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11:41: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

  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

  六、自我评价

  这个课题学习,应该用比较长的时间,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学习、探究。这需要学生的充分准备,然后可安排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个课题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难,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援救的动人情景。教育学生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聪明以及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二、说学情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写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他们当时的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学生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难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来,但要学生从作者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有些困难,需要教师教学时注意启发引导。另外,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读、找、划、议、悟、说”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村人对我的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在危难之中的坚强、勇敢、聪明,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四、说教法

  根据本篇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这样的方法:

  (一)、以读代讲,悟真情。“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地去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品词析句,重理解。教学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三)、图文结合,助体会。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知画面,体会当时恶劣的天气以及满山遍野都是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

  五、说学法

  本课,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我引导学生采用如下一些学习方法:

  (一)、采用“读、找、想、议、悟、说”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我只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约4分钟)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插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约7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主张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做到读思结合,可以增强读的效果。)

  2、再读一读课文,把你认为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大约20分钟)

  1、再次多媒体出示图一,让学生边看图,边勾画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下大雨 抄近路

  (设计意图:进入情境是理解下文的必要前提。图文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恶劣天气,使学生能身临其境。)

  2、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天气以后,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答问,教师相机指导:由于脚滑,“我”不慎坠入土井中,当时非常的害怕着急、无助。并板书:脚下滑 坠井中

  3、接着,我追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学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①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不再哭喊了?②用自己的话夸夸文中的“我”。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讨论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再用课件出示表现“我”在危难之中勇敢坚强、沉着冷静、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句子:“ 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一定会来救我。”“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的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学生齐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坚持”的意思,然后请学生用“坚持”说话。

  (3)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师相机板书:明白 保存体力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遇事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的意志品质,这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

  4、提问过渡,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是啊,这样的情景既惊险又令人感动!文中的“我”在努力地坚持着,等待亲人来救他,那结果怎样呢?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

  (1)教师课件出示图二,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并结合课文找出描写乡亲们打着灯笼火把来找“我”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满山遍野都是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加深感悟乡亲们对“我”的爱。)

  (2)教师再用课件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①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的意思,请学生用“渴望”和“满山遍野”说话。②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③再让学生带着感动的语气读句子,加深感受。

  (3)用课件出示句子“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到这泪是感动的泪,更是感激的泪。教师相机板书:得救 泪如泉涌 爱 (并将板书串成心形)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句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亲情、友情是伟大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那世界将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大约9分钟)

  本环节,我主要分成两步来进行教学: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懂得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要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热心地帮助他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亲人、朋友关心和帮助的事情。

  (设计意图:将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堂上的感悟用于实际生活中,珍惜亲情,献出爱心。)

  最后,师生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本课。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内外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此外,本节课通过教学,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在危难面前自己应该怎么做,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下册第五章第5节线段的定比分点.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主要是运用定比分点的公式中点公式、重心公式进行求解,证明.这是平面向量这一章中的第5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之后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为今后研究平面向量的运算、解析几何中线段比及点坐标等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算和观察能力.

  作为新授课要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并熟练运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是明确点P的位置及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解题时区分λ>0还是λ<0。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具为多媒体和直尺。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向同学出示题目,并提出两个问题(1)已知及,,求P点坐标;(2)已知,,及,求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

  2、进行课前预练.

  (1).已知a=(3,-1),b=(-1,2),则-3a-2b的坐标是

  (2)已知ABC三点共线,且A(3,6),B(-5,2),若C点横坐标为6,则C点纵坐标为

  巩固学生已学的向量的加、减、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为公式推导及应用铺平道路。

  3、通过设问引出课题.

  向学生提出问题:已知直线l上两点、,在直线l上取不同于、的任一点P,则P点的位置有哪几种情形?利用数轴使学生对定比分点的位置有初步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突破难点。

  4、板书定比分点定义,并用数轴标出P点的几种情形,通过图形加深定义理解。同时指出两点注意:(1)起点、分点、中点的顺序关系;(2)P在之间时,?>0,P在的延长线上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时,?<0.然后让学生思考已知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1/3,求点B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进行巩固训练,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轴求定比。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独自推导。通过教师设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的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5、例题选取要有针对性梯度性和实用性。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使学生对公式能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例一已知两点,,求点分所成的比及y的值 。此题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详细解题过程,给学生以示范。此例的选取主要体现定比坐标公式应用求及点坐标。 此时教师可将点P变为(2,y)或(-10,y),让学生思考λ在何情况下为(-1,0),何情况下为(-,1)。并追问λ是否可为1,从而得出λ的取值范围,创设课堂的第一次高潮。 例二如图所示,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D是边AB的中点,G是CD上的一点,且,求点G的坐标.这道例题由学生自己完成,主要体现中点公式应用及定比分点公式在线段比中应用,最后由教师点出重心公式。

