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9 18:58: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说课稿汇总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Introduction(导言)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 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的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的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的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得恰当与否,直接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订。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说课内容将越充实、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

  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后,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说课时有没有必要人为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三维目标往往是融为一体、并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方面加以描述,会不会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说"教学重点、难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说"学情"

  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需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分析学情呢? 由于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教与学的起点。

  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与"已知"相对而言的,它既包括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与技能等,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学生尚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它决定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予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课外时间作个别解答)。

  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的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的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的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7、说"教学反思"

  说课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所以说课时说教学反思,无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特别是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包括:

  1、教学预设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

  2、教学预设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存在哪些困惑;学情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的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其中“会认12个生字”是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是能力目标;教育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是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关于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我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

  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习第一、二小节。

  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习第三、四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接着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第五小节。

  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

  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习

  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 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 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四、 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创造,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学生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部分——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上飞机》。这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课文故事性强,情景极富趣味性,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一、说教学理念、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海鸥见到水上飞机时奇怪的原因。会用“究竟”造句。

  二、说教学内容、过程

  为了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我把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海鸥见到水上飞机时奇怪的原因。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一是猜谜导入,激趣设悬;二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三是精读第一自然段;四是作业;五是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趣设悬。本环节我用猜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形成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待揭谜后出示飞机画面,然后揭题读课题让学生质疑。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一开始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环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字词教学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起到基垫作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完成,人们常说的”给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然后出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进行自读检查生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并相机指导,和学生共同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环节,走进文本第一自然段,读悟体会小海鸥见到大船为什么奇怪,怎么想的?抓住小海鸥说话时的语气和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在学习本段的过程中练习用“究竟”说话。第四环节的作业布置不容忽视。作业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也是为上好下节课做好垫基作用,要适中适量。第五环节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精装版浓缩,简单明了的板书是课文的点睛之笔,通过板书可将本节课的内容影射出来,板书不在多而在精。

  三、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教材本身特点,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认读生字、新词再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这体现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极富趣味性,语言生动活泼。为此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抓住小海鸥的语气和文中关键词感情朗读贯穿教学。在小学生面前,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老师请来了书中的生字宝宝,看大家能不能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小海鸥吧!”的语言,努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揭题后,就让学生质疑课题,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字词教学和第一自然段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也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逐步解疑。

  四、说课后反思

  通过反复的研读文本,我设计了以上说课内容。我想只要肯花心思,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并开发出教材中激发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新枝绿叶来。

  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韩xx,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的数据排序》,我的说课思路分三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收获。

  首先,我从三方面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学用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四章Excel 20xx中第三节第四部分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初步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

  Excel 20xx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表格处理软件,第三节数据处理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计划用3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数据筛选;第2课时:数据排序;第3课时:分类汇总。今天所说的内容是第2课时——数据排序,为新授课。

  2、目标分析: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作为重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让学生认识排序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明确默认排序,掌握排序的多种方法及自定义排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强化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3、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排序的两种方法;

  难点:理解关键字的含义,学习自定义排序的方法。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幼教班学生,该班全是女生,以前接触计算机机会少,操作能力一般,但学习都踏实认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及学习任务。

  5、教学环境分析:

  在网络机房内进行教学,机房需有控制软件。

  二、说教法:

  根据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强化应用意识,学科教学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应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讲练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数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等过程,以“学生成绩表”为例,使学生掌握数据排序的方法。

  1、创设情境法

  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锻炼创造性思

  维;

  2、任务驱动法

  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

  感,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3、直观演示法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

  4、讲练结合法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学习方法,这将使其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学习方法时,我结合目前中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1、看

  老师在操作演示时,要求学生注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

  2、听

  老师在一边演示的同时,一边在讲解,要求学生一定要听清老师所讲的操作方法;

  3、做

  自己动手操作练习;

  4、答

  老师提问时,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点。

  其次,我从五个方面说明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从复习数据筛选入手,通过例表“学生成绩表”的分析,展开数据排序的学习。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共设计了3种情境,5次任务,4个课堂练习。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创设“数学课李老师要完成一份调查表”的情境,提出“寻找数学课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的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既复习了自动筛选中的升序排序、降序排序操作,又可以导入数据排序的课题。

  教学环节二:新课教学及课堂练习

  本节课教师讲得少而精,主要通过创设问题和学生自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本节课主要完成默认排序顺序;数据按列排序;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其中第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用自动筛选中的升序排序方法做课堂练习1,即对不同类型数据的排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默认排序顺序。

  例表“学生成绩表”中包含了数值型、文本型、日期型、逻辑值等基本类型和空格,大小写字母等常见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数据类型默认排序顺序的理解。

  第二个知识点,数据排序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由单关键字排序和多关键字排序两部分知识构成,其中对关键字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在数据筛选的基础上,导入数据排序的第一种方法,排序命令。教师通过示范操作,按“数学”降序排序,指导学生掌握排序对话框中的内容,理解“主要关键字”的含义。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1,按不同字段排序,巩固数据排序的第一种方法,完成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学习及难点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二“李老师想知道男学生中数学成绩最高的3个人”将学生的思绪引导到多关键字上,指导学生理解“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的意义,“有标题行”、“无标题行”的作用,认识“选项”按钮,并为自定义排序应用“选项”按钮埋下伏笔。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实践完成课堂练习2,巩固多关键字排序的方法,加深对难点知识关键字的理解。

