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12:28: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莫、腊、浑

  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

  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

  生:我会按节奏读古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

  我知道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扬的写法。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感受

  生:我知道前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生:我知道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生:学了这首诗,从中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2、 我会读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

  3、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怎样巧用对偶语言?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说课稿 篇2

  一、内容分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让学生读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识字和读背训练,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篇儿歌,儿童诗,认识了不少生字,掌握一些识字的途经和方法对识字和朗读诗歌都充满了兴趣。本课趁热打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和朗读兴趣,让学生从读中识字,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说教法

  1、自学、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树叶》这一课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的内容。

  3、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树叶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4、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初读、细读,教师有意识地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在朗读本篇课文不同角色时,就要求学生用不同语气读出他们的心情,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懂内容。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游戏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以摘树叶的游戏形式,突出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学

  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的精神。

  2、兴趣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 落在地上,蚂蚁拿他当( )

  漂在河里,青蛙拿它当( )

  飞在空中,蝴蝶拿它当( )

  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读、思、议结合: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4、扩展学习时让小朋友贴一贴树叶画。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4册第1课《添画》。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课前准备、教程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添画》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训练学生的剪、贴、画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本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将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贴、画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学到相关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上好这一节课,我又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方面:一张风景图片和添加好的风景图片,课件等。学生方面;若干风景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四、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设计为欣赏比较、引出课题,引导启发、了解添画,自主探究、动手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作业,课堂小结、扩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同时也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各个层面之中。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欣赏比较、引出课题。我首先出示一张风景画、一张添加完成的风景画,让学生欣赏、比较哪张更好看?在欣赏比较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课题-------添画。

  第二环节:引导启发、了解添画。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观察力与认识层面有所不同,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一些风景图片,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添画的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动手创作。在这一环节中,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欣赏范作,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创作想法和创作材料,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教师再适当小结,解决本课的难点。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中、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题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第四环节:展示欣赏、评价作业。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欣赏,并采用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自评中,让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怎样添加的。互评中,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要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孩子多点展示的机会,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去学习。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祈祷:“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用体温的方法来给学生小结和梳理本课所学知识。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扩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一起添加创作一幅风景图片,可以一用来布置我们的队角、学习园地等。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相互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以上只是我对《添画》一课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扎实。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地位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主要讲述第五章《再论计算机》中的第四节《神奇的软件》。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两个组成,在这节课之前讲的是计算机结构,就是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而这节课则是对软件这方面的介绍。讲完这节课后,学生对计算机才有初步全面的认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计算机的软件和软件的分类。

  (2)了解计算机语言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3) 学习计算机的安全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

  能力目标

  (1)上完这堂课后对计算机安装使用整个过程有个大致了解。

  (2)能够完成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把一个裸机变成一个可以使用的

  计算机。

  (3) 能够有效地预防计算机病毒。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让他们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巩固旧的知识。

  方法过程以及责任感的培养

  (1)信息素养的培养,只有好的素养,才能学习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有利的事,而不走弯路或错路。特别像这个计算机安全是把双刃剑,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好的信息素养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学重点

  (1)软件系统中的系统软件安装和应用软件的认识。

  (2)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以及病毒的认识防护。

  4、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以及驱动程序的安装不能在课堂通过学生动手实现,会比较抽象。而每次安装操作系统或者驱动程序时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这里强调的是碰到问题怎样自己解决。计算机病毒变化较快,而且多样,对于不同种类的病毒防护多样。

  二.说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据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预定选用的教学方法这节课使用的教法有讲授法,谈话发,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其中“讲授法”和“练习法”是本课重点使用的两种教法,通过老师的讲授,让学生理解没有接触过的事务,实现教师的调控和主导作用。因为系统的安装和驱动的安装是实际操作,而没有这样的硬件环境给予实际操作,所以事先准备好视频教程,这样可以直观点。

  三.说学法

  1、从对学生的问卷方面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系统重装,驱动安装的知识基本没有,只能以讲授法为主。

