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懂得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更简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其中将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进行简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说学情:
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说教法:
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分析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索学习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教材通过数、计算长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这一活动来体现结合律。所以在教学时也特意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活动开展情景教学,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说学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操作练习。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并通过自主验证,来总结规律是本节课的特点,所以自主探索成了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老师与老师间的交流讨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概括规律建立模型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练习,让所学得到巩固加深。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
(二)、课前游戏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对简算的中如何交换结合作渗透准备。
(三)、在新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
(4)、在发现学习了结合律的规律后,安排了一个及时巩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所学的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巩固。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实用性、有用性的渗入)
(5)、在探索完乘法结合的规律后,直接引出两组算式,并由此让学生推导、验证出乘法的交换律。这种简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结合的理解基础上,并且乘法交换律相对简单易理解。
(6)、最后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学习完这两种规律后,在学生心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主要是根据认知的特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是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方便。
说课稿 篇2
教学分析:
《洗澡》是小学美术人美版的一课内容,内容丰富,可发挥的空间较大。学生可大胆的发挥想象,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作画。本次交流课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我从教材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洗澡时的情景,体会爱清洁,讲卫生的快乐。通过洗澡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利用学生熟悉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
教材目标:
1、通过回忆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的表现。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方法,突出平凡事件的趣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上课初,我利用听儿歌《我爱洗澡》做动作的形式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洗澡时的特征,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问答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让学生谈一谈、说一说,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3)欣赏观察法:利用电脑演示洗澡的动作,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画画。
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激情导入(听儿歌做动作)——展现学习目标——谈谈洗澡趣事——欣赏作品——交谈感受——自由创作并评价——课堂小结(给地球妈妈洗澡)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利用听儿歌《我爱洗澡》做动作的形式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洗澡时的特征,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展现学习目标
洗澡真舒服呀,孩子们你们喜欢洗澡吗?我们今天就来上洗澡这一课。让学生看本课的任务,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3、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
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
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4、学生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洗澡趣事。为动手画打下基础。
5、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
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 (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6、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给地球妈妈洗澡》 通过让学生谈感受激励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小朋友回忆起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洗澡的动态、手部和身体的细节特点并且着力安排了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洗澡的并讲述出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结束后,请一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表演。全班同学集体观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动作形象的感知,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
说课稿 篇3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文明礼仪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必须遵循文明礼仪。
2.情感目标:通过《弟子规》的贯穿,来让学生了解在校的文明礼仪有哪些要求。通过小品和场景再现,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快板及照片回放总结学生对于在校文明礼仪的认识。
3.行为目标:通过对文明礼仪的认识,规范学生自身的衣着、姿态及言行。
【活动背景】
预初的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常有许多不注重文明礼仪的地方。同学之间时常发生小摩擦,小口角。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让学生能从细节中真正把握在校文明礼仪的要求。
【活动准备】
1、准备小品《坐能成名》;
2、准备场景再现“抢汤”;
3、准备快板;
4、准备举手快答的抢答题;
【班会流程】
一、引入主题
由主持人请出同学扮演的“吴教授”,请他为我们讲解如何成为有礼仪的中学生。
二、文明礼仪的三个方面
1、衣着礼仪
(1)《弟子规》的内容
(2)照片对比,学生发言
(3)自我检查衣着是否规范
(4)诵读《弟子规》
2、站姿坐姿
(1)《弟子规》的内容
(2)同学讲解
(3)小品《坐能出名》
(4)同学示范坐姿站姿
(5)大家一起练习坐姿站姿
3、交往礼仪
(1)《弟子规》的内容
(2)场景再现
(3)同学讨论
(4)场景再现
(5)快板总结
(6)师生礼仪讨论
(7)照片重现
三、尾声
(1)举手快答
(2)教师总结
(3)《新弟子规校园篇》诵读
【主题班会说课】
《知书达“礼”》主题班会说课稿
预初年级
这个主题班会的对象是预初的孩子。预初学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许多学生对中学的生活还不习惯,对中学的要求还不明确。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不太注重对自身文明礼仪的培养,教室里走廊上也经常发生摩擦与矛盾。因此我希望用《弟子规》作为一个导引,让他们能从中发现自身文明礼仪的不足之处。
