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三顾茅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我还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堂作业,找到文中三个比喻句抄写下来,想想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诚心诚意”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体会诚意”“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刘备这个人物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并由这一词语引发疑问:刘备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线索更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民主导学
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围绕以上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中的含义,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后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在学生汇报人物对话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对话时的场面,教师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嚷时不耐烦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读出刘备责备兄弟时的内心的想法,体会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这时学生再读时眼前的画面更加真实,学生也更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在学生汇报人物动作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中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先生的尊重,届时,我还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句名言,此时,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这时再次引出课前的问题: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并引导学生自读第四小节,透过“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指点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三、检测导结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指导学生想一想,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比喻句。在此处,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文后第5题的要求,用来到……只见……进行仿写,使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四季的色彩》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以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 “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不同的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对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有初步了解,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了解四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
(3)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并能表达个人对作品的感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四季不同的色彩特点。(2)初步了解四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3)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体会四季不同的色彩感受。(2)通过欣赏、比较、初浅的了解风景画家的作品表现形式及特点。(3)通过讨论、归纳知道欣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三、说学情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美术表达能力,在本课学习中,尤其要关注以前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对那些勇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更深层次的交流。在欣赏交流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表达的学习态度,使全班学生在本次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四、说教法
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以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采用“认识四季—欣赏名作—鉴赏名作—新年祝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表达和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导入。
我们刚刚过完元旦,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为了迎接新年,我们今天就来一个小小的竞赛。首先我考考大家,一年有几个季节?那我把大家分成春夏秋冬四组,现在我们就开始比赛。
(二)第一关:认识四季
1、请说一说你最喜欢一年中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它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学生用语言描述出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师根据情况追问季节色彩特点)
2、老师这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让它唤起我们美好的回忆。(播放课件四季风景图片学生试着用“这是___季,是___季节”来形容它。)
3、猜一猜教师出示四幅色调图,学生猜出它所代表的季节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四季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回忆。】
(三)第二关:名作欣赏
1、分组欣赏四幅作品,教师提出问题:(1)画面表现了哪些事物,运用了哪些色彩?
(2)画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3)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先欣赏、讨论再分组交流作品。教师对四位画家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欣赏了这几幅作品,你能说出欣赏的基本方法吗?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四)第三关:名作鉴赏
1、刚才我们已经分组欣赏了四幅作品,现在大家仔细看看这四幅作品有什么异同?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并抢答。)
2、小结:其实在画外,他们还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他们都出生于平凡的家庭,他们一生都起伏不平,他们都拥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他们,还有哪些方法呢?(上网,查资料,看画展……)
3、游戏:老师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了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你能猜出是谁的作品吗?
(教师分组出示四名画家的代表作,让学生抢答出是谁的作品。)
【感受不同创作形式与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五)新年祝愿
1、谁来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伟大的作品。(学生竞猜)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成为大师的秘密,那你们想成为大师么?(想)老师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早日成为像大师一样伟大的人。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好美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彩色的泡泡》。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欢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泡泡画"活动,让幼儿蘸一蘸、吹一吹、压一压、印一印的过程,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通过课件巩固红、黄、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
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瓶子口的方法作画。
3、情感目标:体验用瓶子口印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瓶子口的方法作画,注意个人卫生、体验个人的快乐。
活动难点:学会用瓶子口的方法作画的技巧。
活动准备:Ppt课件、水粉颜料、画纸、瓶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1、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蘸一蘸、压一压、印一印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 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印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印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 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印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印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颜料调的太稀,导致部分孩子弄脏了衣服,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在活动中印泡泡时,颜料混合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默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三、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灾难及环保的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再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一)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学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设计意图: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说板书设计
11、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易碎
只有一个 资源有限 精心保护
不能移居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我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感受。]
六、说教学特色
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农村的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农村的小学课堂变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学生,服务教学,我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所提供的三种模式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因为农村的孩子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本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搜集信息的能力也不太强,再加上这篇课文本身所讲的内容在一定层面上比较抽象,如果光靠教师解说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上是本人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些设想,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指教。谢谢!
