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10 11:29: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通用11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突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并作旁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旁注法,之后采用讨论探究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运用分析法、点拨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高山,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品味并思考:梁实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课文哪些语句分别体现了梁任公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课文相应处修改旁注,并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察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悲的是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此诗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国家而忧,为百姓而忧。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满腔的爱国热情。

  (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学生对任公忧国忧民的理解)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王国维先生曾评:“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他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么让他赴河而王呢?是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1)描写手法

  1、正面(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

  2、侧面

  2)课堂练习:

  学习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姓名、学科。

  (五)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向死而生;为学术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为学生他强忍病体,孜孜不倦。我苍白的语言无法诉请先生才情之万一。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投影显示《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读)

  说课稿 篇2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亚非文明古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将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讲述埃及的统一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第二子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第三子目主要讲述印度的的发展历程及种姓制度。本课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一课,在世界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亚非文明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到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及种姓制度的实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多媒体上呈现《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强调亚非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这些国家都曾给我们的地球留下一段辉煌文明的痕迹,然后和大家一起步入对文明古国的探索之旅。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置身其中,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走进文明古国

  我以旅游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三个文明古国的具体学习,首先会出示《亚非文明古国区域》地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时间。之后我会明确,并引导学生得出亚非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整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并掌握归纳总结的学法。

  (二)古代埃及

  旅行的第一站是神秘莫测的古代埃及,我通过播放《古埃及文明》视频,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古埃及的统一及著名的金字塔。在对金字塔的介绍时我会让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最后补充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拉近学生跟历史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古巴比伦

  旅行的第二站是浪漫神韵的古巴比伦。首先我会出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疆界》图片,让学生思考: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分别指的是哪两河?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出现国家?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加以强调:两河流域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接着我会播放《全盛时期的古巴伦王国》纪录片并请学生当做历史小记者介绍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概况。

  由于古巴比伦的主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首先我会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片,提出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是谁?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由哪几部分构成?接着我会出示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条文内容,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法律第六、七条有什么共同之处?第七条和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做什么?材料所反映的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主的残酷性。之后我会强调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并讲述古巴比伦的灭亡,加深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四)古代印度

  旅行的第三站是梵音缭绕的古代印度。首先我会播放《世界通史——古代印度》纪录片,请学生当做小导游介绍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了引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会这样过渡:由于雅利安人入侵并建立国家,为了巩固统治,雅利安人制定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接下来提出问题: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些种姓?各种姓之间有什么职责?并请学生同桌交流后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后,我会继续追问: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了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其用意是什么?通过问题探讨,学生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是一种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并有着严格的界限。这也是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重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我会采取情感升华的形式进行小结。在此强调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下从四大文明古国中任选其一,就相关内容动手制作一张板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的原则。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面对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上学期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理解顺光逆光侧光,会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明暗效果及运用工具描绘简单景物的水平。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法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法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法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1)利用音乐引导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指引学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归纳。

  (3)利用单色工具简单临习画面黑白灰较为丰富的摄影作品,理解景物的黑白灰层次及对比关系。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学习运用明暗色块处理景物黑白灰层次的简化归纳。

  (3)利用单色工具简单临习摄影作品。

  4、教学难点

  在利用单色工具简单临习摄影作品时理解景物的黑白灰层次及对比关系。

  二、说教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说“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老师应寻找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点使美术课堂更具文化性,综合性。音乐是制造美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用与摄影作品意境相通的音乐,将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 采取“启发──引导法”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丰富联想。

  “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诱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提供的潜能,它符合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认知的直观原理。通过大量优秀风景图片的直观演示与用电脑软件艺术处理过的黑白直观图形象的将写实的画面明暗色块化,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理解更直观化更形象化。

  在引导学生用单色工具描绘景物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黑白灰处理技巧,老师参与其中,学生分组合作,对绘制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展示评析学生优秀作品,做示范性修改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学习内容的要点。

