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小松鼠看错了》是第二册二单元中的一篇叙事性课文,写的是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由于认真观察小鸟使小松树把他错看成树干的有趣故事。这篇课文安排在两课时内学完,第一课时安排学习“外、从、仔、细”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发、现”两个生字。
2、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能用“发现”说一句话。
(二)教学重点:了解达尔文小时候是怎样喜欢小动物的。
解决重点的教学策略:
1、在学习“小松鼠看错了”这一具体事例中,抓住“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这两个重点句子,通过理解“发现、仔细、一动不动、很久”这四个重点词语,通过有语气地朗读,体会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程度,感受他对小鸟的热爱。另外,小松鼠在他身上“左看看,右看看,跷起尾巴跟妈妈打招呼”,除了表明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也可引导学生理解为达尔文不想打扰小松鼠,从侧面感受他对小松鼠的喜爱。
2、在学习第二小节“达尔文小时候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这一概括性描写时,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感悟到达尔文对大自然一切生命的热爱,升华学生对达尔文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1、抓住重点句
“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通过理解“粗糙、棕色、一动不动、站了很久”这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归纳出小松鼠看错达尔文的两个原因。
2、充分利用实物(粗糙的、棕色的布)图片(课文中插图)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从视觉感官上理解“达尔文确实像树干”。
(四)新知识点:
1、识字教学:学习王字旁。
2、阅读教学:学习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达尔文小时候观察小鸟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认真观察的重要性,体会到只有认真做事,才能获得成功。
(六)地位:
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两篇为童话故事,后两篇为描写现实生活的课文。第三篇重在写景,第四篇即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叙事性课文。从教材的'体例安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课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阅读的重心开始由充满幻想的“童话”转型为“描写现实生活”课文,由“朗朗上口的儿歌”转型为“以小节为明显标志”的真正意义上的“课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这一最具普遍意义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整体安排:打破按小节逐段学习的方法,直奔重点段,以“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这一中心问题贯穿始终,按照“观察小鸟——观察一切——成为科学家”这一层次进行教学。
(二)具体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松鼠看错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松鼠看错什么了?(板书:达尔文树干)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唤醒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深入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后半部分:
重点句一: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什么叫粗糙?(学生说说)教师出示粗糙的、棕色的布,再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达尔文像树干”。
指导朗读:突出“粗糙、棕色”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读中理解。
重点句二: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什么叫“一动不动”?(板书:一动不动)你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用“在()的时候,我一动不动”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教师相应评价:说明你当时很专心、很认真、很入神等。
达尔文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一动不动”进行拓展,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外在的“一动不动”显示出内心的专注,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重点句三: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学习生字“发现”:先拼读,读准字音,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识字。
发:“发”是什么结构的字?按笔顺跟随表书空。
现:“现”是什么结构的字?王子旁与王字有什么区别?“现”字右边是什么字?指导书写。
理解发现词义:让学生说说词义。问题预设:学生认为发现就是看见。
解决策略:出示句子选择。
达尔文发现()a树上有小鸟。b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出“发现”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
引导学生用“发现”说一句话。
用“达尔文法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还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指导朗读:突出:“从来没见过”,“仔细”。
过渡语:达尔文不光一动不动,而且还“站了很久”,为什么站了很久?
指导朗读:范读。
小结:正是由于小达尔文穿着粗糙的棕色外衣,又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所以小松鼠看错了,把他当成了树干。小松鼠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一只小松鼠……还挺得意呢!
学生学法:学生朗读,读出小松鼠的得意。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不是课文重点,但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采用略处理方法。教师通过“为什么小松鼠能在达尔文身上那么淘气呀?”引导学生体会出达尔文观察小鸟入神,不想打扰小松鼠,避免学生思维重心的转移。
同样,学习松鼠妈妈的语言也是以读代讲,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
(3)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方法: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就能体会出“达尔文不会伤害小动物。”
过渡语:达尔文仅仅喜欢观察树上的小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习第二小节前半部分:
学习方法:朗读。
小结: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喜欢观察鸟兽虫鱼,它对大自然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热爱。正是由于达尔文小时候就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长大才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原因,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一方面,他们可能只认识到达尔文观察小鸟认真。因此,教师要用明确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认识,起到“导”的作用。
(5)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方法:自由读、质疑。
学习“世界闻名”一词。
指导朗读:突出“世界闻名”一词。
(6)语言拓展训练:
你就是那个身穿粗糙的棕色上衣的达尔文,面对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语言训练中,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反馈学习效果。
3、总结全文:
达尔文爱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爱身上活泼的小松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民在他眼里是那么神秘,他仔细观察,他动脑思考,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实一个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热爱,离不开认真。画家达芬奇为了画得更准确,每天要观察几百个鸡蛋;雕塑家罗丹在进行雕刻是把自己的好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还有哪些科学家在认真工作时也发生了这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下在书中寻找吧!