  2、学习方法目标以点带面;通过一个驱动的安装(声音驱动),引出一般驱动的安装方法为实际操作奠定一定基础。通过提问问题来引出新的问题和对知识的巩固。

  3.学习方法目标以点带面;通过一个驱动的安装(声音驱动),引出一般驱动的安装方法为实际操作奠定一定基础。举例典型的病毒,来形象化一般病毒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以讲解与提问为主,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解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为自己动手操作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册P36 第4题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特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属于科学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2、说目标: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学生对课文中提到了相关事物如沙漠,胡杨等应有一些了解,但如果用图片展示,效果就会更直观了,由于我们处于农村,学生平时对环境的知识和案例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而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

  三、说教法:面对同样的一篇文章,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且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四、说学法: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

  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五、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用歌曲《天堂》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之中,然后强调“罗布泊”这一美丽的仙湖不复存在了,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仙湖消逝”给人们带来的痛惜之情。

  2、解题。根据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二)、初步了解课文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1)罗布泊曾是怎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状况?

  (3)为什么会消逝?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三)、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体会语言特点:既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也有文学的特点,形象性和抒情性。揭示文体:报告文体。

  (五)、拓展延伸:以平潭为例,让学生谈谈在开发中对生态造成的隐患,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每四人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共同合作组织报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保护我们的环境。

  五.课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是物质变化之化学变化探究的深入,是前一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探究的承接,也是后几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探究的前奏,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主要是化学变化中产生气体及气体特点的探究。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也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该班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今天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说理念:

  拟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铺垫、课中构建和课后延伸的过程参与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

  说设计:

  1、课前铺垫。二氧化碳的两个重要特点,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对学生而言很遥远,加上气体本身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质,更加深了学生对其的陌生感和想象力。不支持燃烧,曾在四年级科学“跳起来会怎样”一课中涉及,但是当初执教老师都会因为学生年龄关系而一般不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由教师演示完成。这样,对于学生的印象相对较浅,加之时间已久,学生遗忘的也就差不多了,很难勾起回忆而支撑今天的探究。所以,唤醒学生的意识就显得较为重要,这是帮助学生搭建思维脚手架的必要途径和方法。第二个特点,比空气重,要想到与空气比较轻重,这对学生来讲,更是遥不可及。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前做些文章,还是很有必要的。

  2、导入部分。因前一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已经开始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接触的探究,所以本课的研究对学生而言已经有过程和方法上的铺垫。故本课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奔探究主题。

  3、混合预测。让学生对两种物质混合进行预测。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碘酒与淀粉接触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4、混合方法的讨论。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混合的一般方法有三种甚至更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实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同时,对于材料的选择,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在实验室内,既要取固体的小苏打,又要取液体的醋,还要有量的把握,这样的工具还真不好配置,若采用粗线条的估计,则是对实验态度的不负责,不利于学生实验相对严谨性的培养。所以,最终选择小的量筒作为取材工具的补充,也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研究。

  5、难点突破。让学生比较研究气体的轻重,可以说学生是根本想不到的,即使有了课前的谈话,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还是太大,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般解决的方法,无非由上课老师直接提出,让学生尝试完成。在本课教学中,我对此作了略微的调整,反其道而行之,先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气体可以灭火,再去分析能灭火的原因,从而建立起这种气体比空气重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6、教学延伸。杯子中剩下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学生会疑问,有进一步探究的。课堂时间允许,则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手段进行初步证据的找寻,课后再进一步查询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不同的证据来证明材料。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同时,又演绎出制作汽水的问题,从两者混合中学生其实已经看到了汽水的影子,这里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说得失:

  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虽然在整个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十分的流畅,但是总的势头还是不错的。

  课堂教学,遗憾的艺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一是,扶着走的痕迹还有,对学生的能力还不充分信任,不能更放手让学生去更加自主的探究。整改策略,拟以探究计划制定为媒质,开放学生探究流程,达成开放探究过程。二是,老师的话,还显得比较多,这是对学生信心不足的具体表现。三是,学生实验的注意点,强化的还不够,造成学生在操作中出现手法上的错误。四是,学生的科学提升还不够,需要对学生的开放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提升,让学生在认识层面上更上一楼,等等。

【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6-09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