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说课稿 篇2
一、教者对认识一位小数教材的理解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位、二位小数的初步认识读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编排方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只限于两位数,而且是直观认识和具体比较,不抽象概括。
教材编排的顺序是:结合十分之几,先出现一位小数,再结合百分之几,出现两位小数,在一位、两位小数的后面分别出现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教学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读写法。也是本单元起始教材,是学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采取了多种直观,结合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的知识,联系分数引出小数。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小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及孕伏了小数的组成,整数、小数的概念名称,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一位小数。
3.渗透联系、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是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联系。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程序
(一)引起知识正迁移的练习:运用投影仪出示三道口答题。
1.把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就是()()米,3份是1米的()(),就是()()米。
3.1米=()分米,1元=()角设计这三道练习题,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以旧促新,引起新知识的正迁移。
(二)引入新课
过去学过了整数,还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开始初步认识一位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是一位小数呢?是这节课要研究的。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一位小数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孕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三)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1)影出复合片,例1内容:师指投影片图问:每段多长?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吗?用米做单位是多少?(板书:1分米是110米),3分米、7分米呢?
(2)讲解指黑板,用米作单位表示1分米是110米,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师写作0.1米,读作零点一米。让学生读两遍。同样方法,3分米,7分米,9分米,怎样写、怎样读。师小结,引导观察我们知道十分之几米。都不够1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尝试练习:①让学生拿出米尺,找出1厘米. 1厘米用分数作单位写成110分米,还可以怎样写?②同样2厘米,5厘米呢?
2.教学小数的组成。
①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②讨论:4分米是410米,可以写成0.4米。1米是整米数,要在圆点左面写1,表示1米,合起来写成1.4米,读作一点四米。
③讲解:小数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看小数是几位小数要看它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部分是几位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④提问:那么刚才我们所说的小数都是几位小数呢?为什么?
3.教学例2。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回答。
①出示,1元=()角,1角是()()元,用元作单位可以写成()元;2角是()()元,可写成()元。引导学生总结出:十分之几元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②1元3角,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
4.教学一位小数的读写。以前学过的数、像0、1、2、3、4......都是整数,今天学的数,像0.1、0.2、1.3、1.4等都是小数。那么怎样写小数呢?先把整米、整元的数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然后写小数点,再把表示十分之几米、十分之几元的数都写在小数部分。读小数的时候,先读整数部分的数,再读点,再读小数部分每位上的数字。练习:卡片上的小数读法、写法。
5.看书、讨论、质疑问难。这部分是新知传授过程,传授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设计意图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揭示知识规律,以达到最佳动态。教学例1采劝扶着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过演示操作,类推、比较、观察、尝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新知识。
(四)练习作业及教学小结的安排。
完成教材做一做1--3题。补充把小数改写成分数的内容。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加深对小数含义理解,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关小数的知识很多,在实际中运用也很广泛,你们观察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布置作业(略)。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小节的内容,本节是这一内容的第二课时。旨在为后继学习解方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在代数几何中进行量与量之间的转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依据,更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对前一小节估算方法求方程的解一次推进,更是对小学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一次变革。实现由具体的数向抽象的字母过渡,从而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基于教材的安排及初一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导出过程。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的探索过程,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这一内容并不陌生,难在从实验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自主归纳法: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法:
3、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法;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围绕三个什么来教学,即为什么学习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怎么运用等式的性质?。
(一)关于为什么学习等式的性质?主要是在引入时以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志铭上的名题作为情境导入,当学生列出方程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吗?你要试验多少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当学生感到用估算的方法难于求解时,引出学习等式的性质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对观察、实验、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这样设计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机。
(二)关于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出等式中满足的规律,进而把规律用式子表示出来。
实验按以下过程进行:
1、实验前提出问题
等式像平衡的天平,能否通过加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使天平继续保持平 衡?
2、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一:
①出示天平,让学生第一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放上两个同重量但不同种类的物体,让学生第二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平衡——这时说明左边物体为a千克,右边物体重量为bkg,那么,两边物质重量相等,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a=b
③在天平左边加一个3kg物体,让学生第三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该怎么变化?