板书设计:
棕色粗糙
8.小松鼠看错了达尔文→树干
一动不动很久
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本节课就“图形与几何”进行讲解。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组成。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用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十组,每组4—5人,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向学生说明任务要求。
活动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如何将立体图的三视图画出来。五分钟之后,从所画立体图相同的两个小组选出一组将小组成员讨论出的三视图画到黑板上,另一组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所画三视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画三视图的步骤(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重点说明画三视图时的细节问题,如看不见的边用虚线表示、尺寸的确定与实物一一对应(严谨性),总结寻找画几何体三视图的规律(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矩形、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都为圆形,但圆锥俯视图中间有一黑点、球的三视图都为圆形)。
【设计意图】画三视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现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几何体,训练学生由视图到立体图的转换能力,进一步说明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三种视图来描述。
【设计意图】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用逆推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
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下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穷人》,课题分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根据第二课时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六年级S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写的是家境贫寒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窘困,毅然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单元“情暖人间”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赞歌,学习这个单元,主要感受朋友、亲人、邻里的真情。本文是学习了第一篇课文关于朋友真情之后,学生进一步感受邻里的真情,(这些话可否不说呀?我怕时间不够。或者再简缩一点。呵呵)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人间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们得到人文启迪的好题材。
(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不像中学的,他不是文体的归类,而是从写作内容上归类。第四单元为“情暖人间”,其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长》。)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够具体了吗?哈哈)
3、情感目标:体会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得到人文启迪。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人物。
2、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通过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问题教学法、对话问答启发法、诵读教学法。
(二)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
(我选择第二课时为我的说课内容,还要说明课时安排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穷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正当桑娜等夫心切之时,她做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完整的导语可否不出现在说课稿中?)
(设计依据:描述画面,带入情境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感情,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二)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为了便于授课,使教学程序更加有条理,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以下5个问题展开整篇课文的教学。
1、 第二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参考:写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结果内心忐忑不安,担心丈夫不同意。)(说可时不必念出来)(下同)
我将运用问题教学法把学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找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点名提问学生,然后师生集体纠正、总结,老师概况板书(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顿也好)。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体会六个省略号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师引导:据其家庭情况她有能力帮助西蒙抚养孩子吗?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的人。)
运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并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进行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2、 第三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参考:写渔夫回来听说邻居西蒙死了,主动要求妻子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分别找出描写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同时提出问题:渔夫的脸为什么会变得严肃、忧虑?“熬”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师生集体解疑,老师板书(渔夫:忧虑、得……报过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 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词句及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从而体会、归纳渔夫的'人物特点,最后师生集体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
(依据:小组交流是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4、 从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体会到什么?
(参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从而体会文章情感,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感受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
(依据:把朗读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有感悟后品读,在品读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读的方法教与学生,“授之以渔”,也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三)总结
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归纳课文主题,再次品读小说语言,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在学习文章之后,从主人公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八、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续写故事的作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渔夫和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九、板书设计
(我就觉得这板书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钟说课,哪能写得了那么多字啊?呜呜……我想办法精简一下吧!对了,能不能只板书课题,板书设计只在说课稿中呈现呢?嘿嘿……)
穷人
人物 内心变化 性格特点 主题
温暖而舒适
心惊肉跳 勤劳、善良 穷苦的劳动
没有抱怨 人们淳朴、
桑娜 非……不可 善良,宁可
脸色苍白 善良、同情,关心他人 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 也要帮助别
穷人 揍我一顿也好! 人的高尚品
质。
严肃、忧虑
渔夫 得抱过来 善良、同情、关心穷人
能熬得过去
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脉络清晰。
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动细腻。
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课文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为《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里,辰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的滋润着万物。“润物”:滋润万物。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乃”“晓”“随”的笔顺。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前置性作业:
1、自主学习课后生字并组词。
2、 借助拼音朗读两首古诗。
3、搜集杜甫、孟浩然的资料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诗人。
4、搜集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1、背诵杜牧的《山行》。
2、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四步骤吗?