本节班会共分四个板块1、衣着礼仪,2、站姿坐姿,3、交往礼仪4、尾声构成。
第一板块衣着礼仪。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弟子规》中对日常衣着的规范来引出两组衣着整齐与衣着不整照片的对比。让同学谈谈对衣着不整的看法。并且由此推及到自身,看看自身有没有什么衣冠不整的地方,进而及时改正。
第二板块主要是站姿坐姿的培养与训练。以《弟子规》的内容引入,请同学解释其含义。并请学生观看一个《坐能成名》小品,了解张九龄以坐而成名,推及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并根据要求全班一起练一练站姿与坐姿。
第三板块交往礼仪。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引入。请同学看一个场景再现,中午打汤时同学之间相互争吵不谦让。让同学们来讲讲其中有哪些不符合礼仪规范的地方,谈谈后果会如何。听完同学发言之后再来一个良好的文明的打汤场景再现。从场景再现的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如何才是良好的同学间交往的礼仪规范。并由两名同学表演一段快板来总结弟子规中有关交往礼仪的内容。接下去请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师生之间的礼仪规范。然后播放一组学生做得好的师生礼仪,让学生了解除了要遵循与同学之间的礼仪外更要遵守师生之间的礼仪规范。
最后班会的结尾安排了两个集体活动。一、“举手快答”,安排学生将之前学到的文明礼仪用抢答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并在这一抢答的环节中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二、全班诵读“新弟子规之校园篇”,以此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出新的要求。
完成这次主题班会后,反思整个过程有以下的感受。一、学生对某位同学扮演教授讲授《弟子规》的形式乐于接受,活跃了一定的课堂气氛。对于一些小品及场景再现出自他们自己的生活,学生显得比较积极。二、同学在参与抢答的过程中,热情度比较高,也都能将文明礼仪表现出来。三、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年龄较小,所以主持人对场面的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强。在设计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范围不够广,思考的内容还不够完整。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给作文排版》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本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WORD中的文字进行美化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接触文字的编辑,了解打印文字的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格式变化的基本操作,初步了解计算机打印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体会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培养动手动脑、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字体、字号、字形,设置颜色,设置字符对齐方式等操作。 4、教学难点:打印预览和打印文字。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即: “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打扮文字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及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蓝猫吗?蓝猫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听完后要回答一个问题。
师:这首歌词当中哪一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
师:有一位同学给蓝猫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想知道写些什么吗?(师展示)同学觉得漂亮吗?你们能帮助他吗?(生答)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些文字都变得漂亮起来好吗?板书:《给作文排版》
(二)搭建支架,探索新知
1、告诉蓝猫我心中的歌
师:大家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美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出示教学任务)如何调整文字的格式?
如何更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
2、调整文字格式
师:我们该如何调整文字格式呢?
学生讨论回答:文题居中、开头空两个格。
通过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学生:在WORD中输入《我心中的歌》并根据演示,练习调整文字格式。(文题居中、开头空两格)
3、蓝猫美容院
师: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蓝猫容院,将标题设置成“隶书、22号、粗体、红色”字。 通过课件提供给学生图文并茂的自学材料,通过自己尝试,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师:请大家一起把你输入的文章进行美化,比一比谁的最漂亮?
同学之间互相比赛看谁美化得更漂亮,出现问题适时反馈,如让学生清楚对文字的操作必须首先要选择需要改变的文字。
师:完成作品的同学可以把作品进行保存,怎样保存作品呢?
通过看书,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探索实践,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由教师适当讲解。
最后,通过课件展示美化的过程,同学也可以展开想象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师:你能把设计好的的文稿打印出来吗?
通过课件展示打印方法,学生课后练习逐渐掌握打印方法。
(三)探索实践,巩固新知
做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同学们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的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在WORD中“写”下去,比一比谁“写”的得长,如:天空——空中——中国——国家??
要求把自己写的词语打扮的漂亮一些,完成后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六、说板书
通过板书揭示学习主题,展现学习思路,简明扼要。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建构学习框架。结合教学课件揭示板书。
附板书 : 13 给作文排版
一、我心中的歌
二、调整文字格式
1、文题居中
2、开头空两格
三、蓝猫美容院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说课稿 篇5
一、背景分析
(一)考命题分析
本节课教学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复习。陕西省文言文考查的范围是课外语段。但分析近几年考题及听取专家的交流报告后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命题旗帜鲜明地呈现出以课外考查课内的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此外,在所有的阅读试题的设计中,强调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察。
(二)《中考说明》分析
《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要求如下:
(1)借助工具书正确诵读并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2)能准确划分古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3)掌握常见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从《中考说明》的要求不难看出它重在以能力立意。第一条要求学生具备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具备正确诵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三条要求掌握常见见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掌握”有两点理解:一、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的用法。二、能对已积累的词汇进行灵活地迁移来借阅课外语段中的问题。第四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能力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而且是文言文阅读中必考的一项能力。
通过对中考试题与中考说明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文言文复习要以对学生方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那么,学生的实际能力又如何呢?
