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18:27: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说课稿模板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xx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xx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世界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有大有小。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4、知道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了解一些物理学家发现微观粒子的情况。

  重点:分子原子的组成。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难点: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教法:讲授法,图片、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告诉学生,同学们让我们仰望天空,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你知道宇宙的结构,还有我们周围物质的结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认真看书提出你的问题。

  1、学生看书。

  2、老师提问几个学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都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关。下面老师按学习的顺序,将大家提出的问题,整理补充为我们的自探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问题

  1、我们周围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3、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4、什么是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原子核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各带什么电?

  (四)。教师点拨与精讲(结合学生回答情况)

  1、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你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想提出来?在网上或其他书籍中看到过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也可以。

  例:1、你能试着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吗?

  2、既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正电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摸物体不感到有电(麻手)?

  (五)运用拓展

  1、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回答。

  (小组间)请你当小老师,编一道题来考考大家。

  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习题供学生练习。

  自备习题

  1、原子的结构跟我们知道的下面哪一个相似?

  A、面包 B、西瓜 C、芝麻饼 D、太阳系的构成。

  2、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是哪位物理学家提出的?

  A、道尔顿 B、牛顿 C、汤姆孙 D、卢瑟福。

  课堂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

  2、由物理课代表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六)、作业设计

  本节后的作业题P218、1、2、3

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方法、过程及板书等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 教材

  《窃读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作家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及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的两个场景,细腻生动的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结合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将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方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利用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扣题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新授课,导入设计至关重要。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然后抓住题眼窃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方法能够记住他?从而也把自主识字、重点指导落实到教学中。

  2.整体感知

  在题眼窃字的导入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查字典的环节,了解窃字有几种解释?你觉得课题中应该用哪一种?”这个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窃读一词旁标注自己的理解”这一内容的学习。

  识字教学上,我设计了“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是句段不好读,提醒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3.品读课文

  (1)抓中心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不仅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我设计了“我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并由此切入对课文的品读。

  (2)品词句

  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动作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里活动的语句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多读一读,并结合所画语句说说这种滋味好受吗?”这一环节,在学生的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两个句子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中把谁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渴望。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是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中,我的动作表达着怎样的意思?我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可以用那个词来形容?

  (3)读课文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感悟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因此,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书内世界的吸引,书外世界的担忧,使快乐和惧怕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并引出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并受到启发,在黄金年龄多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设计

  为使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一目了然、突出重点的特征,我将窃读的滋味作为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例3。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组成特征。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引悟教育的目标,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知识结论快乐”转变为“探究发现知识快乐”。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引悟教育的目标、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性质中的“任意两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中提高能力,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置境引入,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成为一种需要。

  教育情境的设计,是引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种带有准备性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开始,我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课件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小明去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走哪条路更近,但却苦于表达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内化成学生的一种需要。(适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联结感悟,经历、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得以发展。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二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活动一、动手操作,大胆猜想

  为每位学生提供小棒,让学生用剪刀随意剪成三段,试着围三角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我抓住这一契机巧妙设疑:为什么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带着疑问开始活动二。

  活动二、小组合作,再次操作,深入探究

  每个小组用老师前面发放的四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出示表格)

  小棒长度(厘米) 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4 、5、6 4+5○6 6+5○4 4+6○5

  2、5、6 2+5○6 5+6○2 2+6○5

  4、6、10 4+6○10 6+10○4 4+10○6

  2、3、6 2+3○6 6+3○2 2+6○3

  经过这两个操作活动后,我让学生观察表格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从而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接着提问“这样的归纳全面吗?”这使学生敏感的意识到这种表达可能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呢?学生不得不深思。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三)前后呼应,快乐生成

  有了前面的感悟,此时再回到第一环节中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从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让学生用自己的发现解释,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智慧。

  (四)构建模型、联系实际

  本着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趣味性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题:

  1、教材P86第四题。

  在学生完成后,我继续提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得出只要比较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了。

  这一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了更好的判断方法——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2、教材P88第11题。

  题目:用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

  此题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深“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3、思维拓展题

  题目: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2根 3米 长的木料做房顶,还要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他该选几米长的木料最合适呢?