  三、说学法

  本课以改变老师中心化的灌输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为基础,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用音乐和摄影图片设置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思考、讨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体会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和明暗色块的层次处理的学习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初步感知(道具演示)—视觉的情感体验(画乐结合,感受意境)—色块归纳(明暗简化练习)—单色描绘(画面简洁与概括的描绘)—欣赏拓展(欣赏自然感情升华)

  1、初步感知:

  利用台灯照射物体引入光和影的概念。老师随意变换手中的台灯灯光的大小方向强弱来改变被照射物体的明暗变化。唤醒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影现象的认识,初步体会光的大小,方向,强弱是对物体的明暗有着重要的影响。

  2、视觉的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

  用课件引入三幅摄影作品,每幅作品配以意境相通的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 感受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运用光影变化来赋予作品生命力。

  提问:A、画面配以音乐欣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B、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

  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简练及专业化自己的语言,并予以肯定,老师再做总结。

  (2)小练习: 让学生巩固刚学会的光影知识。

  课件出示2幅摄影作品《海岸》《高原》,请学生结合刚学会的知识分析其的光影规律。

  (3)小节:

  产生不同影调的原因:光线的方向,强弱会影响影的浓淡,大小。并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3、画面的几何化体面归纳

  (1)单个形体的体面转折

  引入单个沙丘的彩照。课件演示将彩照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规律主线,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的黑白两色示范性的概括画面。

  (2)风景画中的体面归纳

  A、课件引入油画风景, 转换成黑白画面对比明暗效果,分析画面的整体黑白灰层次。

  师—示范,绘制轮廓稿,区分黑白灰层次,进行几何化体面归纳。

  课件引入将作品明暗概括整理的步骤示范图例。

  B、小活动:请学生用黑白灰三种色纸为材料,用手撕为方法将画面中的黑白灰撕成几何形色块并组合成画面中的影调关系。展示并简要评析学生优秀的撕纸作品,老师将优秀学生作业进行示范性修改。

  C、小节:单个物体和复杂的景物都可以用几何化的色块进行体面归纳,所不同的是复杂对象的体面归纳更要注意整体画面的明暗比较。几何化是进行体面归纳的关键,任何复杂对象的体面形状及光影变化都可以概括成对应的几何基本形或组合关系。

  4、画面简洁与概括的描绘

  A、课件演示风景照片,区分归纳画面中景物的主要黑白灰层次及空

  间对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近景深,中景浅,远景模糊。

  B、课件引入四幅可以体现不同黑白灰调子分布的摄影图例。区别与归纳照片中主要的黑白灰层次及对比关系。用四幅不同黑白灰明暗调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前后景物不同的黑白灰对比强度可以制造出画面不同的空间效果。

  C、活动:学习优秀风景绘画中体面概括的方法,将自己课外收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用单色工具进行黑白灰分割的简洁的素描稿描绘,注意拉开画面黑白灰层次及空间对比关系。 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学生练习,老师对线条黑白灰处理进行示范性修改。

  5、欣赏拓展

  欣赏优秀摄影作品,加深学生对自然美景中光影美妙变化的激赏。

  6、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尝试铅笔不同的表现技法来绘制景物,并注意物体特定光影效果下体面转折的塑造变化及画面主次的虚实处理.

  7、课堂小节:对照板书,小结收获。教师点明重点,学生整理笔记,消化吸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

  (2)默读课文,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二)交流研讨、欣赏剪纸(三)升华情感、读中感悟(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一) 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把此文的主要线索,连接祖孙俩的情感载体“剪纸”自然引出,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交流研讨、欣赏剪纸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三) 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通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在解读姥姥这一环节,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而结束全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美德与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板书成“心”形。正因为这些才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难以忘怀,深情思念”八个字板书到“心”形下方。

  整个板书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蕴含着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着姥姥,体现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

  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1、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2课时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一、 导语:(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二、 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2、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读;

  (3)把握句意;

  (4)提出疑问;

  (5)朗读背诵;

