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8 15:34: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九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二册第24页的《第七课制作一张课程表》的第一课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我设计了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Word软件中的简单的编辑之后,指导学生在Word软件中制作一张自己的课程表。从教材的安排和内容来看,本课是为以后综合运用WORD知识进行版面设计作了铺垫。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学生通过前面对word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字符的排版,艺术字、图片,菜单、工具栏的使用。因为我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的鼠标操作,键盘操作水平大都很熟练,对计算机操作中一些常用名词也很熟悉,所以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在文档中创建表格。

  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学会在表格中插入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处理信息和自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他们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学会在文档中创建表格和在表格中插入内容。教学难点: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

  四、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路是“在问题中解决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学习方法

  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

  六、教学程序

  (一)、谈话交流,直接导入

  通过教师简短的语言,直接接示课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能清楚明了的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教师讲解怎样在文档中创建表格,并让学生知道表格中的常用术语行、列及单元格。接着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找到其它创建表格的方法。

  2、利用课件展示一组表格,通过学生的观察会发现课件中的表格比我们自己绘制的表格多了颜色,样式也发生了改变,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调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讲在表格中插入内容这环节时,我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他们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效果预测

  1、能较全面、准确地掌握本课内容。达到课前既定教学目标。

  2、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态度。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围绕家庭成员的活动展开的一节会话课,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对前几个单元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Family这一话题的拓展与延伸。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意思,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通过Lily的家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引出九个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听懂、说出、认读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能够初步询问并回答某人现在正在做的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英语学习,在语音、词汇、句型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比较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习九个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汇及交际用语;字母A、E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

  能力目标: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下使用本课所学句型,对他人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提问并作出回答。

  情感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九个表示家庭活动的短语的认读与拼写。

  教学难点:有关家庭活动内容的交际用语。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特点,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的方法逐渐感悟新语言项目的功能,让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体会到学习英语时“运用”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等创设出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理解、运用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I Love My Family.》,让学生提前感知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家庭有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英语课堂。并借助这首好听的歌曲带领学生复习家庭成员名称,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铺垫。

  ⑵引入新知,掌握重点。

  在呈现新知的环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安排了一个有趣的“瞬间记忆”游戏复习与本课新知有关的名词“鱼、衣服、花朵”等,进而引出本课的新词组“喂鱼、洗衣服、浇花”等,运用动态的视频画面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接下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85课B部分的Bingo游戏出示出来,师生一起做游戏复习巩固所学词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得以落实。

  ⑶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将词组的练习与句子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生完成85课A部分听音连线的同时,引出句型What’s Lily’s mom doing? She’s washing. 然后学生小组合作,参照课件反复操练此对话,并进行对话表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进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⑷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我安排了一道听力训练,也就是86课A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听录音标序号,并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了一个Guessing Game,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事情,结合刚才所学的对话将正确答案记录下来,使学生掌握新知,增强学生的书写和记忆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⑸语音教学,增强语感。

  在处理86课C部分时,我让学生先听录音跟读,然后模仿录音大声朗读,并着重读出红色字母的发音,让学生逐渐体会、掌握元音字母A、E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

  ⑹弹性作业,巩固加深。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够充分的操练,所以在作业方面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项作业是书写训练,是学生的必选作业,第二、三项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来完成,这样设计分层次的弹性作业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学生对已学新知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本课重点句子,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让本课的重点更鲜明,更突出,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可以把本节重点词汇,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记忆本课新知。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课是全书的总结和落脚点,自然也是全书的重点。本节课属第十六课第一个框题,主要内容分二部分:一是讲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二是讲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这些都是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内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因此,搞好本节课教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考试的角度看,本框题这几年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基于上述,本节课是重中之重。

  2、重难点及依据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化,关系到以前所学知识能否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构成难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初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从教材体系看,这部分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宿,也为后两个框题的学习做铺垫;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这是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历年中考都有涉及;从现实角度看,不当行使权利,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

  (3)本课的另一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转化。依法行使权利从理论上把握不难,但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却绝非易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识记);列举实例,表明和国公民权利的特点(理解);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理解)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本框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从案例入手,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反馈、总结。问题导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归纳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布散乱,教师如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归纳,也可尝试让学生归纳。

  2、学法设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本框的内容,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高质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结论。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空间,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分组竟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对于公民权利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121页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阅读提纲)

  (1)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3)我国公民权利有哪三个特点?