(三)学情分析
在参加西安市的中考研讨会时,有关专家对06年中考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分析。有一点是人觉得很遗憾,那就是学生阅读失分率高,文言文阅读的失分率最高。凭心而论,文言文阅读实际上是阅读当中最好掌控、最易得分的部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核心点在于学生迁移能力差,翻译方法没有掌握。我想,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就给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文言文备考指导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正是鉴于对06年教训的反思。在第一轮复习过课本时,我就给学生强调陕西省文言文考查是遵循以课外考查课内的原则,所以就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意识,考查课外并不等于课本可以忽略。恰恰相反,必须得高度重视课本,高度重视对课内重点文言实虚词的积累。因此,我们对课本扎实地过了一遍。学生的积累比较到位,文言文的语感也大大增强。但具体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用课内积累解决课外问题不是那么自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
二、目标设定
通过上述背景分析,又鉴于本节课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的第一节课。因此,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二、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方法。在这样的定位后,制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并讲述文意。2、通过迁移法掌握积累文中重点虚词“以”4个实词(伐 趋 向 反 )3、通过翻译方法的指导学会翻译重点文言句子。抓住了文言文阅读的三个重点:重诵读感知、重积累、重翻译。突出了三个能力的培训:概括能力、迁移能力、运用翻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依据文言文教学特点,又结合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备考的目的。对课堂整体结构做了如下设计:一、引导学生学习《中考说明》,学习本课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二、详细地讲解一篇,教会学生方法,当堂训练一篇,及时巩固、及时反馈。三、在讲解第一篇时先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讲述大意,再通过对字词的推敲、句子的翻译从局部细微处对进行探究,最后又回归到对整体进行深入理解。这符合文言文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的认知规律。
四、媒体设计
多媒体设计简单实在,完全是在起辅助作用。只展示了《中考说明》的要求和本课学习目标。达到了省时直观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备课过程中围绕目标精选了两篇课外语段。在设题上很有针对性。在研读选文一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范读来检测预习中诵读情况,通过自读讲述大意完成了目标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习题2文言实词的解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会了迁移法,并积累了4个文言实词,也通过实践激发了学生积累课内重点词汇的意识,缓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完成了目标2。通过对习题3的点析,引导学生把握翻译题的命题规律,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去准确翻译句子。同时,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了重点虚词“以”的用法。完成了目标三。在上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究文意,启发了学生思维,并渗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哲学方法。习题1、2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到习题3就水到渠成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学生当堂选文二并由学生讲解,达到了当堂训练,及时地检测出本堂课指导效果。最后,让学生课后填写自我评价反馈表,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学情的目的。明确了下一步训练指导的针对性。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分析:
《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第一课。这篇教材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这四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根据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对照教材板块是“交通连着你我他”,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究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并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帮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感悟,不断丰富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在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 说教学目标: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并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条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常见几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懂得选择享用,遵守条例。课前我组织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是怎么来到我们这里的,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三、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三个环节的活动:
(一)、认识交通工具。
课伊始,我采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既可激发学生了解这些常用交通工具的积极性,又能形象地表达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揭示话题十分自然。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曾经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以及乘坐的感受(这些交通工具带来什么方便),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讨论、交流“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在外地生产的,是怎样来到我们所居住的地区的”等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交通工具的作用,并从学生丰富的答案中,抓住“交通工具可以运人(旅客)和货物”这一实质问题,把对交通工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品德课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儿童自身的经验相链接,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才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这一环节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生活,带着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走向教材,在“正面”和“反面”的情境体验中感受交通和我们的关系。
(二)、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教学设计上通过“交通擂台赛”、给王经理建议、为王天明一家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通过议一议、选一选、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品德课程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因此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什么地方去旅游,打算怎么去,让他们在模拟的选择中懂得根据目的地如何选择最方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这一环节中,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火车、汽车等角色表演交通工具擂台赛,然后在预设的场景中开展探究活动,获得各种真实体验。并通过和伙伴的交流,老师的引领,不断获得丰富的认识——轻松地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三)、遵守交通条例。
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之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安全使用,因此,我让学生谈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易燃易爆物品。这一环节中,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发现和小伙伴交流、碰撞,真的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来研究,收获非常大。最后,我还送一首儿歌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安全使用交通工具。
品德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交通又是学生耳熟目详的,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说课稿 篇7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动张西望的道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三个方面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教学方法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多种形式的读,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敢读、会悟、想说,表达得充分,积极性很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分三大块进行。