  (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讨与思考

  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下面题目,展开竞赛

  用来表达对朋友来临而喜悦的句子:

  讲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

  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强调学习中要有实事求是态度的句子:

  五、 课堂延伸

  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六.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七、 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

  八、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预习,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6

  一.说设计思路

  《猴哥猴弟钟玉米》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既熟悉又喜欢的猴子作为主角,讲述了猴哥与猴弟偷吃农民伯伯的玉米被发现后挨了一顿打后决定自己种玉米的故事。特别是猴哥猴弟都认为对方偷懒而自己也不劳作的情节尤为有趣,并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一些懒惰,总把错误推给别人的人,尤其现在父母都特别宠孩子,家里所有的人都为孩子服务养成了孩子动手能力差,颐指气使的习惯,这个故事即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吧嗒吧嗒、喷喷香。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学会相互合作与分享。

  3、情感上:懂得不能偷懒,不能对家人说谎,要尊重与爱自己的亲人。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懒惰要相互合作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猴哥猴弟种玉米》,猴哥、猴弟、农民伯伯、玉米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快的进入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猴哥猴弟,了解猴子的基本特征,练习猴子的基本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猴子的有趣姿势,体验猴子的慵懒,这种效果是图片演示所达不到的。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猴哥猴弟种玉米》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会提一些开发性的问题如:猴哥猴弟钟的玉米和农民伯伯的一样吗?为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学他们呢?等这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儿歌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是幼儿发展语言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式。用儿歌《猴哥》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猴哥猴弟。

  师:老师问你们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哪位小朋友能够告诉老师猴子长什么样子?(请一些幼儿说说在说的同时展示图片。

  哪位小朋友能够表演一下猴子是怎么样走路的,怎么吃东西的?(其他的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猴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大大的眼睛,骨碌骨碌的转。抓着耳,挠着腮,跳来跳去(丰富词汇咕噜咕噜的转)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猴哥猴弟种玉米》,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猴哥猴弟种的玉米为什么和农民伯伯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猴哥猴弟种玉米》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谁可以告诉我猴哥猴弟的玉米为什么会和农民伯伯不一样?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总结原来是猴哥猴弟偷懒。

  教师小结:原来猴哥猴弟都对对方说谎,两个人在干活的时候都偷懒出去玩耍了没有相互合作,没有给玉米施肥松土。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懂得不能懒惰,要学会相互合作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

  第一天猴哥猴弟一起干活,第二天猴弟他到玉米地干活了吗?回家后对猴哥又说了什么?

  第三天猴哥走到地里一看又说了什么,回家又对猴弟说了什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玉米为甚么没有长出来?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

  故事,在情境中体验。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猴哥猴弟种玉米》,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总结:本次说课严格按照《纲要》中的要求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情感。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能够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能够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能够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能够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经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仅提高幼儿的绘画本事。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本事。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并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经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资料。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我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本事。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教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经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经过观察,幼儿既构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一样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一样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一样特点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终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到达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欢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教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教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教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经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忙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必须规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供给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忙本事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日,小朋友帮忙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十分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多谢你们了,此刻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忙,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可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本事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经过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最终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本事”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一样特点,了解作者描述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经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资料,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十分简单又十分趣味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之后,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我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我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资料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证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景,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经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明白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那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终,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之后,我用:“大拇指有自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仅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各有)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我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那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头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之后再分主角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能学到书上的资料,并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本事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本事、口头表达本事、创造本事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人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资料,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比较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跳水》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感情,认真思考,读出自我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学习字词,初步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经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用来形容情景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三)重点、难点

  在经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一样的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本事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三、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境。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我的见解:这是在本组课文中学习运用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我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一样的主角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主角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资料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合作与交流

  四、说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知感知

  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资料相符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调动其学习进取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去把握课文中本质的东西。

  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主角特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

  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研究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