④在天平右边加一个物体,但与第三次重量不同,让学生第四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怎么变化?
⑤在天平右边换上一个3kg的物体,让学生第5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同时加上同重量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相当于在等式两边做什么变化?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实验二:
①出示天平,两边各放同重量不同种类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拿走天平左边一个“△”,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 ③拿走天平右边一个“□”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 ④换回“□”、放上“△”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 ⑤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重量物体时,天平仍然平衡?
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形的重量为2kg,相当于等式两边做了什么变化?
⑥天平两边放上一物体xkg,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⑦天平两边放上一物体,(x+y)kg,观察天平是否平平衡?这里x、x+y都是些式子,说明等式还满足什么规律,你能把规律用式子表示吗?
实验三:
①出示天平
②天平的左边由○○→○○○○,天平不平衡,右边怎么变化?
③天平左边由○○→○○○○○○,天平不平衡,右边怎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仍平衡,扩大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么运算?相当于在等式a=b的两边做了一个什么变化呢?
④天平左边○○○○○○→○○○,天平平衡吗?右边怎么变化?
⑤天平○○○○○○→○○,天平平衡吗?右边怎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左右两边重量同时缩小相同倍数时,天平仍平衡?缩小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么运算?相当于在等式a=b的两边做了一个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明等式性质2,并用式子表示?
这样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探索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经历产生知识的过程。
(三)关于怎么应用性质,对书中例题只点拨,不讲解。特别是例题中的(3)强调一题多解。并在后面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先简单应用,再逆用性质,最后解决数学家的岁数问题。
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关于小结:
主要是让学生辨析两个性质的相同和不同点。
五、几点思考:
1、演示实验能否达到效果。会不会有同学在已知结论的情况下,直接用结论,而不是通过实验发现结论。
2、等式是生活中的平衡状态,除了相等还有不相等,如果有学生问,就给学生作进一步的解释,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打下基础。
3、习题中有ax=-3x,推出a=-3,可能有学生忽视x不等于零。
4、实验后,学生可能无法用语言描述等式满足的规律。
5、求数学家的年龄时,可能有同学不会合并,这时降低要求,能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放到下节课再解决。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安排的,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对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但他们都是单个的技能操作,没有综合应用。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第二课时讲公式及其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想法
通过家用可调亮度的台灯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利用手头器材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来做,做完后讲解,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为后面的实验方法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一)、利用FLASH和学生刚才的小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板书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想象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留给学生交流猜想的机会,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完成学案1、2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电路图
通过幻灯片的提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应选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的定量实验,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外,还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实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让学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这是他自己急于想验证的,当然也可以两个实验都去探究。连接电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么多的器材一起连接还是第一次,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教育学生有序连接,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第4题。强调每个探究至少要做3次,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应尊重事实,千万不可不填数据或捏造数据。穿插讲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物理组副组长何润伟先生在美国的故事,刺激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五)、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
可以让一组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其他组同学检查纠正,剔除坏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纠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六)、评估与交流
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探究实验过程,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
四、课堂练习: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归纳出的结论。
五、课外活动
上网搜集有关欧姆生平资料,交流感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阻R= Ω
电压U/V 电流I/A
电压U= V
电阻R/Ω 电流I/A
表1 表2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下册健康活动《整理书包》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
一、设计意图:
每次画完画,桌面、地上都有蜡笔,练习写汉字收拾书包后,总会发现掉在地上的铅笔,有时家长来询问,孩子的笔盒是否在教室里等情况。作为大班的孩子,再过一个学期将进入小学,为了培养幼儿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设计了《我会收拾、整理书包》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纲要》指出在健康领域中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形成生活独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据纲要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练习归类分类。
2、喜欢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激发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和培养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2、难点:学习整理难点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组织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以及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的统一性,寓教育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一下两方面准备:
1、物质的准备:录像《上课》。蓝猫头饰。各种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中格本、蜡笔等,各种玩具,如:汽车、积木等。蓝猫商店四个汉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干"金、银、铜奖牌。纸、蜡笔、剪刀、透明胶等。
2、空间的准备:课桌椅子。两个小朋友一位,模拟小学的情景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点,我运用了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
1。情景法:创设逼真的教学活动场景布置蓝猫商店,让幼儿身临其境,能更好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2。直观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上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里面发生了什么事。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二)学法: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实物操作法、讨论探究法。
1。合作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在参观蓝猫商店时发现凌乱,共同合作打理分类收拾整洁。
2。实物操作法:幼儿在对书包以及对蓝猫商店整理后,自己再次亲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多次的操作,充分锻炼有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讨论探究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六.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老师:"今天蓝猫商店要开张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参观蓝猫商店?"在《蓝猫3000问》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
2、老师:"蓝猫,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开张了吗?怎么到处都乱七八糟的?"蓝猫说:"对不起,刚刚到货,还来不及收拾,不过这么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样摆放?"老师说:"小朋友们,蓝猫遇到困难啦,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商品摆放整齐?"幼儿自由讨论。
3、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出做各种商品的标志。
(1)老师:"标志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蓝猫的商店里有什么商品?"