  6、巩固练习采用限时训练法,给学生规定时间。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时间意识。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个别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订正时,可由多名学生说做法,一题多解,创设课堂的第二次高潮,从而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思维。

  7、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

  (1)点P分有向线段的比的定义;

  (2)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及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特别指出公式中λ一定与终点坐标相乘)

  通过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加以补充, 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掌握.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下册第14 课《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本课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 利用图片展示法,来引导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词语的理解,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

  2. 运用阅读赏析法,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和句子,并进行交流展示,有重点的来阅读赏鉴。

  3. 通过层次背诵法,让学生自由读--看图读--填空试背--背诵,降低难度,以便好的掌握课文。

  教学目标: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辉煌”两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犹如”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指导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设为:结合课文重点语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3、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4、回顾整理、尝试背诵。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北京的课文,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北京的风光。我们就来学习第14 课《北京亮起来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3、听教师读一下《北京亮起来了》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亮应该重读,下面让我们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识记字词

  1、接着进入我的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识记字词。配乐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让我们来进入识字大闯关,看看谁是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第一关:请你读出带有拼音的词语。这里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烁”“绚”“幢”的读音。

  3、同学们第一关这么轻松的闯过,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4、下面进入第三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这里我会引导学生说出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等这些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如“幕”字: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你能猜出他是什么字吗?“太阳落在草丛中一块大布遮起来”.就是“幕”字。

  5、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后,指导学生学写生字“辉”、“煌”

  (1)、出示本节课要求写的生字,让孩子们孩子们仔细观察:“辉煌”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书空这两个字。

  (2)、老师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

  三、接下来进入第三环节: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齐读)同学们本段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出北京夜晚的特点?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导读好“整个”.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北京哪几个地方的夜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二)学习第二自然:长安街附近。

  到了北京,大家最想去哪里游览?--天安门。

  好,那我们就到天安门附近的长安街去看看。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长安街美丽的景色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长安街夜景的词语。同学们找的真准确。(点课件)

  5、看:这是夜晚中的天安门城楼。他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华丽、光彩夺目。(课件出示)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出来吧。

  6、再来看看广场四周,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出他们雄伟的轮廓。同学们:什么是勾画,瞧,这样用线条描画出物体的轮廓这就是勾画。高大建筑物的轮廓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得更加雄伟让我们以欣赏的语气读出来吧!师范读。

  根据学生回答,知道这段讲解了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周围的夜景,结合图片有重点的讲解“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华灯高照”、“勾画”等词语的含义,利用多种方式朗读词语和词语所在句子,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最后各个句子合成一段,再来美美地读,并利用重点词语填空的方式来引背,直至能够全段背诵。

  7、小结“同学们长安街亮起来了,整个长安街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大声读出这一段吧(课件出示)

  (三)学习三到五自然段。

  读3-5自然段。选出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好好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请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与大家分享:我最喜欢 ,那里有 .根据学生交流,分别点出以下重点。

  1. 第三自然段,道路上。

  (1)喜欢这里的同学齐读

  (2)”犹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犹如“说句话吗?

  (3)图片展示”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4)齐读。

  2. 第四自然段,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图片展示”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师:(出示图片)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50年代这里充满了杂七杂八的小摊小贩。现在经过改造和整治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

  (3)出示图片引背,那里有……有……还有……变成了--”不夜城“.

  3. 第五自然段:故宫。

  (1)点出”她“,拟人,作者对故宫的热爱。

  (2)文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古老“和”年轻“,怎么理解?