说课稿 篇5
《电子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XX好,今天我的说课稿的课题是-------电子表格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历史性意义。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EXCEL,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EXCEL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编写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二册(第2版)。本课是本书的第三章——《电子表格》,主要内容是启动EXCEL、建立新工作簿、保存工作簿和设计电子表格。为以后系统深入的学习Excel打基础。
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代信息技术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Excel是继学习Word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第二个组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软件,更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能否对Excel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取决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我将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操作。他们对于新鲜的、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求知欲望强烈,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动手实践、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利用建构主义理论,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让学生至始至终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并以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件训练、自学、探究性操作,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熟悉Excel的启动、退出;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工作簿的建立、设计及保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合作学习,感受计算机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电子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及保存.
难点------电子表格的设计.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采用以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中发现、操作中感悟、交流中理解。
1. 任务驱动法
这一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始末。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制作身高对照表”的中心任务,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很轻松的就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能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 直观演示法 这一方法是第一课时的教法重点,通过老师的现场对excel的直观演示,对一个典型例子的透彻分析,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强化,达到理解记住的目的
“直观演示法”使老师引领同学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知识为老师的后期重难点做准备,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打基础
3.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的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足见“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中,为了很好的解决制作“身高对照表”这一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带着任务自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电脑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完成了意义建构(核心内容是信息不连续性、人的主体性以及情境对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选择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我对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原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前半课时集中处理关于EXCEL窗口的问题,后半课时进行实践操作,并作了一定的拓展。
下面谈谈我对本课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即:
引入课题——新课内容——拓展延伸
1.引入新课: 根据心理学分析,“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一开课,我使用了创设“水电费收费表”的情境,学生通过回忆家里的水电费收费情况来认识到表格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然后布置学习任务——完成一张简单的“水电费收费表”,以任务驱动法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为下一步的重难点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板块,又分为“启动EXCEL”、“认识EXCEL 窗口”和“制作电子表格”。
环节一:启动EXCEL
我让学生根据经验启动EXCEL,观察界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EXCEL,并出示一些来自生活中的表格,比如课程表、成绩表等,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个软件的用途。
环节二:认识EXCEL的窗口 新课标强调,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老师尽量不讲或少讲,只在学生的疑难处加以启发、引导和点拨。所以我采用对比法,不讲与WORD相同的部分,着重关注EXCEL特有的功能。在教学中通过课件(一个“认识EXCEL的窗口”的FLASH)、以及阅读课本和尝试性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EXCEL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讲解、演示EXCEL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并采用学生相互质疑、释疑的方法,既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锻炼了学生动手和动口两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
环节三:制作电子表格“水电费收费表” 在这个重要的操作环节中,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完成电子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及保存,响应开课时的任务驱动法。而在此过程中,怎样实现重点、突破难点呢?
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预习了课本,并做了我给他们的布置的作业----制作水电费收费表,所以,课堂上我先问问大家作业做得情况1如果都做了的话,那么我们就直入教学重难点,我先找个同学把TA的电子表展示出来,大家先评价学习,然后,针对大家后期重难点的学习我演示一个课本上的例子(教学演示法)2如果学生的作业做得不是特别理想,那我就让他们提出自己前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方法,(1如果有同学做了表格,但是遇到问题,我就在TA的基础上进行回答大家的错误2如果没有同学很好的做表,((⊙o⊙)?看来这个章节够难的(⊙o⊙)哦,那我就用自己手中的例子为大家讲解))
这里我针对大家的最好情况进行授课O(∩_∩)O~
第二课时(上机时间)-------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跟我上课演示例子难度相当的题目,供大家上机练习,展示,评价分享成果
【关于说课稿集合五篇】相关文章:
关于《蒸发》说课稿11-30
关于《蜗牛》说课稿11-30
关于数轴说课稿范文02-22
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21
关于《观沧海》说课稿12-05
关于《化石吟》说课稿10-30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
关于《窃读记》说课稿11-30
关于学会感恩说课稿范文11-19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