(2)幼儿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组进行设计制作。请幼儿自由结伴给这些商品设计相应的`标志指导: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征,让幼儿一看便知道是什么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3)让幼儿评出最佳标志,并贴在相应的玩具柜里或柜面上。
(4)幼儿根据标志把商品放进相应的框里。
(5)老师:“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蓝猫商店终于开张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柜里放些什么?(积木、汽车等),这些属于哪一类?(玩具类)。这个柜里又放了些什么?(铅笔、笔盒、橡皮、中格本、书包等)属于哪一类?(学习用品)……”
4、老师:"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知道上学要带哪些东西吗?"让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5、认识学习用品
(1)幼儿自选商品,并请幼儿放进书包内整理好。
(2)检查幼儿整理的情况,并介绍每种学习用品的用处。
(3)老师:“有的小朋友选择了适当的学习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进了书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学习用品随便放进书包内,还有一些小朋友把书包收拾的整整齐齐”。表扬整理好书包的小朋友。"你知道上学为什么要整理好书包吗?"引出录像《上课》。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今天我就围绕挫折这一主题来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直面风雨》,这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补充教材三《与挫折同行》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主导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里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因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学生面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心学习,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直面风雨。我确定的依据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意志不坚强,缺乏自信,给人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而在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有可能会成为不和谐之音。因此,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二,是学生人生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中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宝”,很少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主要是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正视挫折,直面人生的风雨。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实践“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以5·12地震后“东汽”重建为背景资料的音乐《从头再来》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什么是挫折?东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
(2)他们遇到挫折有没有退缩,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遭遇挫折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资料,思考二个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导致挫折的原因)?
(2)认识了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挫折,面对人生风雨(坦然面对挫折)?
看完图片、视频资料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当堂训练。学生通过当堂训练,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真心英雄》,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八、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结构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正确认识自我;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在一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课的设计: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是本课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动物跳跃来主导,使教材童趣化。本课的“导入”把听音乐、看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入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足、脑并用的能力,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等素质的练习。另外,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同时,还引进了音乐和舞蹈,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按此制定了这节体育课,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1)、快乐的小兔子(2)、游戏:揪“狐狸”尾巴
三、教学流程:
随音乐跳兔子舞(热身)-----师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创想跳跃动作-----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游戏----放松------小结------师生告别
四、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要求:
学会简单的模仿操,并能发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动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上肢锻炼,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六、教学重点:
(1)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2)单脚前脚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轻巧落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动作协调、优美大方,节奏感强。
七、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儿童模仿操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3、发展弹跳力和团结合作、集体配合的良好作风。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九、教学原则:
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原则,适应心理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十、教学过程:
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音乐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通过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情境一:(1)全班成散点站立,闭上眼睛跟老师同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音乐里所唱的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兔子)
(3)引出课题后,师生跟音乐同跳兔子舞。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去想去尝试。
预期目标: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热身的效果。
【【精品】说课稿汇编7篇】相关文章:
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11-08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
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11-05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11-03
圆柱的表面积精品说课稿11-04
分数的基本性质精品说课稿11-04
《醉翁亭记》精品说课稿12-17
鲁迅《灯下漫笔》说课稿汇编12-22
英语说课稿汇编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