  (3)创设情境:当夜晚来临了,经历了一天风尘洗礼的故宫此刻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灯儿一盏盏地亮了,快看,此刻的她简直就象水晶宫了--齐读

  4. 第六自然段,总结。

  (回顾板书)我们游览了长安街附近、道路上、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和故宫的夜景,见证了北京的确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最后我们不禁要感叹--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第三个环节:课后积累

  作者怎么把北京城写得这么美呢?是因为他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比如说: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焕然一新 绚丽多彩

  银光闪闪(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意图: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落实了教学目标3.)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针对第三个环节孩子们积累的优美词语,如果孩子们能用这些词写我们的开发区就更棒了,出示课件,采用填空式补充帮助孩子写**的美景。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总结: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他在迎接着每一个晨曦,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北京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客,让我们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辉煌。播放背景音乐:北京欢迎你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 环形路 明亮

  光的世界 商业街 辉煌

  故宫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九年级的语文教师薛春英,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语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我将从以下六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课流程: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融入我们学校的课改理念,采取“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感情强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和能力,通过孟子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学习,学生对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把重点、难点定为“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所采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独学,二、对学群学,三、组内展示,四、班级展示,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提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理解情况。

  这是教师第一次对学生独学情况的调查。

  (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由“卧薪尝胆”的故事和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鹿与狼共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1、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在独学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问题:

  (1)、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2)、结合作者思想,联系个人的经历,思考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用“读了这篇,我明白(懂得)了 的道理。”句式组织语言。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问题探究拓展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五)组内展示

  组员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辩论材料。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更是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关注社会。

  在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巡视指导或听取组长反馈,准备大展示。

  (六)班级展示

  1、由各组组长组织,在组内选一人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本组组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组员也可补充或提出疑问。

  2、辩论: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展开辩论。

  此环节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学生自信心,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个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这样更能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客观理智的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这一环节的设计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整理学案、达标测试

  学生整理导学案,用双色笔在导学案的“收获与反思”一栏中写下了本节课的收获与有待提高的地方。

  达标测试进行背诵检测,由组长负责检查背诵。

  教师要进行“三查”:了解学生背诵情况,尤其关注中下等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准备从教材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解决“为什么生产?”----即为了消费!在讲完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之后,第三课开始涉及消费的内容。第三课第一框讲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等知识。本框题则是从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观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第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经济生活”模块中“生活与消费”部分“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这几种消费心理,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 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能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第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 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四,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及自身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五,说学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从事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过渡)最后,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 课堂小结:(2分钟)强化认识

  4. 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5. 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5分钟) 《学案与测评》,巩固所学。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经典诵读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如何引导学生诵

  读的课实在是太少,本课通过李清照的前后时期的创作情感

  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最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作品,了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对词作的影响。

  3。解读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

  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人生前后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以前的古诗文教学注重文本的分析而对诗歌的诵读和诗人的感悟停留在表面,所以虽然学过很多古诗,但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学过之后脑海中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学生自主鉴赏,教师指导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作品,了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对词作的影响。

  3。解读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怀。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猜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2。出示目标

  3。作品背景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时,他们为避兵乱,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后,李清照境遇孤苦,在历经国破家亡、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历尽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4。朗读,整体感知《如梦令》。

  5。整体把握,明确季节,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6。深入鉴赏。两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到底是闲愁还是哀愁?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7。朗读整体感知《武陵春》

  8。整体把握,明确季节,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9。深入鉴赏。《武陵春》到底是闲愁还是哀愁?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0。比较两组词,为什么同样的季节却又不同的情感?明确现实生活对诗人的理想。

  1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

  (五)总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又用沉重的伤感,向我们道出了世事无常,人生变幻的无奈与悲戚。正可谓闲愁?哀愁?许是万般滋味涌心头!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李清照其它诗词作品,进行赏析,积累名句,进一步了解易安情怀。

  (七)板书设计

  闲愁:闲适,爱恋,思念,山水

  哀愁:孤独,凄冷,沉重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下雨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过程方法。

  一、说教材

  《下雨啦》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清新的笔触、优美生动的语句,把下雨前的特征、雨后的景物以及雨中儿童尽情嬉戏玩耍的情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先以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喜爱的小动物的特殊表现来展开的,用“躲”“交头接耳”等字词以拟人的手法让文章生动起来,接着由“嘀嗒、嘀嗒”到“哗啦、哗啦”的声音变化赋予了雨的灵气,让雨点如调皮的孩子般来到人间,营造了欢乐的气氛。文中最亮丽的风景是最后以自然段,孩子们光着头、光着脚在雨中玩耍,上学去的情景让人神往,细细聆听雨声、人声如同天籁。整篇文章中作者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关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眼光展开了一幅人衬雨景,雨托人趣的“雨趣图”。

