后,就会看到有这样的米,这叫做糙米(出示一杯糙米)。等会请大家观察对比一下糙米和你们刚分出来的米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6、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7、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原本头也是圆的',只是经过加工,去掉这个角。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角呢?

  8、这个角做胚芽,如果不去掉,它就会长成芽,长芽的话米就不能吃了。

  板书: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活动二:米饭的来历

  大米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加工的,怎样得到大米?糙米又是怎样得来的?

  板书:禾苗——〉稻谷——〉米——〉米饭(播放录像)

  小结:米饭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爱惜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拓展:(投影片出示图片)认识他吗?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要饿肚子呢。他一生都在研究稻谷,他的成果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西方人把他培育的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一致认为杂交稻是继我们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作业:下节课带各种各样的米和一小袋米饭

  五、板书设计

  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禾苗——〉稻谷——〉米——〉米饭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二)认识糙米,比较糙米和精米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三)加工精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四)说说米饭的来历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大米,并能尝试进行提出分类标准并按自己的标准对大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大米观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观察需要带着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3.在观察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大米。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粳米、糯米、杂交米若干;科学文件夹与观察记录纸;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

  一、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1.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学生讨论: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2.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3.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4.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5.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6.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三)课外作业

  1.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2.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香喷喷大米饭》说课稿(通用11篇)10-27

大班美术:香喷喷的大米饭11-25

小班美术《香喷喷的大米饭》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9-14

香喷喷的新年香喷喷的年夜饭01-22

香喷喷的米饭教案09-09

《香喷喷的月饼》教案02-20

香喷喷的同义词03-22

香喷喷的粽子作文范文11-29

中班社会香喷喷的月饼教案04-02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通用6篇)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选材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大米饭是我们南方的主食,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那么大米饭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

  2.锻炼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宝贝都是独生子女,只要口一张,眼一眨,大人就知道宝贝要什么,导致与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差。

  3.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揉揉”“搓搓”“涂涂”“贴贴”的过程中,学习将皱纹纸团压搓圆的技能,充分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

  4.提供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教师给幼儿的准备要充分有效,这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具体活动的准备:

  (1)人手一张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

  (2)皱纹纸若干、胶水人手一份。

  (3)小动物若干,一碗白米饭。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艺术教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欣赏米饭的形状、色彩,知道米饭是一粒一粒的,并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2.技能目标:尝试将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蘸上胶水,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大胆操作,体会运用独特方法进行制作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

  学习用揉、搓、涂、贴的技能,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活动的难点:

  把米饭装进碗里堆得高高的,不从碗里掉下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

  如:搓圆的技巧,我是利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强化:“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再如,要求幼儿米饭做的多,是这样说的:“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会吃的饱饱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

  通过教师的演示,儿歌式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会了搓圆要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说过程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情境“动物幼儿园又新来了朋友”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总的活动流程是:情境导入→教师示范→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做的米饭,请小动物品尝)。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导入:以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各种小动物),易于促进师幼、幼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分钟)

  2.新授:

  教师示范“香喷喷的大米饭”。通过教师儿歌的形式(拿好一根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一粒米饭做好了),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做米饭的步骤,明确了做米饭的要求。让枯燥的手工活动变得鲜活灵动,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做米饭”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做米饭的强烈愿望。(3分钟)

  3.练习:

  幼儿做米饭,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我们要多做一点,把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能吃饱),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0分钟)

  4.活动评价:

  请小动物品尝。以请小动物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2

  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假设——检验

  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2.对比法

  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3.讲解、归纳

  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

  4.演示实验

  我这里的演示实验就是在课堂上做神秘信件的魔术实验。

  本堂课我准备采用的学法有:

  1.亲手准备

  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亲身体验

  让学生尝一尝米饭,摸一摸淀粉,滴一滴碘酒,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3.分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假设,分析推理,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协作精神。

  4.记录、整理

  在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中,边做边记录,然后整理结果。

  四、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上我准备的教具有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多媒体课件。将碘酒喷在用淀粉写过字的纸上,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准备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有: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和课前要求学生准务的蔬菜或食物,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亲手操作、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这个为基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我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本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品味米饭。

  首先让学生品尝米饭,在品尝时应注意,在嘴里要细细咀嚼,不要咽下去,体会味道有什么变化。然后抛出下面这个问题:“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根据我的经验,部分学生可能有淀粉和唾液这方面的知识,他们通过讨论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就让学生阅读教材30页上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 最后强调两个重点: 因为本课着重学习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强调米饭变甜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二是米饭是富含淀粉的食物。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所以在实验前,我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摸一摸淀粉,看看碘酒的颜色。

  2、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滴碘酒后等30秒再观察。

  3、实验室里的东西不能轻易品尝。

  4、取少量米饭、淀粉做实验。指导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因为米饭、淀粉的多少不影响实验效果。

  2.分组实验,对比

  (1)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米饭变成了蓝色,这时可能有学生概念里已有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知识,所以一看到米饭变蓝色,就会喊“是淀粉的作用”,这时我没有急于认可,只是强调变蓝色一定是淀粉起的.作用吗?这里应该是我们的猜测吧。我这样做是为了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假设,然后启发学生寻找证据,设法去证明。

  (2)第二个实验:在纯淀粉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这就验证我我们之前的猜测,也验证了书上资料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假设——验证的过程。

  (3)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蓝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纯淀粉遇碘酒变成的蓝色更深一些。这时我会帮助学生分析:因为米饭中淀粉的含量不如纯淀粉高,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同,这里为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做好了铺垫。

  3.揭示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时,我会小结一下:米饭里加上碘酒,变成了蓝色,使米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还可以用变蓝色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四)食物淀粉的鉴定

