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时间:2024-11-19 10:05:57 志彬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想。

  教师展示篮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装盒、橡皮、桂圆八宝粥包装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铅笔盒、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球、纸巾盒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激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让学生分成9个4人小组,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的按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4类,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3)揭示概念,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这样安排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了,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发现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发现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有的发现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发现球圆溜溜的。

  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首先进行设疑,问:“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辩认。这一节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花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例如:长方体有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正方体有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圆柱有蜡烛、灯管、铅笔……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这样举例,学生的思路开放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5、活动巩固,进一步体验特征

  我安排了3个环节:

  (1)滚一滚,比一比,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上滚一滚,比比看,谁滚得最快?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不会滚,而圆柱只能前后滚,球可以四周滚,最会打滚。教师马上追问,谁站得最稳?让学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会滚的也就站得最稳。

  (2)猜一猜,抽学生上台摸大箱子里的礼物,把摸到的感觉说一说,下边同学猜是什么。也可以让下面同学先描述图形的样子,上面学生按要求摸出实物。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3)搭一搭,让小朋友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想象,自由发挥,用学具搭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以上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并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检测导结,效果反馈

  (一)检测设计:

  1、下面图形中,正方体的是(),长方体的是()。

  ①②③④⑤

  2、填写

  (1)从左边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体。

  (2)说一说圆左边的一个是(),右边的一个是()。

  (3)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

  (二)集体讲评批阅,反馈信息。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物体都立体图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和了解它们了吗?有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

  球:圆圆的,易滚动

  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2

  说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说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积木、纸盒、易拉罐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以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立体物体,但他们对这些物体的认识只是一种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缺乏对立体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并能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准确辨认和区分。

  2.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难点

  1.体会“面在体上”,能够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2.准确描述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开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展示一些由立体图形组成的有趣的建筑或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2.直观演示法

  在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进行直观演示,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旋转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3.操作实践法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和学具,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亲身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学法

  1.自主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分类活动、合作搭积木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由立体图形组成的物体或场景,如高楼大厦(长方体形状的楼体)、魔方(正方体)、易拉罐(圆柱)、足球(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2.展示一个装满各种立体物体的“魔法盒子”,里面有积木、纸盒、易拉罐、乒乓球等,让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但不拿出来,猜一猜是什么物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拿出实物,初步感知

  将“魔法盒子”里的物体一一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形状给这些物体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理由。

  2.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向学生介绍:“像这样长长的、方方的,有六个平平的面,相对的面大小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同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感受面的特点。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并再次观察、触摸,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如:“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长方体,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长方体,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3.认识正方体

  (1)以类似的方法,教师拿起一个正方体(如魔方),介绍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它也有六个面,而且这六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学生摸一摸正方体的面,感受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

  (2)学生找出学具中的正方体,观察并交流正方体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它们的异同点。例如,通过比较它们的面的数量、面的形状、面的大小关系等。

  4.认识圆柱

  (1)拿起一个圆柱(如易拉罐),教师介绍:“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让学生摸一摸圆柱的上下底面和侧面,感受圆柱的特征。

  (2)学生在学具中找出圆柱,并试着滚动圆柱,观察圆柱滚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这一特征。

  5.认识球

  (1)拿起一个球(如乒乓球),教师介绍:“球是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让学生玩一玩球,感受球的'滚动特性。

  (2)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像球,加深对球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础练习

  (1)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如冰箱(长方体)、骰子(正方体)、蜡烛(圆柱)、篮球(球)等。

  (2)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将立体图形与相应的名称连线,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识别。

  2.拓展练习

  (1)让学生用学具中的立体图形搭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如房子、机器人等,并向同桌介绍自己搭的物体中用到了哪些立体图形。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师出示一些由立体图形组成的复杂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其中每种立体图形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

  (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2.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各种立体图形的区别、“面在体上”的概念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立体图形。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的形状。

  2.用各种立体图形画一幅画,下节课带到学校来展示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相对面大小一样。

  2.正方体:方方正正,6个面,6个面一样大。

  3.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4.球: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和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皮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但对于这些物体的形状特征可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观察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从直观感知逐步向抽象概括过渡,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立体图形的正确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能够从众多物体中辨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对立体图形的感知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并能准确识别。

  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特征。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辨认立体图形。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展示超市货架上的物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操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操作活动,如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2.学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法:在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画面中展示各种商品,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皮球、玩具熊等。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品,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超市里看到了很多东西,你们能说说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样子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回忆生活中的物体形状,为引出立体图形做铺垫。

  2.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认识长方体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并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回答:面是平平的、长长的等。)然后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观察每个面的形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再拿出几个不同大小、颜色的长方体物体,让学生观察,强化对长方体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认识正方体

  以类似的`方法,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如魔方),让学生观察、触摸。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面也是平平的,再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么样。通过与长方体的对比,让学生找出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大小一样。

  展示几个不同的正方体物体,让学生辨认,加深对正方体的理解。

  认识圆柱

  教师拿出一个圆柱(如易拉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的面,感受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平平的、圆形的,侧面是弯曲的。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圆柱在桌上滚一滚,观察圆柱滚动的情况,发现圆柱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滚动。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

  展示不同粗细、高矮的圆柱物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

  认识球

  拿出一个球(如皮球),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学生发现球的表面是曲面,没有平平的面。让学生试着把球在桌上滚一滚,观察球滚动的方向,学生会发现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球的特征。

  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球,让学生辨认,强化对球的认识。

  3.游戏巩固,深化认识

  猜一猜游戏

  教师将一些立体图形藏在一个盒子里,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摸一摸游戏

  把几种立体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从袋子里摸出一个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和特点。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触觉感知能力和对立体图形的辨别能力。

  搭一搭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立体图形积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房子、机器人等。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用了哪些立体图形。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呀?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化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拓展延伸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如冰箱、篮球架、电线杆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中包含了哪些我们今天学过的立体图形。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更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以下是本节课的板书:

  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6个面,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正方体: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大小一样

  3.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平平的,侧面是弯曲的,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滚动

  4.球:表面是曲面,没有平平的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起始课。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长方体的盒子、正方体的魔方、圆柱形状的易拉罐、球等,从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立体物体,但对于这些物体的形状特征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能够正确辨别它们。

  初步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可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经历从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并能准确地辨认它们。

  初步掌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辨认立体图形。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展示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在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时,我将使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

  引导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学法

  自主观察法: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和教师展示的教具,发现立体图形的特点。

  动手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商品,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商品的形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东西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2.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实物感知: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皮球等,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和自己的感觉。例如,让学生摸摸长方体的面,感受它是平平的;摸摸圆柱的侧面,感受它是弯弯的。

  分类整理:将这些实物模型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小组合作,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分类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引导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抽象概括: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和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向学生介绍这几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结合实物模型讲解它们的特征。例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球是一个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巩固练习: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游戏活动,加深理解

  猜一猜游戏:教师将一个立体图形藏在一个袋子里,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的方式猜出是什么图形。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描述摸到的物体的特征,如“这个物体有平平的面,还有尖尖的角,它是长方体”。

  搭一搭游戏: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立体图形积木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房子、机器人等。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的形状,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2.正方体:6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3.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侧面是曲面

  4.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总结时清晰地回顾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07-08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精选16篇)10-28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03-04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08-26

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说课稿04-0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0-0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8-07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0-29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03-20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