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物体》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物体》说课稿1
一、领悟教材
本单元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不对形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集合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定格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比较,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羊村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羊羊们玩得正开心,突然,刷的一下灰太狼跑来把美羊羊抓走了。羊羊们还没反应过来,它扔下了一个箱子,还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想救美羊羊,先解决我箱子里的问题。
打开箱子看一下,都是些什么啊?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第二个环节: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1、 分一分,为学习各种几何形体做准备。
小朋友们,想救美羊羊,就必须为我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嘛,看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很多的物体,请根据我的要求来分类。(1)、先想想能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2)、音乐一响开始分类,音乐停止请坐好。
90秒后,音乐停止,抽同学将本组分类情况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是否能滚等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只要分得有理,我都会给予表扬与肯定。
最后让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按形状不同分为四类,为后面学习各种几何形体做好准备。
2、 认一认,揭示概念。
第一个要求完成得很好,现在请你们为我做第二件事。
我们来看一下,他要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1)、音乐一响,请小朋友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发现了什么?(2)、音乐停止请坐好。
90秒后,音乐停止,班上汇报交流。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介绍几何体的特征可能会说: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六个面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圆柱上下两个面平平的,圆圆的,中间的面弯弯的。圆柱和球都会滚等。学生愿意介绍那一种就介绍那一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根据学生介绍的实物抽象出模型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最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抽同学把它们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并告诉他们这样的图形叫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认一认”这个活动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使学生口、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3、 猜一猜,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灰太狼说,真不错。不过还有最后一个要求。我们来猜一猜,摸一摸。
猜猜我的后面是什么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出长方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四个面一样大
4、摸一摸,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形体的实物,老师说物体名称,叫学生把他摸出来。
最后剩一个圆台在袋子里,摸到后不能说出它是什么,而说出摸到这个东西的感觉,让大家来猜猜是什么。通过比较发现这个东西上面大一点,下面小一点。而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
慢羊羊为了感谢小朋友,它发明了一样玩具让大家欣赏一下。
机器人说: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数一数我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动脑筋,体会各种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慢羊羊想把这个机器人送给美羊羊,可是他又不想美羊羊一看就知道是个机器人,该怎么办呢?
哦,装在长方体的箱子里,可是箱子推不动,怎么拿去送给美羊羊呢?小朋友,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3、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欣赏立体图形,并说出每一种物体属于什么立体图形?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心里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认识了哪些物体呀?
2、今天晚上回去在家里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然后跟爸爸妈妈说,好不好啊?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是我和学生们合力完成的,将几种立体图形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看起来简洁,美观。通过共同参与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开动了学生脑筋,训练了他们的思维;二是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加深了学生印象,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本课重点。
以上这些,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尽力把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不吝赐教,提出您们宝贵的建议,使我以后的教学能够不断进步。
《认识物体》说课稿2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1、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2、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3、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认识物体》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认识物体数学课件设计05-08
《物体的颜色》物理说课稿【精选】03-24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11-02
认识乘法说课稿11-15
认识乘法说课稿11-15
认识液体说课稿11-05
认识周长说课稿11-04
认识角说课稿11-08
认识比说课稿11-08
认识日历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