  计算机教学要求,同一问题要用多种方法解决。为了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增强自学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寻求数据排序的第二种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用方法二再次做课堂练习1和2。

  通过反复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数据排序的两种方法,强化数据排序的技能,增加操作经验。

  创设情境三“李老师想打印一份按班级顺序一班、二班、……、显示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按“班级”排序,观察分析结果,导入第三个知识点——自定义排序。

  自定义排序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教材中没有详细讲解,学生不能通过预习或者实践操作完成自定义排序,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讲解概念,示范操作的方法,破解难点。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3,按“职务”排序,掌握并巩固自定义排序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使用课堂练习1,2,3,强化操作技能外,我还设计了一个理论知识测验,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环节三:总结问题,巩固扩充

  学生做课堂练习4,通过对数据表“班级量化积分”的操作,发现数据排序中的问题,如选取范围、标题行参与排序等。本环节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组成,教师演示强调排序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扩充数据排序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全课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突出教学重点,使知识系统化。本节课堂小结重点强调数据排序的两种方法和数据排序的三项内容。

  教学环节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以下作业:

  作业1:找出本班单科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是数据排序的基础练习,既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又通过学生建立本班成绩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学习兴趣;

  作业2:按要求排序,“区分大小写”、按“笔画顺序”、“按行排序”等是对本节内容的扩充,增加学生探索研究精神,拓展数据排序知识,积累操作经验;

  作业3:预习下一节“分类汇总”,为上好下节课做准备,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后,说教学收获。

  一、说教学效果:

  通过情境、任务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知识掌握的很好,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二、说教学启示:

  1、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个别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容易跑神,教师要多提醒、多提问、多督促,这样在老师的帮助督促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够的特点,准备合乎教学要求的资料和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操作技能;

  3、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对学生多鼓励,慎批评。

  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会真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改进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接下来,我跳过二、三自然段,直接讲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洪水被制服后老百姓喜悦的心情,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着又抓住“安定”这个词,让学生来讲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无家可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又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人们把大禹称为“伟大英雄”。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高兴吗?(高兴)那么你们高兴吗?孩子兴奋地说:“高兴”。我就紧跟着让学生高兴地读这一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提问了“大禹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学生积极交流并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然后分句指导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第二环节我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吃了哪些苦?这个问题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沙锅内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了很多困难和艰辛。

  第三自然段讲的是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文中的“13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儿子十多岁了”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大禹为治理洪水舍己的精神。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悟文中数字的精妙。

  最后启发学生想象,大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自己的爸爸,他的心情会怎样?面对儿子的伤心,妈妈又会怎样安慰他呢?

  通过学生各种不同的表述,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顺势又推了一把,难道大禹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大禹真是一位伟大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四、升华情感,情中悟理

  讲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演重温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感。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我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不仅再次提升了大禹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而且让大禹这种勇敢顽强、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永久沉淀!

  最后拓展部分,我又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找一找历史上还有哪些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让这种精神世界的教育得以延续。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㈠课程标准依据

  [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 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

  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 、“探究园” 、“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 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⑵“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⑶ “总体富裕”和“全面小康”;

  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教学难点:

  ⑴“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⑵“先富”和“后富”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教师引导

  四、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1对“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2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人才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2、学生的需要:

  ⑴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 认清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责任感。

  ⑵九年级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忌讳理论说教,灌输,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以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呈现,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⑶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代表文三嘉绿苑进行《品德与社会》课说课的内容是《我来做个小导游》。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了解我的家乡》的学习基础上,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杭州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孩子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是一种爱家乡的表现并在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介绍给大家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品德课是直接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学科,因此,淡化教学痕迹,强调学生主体,对品德课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校所提出的课题“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重在突出以下几个特性:生活性、参与性、探究性。

  基于以上所述,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也重在突出这几点:

  (一)源于生活——让孩子的激情点燃课堂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课堂的导入是以正在轰轰烈烈宣传中的休博会开始的,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耳濡目染,报纸、电视、人们茶余饭后对休博会的讨论让他们很有话说,如此重大活动的承办让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激情将点燃课堂,伴随他们参与到此后的每一个环节。而“青苹果社团”也是我校大队部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的活动,孩子们既熟悉,又了解。让他们作为“青苹果旅行社”的小导游来介绍杭州,使他们备感亲切,就这样自然地融入到了角色中。

  (二)真实体验——让孩子的风采飞扬课堂

  人是最具能动性的动物。因此,我们在“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中,提倡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亲历活动。惟有参与,学生才能获得体验,惟有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发挥到极至。孩子们在学做小导游的过程中,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既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口才,为了做好最佳小导游,孩子们不仅要参与组内的展示,还要参与全班同学对他的大考验。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风采也将被展示地淋漓尽致。

  (三)自主探究——让孩子的主动引领课堂

  “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就是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量都是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查找资料”“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为了争做最佳小导游,孩子们要在课堂上对于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组合,用最好的形式介绍杭州,短短几分钟的展示却要包含很多的内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势在必行,既简短又精练的介绍才能吸引游客。品德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小组合作让他们有了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批批最佳小导游就这样新鲜出炉。40分钟的课堂,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是掌握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对学生未来负责任的,终极式的关怀。

【【热门】说课稿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热门】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06-11

【热门】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04-23

赤壁赋说课稿汇总6篇06-03

赤壁赋说课稿汇总8篇03-24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汇总12-20

兰亭集序说课稿汇总9篇05-16

兰亭集序说课稿汇总10篇05-02

兰亭集序说课稿汇总6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