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4 09:08: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 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策略:

  1、情景创设策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乘法运算定律。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运用知识的工具,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互动。

  3、感受成功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

  4、激趣策略:课件的使用比普通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课堂学习更具趣味性。

  教法和学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课本。

  2、多媒体演示课件:利用图片、文字,创设情景,进行练习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

  (二)、在新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创设,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规律——巩固应用、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说教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

  (三)、在发现学习了结合律的规律后,安排了一个及时巩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所学的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巩固。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实用性、有用性的渗入)

  (四)、在探索完乘法结合的规律后,直接引出两组算式,并由此让学生推导、验证出乘法的交换律。这种简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结合的理解基础上,并且乘法交换律相对简单易理解。

  (五)、最后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学习完这两种规律后,在学生心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主要是根据认知的特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是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方便。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这一个单元的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课文构思的特点,体味意味深长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文教学的重点确定为: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看待社会上的弱者。

  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一)教法:

  1、 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 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二)学法:

  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

  1、 预习。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2、 自主阅读。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文中情感。

  3、 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三、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这段导入的设置,我从普通大众入手,让学生置身其中,并直接提出的主人公,突出本文中心人物。)

  (二)检查预习,处理导学案(一)

  1、检查字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明确字音和解词。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自己补充一些字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先让学生来介绍查阅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也可以介绍钱钟书的一些情况,教师就学生没介绍到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走进老王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概括课文的方法: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借由这一环节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及概括内容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第一遍听读完课文后,不能找准、找全关于老王的.描写,归纳的也未必准确,这时可以在提问一两个学生后,教师加以点拨、并进行归纳。)

  2、请学生齐声朗读1---4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这些信息让我们可以看出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并试着填写表中的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表

  姓 名

  老王

  职 业

  拉车车夫

  家庭成员

  有两个哥哥去世了,又两个没出息的侄儿。

  外貌特征

  一个眼睛是瞎的,另外一个眼睛有夜盲症

  家庭住址

  破败的庭院中,塌败的小屋

  明确:老王生活艰苦(职业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精神 凄苦(孤苦伶仃)

  3.快速跳读课文第5段到第16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相补充,找到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良?

  (1)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医。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送货。将三轮车改装成平板三轮,并在三轮平板装上半寸高的边缘,拉货。

  (4)送油、送蛋。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总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放映幻灯片)

  小结:穷苦的人让人同情,穷苦而心地善良的人值得人尊敬、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老王在贫穷中保存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分析作者的语言及为人,理解主旨,并且进行拓展延伸教学。

  (四)深入探究,品味老王

  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老王和作者一家,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他们的世界。

  1、请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并把最感动自己的情节、有感情地朗读给小组内的其他组员听。请采用下列句式: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问题。提示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了解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老王,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领悟作者与人物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之后进行小结: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送鸡蛋和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是由粗线条的叙述到细腻的描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到浅的过程。作者能够这样逐渐深入地表现人物,是因为她与老王的交往日益加深,由此可知,这篇的线索是——人物之间的交往。

  2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由此让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 “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小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是他遇到了能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爱心的作者这样一家人。

  (五)、体味情感: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

  (六)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杨绛 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你还能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此外,还有难解的问题吗?

  1、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夫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这个环节是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七)走进生活,拓展迁移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需要我们关注和爱护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请你讲述一下他(她)的故事,如果没有,请你就对如何善待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之所在最后设置这样的拓展迁移题,是因为我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再结合我们学校生源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家人也是我们关注的农民工,所以他们就可以从善待自己,善待家人谈起,再谈谈对社会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情感体验。)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说课稿 篇4

  步洪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来谈谈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相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她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此外,由于本文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他们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学生养人文素质和健康性情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和情境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学生。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因此,我确定《荷塘月色》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物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进而体会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接纳美的能力。今天,我从五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双线索环形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由于学生散文阅读知识积累较薄弱,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二是理解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拟定两课时。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

  五、教学设计原理

  第一课时

  一、通过预习,让学生归纳,这篇散文我们学什么?

  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2、释题:思考问题,文题改为《清塘荷韵》好不好?

  此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荷与月组成的文题具有象征义,在此讲析象征的概念,为学生现代文问阅读中表现手法做知识积累。

  二、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明确(从作者人格美角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

  三、学生配乐默读,通过情景式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教师准备课件),同时思考问题,你觉得课文那段几段语言最美?将重点转到4、5、6段

  四、教师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三段语言美。思考问题:为什么这几段最美?

