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时间:2020-11-27 16:28: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狐狸和乌鸦》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课。《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的活动——假惺惺的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基于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当中。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编一编”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语,往往能使课堂教学优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的乌鸦,一只好吃懒惰,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和狐狸》。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①、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②、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通过指读、分角色读、演读狐狸说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又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编故事。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狐狸和乌鸦》。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认为: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就能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它爱听好话。可见,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被学生突破。既然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于是我就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精神为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课堂的教学中间如何拓展中课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设计: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以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把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三者有机整合,设计出“目标——暗示

  ——实践”的课本剧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自主地学习,在趣味课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2、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过程:

  此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读自悟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课本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听完故事后,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教学提示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教学提示二: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教学提示:要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

  5、研读第三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教学提示: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

  ⑷小组交流评议。

  ⑸汇报。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

  2、小组汇报交流。(教学提示:谈收获时,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狐狸的看法。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独到见解,老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鼓励。)

  3、扩展阅读。

  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老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六)、作业——续编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或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也可以编出自己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相关文章: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02-17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12-05

狐狸和乌鸦_750字02-22

《狐狸和乌鸦》教案15篇04-09

狐狸和乌鸦的英语故事08-13

狐狸和乌鸦英语小故事04-14

乌鸦和狐狸作文7篇03-19

新《狐狸和乌鸦》_600字02-22

狐狸和乌鸦续写【荐】03-15

狐狸和乌鸦续写【精】03-14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狐狸和乌鸦》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课。《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的活动——假惺惺的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基于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当中。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编一编”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语,往往能使课堂教学优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的乌鸦,一只好吃懒惰,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和狐狸》。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①、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②、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通过指读、分角色读、演读狐狸说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又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编故事。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狐狸和乌鸦》。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认为: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就能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它爱听好话。可见,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被学生突破。既然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于是我就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精神为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课堂的教学中间如何拓展中课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设计: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以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把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三者有机整合,设计出“目标——暗示

  ——实践”的课本剧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自主地学习,在趣味课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2、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过程:

  此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读自悟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课本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听完故事后,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教学提示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教学提示二: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教学提示:要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

  5、研读第三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教学提示: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

  ⑷小组交流评议。

  ⑸汇报。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

  2、小组汇报交流。(教学提示:谈收获时,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狐狸的看法。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独到见解,老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鼓励。)

  3、扩展阅读。

  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老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六)、作业——续编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或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也可以编出自己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