  (4)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5)公民平等权利的表现是什么?

  (6)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是什么?

  (7)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是什么?

  教师个别指导,了解学习进程。请学生宣读答案,同学评议。教师精讲点拨,集体答疑。

  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别用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以及时巩固知识和活化知识。

  教师归纳总结,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权利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利用课本P122-125的案例资料,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合作讨论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它组的同学评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先例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说课稿,

  展示投影,出示教学提纲。

  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含义: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表现: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权力的主体极为广泛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具有真实性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具有真实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采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巩固新课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向他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了他们就跑;有的学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从衣袋里面拿出钱来给他们;有的同学因为被抢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对他们进行报复;也有的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事情告诉了学校的领导。

  请同学们谈谈对上述案例的认识。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舍、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拴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剪纸的作品,办一期剪纸展示会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一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位置、作用和意义:

  11~20的认识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在全部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基本上,通过操作实际,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筹备。教材支配了一幅主题图和3个例题。分辨从数数,数的涵义,数的组成,数的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加减法六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细化。第一,是先创设一幅公园里热闹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视察思考,建破十根小棒绑成一捆的观点,进而赞助学生树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门内容的着重点是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11--20的数分离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部署了在直尺上读数的运动,其目标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他们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A常识技巧目的:通过《11-20各数的意识》的教养,学生应当取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1~20”之间物体的数目;充足懂得“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晓得11~20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跟多少个一组成的,并懂得各数的意思;控制数位顺序,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次序数数,并能根据尺子能够比拟各数的大小。

  B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与配合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造就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交换能力,自主摸索中培育其察看、剖析、口头表白能力,以及初步的形象概括才能。

  C情绪态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起源于生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与生活的接洽,树立估算的意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立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从详细的情境中掌握数的绝对大小,能用数来抒发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抉择恰当的算法。新课引入时,老师可以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A初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训为起点,掌握教学的重点,处置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程度,对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生疏。

  B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 个一组成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是11--20各数的组成,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11~20各数的组成”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 个一是1。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说教法学法:

  上课开端,我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加到后面的学习活动。最后,我又设计全部同学一起数小棒和捆小棒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他们强烈的兴趣下坚固新知。

  2、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新知识时采取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阅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施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演一演、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多种情势,让学生踊跃自动地学习,领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休会知识的构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数数,复习1-10的各数,新课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温习1-10的数。然后,数到10当前不会数了,怎么办?根据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比10大的数”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出本课,出示主题图。这一环节可以适当支配时间,因为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数数就可以了。因为一年级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数数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只安排了3分钟。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数小棒的方法首先创设情境出示小棒,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根?然后亲身数一数。通过估算小棒的数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出数数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数数,让学生数出20根小棒,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触到一根一根的数太麻烦了,因此我又采用了“想一想,有什么好措施,不必数,只有摆一摆,一眼就能看出有20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棒的根数,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捆成1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明白你的请求,这样学生才干清楚本人该做什么。当他们回答问题停止,给予他们确定的回答和激励性的评估。

  2. 1个一和1个十的认识

  教师要学生理解:1根小棒是“1个一”两根小棒是“2个一”。。。10根小棒是一捆,一捆小棒里有“10个一”,就是“1个十”里有“10个一”。即:1个十里有10个一。10个一组成1个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10个一组成1个十的过程,并且以开火车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10个一是1个1十,1个十里有10个一。

  3. 数的组成

  A认识“11”。

  在11-20各数中,最“特别”的就是11了,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呈现的第一个数,更由于11的个位和十位都由1组成,假如学生可能理解11的意义,对其余数的生成绩会牵强附会,首先通过课件出示小棒11,让学生看表现几,而后学生在理解1个十的基础上看小棒图问学生一捆是几个十,一根是几个一,让学生对11的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生的答复中标准学生的语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B学习“15、20”,加深理解组成

  接着涌现15 , 让学生数出15根小棒,动手摆一摆,捆一捆。导学生运用上面发现的轻易看出数量的方法,摆一摆,捆一捆,同桌交流,根据小棒说数的组成,再倒过来根据组成说出这个数。如:“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目的是

  对十几的数组成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用小棒摆数,也是进一步强固十几的数的组成,在大批的动手操作中,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发现了十几的数的组成的方法。