第一,贴近文本,复习导入。我由现在的季节、时间、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抓住了学习时机导入了本节课,又以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诵走近了苏格拉底,导入课题。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精读感悟,赏析文本。我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要求的句子,认真读,用心去体会他的态度坚决果断,不容置疑。其次,由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要求,引入我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默读、批画、做批注、谈体会,带入文字去品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了弟子们不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的原因,同时也失去了摘最大麦岁的机会,让学生去想苏格拉底老师和弟子们会怎样想。过渡导入苏格拉底老师会怎么说。最后,出示苏格拉底老师所说的话,让学生体会两个“最大的”指什么?同桌合作交流最大的蕴含在文本后面的意思以及从这段话中体会的道理,师可以适时点拨,再通过朗读指导,学生真正心领神会了,这是,趁势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人把握时机,哪些人错失良机,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三,总结课文,课堂检测,升华主题。通过总结课文,使学生回归课文,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堂检测题的安排既是对整篇课文的总结、提升,又是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内化文本。老师在学生表白心声中送名言,激励学生用名言鞭策自己,并积累名言,提高自己的语文底蕴。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课题: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马杰先生把教学目标比作我要去哪里,这很形象地指出了教学目标的地位。的确,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如果目标不明,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盲目或被动,纲举则目张、但是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往往并不看重教学目标,或照搬教参上的,或照搬优秀教案上的,反正教案上只要有这一项就行,更不注意自己下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照应了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架空现象,为教学评价带来麻烦,也使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请看下面一则案例(展示课件)
《咏鹅》
教学目标:
1、 简单介绍作者。
2、记住诗中的12个生字。
3、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咏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这个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这些方面?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这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自读课。这是一篇短小浅显,但却涉及有重大意义问题的事理说明文。本文以科学而乐观的态度、简洁而流畅的语言对人类担心的粮食问题做了充分的推测,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教学本文可扩充阅读量,让学生阅读有关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科普文章,充分了解相关资源信息,认识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增强海洋意识。
同时,本文层次分明,结构有序,是学生仿写事理说明文的范例。
讲授此文,可以安排一课时。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积累科学知识。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前两个目标是教学的重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并创作简易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概括地说,是“问题导入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具体地说,以“吃饭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直接过渡到怎样走出困境,那就是“下海”,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接着学生自主略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个体独立的理解和思考。然后采取合作的态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研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角度来精读课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指导。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本文提及的的重大问题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练习流利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环保观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做得较好的学生应予以鼓励、表扬。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从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蓝色的海洋背景画面。
1、教师导入: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至今仍然困扰着人类的现代问题。(课件上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谈看后的感想。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得出“人口剧增,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的结论。”)
那么,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人类怎样摆脱面临危机、走出困境,解决吃饭压力呢?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推广改良种子,提高粮食产量;到别的星球上去开发种植……)
总之,肯定学生的发言,科学家们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认为“上天”“入地”、“下海”、是三大出路。那么哪条路投资少,收益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呢?
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一组图片。(课件上展示海藻,鱼虾等)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潜力最大的是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海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故乡——大海。(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带着课件上出示的问题默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独立思考作答。 [课件展示问题]: (1)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2)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开篇,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解答。设置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二个问题涉及全文的主体内容,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及时地用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展示)。
参考:(1)人类生存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耕地不足。解决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
(2)海洋中有丰富的海藻,浮游生物、鱼虾及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再读课文,[课件展示问题]:
(1)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感知本文条理清晰,事理明确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用课件的形式总结归纳。
参考:(1)、文章1、2两端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3---6段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段总结前文的说明,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阐释事理,使按照“总起-------具体阐释(先总后分)--------总结的结构进行的。这样是文章条理清晰,事理明确。”(完成板书)
(2)看课件。
最后,让学生简单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关注环保:
课件展示问题:
1、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海洋还是我们的大药房,大能源库,大矿场,大建材基地……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肯定。)
2、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待海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生活事例自由发言,发表看法,教师要鼓励创新及个性化的思考)。
参考: 海洋不是填埋垃圾的无底洞,不是接纳污水和工业废物的污水坑,应该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必须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使它不受污染,也不能过度开发,残酷捕捞,应该呼吁人们保护和拯救海洋。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最后,学生齐声说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1、 把你搜集的有关海洋的资料进行整理,模仿课文的组材方法,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保护我们未来的希望——海洋》
2、 人类“上天”真的无路么?请利用图书馆和电脑网络,搜集人类探测宇宙的相关信息。
板书设计:
结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能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 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这是我对这课的初浅认识,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05-07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03-22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