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长江说课稿

时间:2022-11-26 16:34: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河流—长江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流—长江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流—长江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长江属于八下中国地理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里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河流总体概况及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课时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的利与弊的分析,树立学生辩证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等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开发和治理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和治理状况。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和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板图绘图,指导学生自己动笔,培养绘图能力,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注重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四、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自制图片集《旅行纪念册》配以《长江之歌》,声音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分三大模块,漂流长江、寻宝长江、救险长江,分别对应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治理。

  (一)漂流长江:了解长江概况。

  1、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2、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

  3、长江的主要支流。

  4、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5、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对以上问题采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学生先自主学习,结合相关地图及资料找出答案,教师通过板图及幻灯片展示对重点问题、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本环节同时采取学生绘图本绘图环节,使学生能较为准确的了解长江的形状,源流状况,沿江重要城市,主要支流等问题。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小结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介绍各河段的名称和特点。

  (二)寻宝长江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长江沿线某市市长,你会如何开发利用长江呢?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根据刚才了解到的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提出不同河段适合怎样的开发利用,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回答可多样,老师总结评价,最后重点突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水能宝库”中结合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及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水能宝库的地位:

  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2、长江干支流上建有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介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了解“黄金水道”的地位,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及思考讨论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自然方面:

  ①流域地势平坦,水量大

  ②无结冰期

  ③通航里程长;人文方面: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三)救险长江

  结合课本活动题,思考:长江流域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长江?

  1、植树种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2、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4、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图片,提取信息,了解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然后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小组内可相互讨论,选出最为合适的几条措施。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增强的忧患意识,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

  【总结练习】

  谈谈本节的收获,选做生活上的典型例题。

  六、教学反思

  以学为主,注重学生落实,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效率较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高。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大部分。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又是一根融入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河流,它有利也有害,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2.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记住长江的地位、上中下游主要特征、航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 充分利用课本图、表资料,结合教材读图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按照“第一大河——源流概况——航运价值——开发——治理”的顺序,逐一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对长江“利”与“害”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处世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水能的分布原因、长江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我国第一大河”和“黄金水道”,第二课时学习“开发与治理”。 其中第一课时是学习第二课时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关我国河流的知识,但不全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2.学习能力。全面分析一条河流的概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该如何分析,还需教师的认真指导。

  3.学习动力。长江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有关它的知识是很多学生也想急于知道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大的。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设计教法如下:

  1. 图画、读图(表)分析法

  2. 问题引导自学法

  (二)学法指导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的学法有读图表、课文分析、思考、探究、归纳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国》中“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那条江上?引出长江,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

  1.“我国第一大河”的教学分三步走

  第一步:讲述我国河流概况,展出“长江流域”图,指出长江干流及其形状,教师板画,问“长江、长江,长江到底有多长呢?它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处于什么地位呢?”,然后利用表2.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的地位。

  第二步:结合教材的“读图”要求,指导学生读图2.16“长江流域”,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教师一一在图中标出。接着让学生自己查找长江的其他概况,如支流、湖泊。

  第三步: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2.“黄金水道”的教学

  首先利用图2.17的读图题,让学生找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观察长江干流通航能力的变化、判断干支流航道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其对航运的好处,使认识长江的'航运价值,然后通过问题“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发展航运有哪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得出长江因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航运价值巨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最后阅读“长江上的桥梁”让学生了解长江航运价值巨大,但它也是我国南北陆上交通的障碍,引出“我们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长江呢?”,为进入下一节内容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3.“开发与治理”的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课本43页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

  1.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2.在长江上建水电站是利用长江的什么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步:提出问题:建水电站主要是利用水能资源,那么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河段,为什么?通过“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结合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势特点,分析长江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山区的原因——长江发源于海拔6600多米的各拉丹东峰,全程落差有6600多米,流到宜昌时海拔只有200多米,上游落差就达6400米左右,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让学生在2.16图中明确三峡和葛洲坝的位置。

  第三步:归纳长江的利,引出长江的害,分析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再以荆江河段为例,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河段的特点分段设计治理长江的措施,教师指正。

  第四步:阅读“三峡工程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同时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整节课设计意图:通过板图、问题引导读图,解决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是通过“判断正误,改正说法”的练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5课 长 江

  一、我国第一大河

  1. 我国的第一大河

  2.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3.上、中、下游的划分点

  4.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

  5.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黄金水道

  1.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2.航运价值—— 黄金水道

  三、开发与治理

  1.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3

  本次说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教材内容及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节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四章介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然后介绍的黄河与长江,因此前一节的黄河已经学过了,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基石。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并且影响深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目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学生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有限,读图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因此对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的分析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辅以讨论、探究、合作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的应用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描绘长江干支流的简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明了的表现出来,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成为解决本节课重点、难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超级互动性,让学生上来用鼠标指一些重要的地方,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作了以下指导:

  1、读图法: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是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课以来就接触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仍是解决重点的主要学习方法。