  将重点转为语言

  五、比较阅读:展示《拿来主义》片段。

  提出问题:鲁迅的语言让我们感觉到的是犀利,而这篇课文语言读来感觉如何呢?

  学生明确:清美柔和,

  六、思考问题:课文运用那些技巧使语言达到这种效果?

  学生明确:比喻和叠词的妙用。

  七、分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找出含有喻词的句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现代文筛选信息打下学习基础)

  学生讨论明确,用比喻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为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八、接着,从《再别康桥》切入,体会叠词的妙用,播放配乐诗,体会这首诗的语言美,思考三个问题。

  1、问题:这首诗语言有何特色?

  明确:运用叠词

  2、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叠词?

  3、思考问题: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揣摩语言,明确叠词的表达效果,为完成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做准备。

  九、运用叠词,仿《再别康桥》的结构,写一首关于语文课的现代诗。(培养学生诗歌写作兴趣,为语文审美教学打基础)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让学生评价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当堂完成此教学过程。

  二、速读全文思考问题

  1、思考问题:第6段,为了意境,何不删去“蝉鸣”和“蛙声”,那不是更能突出幽雅宁静的环境吗?

  教师在此明确这就是衬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手法的考察重点。

  2、请同学找出表示作者出行路线和心情的句子,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板书设计),学习本文艺术特色,同时培养学生文章分析概括能力。

  外:作者的游踪(明线)(带上门— —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下的荷塘— —江南旧俗— —回家)

  内:作者的情感变化(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思乡愁-----不宁静)

  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三、探究讨论

  1、《荷塘月色》中有一段不写‘荷’与‘月’的文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语文》中删去了,你们猜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中的哪些部分被删节了?删得有无道理?”(明确:从“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2、现在教材上又恢复了原貌,说明了什么?

  3、问题:这几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对比,表达作者现实中淡淡的哀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向纵深思考。

  四、知识迁移

  1、20xx年高考湖北卷试题,积累语言表达题答题方法。

  2、仿写对联

  问题:教师在学习《荷塘月色》中提炼出或短或长的句子作上联,让学生对下联,初学对联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对出一些佳句

  五、阅读与写作: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写短文一篇。(本教学环节重在知识转化与应用)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分析:

  能用语言配合节奏,结合音乐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咒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节奏的过程中加入语言表达,配合音乐进行活动。学会感谢、学习分享。

  A组:能用语言配合敲节奏,结合音乐进行活动。

  B组:能用少量的语言配合敲节奏,结合音乐进行活动。

  C组:能敲节奏,结合音乐进行活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节奏训练,听音乐指令敲节奏。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节奏的训练以及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通过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音乐。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感谢、分享,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能边说出咒语边变出食物边敲节奏;

  解决:进行多次的节奏及语言的练习,以及直观的帮助,让学生熟悉如何表达自己想要变的食物,在练习的过程当中。

  难点:根据音乐提示敲节奏。

  解决:加上音乐让学生能在练习的过程当中熟悉音乐。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能更好地分辨出什么时候才要敲节奏和说咒语。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及创造性音乐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魔法学院毕业典礼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参加毕业典礼,拿到魔法学院的毕业证书。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为了充分发挥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爱新鲜、爱发问的特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通过讲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强调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并使学生学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粗线条的讲授方式,着重讲清重点、难点、思路、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活起来,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打破规规矩矩第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小心翼翼地答问的沉闷局面。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材施教。要运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努力使全体学生学有所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让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沟通交流和协作等学习目标,并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及与人交往的感受。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过程:

