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4-20 16:57: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①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②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③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④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⑤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⑥齐读(4分钟)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①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②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③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④学生试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说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写作缘由

  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2

  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论说文——《师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师说》是韩愈针砭时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中对学生“掌握古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基本知识点”的要求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师、传、道、受”等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常用的虚词;两个通假字;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C.德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为: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

  3.针对现实中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三、说学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教师搞“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学生无所谓主动观念,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本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诵读与背诵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资料,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介绍,让学生对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拟分三课时进行。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

  第一课时:串讲和点拨,以诵读和字词积累为主;

  第二课时:讨论和分析,归纳文言词语用法,理解本篇的写法;

  第三课时:阅读鉴赏,熟读成诵,扩展阅读,学会知识的迁移。

  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微机等辅助教学手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略)

  二、齐读第1自然段:(力求背诵)

  重要词句分析,如古今意义,通假字、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三、窜讲。

  四、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有些人认为不靠老师、自学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师的。)

  ————明确,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说话、写字等等,教他们的父母和他请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师,连他自学用的课本、材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严格说来也是他的老师。

  凡是某一方面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身边的人都有其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对身边的老师们也应尊重,互相尊重。

  五、布置作业,整理文学常识、第一段字词;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自由朗读第2、3、4自然段,窜讲,提问,释疑答疑:

  重点句子解释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看不起他们,现在士大夫之类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难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吗?)

  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

  四、讨论、归纳本课特殊的文言现象:

  此部分为突破重点之环节,在上节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板书示出。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此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并归纳文言现象,最终学会自主学习。这就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前面的学习,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目标,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其他几个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期达成基本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五、讨论、解读课文:(学生活动为主)

  (1)思考本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

  明确:是立论文。并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说理性很强。

  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展开讨论,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数学获奖的学生对其老师的态度”。认为老师应该谢谢他,没有他老师也不会成名。让学生评价。

  -————明确:这位学生完全否定了教师在学生成材过程中的作用。应清楚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不能否定学生的主观作用,他的个人天赋、个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字词强化训练:布置相关的解释多义词练习

  (此练习的设计,是为着学生能将知识合理地向课外延伸,实现知识的迁移)

  2.写作训练:

  (由于本课不仅有较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较好的思想性,可以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探究,也正体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中德育目标的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学习本篇后,以“谈教师的作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第三课时背诵指导、扩展阅读(略)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师说课稿范文12-17

莫泊桑拜师说课稿12-08

韩愈师说说课稿11-04

我最好的老师说课稿11-09

我最好的老师说课稿11-09

了解我们的老师说课稿11-02

高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优秀说课稿12-27

优秀教师说课稿02-17

师说说课稿(5篇)03-16

师说说课稿三篇03-1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范文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①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②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③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④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⑤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⑥齐读(4分钟)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①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②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③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④学生试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说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写作缘由

  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

  师说的语文说课稿2

  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论说文——《师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师说》是韩愈针砭时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中对学生“掌握古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基本知识点”的要求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师、传、道、受”等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常用的虚词;两个通假字;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C.德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为: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

  3.针对现实中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三、说学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教师搞“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学生无所谓主动观念,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本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诵读与背诵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资料,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介绍,让学生对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拟分三课时进行。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

  第一课时:串讲和点拨,以诵读和字词积累为主;

  第二课时:讨论和分析,归纳文言词语用法,理解本篇的写法;

  第三课时:阅读鉴赏,熟读成诵,扩展阅读,学会知识的迁移。

  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微机等辅助教学手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略)

  二、齐读第1自然段:(力求背诵)

  重要词句分析,如古今意义,通假字、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三、窜讲。

  四、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有些人认为不靠老师、自学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师的。)

  ————明确,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说话、写字等等,教他们的父母和他请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师,连他自学用的课本、材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严格说来也是他的老师。

  凡是某一方面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身边的人都有其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对身边的老师们也应尊重,互相尊重。

  五、布置作业,整理文学常识、第一段字词;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自由朗读第2、3、4自然段,窜讲,提问,释疑答疑:

  重点句子解释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看不起他们,现在士大夫之类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难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吗?)

  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

  四、讨论、归纳本课特殊的文言现象:

  此部分为突破重点之环节,在上节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板书示出。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此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并归纳文言现象,最终学会自主学习。这就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前面的学习,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目标,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其他几个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期达成基本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五、讨论、解读课文:(学生活动为主)

  (1)思考本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

  明确:是立论文。并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说理性很强。

  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展开讨论,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数学获奖的学生对其老师的态度”。认为老师应该谢谢他,没有他老师也不会成名。让学生评价。

  -————明确:这位学生完全否定了教师在学生成材过程中的作用。应清楚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不能否定学生的主观作用,他的个人天赋、个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字词强化训练:布置相关的解释多义词练习

  (此练习的设计,是为着学生能将知识合理地向课外延伸,实现知识的迁移)

  2.写作训练:

  (由于本课不仅有较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较好的思想性,可以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探究,也正体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中德育目标的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

  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学习本篇后,以“谈教师的作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第三课时背诵指导、扩展阅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