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3-23 18:05: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说课稿合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语文说课稿合集6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地位

  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出自于苏州大学出版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几课。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沁园春 长沙》这首诗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完善自我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生情况

  我所教授的是职高的学生,通过平时对职高学生的观察,大多学生虽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并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情感体验来看,学生们正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所以对篇诗词的也容易把握,而且能够善于小组合作探究并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现在社会的人才标准对职高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职高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从重视从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把握重难点来制定教学目标,难度低,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无法接受,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方法,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了解词作的背景,并且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2.情感目标:学习感受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3.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诗词,要以掌握一定的鉴识赏析的方法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们触类旁通,诗词大多以表达感情,抒发胸臆为目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要把握,以便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我总结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词作的背景,弄清词的思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2.重点掌握词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学会积累。

  难点:1.怎样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2.怎样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第一、说教法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的课堂教学,致使语文教学脱离了实际的社会生活,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专业课更感兴趣,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将来毕业了对自己有用就行,因此觉得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参与意识,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这样下来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使他们获取获得知识的方法,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去表达。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点拨法、多媒体教学法

  第二、说学法

  学生要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学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学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六、说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方面: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出来真挚而又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诗词的境界。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激趣导入

  职高的语文教学方面,不仅要关注语文这一学科本身,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事迹来引入本课,(并播放幻灯片),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本次课程的开始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学生回答对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评价。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上来。

  教师明确: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泽东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以及幻灯片显示历史战斗中的毛泽东同志)

  讲完历史事迹后,向同学们讲述毛泽东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继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明确:《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作于1926年秋的一首情彩飞扬的诗词,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第二、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学习诗词之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授课之前,随机挑选一位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本篇诗词的创造背景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总结能力,又能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完善。

  教师明确:《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第三、诵读欣赏法,着重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观以前诗歌鉴赏的误答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轻读诗,重做题,语感弱,对诗词理解不强等,朱光潜也曾说过,一般青年人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说明现代学生在朗读、品读诗歌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所以,学习诗词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重点,因此,学习诗词前的朗读必不可少。我选择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

  (1)听读,多媒体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拨:学生们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诗词描绘出来。

  教师进行总结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湘江的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远远望见层层叠叠的树林,经过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湘江碧绿清澈,无数船儿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水里自由的游泳,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么能没有思绪呢?谁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回忆当年,曾经有许多同志到这里游览,度过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值青春年少之时,同学们意气风发,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遒劲有力的文字,视反动阶级为粪土。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教师点拨:注意诗词中的生字词

  第四、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诗词

  教师知道学生对全诗词的两大部分有一个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问: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明确: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谁主沉浮?”这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正体现了本篇的中心思想。

  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追忆了同学时光,又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第五、着重分析诗词,分别理解上阕和下阕

  1.分析上阕

  学生齐读上阕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问:(1)作者在前三句给我们交代了什么情况?

  (2)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

  (3)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4)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学生分组讨论有利于进到学生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并少走弯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教师明确:

  (1)时间为深秋,地点为橘子洲,游者为作者独自一人。

  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独立一词不仅表明了站在橘子洲头的是独自一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2)中间七句。

  (3)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 物,由点到面。

  (4)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2、分析下阕

  教师读下阕内容,问:下阕忆往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出问题后,学生仍然合作交流,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竞争,这样下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的信息量,每个同学自身对诗词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互补中得到提高。(好处: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于专业,如果在学校擅于团队合作,在工作中一样能发挥合作力量)

  教师点拨: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问”,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技能目标: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本课是属于“歌颂祖国,体会爱国情感”的范畴,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便确定为: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香港,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精神,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我通过网络技术做好了香港的风光旅游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体验优美语句,再通过有表情地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合作学习法。

  在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导游组,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探究,找出特色词语,相互鼓励当好小导游,相互评价,相互进步,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选小导游,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小导游。

  (二)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1、听一听,整体感知。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娓娓动

  听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学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东方之珠”的含义不就被老师引出来了吗,而且引得不露痕迹。

  2、读一读,初步感受。

  新教材倡导“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体现一种新的教学

  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新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就设计了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后,自主、合作朗读:你们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绍给你的游客呢?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朗读,回答得非常积极,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美丽夜景。

  3、找一找,重点指导。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

  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小小导游组按照自己选取的景点,讨论讨论,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抓住了景点的重点,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这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演一演,内化感知。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

  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三)趣味作业,展示个性。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重文本”,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升华感情、陶冶情操。同时也要“超文本”,所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说、写,向大家展示芙蓉区的'“东方之珠”西垅小学,并且安排了趣味盎然的其他作业:

  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

  2、爱画画的你,不妨画出香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读出香港各旅游地景色的特点。

  4、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这样的趣味作业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独特的个性,学生的作业汇报课上,大部分同学的展示非常精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这也使《东方之珠》这节课达到了课后的另一个高潮。

  四、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把全班分成导游小组,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介绍得绘声绘色,俨然成了一位尽职的“导游”,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合作,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巩固。景点特色词语的介绍,学生找得很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方法,对于以后的课文学习起了一个铺垫加深的作用。我特别满意的还有学生趣味作业的展示,他们在小伙伴面前自信地介绍,许多同学第二天一早就拽着我的手,要我欣赏他们的作业呢!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但我认为做得不够的是,因为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在导游时,导游词不够精彩,我想以后应多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的实践感知,不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阅读,这样才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4、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其中培养读书兴趣,引导个性化的朗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够朗读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里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与欣赏,理解与思考。具体方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来谈。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分以下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