  首先我采用律动的方式开课,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椅子,把一对魔法棒藏在椅子下,听音乐,律动进入位置,手在椅子上拍节奏师生互相问好。接着课程导入:今天来到丁老师的魔法音乐室,大家希望成为一个小小魔法师吗?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终极大考试,能通过终极大考试的同学就能够成为小小魔法师了,介绍魔法学校校长的好朋友——神奇魔法帽,给同学们认识。学生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魔法帽跟大家说话。接下来我复述今天终极大考试的要求。接着开始闯关,第一关:“魔法健身舞”。在进入第二关:“魔法大考验”前,给同学们讲解了魔法大考验的规则,并进行联系,紧接着就开始闯关。学生积累了许多的基础技能,为整合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和听,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满足,能够有效地激发到他们的兴趣以及能够把注意力高度地集中。通过这两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变”出自己所喜欢的食物,并且也去帮助其他的同学“变”出食物。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这样的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闯关成功后,同学们就开始了最开心的环节“魔法毕业典礼”。最后,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学生一起分享“变”出的食物,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分享。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的目标都能够基本达到。在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氛围及兴趣都很浓,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能轻松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的组织较有条理,能够控制好课堂。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需要继续磨练,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最有用的知识,最美妙的音乐带给学生们。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概率论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适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本节内容是在初步掌握概率的概念基础上,结合生活中概率应用的实际和热点问题,体会概率的实际应用,体现了新教材在引言所说的"数学是有用的"这一观点的重要依据.概率内容联系实际与实际的方面力求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知识应用涉及的内容看,联系日常生活的有体育比赛、科学选材、文娱活动、旅游、购物、分物品、存放物品、电话号码、储蓄、掷硬币、掷玩具等,联系社会生活的有出生率、药物疗效、天气预报、上(下)班等.联系学生生活的有选代表、排课表、课外活动、排节目、过生日等,联系生产实际的有产品检验、电路设计、测量误差、生产故障、种籽发芽等。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自主探究意识薄弱,基础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较一般学校要低很多.因此从实例引入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及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用概率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利用最大似然法作科学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概率统计定义的理解,难点是用概率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人教A版实验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更注重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处理.本教学内容在教法设计上力求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鉴于此,本课采取讲练结合,学生自主体会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粉笔 黑板

  授课过程

  1. 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⑴ 经统计,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为90%,对此有人解释为其投篮100次,一定有90次命中,10次不中,你认为正确吗?

  [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巩固概率的概念,与频率进行区别,由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点评,对概念强化并使学生明确:"投篮命中"是一个随机事件,无论其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发生的概率为90%只是说明此人在多次投篮中"命中"的比例大约为90%,或者说每一次投篮命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⑵早晨起床时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的概率为95%,问明天一定会下雨吗?现在给你两个选择:A 带雨具上学 B不带雨具上学,你会怎么选择?

  [统计全班选A的人数和选B的人数,提问选A的甲和选B的乙,分别陈述理由,由乙同学的回答巩固概率的概念,由甲同学的回答引出最大似然法,]

  2. 新课讲授

  ⑴最大似然法:如果我们面临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样本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ang、eng、ing、ong》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复习四中第二篇课文,本课有5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ang、eng、e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配有图画和表明图意的音节。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音节词语tàiyáng的书写格式。第四部分是一篇由四个句子组成的短文,讲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计算机画面。随短文认六个生字。短文没有配图,让学生借助音节练习阅读,体会学好拼音的成功感受。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彩虹图,随儿歌认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及认字。

  教学难点

  a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拼音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并能正确书写和学习声母与后鼻韵母的发音。第二课时认读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韵文和儿歌。

  一、说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 、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的拼音,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二、说教法

  教材安排意境优美的情景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这课时,我以读为主,先教学生会读,按着指导正音,然后放开让他们学习的手段来完成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准备引导学生运用“学读—练习读—自由读”等方法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拼音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回顾上一课学习的5个前鼻韵母。(学生回答,教师随着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二)学习新课

  1、教学ang

  (1)出示教学图片,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猜说,“羊”的韵母是什么?

  (3)出示卡片áng,告诉学生:áng的第一声就是ang的音。

  (4)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认真听),边示范边讲解,读 ang时,先发ɑ的音,然后张大嘴巴,发鼻音——ng,就是ang的音。

  (5)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发音,教师巡视指导正音,落实重点。

  (6)分析后鼻韵母ang的字形。让学生说说与前鼻韵母an的异同。

  (8)教师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要领。

  2、教学eng

  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教学生学习eng,读准eng的音,落实重点。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师生共同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2)学生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有联系。

  (3)学生练习eng的发音。(指导学生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4)学生练习eng的四声。

  (5)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

  2、学习ing和ong的音。

  ①教师范读,指导发音要领,落实重点。

  ②学生看图后练习读(yīng)和钟(zhōng)后教师进行提问:鹰(yīng)和钟(zhōng)韵母是谁?

  ③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ong各自发哪个字母的音。

  ④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互相练习。

  ⑤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⑥小组比赛读ing、ong的四声。

  ⑦指导学生书写在四线格。

  (三)巩固练习

  师讲:我们认识了四个后鼻韵母,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1、做“送信”游戏:教师将四张后鼻韵母卡分别给四个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

  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o、e、i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学生做组合游戏。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4个后鼻韵母都有些什么特点?(学生说),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和后鼻韵母与声母相拼。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3-27

关于《蒸发》说课稿11-30

关于《蜗牛》说课稿11-30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关于数轴说课稿范文02-22

关于《观沧海》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