  这一题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延伸

  近下课时,我反问学生:这节课,你觉得自已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自己梳理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给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小棒长度(厘米) 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4 、5、6 4+5○6 6+5○4 4+6○5

  2、5、6 2+5○6 5+6○2 2+6○5

  4、6、10 4+6○10 6+10○4 4+10○6

  2、3、6 2+3○6 6+3○2 2+6○3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随意游转,没想到误入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整首词言语如内容一般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含蓄深沉。词中只见景却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中去了,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意境,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重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意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说教法: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品读。

  2.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针对五年级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已经能够通过反复朗读,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阅历经验,确定如下的学习方法。)

  说学法:

  1.读中感悟:在反复自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课时: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以前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着重介绍词和词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诵读。

  4.指导朗读。通过学生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师生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不仅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更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引导学生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词的方法。

  2.通过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指导学生读整首词(可通过播放朗读录音再让学生练习自读),感悟把词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问题提示,把握词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描绘的三幅画面,分别是“溪亭日暮”图、“藕花深处”图、“一滩鸥鹭”图。

  2.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悟美丽的画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并结合学生理解说说这几幅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和意境。

  3.音乐伴奏,教师范读,将学生再次带入美妙的意境中。

  4.总结课文,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她醉了!不光是酒美,此时的景也美。不仅人醉了,此时的心也醉了。

  5.欣赏歌曲由蔡琴演唱的歌曲《如梦令》。

  6.在学生感情最浓的时候,引导学生集体吟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意境”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吟唱欣赏,适度拓展

  1.引导学生吟诵《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2.有机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另一首《如梦令》。要求学生:一边品读一边将两首词进行比较。通过学生品读和比较,不难发现,这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的本意相同,但是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情感不同,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

  3.结尾处,告诉同学们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通过比较,让学生对于宋词的有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词的学习方法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说板书设计:

  抓住《如梦令》一词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通过总结学习词的方法和对三幅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如梦令

  方 法 画 面

  品 读 溪亭日暮

  吟 诵 藕花深处 醉

  想 象 一滩鸥鹭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文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各种方式进行着种种接触与交流。美好的情感交流,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枚枚凝聚着深情的邮票、信笺、贺卡都是这笔财富的内容。《信》这篇优美的韵文,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进入诗歌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要求学生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6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按照课文形式,同学之间交流写信。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且懂得信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

  重点: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且能够以课文的形式写信。

  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正确的以课文的形式写信交流。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书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默读、指名读、分组读或引读等。我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语言和思维的实践与发展空间,结合课文的例子,发挥想象。采用合作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自己感受课文的含义并且发挥想象自己用语言组织并进行表述,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及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信封,问学生这是什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会见到?又有什么作用呢?再问学生有没有人给你写过信?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写给大自然的信吧。引入本文后,让学生在下面大声朗读。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采用各种读法(示范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初知文章大意。

  3、朗读品句,仿写信件

  在品读每一重点段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写信的形式,并进行仿写:你想给谁写信,想说什么?请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完后可以给全班读一下。

  4、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采用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信的用途,教师点评的形式回顾课文。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仿写一段信。

  五、说板书

说课稿 篇7

  说课:

  1、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入学准备期的第九课。本课写的是小朋友在学校里“唱歌、游戏”,反映了学校生活的快乐。课文内容以校园里学生快乐的学习生活为例,让小朋友初步体会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快乐。教材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笔画“提”和小朋友联系旧知记生字“歌”的方法。课后练习中游戏的内容集中在手指,无论是认识手指的名字,还是一起做做手指操,都是为学生握笔写字打基础。

  本课的4个生字互相之间可以组成许多词语,如:唱歌、歌唱、唱游、唱戏和游戏,其中唱歌和游戏是出现在课文中的,这就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提供了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入学不久,且零基础的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所以教授本课的重点仍是要让学生通过巩固基本的句型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快乐。

  3、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唱、歌、游、戏”四个生字的字音。能认读词语“唱歌”和“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笔画“提”。