(1)解诗题,知诗人。
(2)读诗句,解诗意。
(3)品诗句,悟诗情。
(4)诵古诗,想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老师有三个要求:
(1)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读懂,明白古诗的意思。
(3)读好,读出诗人的心情(出示)。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出示生字:乃、晓、随、细、眠、润、潜。
(1)同位互读。
(2)指名读,同位组词。
(3)齐读。
2、自学生字,借助笔顺。
记住“乃”“晓”“随”的笔顺。
3、在书上描红。田字格临写。展示评价。
(三)学习古诗《春雨》:
1、生字都认识了,不知道古诗读得怎么样?
(1)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练读。
(3)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5)齐读。
2、读懂古诗,明白诗句的'意思。
(1)自读诗句,把不理解的诗词画上问号,读懂的写上自己的理解。
①好雨:及时雨。
②质疑: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
③时节:季节、时令。乃:就。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学生借助理解和图画尝试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3、品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心情。
诗人写这首古诗是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小声地读,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去发现。
“好雨”————赞美。
4、齐背古诗。
(四)拓展延伸。
1、了解诗人杜甫。
唐代诗人,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世人称杜甫为“诗圣”,他的诗大多忧国忧民,如“三吏”“三别”、《兵车行》、《春望》等很多作品世代流传。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出示《春夜喜雨》的全篇积累背诵。
《春雨》原名为《春夜喜雨》,全诗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学唱《春雨》。
说板书设计:
春雨—————《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 赞美) 润物细无声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生字词语。
(二)揭题:
板书:春晓
1、谁明白诗题的意思?
解题: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师生资料共享)
(三)读诗句,解诗意: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
2、理解单字的意思:
①眠:睡觉。
②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闻:听到。
④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7)齐读这两句诗。
4、诵诗句,悟诗情。
(1)联系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人的心情。
(2)借助图画猜猜诗人的心情。
(3)全班交流。
读出诗人的心情。
5、背诵古诗。
6、学唱《春晓》。
(四)展示背诵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春晓 唐 孟浩然
听到———————— 处处闻啼鸟 赞美春景
想到—————————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惋惜花落
附:描写春天的诗。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来自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今天,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说说《月光启蒙》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亲情依依”,向我们展示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月光启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矿诗人孙友田,原题是《月光母亲》。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孩提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给自己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是母亲为他打开了民间文学宝库,使他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全文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自始至终贯注着浓郁的母子亲情,真挚感人。
文章语言纯朴优美、感情真挚。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这篇文章课文插图精美,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情意目标: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中主要以品读感悟法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点词推敲的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农远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音频文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本地民谣,童谣,作为知识拓展,使学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自由读、合作读、赛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各种读书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利用农远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这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流利,读准确;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启蒙”的含义。
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教学程序。
(一)、提纲挈领,理清文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启蒙》一课,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月光下,母亲是怎样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进行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理清思路,为下面的教学奠基。另外让学生板书,可以锻炼学生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月光启蒙》说课稿 相关内容:听《二泉映月》断想《拉萨古城》教学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导读教案设计《少年王冕》教学案例《鞋匠的儿子》说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二)、感悟启蒙,体会情感
“唱歌谣”部分
1、质朴的歌谣,甜美的歌声——感悟母亲带给“我”的美好向往。
(1)、请同学们把课文里的歌谣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生自由读。课件出示两首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②学生交流,谈从歌谣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感情朗读,重点指导读出歌谣的韵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感受歌谣的内涵及意蕴美
2、过渡:同学们读得好听,母亲唱得更好听。课件播放农远资源下载的音频文件(母亲清唱歌谣)
①同学们闭目倾听,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导理解并读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句话。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沉浸在母亲甜美的声音中,自然而然展开灵动想象,进入文本营造的美好意境。
(在这个步骤上,农远资源确实帮了大忙。如何让学生感受母亲声音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犹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语言——很难。当时就上共享素材库找到这段音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母亲天籁般的哼唱,让学生无比陶醉,这下,连“芳香的音韵”这个看起来搭配不当的词组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而且,学生读书的声音也变得无比甜美,动听。)
3、母亲不识字,却是如何熟记这么动听的歌谣?