  C20的组成

  学生应用10根捆成一捆的办法在很短的时光里就能理解“2个十是20”解决了知识的重点。并请同学们说一下20和我之前学的那些数有那些不同,教师总结。

  在这里完整撒手让学活泼手操作,探索数的组成,并相互说一说、猜一猜,通过什物说出数的组成,加深学生对以1个十和1个一的理解,冲破学生学习数的组成的艰苦,让学生由理性认识回升到感性认识。学生在操作探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自信念都得到加强,贴近了与数学的感情。

  4.数序比大小

  一年级学生基础掌握20以内的数,我先让学生顺着数一数,然后倒着数一数。斟酌到学生对屡次反复熟习的事物会损失兴趣,因而,随后我设计开放题让学生坚持学习兴趣。如,出示直尺图,和直尺图填空,通过这两项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对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明白的认识。同时让他们机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事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衅性的。在此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训练题(在课件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色,以富有情趣的亲热的第一人称表述,以满意不同档次学生发展的须要,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愿望。

  五、巧固新知

  课外延长:

  回家找找身边的数,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猜你的谜语。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1-20各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的意义,感想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领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拉近与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总结播种,体验快活。

  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培养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负心。

  课堂总结以与学生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先引诱学生回想所学知识。最后先生总结。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失掉胜利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一,

  1个十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1

  2个十是20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

  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课堂上淡化情境的创设;教师讲的多,学生探究的少;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知识建构环节时间分配少,套用公式的巩固练习时间多,课堂小结流于形式等。

  (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这类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现了只会套用,而不会灵活应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就会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自己数学教学的实际,确定了:铺垫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反馈调节——自我梳理、总结提升”的主体发展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模式的论证

  我从五个环节对我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大多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的。复习旧知,可以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会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可以通过填空、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等。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的发现,建立正确的模型。学生可通过质疑、猜测、尝试、验证、操作、交流等形式进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观演示,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结论的验证。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明理。

  环节(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的主要途径。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同时, 课堂练习要与学生反馈相结合,做到及时反馈,适时“调节”。

  环节(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何?”是我们常用的总结语。教师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再进行总结提升。

  三、模式的论证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铺垫引入、温故知新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接着让学生为网球场、橡皮、课桌面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让学生结合实物正确区分面积单位,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环节二】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估计面积、动手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每行、几行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摆面积单位比较麻烦,应寻求计算的方法,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知识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最后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到底什么有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环节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我将分为4步来实施:

  1、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交流归纳。观察表格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深入明理。为什么长乘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后小结,让学生既掌握公式,同时明白其算理。

  4、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四)巩固应用、反馈调节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基础练习:包括填一填、选一选,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变式练习:求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习: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巧算面积

  这些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环节大约需要11分钟)

  (五)自我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总结了学习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此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

  长

  (分米)

  宽

  (分米)

  1平方分米正方形的个数

  (列式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

  (1)

  3

  2

  3×2=6

  6

  (2)

  4

  3

  4×3=12

  12

  (3)

  4

  1

  4×1=4

  4

  (4)

  6

  3

  6×3=18

  18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 边长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自然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读文,了解刘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对生活充满了爱,对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四.拓展练习

  1.按要求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

  刘老师个子(? ?? ?? ???),(? ?? ???)的脸上有一双(? ?? ???)的眼睛,一头(? ?? ?? ? )的头发,跟衬出他的(? ?? ???)。

  你怎么理解“理想的风筝” 含义

  五.作业:人物外貌片段描写。

  ?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谈腿疾? ???乐观

  22.理想的风筝? ?? ? 写板书? ???坚强

  ? ?? ?? ?? ?? ?? ?? ?? ?? ?? ?? ? 放风筝? ???对生活的热爱

说课稿 篇9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去一探究竟。根据“情有独钟”质疑:黄山奇在哪儿?

  3、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

  然后先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4、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磨难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在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但在这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很多细节,教学中资料准备的不够多,孩子们缺乏情深体验,感受不够深刻,导致孩子们的配合也不够高,因而老师讲述多了点。

【精选说课稿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03-16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

《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12-17

《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11-30

《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12-01

《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12-14

生命生命说课稿(精选15篇)12-07

扁鹊治病说课稿(精选2篇)11-25

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