  利用幻灯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经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景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到达讲解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③寻求挽救办法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依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办法后,发现均不很得当,从而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经过体会船长心境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经过分析跳水的好处,为什么用枪逼孩子跳水来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全文后,结合板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最终以“从文中主角中获得哪些有益启示”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对本课知识有及时的整理,又感到意犹未尽,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向不得重用,心境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本事,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我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都有了必须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本事。所以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必须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目标定位】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本事。(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并适当积累文言文词句知识。”)

  2、理解作者思想,领会文章寓意。(新课标提出“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我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渗透,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是根据“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特点所决定)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前置性学习。

  印发“前置性学习指导”,每个学生1份。

  1、收集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图片等。(能利用书籍、网络、周围亲朋好友等有效资源)

  2、诵读课文

  (1)读通。即正确朗读,读音、停顿正确。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读音和语句停顿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读懂。即读懂大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读译结合。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读有感情。运用吟读法,读出文言文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或悲痛,或愤怒,或嘲讽,或鞭挞。并能配合说明朗读处理的理由。重点语句能在课堂上投影展示、示范朗读。

  3、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及写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据此设计板书如文章思想资料、主旨意蕴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并讲解。

  4、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收集古今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的人物事迹。

  5、说说你的经历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欢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起分担或分享。

  6、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千里马的唯一出路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如果你是“伯乐”,你应具有怎样的才能,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还未被发现的“千里马”,你应当怎样做。

  〖学情预设〗对于前置性学习,学生尚未熟练掌握,所以需对自学任务、方法及交流环节等给予较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引导学生充分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本事和习惯。相信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表现出让我们惊讶的学习本事,自我去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探究答案。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设计理念〗设计前置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的本事,给他们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进取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让我们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

  【教法运用】

  1、诵读品味法。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教有千法,朗读为本。读品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还课堂以朗朗书声,经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郭思乐教授“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创造性学习法。相信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马的文字图片,师引导:你看出什么了(约1分钟)

  〖学情预设〗有同学会说是大大的“马”字,会说是许多不一样写法的“马”字,更有会说是一匹扬蹄奋进的马。

  〖设计理念〗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进入文章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约5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屏显)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交流、探讨前置性自主学习成果,组织安排组员汇报展示的资料和顺序(各小组长抽签确定本小组汇报资料)

  〖设计理念〗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扩大学生知识面,获取深层次感悟的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进入“乐知”、“好知”的学习生态。

  三、班级交流展示1:走进文本(约24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1—3题的资料,先小组汇报,再班级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以读为主,展开朗读、品读、译读、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并配合投影讲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本事。

  〖学情预设〗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时,由于每个组员的领悟、表达等各方面素质本事有高低之分,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独占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较少甚至不发一言的现象。在此环节要强调小组整体性,要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示的资料和平台,或读、或讲、或议、或写、或投影图示,这就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本事。

  1、(屏显)班级交流一:说说你明白的“马’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等。(约2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2、(屏显)班级交流二:读通文章(约4分钟)

  ①小组汇报展示(读,配以投影讲解重点字音停顿)→全班讨论,提难质疑。

  ②小组可领着全班同学通读一遍。

  〖学情预设〗读音、停顿问题对学生来讲应能借助资料解决

  3、(屏显)班级交流三:读懂文章(约10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读、译结合,投影重点字词归类解释并讲解)→全班讨论〖学情预设〗对有些词类活用可能无法解释清词性变化的具体情景,但只要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即可。对一些一词多义,尤其是“之”一类意义、用法复杂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归纳完整,可是在全班的交流讨论中会逐渐补充完整,即使有当堂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可让学生做下记号,下去再查找资料解决。

  4、(屏显)班级交流四:读有感情(约4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以段为单位朗读,并说明理由,投影重点语句讲解)→全班交流讨论。

  ②各组挑战赛读(某些语句)