①指名学生谈,相机解释“莲花落”。
②指导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里的两个“长”字,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③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虽然土地贫瘠,部长五谷,但是依然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给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们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启蒙老师!设计意图:唤起情感,渗透民族主义教育。
“讲故事”部分
过渡:母亲不但会唱甜美的歌谣,还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圣洁的形象——感怀母亲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
(1)朗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点引导了解“……”和理解“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这句话。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感情朗读。
“唱童谣”部分
风趣的童谣,轻松的气氛——感谢母亲赐予“我”天真活泼的童年
多媒体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月光启蒙》说课稿 相关内容:听《二泉映月》断想《拉萨古城》教学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导读教案设计《少年王冕》教学案例《鞋匠的儿子》说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1)指名读,正音。
(2)师生小结童谣特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童谣。
(3)朗读展示。看谁能读出“风趣幽默”来。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谣。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谣使教室里爆发阵阵欢笑,气氛轻松欢快。我告诉学生,至少这种民间文化艺术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希望他们把这种欢乐传承下去。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本身就喜欢童谣,那就让他们尽情读。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在读中理解文本,享受学习的快乐。
“猜谜语”部分
好玩的谜语,爱意的嗔骂。——感激母亲给了“我”思维的启迪。
(1)学生同桌分角色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朗读。
(三)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过渡:如今,孙友田已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月光下的启蒙。请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生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设计意图:运用“引读法”做到创设情境培养情,加强朗读感受情,文字训练品味情,以情激情强化情。掌握契机,引用文中蕴含的情和自己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读。(让我们怀着对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亲敬佩之情,读读这个自然段。)
过渡: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其实已身患重病……课件出示: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小练笔: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学生交流练笔,深情诵读。
设计意图:我在朗诵这段文字时进行了比较细腻的处理,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尽可能配合这句话的感情基调,创设出一个特殊的情境。以情传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师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五、说板书设计
唱歌谣
17、月光启蒙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展现了清楚的教学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替”,板书我让学生自己归纳内容并完成板书,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六、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
这堂课从一开始,我就参考了远教资源的教案设计。观看了“名师教学”视频。然后结合各方面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编写。在课堂教学中,我借鉴了别人的课件,做了一些修改,变成自己的。同时采用了资源库的音频文件(母亲清唱歌谣部分),这个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有用。虽然我的教学课件略显单薄,但是我认为自己把远教资源用在点上了,事实上,这堂课确实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孩子们也喜欢,学习效果很好。远教资源为农村教育的飞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利用远教资源,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师。
以上是本人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教学《月光启蒙》的一些设想,恳请大家指教。谢谢!
《月光启蒙》说课稿 相关内容:听《二泉映月》断想《拉萨古城》教学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导读教案设计《少年王冕》教学案例《鞋匠的儿子》说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说课稿 6
一说活动依据
1、依照“做守规则的好少年”活动要求,强化规则意识。
2、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 “法治”的理解。
二说活动目标
我和队员们共同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队员懂得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规则。
2、在体验中,让队员感受到树立规则、自我保护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活动,树立队员法治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基础。
