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时间:2021-04-10 18:08: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

  (1)用两指捏;

  (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

  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

  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1、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3、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六、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2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第二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画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

  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简单介绍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动画开始的:“胸口碎大石”,通过这段动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到钉子多少对这个现象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泡沫板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码按压,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对于这两个重点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压力的概念我是这样建立的,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两幅图的作图,实物投影,学生纠错,总结出共同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另外,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学生自纠。

  五、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过度不够自然,需要进行一些细化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对《压强》这一课时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识后另一种力的学习迁移,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是整个单元的理论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在结构上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同时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生产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有关压强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所以确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作为本课的重点;又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真听讲,且容易理解并掌握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课选用讲授、讨论、观察、探究和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教法选用恰当,又要求学法运用正确,而且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点,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我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阅读,了解教材内容,产生疑问,认真听讲;通过观察,认识实验现象,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开拓视野,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引入新课:

  以幻灯形式出示教材第76页中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思考并讨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压力的教学: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书放在气球上。接着提出问题:“气球形状改变受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总结出压力的概念。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并演示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然后逐渐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牙签分别压气球。

  然后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这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生探究: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启发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进行实验探究。

  本节的探究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我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活动,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铅笔等来完成教材第77页实验,比较在压力不同时的压痕深度有什么不同。在完成实验以后,我让学生用手压铅笔两端感受压力的效果不同,然后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样分层次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自觉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压强计算公式: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来表示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新物理量——压强。启发学生回忆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压强的概念。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结合压强计算公式学习压强的单位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列举实例对压强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然后,通过讲解例题加强对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加深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4、压强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中的“想想议议”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是什么?”然后总结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最后,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知道压强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压强公式学会分析和利用控制变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5、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6、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第4题,加强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7、作业:复习课文,做第79页第1、2题。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5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14.1-3实验

  (4)进行实验

  A、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1N/M2

  3,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P79.4

  (2)动手做P79.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12-22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1-05

中考物理压强知识点梳理11-16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11-05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说课稿11-04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11-14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说课稿01-19

初二物理说课稿范文01-17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04-2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