  (一)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通过词语过关的形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同时为下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字词的铺垫。

  (二) 跟随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花开的美。结合插图形象感知,读好短语“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然后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进而读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经历由好奇到高兴的心情转变,进而读好课文。在此过程中,还引导说话“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有什么打算?”借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打算的人,同时培养了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难过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于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设计了说话的训练,“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愿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睁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语”等词语,让学生角色表演,体会小松鼠心里的奇怪、意外之情,采用小组比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能。同时,渗透了“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从偏旁了解了自言自语的含义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语文说课稿 篇4

  教材解读:

  《明天,我们毕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以“师恩难忘”为话题选材和编写的。本单元收录的这几篇课文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6年学习生活及成长经历的回顾,以抒发浓浓的眷恋之情,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章的语言朴质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细致有序,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题目浓缩六年来的最美好的回忆和最美好的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依托教材,找准读与说、读与写的契合点,以情动人,课堂做到既发展学生语言,又能营造一个情感共生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路,把握“眷念”这一条中心线索:离别母校,作者心中有剪不断的眷恋之情,说一说

  作者心中牵挂的都有些什么?

  校园里诱人的一切——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老师的深情教诲

  (2)深切体会离别感恩情。临别之际,除了眷恋,作者心中还有一份深深的感恩之情,虔诚的赞美之歌在这时响起,火热的诗句如涌泉在心头涌起。结合课文

  (3)唤醒自我体验,诉说属于自己的一段真情故事

  (4)我手写我心,表达心中难舍的依恋(赞颂老师之歌,回顾温馨同学友情……

  教学预设及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情感预热,初读感知

  此环节我想用一段深情的导语,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环境切换以及舒缓的音乐融合唤起对即将离别母校生活的回忆。

  二、定格文本镜头,再现多姿的校园生活

  出示课文中不同的场景画面。提问:“你从哪个场景中找到了自己快乐的往事?”

  1.组织交流

  2.除了这些场景,你的脑海里还珍藏了那些难忘的美好事物?

  3. 六年里,这么美好的画面真是太多太多了,他们组合在一起多像…..出示:“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4.提问:“你从五彩斑斓”中读懂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 学生比赛朗读课文第3-4小节。

  [此处设计我努力要做到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对教材有所取舍,让学生捕捉每一个场景,通过有创意取名、朗读品味感悟等手段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三、移情体验,补白情境,诉说属于自己的真情故事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此处注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和仿写:

  1)“是您, ”

  2)“您是, ”

  四、我手写我心,表达心中难舍的依恋

  丁雪飞 老师在毕业临行前想为他的老师做些什么?

  1.你想送你的老师哪首歌?齐唱《每当走过教师的窗前》

  2.学生把各自火一样的诗句写在贺卡上,下课送给自己喜爱的老师。

  [这部分主要是促进孩子对老师感情的再次深化,同时,读写结合,提高孩子真情表达的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瓶里的水又太少,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我准备设计了二课时完成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一课时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3、体会“到处”是什么意思,明白乌鸦找水找得有多辛苦;4、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那种精神。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上,难点是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学习乌鸦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方面都较上学期有所提高,但是识字、写字还是低段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落实好识字、写字,才能为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学乌鸦找水时的辛苦,以及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乌鸦很渴却又找不到水时的那种焦急的心情。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乌鸦喝水的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动脑、运手、动口,全面、全程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看图导入

  先让学生欣赏三幅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连起来讲了一个故事,通过提问“想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引出本课的课题:乌鸦喝水。直接开门见山,其实学生在家里已经预习过了课文,所以完全能讲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乌鸦喝水,这样就很直接地引出了课题,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开始真正进入了课堂,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引出课题后开始指导学生区分“乌”和“鸟“两个字,对“乌”字再巩固一下,紧接着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一说每幅图上的乌鸦正在干什么”,由于学生预习过了课文,而且是看着图来讲,所以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讲得很到位,既是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又为后面引入到正文打下了基础,到第三幅图学生说乌鸦喝到水了,我马上就接“那乌鸦到底是怎么喝到水的呀,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就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

  2、学习生字

  揭示课题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识字的教学,我们知道,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识字又恰巧是最枯燥的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我特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变更不同的方式出示生字,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也有一对一对的,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死板老套的教法,鼓励学生多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自己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当小老师读、同桌互读等等,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而且在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识字本领也越来越好,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都是一步步来的,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边读边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特别是一些相似的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再总结识记方法,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交流过程,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我发现学生会记得更牢,最后通过过渡语“调皮的生字宝宝没有把大家打倒,那吴老师要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那么准确、流利的朗读就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想想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了乌鸦从开始的口渴难受到最后想出办法时的高兴,从中又体会到了找到水的快乐和喝不到水的难过,虽然是短短的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已经让学生领悟到了乌鸦喝水这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小乌鸦的机灵聪明和爱动脑筋,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

  4、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利用“乌鸦会找到哪些地方呢?”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例举了各种地方,从而理解了“到处”这个词的意思,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不容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充当小乌鸦这个角色,感受小乌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说一说,做一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高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设计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诗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诗歌中人物鉴赏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诗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推荐】语文说课稿合集6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荷花说课稿03-22

语文《离骚》说课稿11-13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荷花》语文说课稿03-11

《赶海》语文说课稿03-11

散步语文说课稿03-22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0-12

《离骚》说课稿推荐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