  〖学情预设〗此环节对某些学生来讲可能有一些困难,可特设计竞读环节,由朗读本事较强,领悟较快的同学在竞读过程中领导着大家领悟语句资料和情感,提高朗读本事。

  5、(屏显)班级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约4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结合思想主旨结构示意图即板书设计讲解)→全班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资料、思想情感应有较深的理解领悟,再结合前置性学习中了解的有关背景资料等,此环节应能水到渠成。

  四、班级交流展示2:走进生活(12分钟)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4—6题的资料,小组汇报,班级讨论探究,进一步深化自我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经验和感受,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不仅仅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我的观点,有必须的说服力。”

  1、(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一:说说你所明白古今历史上“伯乐”和“千里马”式的人物事迹(3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同学们经过课内外资料搜集应有资料可讲,关键在于要限制时间,力图语言表达的流畅、简炼。

  2、(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二:说说你的经历感受(4分钟)

  师引导: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欢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齐分担或分享(1分钟)

  〖学情预设〗如果有同学不好意思说,教师可讲述自身一段经历引导。相信同学们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必须会有倾吐的欲望。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3、(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三: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5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相信同学们都很有兴趣,会进取踊跃的参与。关键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坚持良好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我的宏图大志。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自信自知,善于表现自我

  适应环境,发挥潜能学会欣赏别人,要有团队精神

  五、小结:学生展示背诵文中自我最喜欢的名句、哲理句…(约2分钟)

  〖设计理念〗能当堂熟读成诵全文或部分语段。

  六、作业:请根据文言文考点设计一份试题。在下节课交流探讨。(卷面100分,能够是你已知的,也能够是你疑惑的)(约1分钟)

  〖设计理念〗巩固掌握已知知识,同时对课堂讨论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教学反思】

  1、读是教学之本。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解读到必须深度,朗读也自然到位。

  2、本节课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仅用了3分钟左右,其他皆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参与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组织学生进取有效的发言讨论,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进取发言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发言无序、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只要教师加强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以欣赏的眼光给以鼓励和肯定,我们必须会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寒号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等六个方面呈现我的说课内容。

  1、说教材

  《寒号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故事,明道理”,《寒号鸟》一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旨在让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课我安排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本次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但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难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等特点,多采用视频、图片、课件演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习生字,练习说话。

  3、说目标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既有知识水平,再结合本组教材训练点及课文内容,我拟定了以下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堵、缝、鹊、衔、枯”等五个生字;掌握“号、当”两个多音字;会写“枯”、“却”两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练习说话,随文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会课文寓意(不学寒号鸟的懒惰,而是向喜鹊一样勤快,凡事提早做准备)。

  重点:识字、写字;练习说话。

  难点:准确领会课文寓意。

  4、说方法

  为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本课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再结合希沃白板的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小组对课文插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词-句练习说话,也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说过程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约3分钟)

  通过播放有关寒号鸟的百科视频,让学生对于寒号鸟这种动物有个大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寒号鸟》。

  【设计意图】:寒号鸟这种动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种鸟类,而播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最直观有效的让孩子们认识了寒号鸟这种动物。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为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然后借着录音中错误的“当”字读音,教师讲解多音字“当”。最后以课堂活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的故事,为后续教学环节打基础。

  (3)看图说话,学习生字(约18分钟)

  本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插图画面内容。

  2、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缝、堵、鹊、衔、枯”等生字,能够依据插图画面,表述相关内容,以及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和喜鹊的辛勤。

  3、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知道懒惰的寒号鸟最终冻死了,而喜鹊却平安无事,进而初步领会故事寓意。

  4、通过课堂小活动检测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是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学生就看到的插图画面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自主学习,对插图有个大概印象,再结合希沃白板中蒙层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学习生字、练习说话、初步领会寓意,帮助课堂目标中重难点部分的达成。

【说课稿】相关文章:

《春酒》说课稿—获奖说课稿06-11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03-11

说课稿11-13

说课稿12-06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11-03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说课稿10-28

小学陶罐和铁罐说课稿说课稿01-30

好习惯说课稿好习惯说课稿09-25

中班散文欣赏说课稿 下雨说课稿11-02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