三、说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有访谈、情景剧、童谣、作品展示等。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我和队员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1、各小队队员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搜集活动资料,有的准备活动道具,有的进行排练,还有的自主设计完成安全提示语。
2、中队辅导员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对小队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说活动设计
(小王子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因为很多学生读过《小王子》这本书,特别熟悉和喜欢小王子。他的到来让学生感到新奇好玩。创设情境,介绍嘉宾
队员们,今天有一个神秘人物也来参加我们的队会,他就是小王子。对地球一无所知的他,在访问了邻近的几座星球后来到地球,来参加4。1中队队会,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出示小王子图片及画外音,(大家好,认识我吗?我是你们喜欢的小王子,很高兴能参加你们的队会)掌声欢迎这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特殊嘉宾。
小王子,你知道吗?课间十分钟是队员们最美好的时光,可以游戏放松,但在课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甚至一些安全隐患,今天希望你和我们共同开启课间十分钟的探究之旅。
环节一课间活动之我见
小王子,4.1中队队员们在开展活动时特别积极,太阳小队队员们主要负责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的表现,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观察着周围的大世界,请看他们发来的报道。
(学生一上场)大家好, 我是太阳小队队长,请大家随我的镜头看看课间的`情况,出示图片:走廊里打闹、追逐;上下跨楼梯;趴在窗台往下望,上课铃一响,队员纷纷冲进教室·····操场上学生拿着绳子转圈轮着,两个人对着疯闹,爬云梯。
队员们,无论是室内的同学还是室外同学的课间表现,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学生二上场)星星小队——案例回放
刚才看了太阳小队的现场报道,我真为同学们捏一把汗。同学们课间活动不慎造成的意外伤害,已经达到恶劣的程度,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我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的案例,希望给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学生三上场)大家好,我是月亮小队的队长,与那两个小队不同,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课间捕捉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请看我们的情景剧—课间十分钟。
下课了,有的队员相约一起看书,下棋,有的队员在操场排队调长绳。有的同学主动去提醒走廊跑跳,阻止打架的学生。
师:
有目的的活动是促进队员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第三个小队展示的内容与前两个小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队员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更想让队员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心灵有所触动,思想受到震撼,让遵守规则铭记在心。
环节二课间活动之我思
队员们,观看了三个小队提供图片和视频以及情景剧,你们有什么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此时,队员们进入热烈的讨论交流环节,队友们对自己以前的表现做了深刻地反思,课间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但是应在守秩序守规则的前提下展开,他们决心改掉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去帮助其他学生,让课间活动有秩序,让校园更安全。
学生交流后,
主持人:小王子, 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有何感想?
小王子:真没想到,课间活动那么丰富,挺有趣的,我也想参加;但看到课间那些不守规则,不文明的行为,我又感到害怕,如果发生危险可怎么办?
主持人:队员们,给小王子些信心好吗?
队员们情绪高扬,异口同声的说:我能行,我会做得更好!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议的充分,交流的全面,而小王子的疑虑让队员们情绪高昂信心满满,他们愿意为小王子做榜样,他们愿意将守秩序遵守规则熟记于心,并能践行在生活学习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属于队员们的自主教育,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最好的教育就是队员的自主教育。队员们把安全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小王子的加入,队员们表达了发挥正能量的愿望,从而使遵规守纪切实落实到课间活动的行为中。
面对着铮铮誓言,三个小队又付诸哪些行动呢?
环节三课间活动之我行(图片形式出现)
太阳小队:
为了每一位队员铭记安全,他们小队设计提示语(含有队徽),将时刻提醒同学们遵守规则,秩序。
当走廊看到横冲直撞,出示提示语,告诉他轻声慢步守秩序;当看到有人滑楼梯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右侧慢行保安全;当操场打架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团结友爱促和谐。当看到拥挤出门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礼让他人是美德。
星星小队制作了宣传画。
张贴到校园橱窗,让每一名队员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月亮小队则编写拍手歌。
(小王子感悟画外音)今天有幸参加4.1中队队会,知道地球人的生活是有秩序讲规则的,我感受到小伙伴的热情,谢谢你们。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 4.1队员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六、总结提升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了达成课间活动懂规则,守秩序这一目标,各小队队员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宣传课间安全知识、规则,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已了解了不少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了如何预防,懂得遵守秩序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合作拍手歌《课间十分钟》,从而深化主题,也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活动评价