  2、绘图法:指导学生将自己读图得出的重要的信息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唱视频,可带领学生共唱《长江之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从分析歌词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长度学生直接读长江水系图就可说出,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世界5大河流的长度和流量的对比图,通过读图对比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世界地理中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长江主要支流名称比较多,我是这样解决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解决本课的一个重点,利用超级互动性的FLASH作品,让学生上来搜索出相应的红点,从而达到了学会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在互动的同时描绘长江干支流达到了掌握重点的目的。

  第二部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解决的。

  1、展示幻灯片,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一起比较,提出问题:你知道长江干流都流经哪些地形区?学生读图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启发诱导法:教师提示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到地形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段流经的地形区的特点分析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第三部分“长江的三峡工程”

  1、幻灯片展示有关三峡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具体名称以及位置。

  2、然后展示FLASH介绍三峡工程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轻松一下。

  3、如果你是水利专家,你会把水电站建立在长江的什么位置?学生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组讨论。

  4、播放课件,动画显示如何航行通过到三峡大坝。

  第四部分延伸拓展:学生观看“长江洪水”的录像,然后讨论,长江为何多洪涝灾害?如何治理长江?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说明人类要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给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且更加体现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复习巩固:(也可通过FLASH)

  1、可利用学生绘好的长江干支流简图,填注各支流及主要城市的名称。

  2、幻灯展示自己设计有关长江的题目,并做出答案。这一题是为适应会考形势和新课改要求所出题目。

  板书设计:(设计都是紧扣本课重点难点并加以拓展)

  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河湖众多。

  长江的功能作用

  1、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2、长江的水患

  自我评析:本课设计亮点主要在于利用大量的多媒体形式,如各种长江的图片,flash动画,歌曲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在上课时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感到非常的轻松不枯燥。设计原则上根据“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力求完美。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够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的第二课时, 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 知识铺垫, 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 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 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 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 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 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水理解能宝库”;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这一重点的解决是对前两节知识内容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是什么?可以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说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下的功与过,长江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治理的措施。难点的突破,可以树立学生大胆探索地理知识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实现方法与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依教材绘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基础知识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完成

  3.重难点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和绘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课堂上我将时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时间,以正确的学法指导,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互动中发散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过渡: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我重点说说自己的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时事问题导入、归纳长江源流概况、理解“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及长江的开发、探

  究长江的治理、小结、当堂训练六部分组成。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边讲边绘图,最终完成板书。

  五、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绘图稿纸、挂图、课件

  1、时事问题导入(2分钟)

  导入:“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能不能经的住考验?”

  发问质疑,利用这一时事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引出学习的对象——长江。

  课件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主要任务。

  2、归纳长江源流概况(8分钟)

  利用前面学过外流河的相关内容,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先学、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图例,要求一目了然,看图就能归纳出长江源流概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展示,互评得出选出最佳绘图,并将其板书呈现,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读图2、3、4提问补充说明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

  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从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板书“三最”。

  3、理解“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的含义及长江的开发(10分钟)

  探究

  1、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继续补充绘图,并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

  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这一部分边讲边补充板书,主要有学生参与完成)

  4、探究:长江的治理(10分钟)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继续绘图,结合课后活动材料,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发现问题,创设“湖南老乡和环境管理局局长见面对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合作完成导学图表。

  提出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治理(解决问题)

  上中游

  下游

  学生反馈,并随机将其呈现在板书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体验不同角色对开发与治理长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出启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5分钟)

  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图例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说说学习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联系家乡河流分析开都河的开发与治理,写一篇小论文。

  6、当堂训练(5分钟)

  做练习册课时达标,达成巩固练习。

  (此环节按时间分配灵活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

  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本课信息含量大,知识内容深,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如何避免课堂成为信息泛滥的海洋,如何避免学生发言成为照本宣科的念资料,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要精心预设的。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直观的感受长江的美丽风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江美景后,呈现长江水患的图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白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宏伟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之外,在教学中通过抓有关数据,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伟、大、多,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变得具体,也使得三峡工程的宏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伟大,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在本教学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去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以及一百多万的三峡移民,去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迎难而上的非凡创造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伟大,也正是爱国教育的一种渗透。

  河流—长江说课稿 篇7

  一、课程标准依据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

  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

  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在交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变。

  3.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发达。

  三、说学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本章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这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的选取。

  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对学习本节长江三角洲区域做了铺垫,打好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四、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确立依据:抓住区域“特色”,

  (二)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求来确定。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求来确定。

  六、说教法、学法

  1.教法:复习法、实例分析法、图片感悟法。

  2.学法:欣赏图片法、阅读材料感悟法、联系生活感悟法。

  七、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材料摘选:日前,xxxx中国城市群排名和xxxx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

  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xxxx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

  (二)新课学习

  江海交汇之地

  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活动。(多媒体或导学案呈现)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问题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教材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

【河流—长江说课稿】相关文章:

长江是第几大河流09-09

国的河流(长江)导学案12-23

长江是世界第几大河流08-31

长江是世界第几大河流?09-18

长江说课稿11-11

长江说课稿07-17

长江之歌说课稿02-21

《长江之歌》说课稿12-31

长江之歌说课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