  2、能正确朗读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跟读儿歌,动手游戏,记手指名字,感受校园生活是丰富的,快乐的。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图片来认识五个手指的名字,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动手做做手指游戏,记牢手指的名字,体验语文课堂中学习的快乐。抓住一年级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心理特点,通过有趣的图片和老师的语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生字,训练说好,避免机械的操作训练。

  5、学法:

  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期阶段,针对他们零起点的存在差异的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主。结果生动的课堂儿歌,多样的课堂游戏,创设多角度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体验学习的快乐,真正喜欢上学习语文。

  6、实施:

  本节课我设计以可爱有趣的手指照片导入,在课程开始的第一时间就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可爱有趣的图片认识五根手指的名字之后,通过手指游戏巩固刚才所学习的五根手指的名字。由于一年级学生,尤其入学准备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此时开展一个生动的游戏,能够进一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展开下一个教学环节。

  由于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四个生字,两个词语就包括“游”和“戏”两个字,所以随着手指游戏,教学就很顺利地导入到生字学习的环节。一年级新生在学习生字方面,重点也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好办法,做做小老师来学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游戏”这个词语,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通过图片的出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做过什么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识记词语——游戏,在感性认识中加深印象。“游”字中有一个新授的笔画——提,我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首先自己观察,如何在田字格中书写提。落实新课标要求,我将改版的写字练习部分中,对于笔画写法的介绍,相当详细地在田字格范写的时候逐一给学生讲解。讲解完以后让学生跟着书空几次,加深印象。一年级新生有着求新求趣的特点,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己描一描,一方面让学生有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笔画的记忆。

  接着我通过有梯度的两个说话练习,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下体会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快乐。然后在情境到下一个情境继续学习生字“唱”和“歌”,并在情境中理解认识词语“唱歌”。学完之后学生经过半节课注意力集中可能就有点疲劳了,此时通过叫号游戏,一方面巩固已经学会的生字,另一方面让学生动一动刺激他们的注意力。

  生字学习完毕之后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学会读课文。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也激发他们读好的意识。教学的最后部分巩固复习今天所学习的生字和词语。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幼儿对动物总是情有独钟,乐意画可爱的他们,更愿意想象出不同的他们,深海里的怪鱼,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象的冲动,因为无人到达的深海神秘莫测,令孩子向往好奇而怪鱼能使孩子突破常规思维,充分的想象。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根据想象变化鱼的外形,为创造性地表现创造了条件;最后让孩子在模拟“海”的环境中与同伴、老师、环境相互作用,大胆表现,则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活动设计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调动孩子已有的美术学习经验和水平,用大胆的图案和线条表现鱼儿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另一方面,结合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比较强的特点将,我创造、想象作为活动的一个延展点,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本次目标为:

  1、用线描画的方法表现怪鱼的形状和特征。

  2、大胆设计图案进行装饰,丰富画面背景。

  三、说经验准备

  深海鱼图片,线描画“深海里的怪鱼”范例。

  四、说过程:

  一、导入。

  今天柯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奇怪的鱼,你们看看它奇怪在什么地方?

  幼:没有颜色,花纹。

  师:对了这是一条深海里的怪鱼,它不敢出来找它朋友玩,因为它觉得它身上没有任何花纹,不漂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线条,什么图案来装饰它身上的花纹呢?

  幼:xxx。

  (这一环节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怪鱼的特征,知道怪鱼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二、教师示范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柯老师用图案,线条来装饰的怪鱼,你们觉得柯老师画的这些怪鱼都长的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如果请你们来设计,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图案来装饰这条怪鱼呢?

  幼:自由发挥。

  接下来也请小朋友用线条图案来装饰这条怪鱼,你学会用什么线条,图案装饰就用什么线条,图案来装饰。(你们在画怪鱼的轮廓要画的大,不要画的太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图片里面图案不一样,然后让幼儿大胆的创作自己的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点评。

  五、活动延伸:

  可将材料放回美工区,让幼儿观察创作。

【【精华】说课稿模板八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