此环节是活动的伸展,“争星创牌”活动是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雏鹰奖章评价激励作用的体现,学校把“遵规守纪”作为一颗星提出来,要求每位少先队员懂得“从小学习做人”的目标要求。内容分四部分,自评、家长评提前进行,小队评和中队评现在进行。各小队《长大》中队小队月评展示。在评星活动,全体队员承诺:一定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队员。
(争相创牌——尊规守纪星现场评价)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队员在照镜子中进行自查,在正衣冠中明辩是非,在治治病中牢记法治。队员们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评价每一位队员。再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八、活动反思
队课活动结束了,然而,队员们仿佛得到重生,小王子作为特邀嘉宾贯穿整个活动,不但增加队员的新鲜感,极大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更感受到他善思好问乐学,愿意学习新知识新规则新秩序,愿意向自我挑战,而这正是我们开展队会的目的所在。
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尽善尽美的,本次队课活动我们邀请了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参与,结果,家长只是看客,见证队员们的活动,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是我和队员们设计活动时的疏忽,下次活动我们一定让家长参与设计,参与活动,参与评价。
说课稿 7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
一、 说教材
1、 教材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水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个地的水果市场,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水果,且取材方便,它的种类很多比如说:苹果、香蕉、荔枝橘子等。其中他们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味道不同,吃起来营养丰富。虽然幼儿知道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的外型、用途,营养价值都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还不怎么爱吃水果。因此,有必要让幼儿水果的用途,特征、营养价值,我认为选则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及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及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因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幼儿。
2、 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到向作用,其中既又独立表达成分,又有融合的一面,目标定为:
1、 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型,用途,及营养价值。
2、 幼儿通过游戏自己创编水果儿歌,进一步了解水果。
3、 幼儿大胆探索,大胆表达,绘画水果。
3、 活动重难点;根据纲要学习掌握水果的外型,颜色,用途等。并能够大胆的绘画水果。我们树立了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等。
4、 活动准备
1、 空间准备:五张桌子,便于操作。
2、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头蚀,水果卡片。
3、 经验准备:幼儿在知道水果的一定程度上更加能够掌握好本次活动。
二、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指出教师和幼儿应合作探究,因此,本次活动了事不仅要以可爱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外,还要挖掘本次活动的价值。采用的教法有:
1、 操作法它是建沟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就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要探索水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比一比中获得感知。
2、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给幼儿讲解,把事物和教具呈现给幼儿看,帮助他们获得理解。
3、 游戏法游戏是活动的基本方法。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为说过创编水果儿歌,进一步的了解水果,熟悉水果。
4、 尝试法 在教学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绘画自己喜欢的水果
三、 说学法
本次活动的学法有;
1 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活动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实践探究。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知水果。
2、尝试法 幼儿通过自己绘画说过得到了动手的锻炼,并取进一步的了解水果。
3体验法 心理学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会比平时提高很多倍,为了使幼儿更加熟悉水果,我们就采用了幼儿的体验法。
四、 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换换相扣来组织此活动,活动程序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游戏结合--实践体验--情感交流--审美延伸
一、 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采用幼儿熟悉的苹果姐姐的身份出现,要请幼儿到水果王国做客。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吸引幼儿的兴趣。通过音乐的过度到第二个环节。
二、 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的好奇、好动的心理,老师可以说水果宝宝害羞不肯出来,有幼儿来请水果宝宝,一一出示了水果,并通过幼儿的感知取了解水果的`颜色、形状,用途和营养价值。游戏过度到第三个环节。
三、 游戏结合
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以游戏的方式请幼儿自己来表演喜欢的水果宝宝水果,并取和幼儿一起来为水果宝宝的儿歌。加深幼儿对水果的印象和了解。
四、 实践体验
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以后,老师可以请幼儿为水果宝宝照相,用什么来照相〈水彩笔〉,幼儿肯定非常的好奇,都想来画一画,教师可以让幼儿来绘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自己画的水果。比如说:我喜欢我画的苹果,因为它的颜色好看,形状好看,吃起来好吃,所以我喜欢苹果。
五、 情感交流
在前面的活动过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幼儿互相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为什么喜欢?