  1.展示所带食物

  展示食物,主要是检查一下学生有没有去认真的准备,还有就是看看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

  2.假设

  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先猜测一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并把表格中猜测这一栏先填好。然后让学生去验证。

  3.小组实验

  (1)切切口

  用小刀在被鉴定的食物上切一个小切口,把碘酒滴在切口上。因为如果不切个切口,那么食物与碘酒很难起反应。

  (2)滴碘酒检验

  可以把要检验的食物都滴上碘酒,然后再来观察。滴碘酒检验就是用刚学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让学生再次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

  4.观察颜色

  在观察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食物上所反应出的蓝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时我会解释,大部分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淀粉,颜色变化明显一些的,是富含淀粉的食物,颜色变化不明显,是含少量淀粉的,我们就归于含微量淀粉的食物,根据这个,我把教材中的表格重新设计了一下。

  5.师生共同运用这个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归类 ,以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名称

  猜测(会不会变色)

  观察到的现象(颜色)

  结 论

  富含淀粉

  微含淀粉

  土豆

  西红柿

  面包

  苹果

  (五) 制作神秘的信件

  1、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

  首先我讲一下这个魔术实验我是怎么做的:找一张表面较光滑的白纸,用温水调好淀粉溶液,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几个字,在太阳下晒干。把实验室里的碘酒稀释一下,装进喷壶里,最后把稀释的碘酒喷洒在白纸上。教参上建议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课外做,但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做,因为我觉得一是用这个实验很自然在揭开了课前魔术的秘密,同时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科学的兴趣。第二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运用,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还有是让学生知道很多迷信活动都是骗人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2、课外延伸

  因为这是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会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去做这个实验,我相信有些孩子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其他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六、说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 化学变化 蓝色(含淀粉)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我这样的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3、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蜡烛、勺子、筷子)做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并不那么深奥,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可以随时研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会用工具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一份以及这四种米变成的米饭一份、淀粉每组各一小份、糖一块、碘酒、滴管每组一个、棉签、水、视频投影仪等。

  2、学生材料准备:放大镜、筷子、长把勺子、蜡烛。

  3、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评价要求: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比较米饭和米粒

  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把混合在一起的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区分开来,谁来说说这四种米有什么区别?现在如果把这四种米分别做成米饭,并且混合在一起,你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请大家猜测一下这四种米粒变成米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把这四种米粒变成的米饭区分开来,并排列在深颜色的卡纸上,教师把部分小组的分类情况放到视频投影仪上,让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分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好启发引导。

  本课在前五个单元的大量观察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式:提示研究问题,辅导学生自己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做合作者、引导者,不当主角。

  二、观察研究米饭的味道

  1、请学生仔细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2、如果有同学说有甜的味道,就与糖的甜味进行对比,体会甜味出现的时间有什么不一样。

  3、猜测:米饭变甜可能是什么原因?

  4、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淀粉在慢慢咀嚼时变成糖类的过程。

  在教学米饭中的营养时,教师要作两手准备,如果学生中有人知道“淀粉”那就让学生来介绍,其它同学补充有关淀粉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就将事先准备的资料介绍给学生。

  三、对淀粉的观察

  1、淀粉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你们小组打算怎么研究呢?

  2、小组商讨方案。

  3、小组介绍方案。(如观察外表、加水搅拌有什么变化、加热有什么变化、加入其它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4、小组实验,教师指导。

  a、观察一小包淀粉。看看淀粉是怎样的。

  b、把一些淀粉倒在铝汤匙里,加几滴水,调成稀糊状观察。

  c、在蜡烛火焰上加热铝汤匙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d、在淀粉糊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e、在米饭和饭粒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f、小组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们的实验成果写在活动记录卡上。

  g、小组汇报交流。

  在活动、汇报交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事先强调清楚活动要求,交流时采取小组集体上讲台交流的方式,并请其他小组提出“参考意见”,使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四、课外延伸

  猜测一下:哪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发生变化?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过程与方法: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能使用工具细致地观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米饭来历的活动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并感受科技发展使人类从中受益。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到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录像

  学生准备:每组绿豆、米和稻谷的混合、糙米一份、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稻谷的观察

  1、(出示一盒混合物)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但是它们混在了一起,先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分类的挑选出来。

  2、你们分成了几类?怎样分?

  3、豆子和米大家都很熟悉,稻谷可能对大家来说就比较陌生,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稻谷是怎样的并记录下来。

  4、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5、把稻谷的皮剥开后,就会看到有这样的米,这叫做糙米(出示一杯糙米)。等会请大家观察对比一下糙米和你们刚分出来的米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6、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7、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原本头也是圆的',只是经过加工,去掉这个角。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角呢?

  8、这个角做胚芽,如果不去掉,它就会长成芽,长芽的话米就不能吃了。

  板书: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活动二:米饭的来历

  大米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加工的,怎样得到大米?糙米又是怎样得来的?

  板书:禾苗——〉稻谷——〉米——〉米饭(播放录像)

  小结:米饭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爱惜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拓展:(投影片出示图片)认识他吗?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要饿肚子呢。他一生都在研究稻谷,他的成果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西方人把他培育的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一致认为杂交稻是继我们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作业:下节课带各种各样的米和一小袋米饭

  五、板书设计

  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禾苗——〉稻谷——〉米——〉米饭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二)认识糙米,比较糙米和精米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三)加工精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四)说说米饭的来历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大米,并能尝试进行提出分类标准并按自己的标准对大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大米观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观察需要带着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3.在观察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大米。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粳米、糯米、杂交米若干;科学文件夹与观察记录纸;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

  一、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1.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学生讨论: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2.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3.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4.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5.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6.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三)课外作业

  1.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2.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