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枝铅笔》说课稿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几枝铅笔》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处都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运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这样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义。
2、会读、写加法算式,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在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性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师:同学们,铅笔能帮我们写字,我们要爱护它。
二、探究学习
1、建立表现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试一试提数学问题。
图一: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问题提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问笑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几支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她是怎么数的?
(教师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动手拿铅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既直观又亲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计算。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课的开始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写算式计算。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几支铅笔呢?
师:表示“合起来”时应在算式中间用“+”表示,这个一横一竖的符号叫做“加号”,请大家边读边书写三遍。
师:请大家读一读式子“2加3等于5”。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2+3”这个算式,你能计算吗?请说说。
2、探究体验
师:下面准备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方法多,写的算式多。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2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几支铅笔,我的说课将从教材解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方面展开。
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
“有几支铅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材通过笑笑将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在一起这个动作情境创设,引出加法算式2+3=5,并通过这一动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加法的含义是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随后展开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初步认识加法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填写加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并通过主动探索,掌握得数在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尝试并愿意倾听伙伴的想法,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放在初步认识加法含义,掌握计算方法上,教学难点是认识加法含义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用到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铅笔,学具是小棒、桃子卡片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加法
在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中,通过老师和学生合起来声音的次数来感知5以内各数的组成,比如(3)并在黑板上做如此板书
问:黑板上写了这么多,可小动物们有些看不明白,你能想个办法让小动物一看就知道象这里表示的是1次和3次合起来是4次吗?(学生可能会说到用加法)我就顺势揭题。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即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认识加号学习加法的必要性。此时虽然对加法含义有了初步渗透,但学生对其理解还是模糊的,将在下一个情境中继续认识加法含义】
1、认识加法含义
我表扬学生在游戏环节中表现出色,提出要奖励铅笔给他们,1、我慢慢的左手先拿出2支铅笔,右手再拿出3支铅笔,并合在一起,提问:老师是怎样拿出铅笔的?引导学生完整说出老师先拿出2枝铅笔,又拿出3枝铅笔,合在一起是五枝铅笔。然后我追问: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帮你刚说的过程摆一摆吗?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摆的,最后一共有几根小棒?
2、组织操作活动。
【设计意图:让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体验把2和3‘合’起来的过程】
3、在汇报时学生描述3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是5根因语言稍长可能不连贯,我会耐心的引导,并提出疑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示3根和2根合起来是5根呢?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会想到2+3=5来表示。在板书算式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并观察+,带读算式,指导书写。
4、再次提问:+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3、2呢?=5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之后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三、探究算法
直接提问:刚刚同学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2+3=5,你还有其他方法计算2+3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时,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1、数手指
2、画圈
3、在脑袋里想苹果来代替计算
4、我直接数数,先数3个,再接着数2个是5个,所以3+2=5
5、我知道2+2=4,2+3比3+2多了一个,所以3+2=5
(数手指、画圈、想苹果代替,这是学生根据加法含义再借助形象思维计算的体现,形象思维是3—7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会予以肯定;第4种和第5种算法分别是用数数、逐步加的方法计算,这是一年级孩子计算10以内加减的主要方式,我会特别予以鼓励,如有学生能想到利用前面游戏中接触到的数的组成来计算,则更是一种算法上的提升,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在以后的练习课中,我会利用逐步加、数的组成等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探究算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四、摆一摆、说一说的环节来加深的加法含义和算法的理解
我让学生拿出桃子卡片,提出要求:同桌合作,左边同学先摆,一边摆一边说:我先摆了()个,又摆了()个,一共有()个,再让右边同学写出加法算式。看哪两个同学写出的算式最多。如同桌有困难,可交换练习。
汇报时,随着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算式,在凌乱的贴出所有算式后说:太乱啦!你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吗?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将得数在5以内的所有加法算式按得数大小整理如下:
1+1=2
1+2=3 2+1=3
1+3=4 2+2=4 3+1=4
1+4=5 2+3=5 3+2=5 4+1=5
并让学生齐读算式,再重点读1+2=3 2+1=3
鼓励发现到加号两边数换了位置,但得数没变。
【设计意图:不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作了一个系统整理,并初步体会到了加法算式的一些特点,为后面学习6、7的加法中一图两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练习提高
最后是练习环节:
练习分为3层:
基础层:看图列式和口算比赛。看图列式时要让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下比赛描述图意说所列算式的意思。在小猫玩球的图中,如有学生把球的数量和猫的数量加在一起则个别指导,并在第4单元学习分类后再来强调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看图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口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
综合层:说生活中的加法算式,(书本23面的第4题)。首先让学生自由说图中隐藏的加法算式,然后再出示一道算式如4+1=5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能符合算式意思的物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理解为主动阐述,并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提高层:出示1+2○2+1 4+1○1+2
鼓励学生不计算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说板书)
教法学法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法定位: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法
教法上则主要采用情境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达到人人互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2篇】相关文章: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11-08
有几棵树说课稿11-05
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11-30
种子娃娃有办法说课稿11-03
《木兰诗》说课稿有哪些12-05
铅笔和自动铅笔的对话作文03-08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5篇11-11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6篇11-12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5篇11-11
《人有两个宝》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