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时间:2022-05-16 16:28: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备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看动画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巩固分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①时针,②分针,③大格数,④小格数,⑤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⑥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⑷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时针、分针。②数:12个数。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①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

  ②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9:0511:403:3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③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③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

  ④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39。

  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39。

  (四)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师: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师:我们要学会看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和别人约好的事,要按时去做。

  【设计意图】渗透思想教育:遵守时间。

  2、车票上的时间(11:50)。钟面(10:50)。

  ①师:可以开车了吗?

  ②争。10:5011:50。

  ③拨。10:00~11:00。

  学生拨钟,观察:当10时“几分”越大时,时针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④小结: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⑤猜。让学生猜“9:55、10:55、11:05,时针*近几?”,

  ⑥辨。哪个钟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设计意图】再一次使学生了解接近整时的时间(有还未到整时的、有超过整时的),时针都*近整时数。因此,要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接受与发现并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辨别、认读中来。

  (六)总结

  1、建立40分的时间观念,并在40分的基础上建立1时的时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构时间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课采用多层次呈现的方法进行。使学生逐步建立1分和1时的观念。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教材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难点是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1、创设情境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2、探究体验的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解决问题采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作用。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从而逐步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说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方法。

  2、在时间安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创造方法学习数学。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空间中,去体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合理安排时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构建生活化数学的。

  (一)、引趣导入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屏幕出示例2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问题)

  师: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师:你想一想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屏幕出现沏茶工序和问题)

  2、观察工序

  师:观察工序,你发现了什么?

  (工序的顺序是乱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师:咱们先把他的顺序排一排好吗?

  师:快速的算一算,看看小明做着几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3、屏幕出现问题

  找学生演示,说理由,选出最优方案!

  (四)、练习巩固

  1、做一做第2题

  2、合理安排时间——做饭

  3、做一做第3题

  (五)课堂小节: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4、帮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其中重点为: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难点是: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关于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教师起到参与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我和学生还不太熟悉,为了拉近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开始我采用让学生介绍他们的作息时间来导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说说这节课想要学到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疑惑通过观察动画时钟、认识0点、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中去发现规律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还设置了让学生当小播音员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进一步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巩固认识,我设置了五个闯关题,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应该是两种记时法的转换,但仍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转换的方法。

  2、跟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设计上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明了。

  五、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今后将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更新观念,提高改革意识。

  观念决定行动,什么样的观念必然导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受传统观念束缚,过多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要改变这一点,只有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改革意识。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组织学生创造性的去学习。比如,善于在学生的学习中捕捉生成问题加以拓展等等。

  2、尊重数学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必须尊重学科特点。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看课外书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1—72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课时知识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是本课时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渗透在其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难点: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学,依据每个自学指导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牢固掌握各部分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林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大约是0.4小时,明明每天大约看 小时的课外书,林林和明明谁看课外书的时间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看课外书时间

  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起了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欲望,使学生顺利的进入了课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我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71页上面表格中的内容,估一估林林和明明谁看课外书的时间多一些。

  (2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最棒!)

  2分钟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我出示自学指导二,怎样才能精确地知道谁用的时间多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71页中间方框中的四种比较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并把你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在小组内说一说。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在指导二中,我先让学生看书,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让孩子在小组内说一说,达到了相互学习的效果。5分钟后,让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方法。我紧接着出示自学指导三,从刚才你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喜欢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的孩子多一些,那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三:

  认真看71页方框中下面的两种比较方法,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4分钟后比比谁说得好,检测题做得棒!)

  我这样设计指导三的目的是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起到了“兵教兵”的作用。

  学生反馈时,如果学生在小数化成分数时没有说出化成最简分数,要强调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自学检测: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敢不敢接受检测题的挑战?

  1、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3 0.75 0.27 0.125

  2、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1/5 2/3 1/8 1/25

  四、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检测,老师发现你们已经掌握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敢不敢再次接受老师的挑战?

  1、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1/3和0.33 7/4和1.75 9/10和0.09 3/8和0.375

  2、把下面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7 9/10 0.25 43/100 7/25 17/20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收获,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再一次进行巩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看课外书时间

  1/4=1÷4=0.25

  0.4=4/10=8/20 1/4=5/20

  因为8/20>5/20 所以0.4>1/4

  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能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 (9:05)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篇7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这课时着重进行课文重点句段的学习。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分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及说教学过程这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说教材

  1、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一去就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2、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课文里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并能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授之以渔,教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质疑学文;收集并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资料;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含义深刻句段的学习方法。

  2、注重朗读,感悟内容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课文中语句内涵深刻,对于三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更是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这样才会理解与意会课文内容。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中国的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都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课堂上,应抓住一切可选用的机会进行训练,如朗读训练、说话训练、思维训练等等。

  (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本篇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感悟——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随后,用游戏复习巩固词语用小闹钟计时,感知时间的飞逝。

  自主读文,解决问题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行文思路。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阅读能力所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生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同时,为了遵循整体 ——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带着质疑探究课文内容,进而品读课文内容,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到部分进行解读。

  2、品读重点句段

  我将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如下三个内容:

  (1)、父亲告诉我什么道理?具体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能回来了呢?

  概括爸爸说的话,他说(昨天)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的童年)永远不能回来了,(外祖母)也永远不能回来了。了解总分的构段结构。

  过渡:是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时间也一样一去不回了。

  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山的太阳、飞过天空的鸟儿)

  这3个自然段,都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写的。语言虽平实,含义却深。学生没有切身的经历体验是难以理解和感受到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所以,设计了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c、课件出示内容: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第八自然段讲我跑赢了太阳,这里的太阳实际指的是——时间。跑赢了太阳,实际就是跑赢了——时间。(板书:赢得时间)

  5、作者还跑赢了什么呢? (有时……有时……有时……)指导排比句的学习。“我”因此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我”的样子吗?

  6、学生体会再次读文。

  设计意图:再次读文,解决课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懂得作者和时间赛跑实际上就是在赢得时间的道理。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能品味词语是能谴词造句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品味词语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力,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品味成功之道

  1、我就这样和时间赛跑,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什么叫“受益无穷”?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林清玄有什么收获呢?

  2、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3、理解作者的深刻体会,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所收获。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咱们能够赢得时间更要珍惜时间。(板书: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联系作者的经历,懂得“我”珍惜时间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受益无穷。

  对文本中进行深入地解读,加上真实材料辅佐验证,学生的心里定能泛起不平静的涟漪。不仅达到教育的功用,同时为下面内容的解读奠定基础。

  (3)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总结成功之道

  1、你今后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呢?

  2、通过我们的交流、碰撞,我们对于时间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跟时间赛跑,最终跑赢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一个目标。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课件出示: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b、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或周围人的身上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c、感情朗读。将这句话送给自己或同桌或伙伴。

  5、说板书设计:

  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思路设计的板书。它体现出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明了时间是因为一去不复返而显得宝贵;是因为宝贵,而要珍惜时间,要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脉络清晰,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时分秒数学课件设计05-08

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数学日记合集04-24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说课稿12-24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线段11-02

精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10-15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10-13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0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意义》说课稿11-04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8

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