六、 小结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认识了水果的颜色、形状、用途和营养价值,那么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说过,幼儿可以和和爸爸妈妈一起取更多的了解。
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8页的数学广角例1,也就是重叠问题。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1.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现在要拿来面对班学生进行教学,无疑在内容上要进行简化,在教学上要进行细化,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这节课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集合的知识体系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还没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2、 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说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 三年级学生 来说, 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 向 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学生对重叠问题的理解,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我用:
提问诱导法。
直接观察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开展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在获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 、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我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
动手操作法
观察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猜一猜,说一说,贴一贴,画一画,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重叠的含义,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下面我说说我的教学程序
一)【第一个环节】脑筋急转弯,激趣导入
我先出示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估计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而其他学生在这几位学生的解释下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身份特殊的妈妈既是妈妈,又是女儿的重叠身份。这样,通过脑筋急转弯为后面学生理解重叠打下基础,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 】
(一)、认知冲突,直观感悟
1、观察表格、收集数据
我用课件出示一张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情况表,让学生观察
再问学生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我估计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来报语文的有8人,报数学的有9人,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人,9人。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以后,我指着板书又问那你们说报语文小组的和报数学小组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我估计一部分学生会说17人,8+9=17.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会说不是17人,这时,我请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为什么说不是17人。学生会说有些人是两个名字的,不能算两次。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给予赞赏:你观察得真仔细!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点
2、发现问题
我引导其他学生观察有几个学生是两个名字的'以后,问学生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说说明他既报了语文组,又报了数学组。对回答的学生,我会及时表扬:你这句话说得真好。 既……又……
数学最重要的是思考,没有思考的课堂是无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不断深入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解答出现分歧时, 激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索创造条件。
(二)引出集合图,加深理解
集合是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是不现实的。这需要老师帮学生搭好思考的舞台。因此,我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先画好了两个不同颜色的集合圈,分别表示报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让学生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1、 贴一贴,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把我事先准备好的写好姓名的小纸贴到对应的圈里面。
2、议一议,画一画,小组之间商量一下遇到两种都报的同学,应该把名字放到哪里?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
在学生画的时候,我在课堂巡视,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
3、小组汇报两样都报的同学应该在哪儿,得出结论。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想学生这时会移动两个圈,把它们交叉在一起,把两样都报的同学放在交叉处。这时,我让全体学生一起表扬上台演示的小组,让学生体验生生互评的快乐。
4、我在黑板上指着学生摆好的集合图问一问:蓝圈表示什么?(报语文小组的)黄圈表示什么?(报数学小组的)中间交叉的部分呢?(既报数学小组,又报语文小组的)左边表示什么? 更明确地应该怎么说?(只报语文小组的。)右边表示什么? 更明确地应该怎么说?(只报数学小组的。)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所以,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因此,通过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明晰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只报语文小组的,只报数学小组的,既报语文小组,又报数学小组的。这样,既美观又直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
(三)、思维碰撞,掌握算法
1、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算出总人数。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估计学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8+9-3。这时,我请学生反馈自己的算式,并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重点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3。说话其实是整理自己思路的一个过程,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明晰为什么要这么算。
2、归纳揭题
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数学广角中的一个重叠问题,同时板书 数学广角 重叠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这样的重叠圈,帮助理解。它又有另一个名字,韦恩图,是100多年前英国名叫韦恩的逻辑家想到,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让你的名字流传千古。
三、巩固练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我设计了四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1)书本110页第一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答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天鹅为什么要放中间?
(2)一群小朋友在操场排队做操,小明排的位置从前往后数排第4,从后往前数也排4,这对一共有几个同学?
(3)书本110页第2题
(4)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5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13人。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几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几人?只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几人?
这四个练习,从易到难,逐步递进,我相信,学生通过这几个题的联系,可以很好地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归纳总结
我提问学生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都通过了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的?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概括。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说板书设计
我整节课的板书就是这样(用手指黑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本节课比较抽象的内容有简洁的文字和图解表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9
我今天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白鹭》的第二课时教学。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将在课前制作好课件,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以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使他们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白鹭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
在欣赏“钓鱼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一节,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让他们在品读中体会拟人句表达出的喜爱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韵味十足,“诗”趣横生。再通过多媒体演示,让白鹭在田间垂钓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在欣赏“瞭望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真的是在瞭望吗?它可能在干什么? 提示学生通过“早晨” 、“孤独” 、“悠然” 等词想象出白鹭也许在等待早出的同伴、欣赏清晨的美景……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欣赏“低飞图”时,重点引导学生从“乐”字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并让学生动起来,边读边用双手轻轻地做出飞行的动作,此时,整个教室出现了一幅白鹭群飞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无穷的乐趣。
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且是一幅画,一幅活的画。然而。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作者是怎么看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第9节,体会白鹭就像一首优美的歌,同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后出示艾青的.一首诗: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让同学们读一读,说体会,再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题目是《芭蕾舞演员》。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芭蕾舞演员也好,白鹭也罢,都是美的精灵。提问: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话来赞美白鹭吗?可以仿照艾青的诗句。然后交流自己创作的诗,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根据课文创作的小诗: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比白鹤柔婉
比朱鹭轻巧
比苍鹭清纯
赏读完全文,我再引导学生思考:白露是一首诗,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首诗?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出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后我想给学生留这样几道作业:
1、细细揣摩第七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是在瞭望吗?》为题,用“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
2、学了这篇美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写下来。
说课稿 10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03-27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说课稿10-28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