  二、说学情

  1、关于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语感,所以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难的是边读边想象,让文字与情景结合起来,读出感情,读出趣味,这方面教师将运用配乐范读、音频、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创设情境。

  2、关于写作:雨景之美,雨中孩子的自由和快乐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但是要让二年级的孩子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方式,并通过补白、仿说来为迁移写作练习打好基础。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书写本课“蚂、蚁、搬”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渎的方式,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主要些什么,是怎样写的;通过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进行情感朗读;通过补白、仿说,让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图书推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四、说重难点

  1、理解写什么易,怎样写难;

  2、根据已有生活体验想象快乐的情景易,读出快乐的体验难;

  3、积累词句易,运用难;

  4、课上教学易,课下拓展难

  教师将通过重点词语点拨、教师范读引领、课上读写结合、课外图书推荐等方式尝试突破。

  五、说过程

  1、课前活动,激发兴趣,师生共唱儿歌《下雨啦》。通过活泼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烘托课堂气氛。

  2、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课生字词,小组检查,再认生字,起到巩固复习,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把孩子们带入课文情境之中,让学生边听边回忆,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的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大意。范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总结、板书。

  3、文本解析,读中感悟。首先是“例中学”环节,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雨前自然的变化,抓住“躲”、“略过”、“交头接耳”等词,体会拟人的妙用,学习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第二是“实践悟”环节,个性品读,感受雨之美。针对三、四自然段给出阅读提示: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自学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细致指导学生勾画语句、做批注。集体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采用抓重点词语、朗读、想象、补白、仿说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环节从学生喜欢的段落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利用课件的直观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读中思考,乐与交流的好习惯。因为本环节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主动权都掌握在学生手中,可见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个性感受,教师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即可。第三是趣读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之乐。播放课件,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想象,个性表达,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雨中自己和小伙伴在干什么,再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最后,回归文本,回归整体,感受雨之美,品味雨中趣,师生共同配乐读文,使师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4、总结提升,迁移练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并通过迁移练习让学生尝试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过程中,试着运用这样的手法来写一写风带来的快乐和烦恼。让学生有章有法的进行习作练习。

  5、美文推荐,拓展阅读。每堂课我都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这堂课也不例外,将一本《七彩下雨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一样可以感受到雨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遐想。

  《下雨啦》这篇小散文,全文共228字,作者就这仅有的228字给我们展现了纯洁的雨和纯真的童年。而教师所要交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这228字,所以这节课上,我让学生去读了,去想了,去说了,去写了,去体验了,去拓展了,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在带学生走出文本,把语文带进学生的生活!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又是语文学得的本质属性。因此,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在这堂课上,我就希望能够有效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从低年级就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 品词析句与培养培养语感相结合,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

  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 ,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 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并能比较直接迅速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品词析句, 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而文本的意韵、 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 、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 学

  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 引起情感共鸣。反过来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 揣摩 、感悟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 ,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本节课,虽然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但是浅显的字词解析是非常必要的,课上通过抓住“躲”、“略过”、“交头接耳”等词感受雨前自然的变化,学习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而后的“实践悟”环节,个性品读,让学生自己寻找三、四自然段中的词语,感受雨景的美。同时还采用了补白仿说的方法,品析语言的丰富。把品词析句与培养语感结合起来,不但品味了语言,发展了语感,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二、读中感悟与积累语言相结合,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积累语言, 而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仅易于理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熟悉它们的运用方法。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下雨啦》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致,其中的拟声词使文章显得更加活泼,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去关注这些词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生

  的头脑中积累了语言,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语言训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鉴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和谐之美。

  三、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相结合,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编者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熏陶, 以发挥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效。而教学中指引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训练这些语言就不应是机械的,而应当充满感情的训导和练习。本节课,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用PPT和音乐为学生呈现雨中孩子们嬉戏的情景,创造、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更好地促使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至少课文是读了两三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再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默读。由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所以针对重点“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通过独学然后在全班展示,再以读代讲,用读去感受老人创造奇迹的不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来体会对“青山不老”的理解。整个过程我用课件出示每一步的任务以及难点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

  我紧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理解“盘踞、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归宿、”等词语,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也为学生下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做铺垫,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自读自悟、交流再悟。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自然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活条件—艰辛

【说课稿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