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20:3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模板9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3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教学〈2〉;会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

  4、教学准备:音乐、图片、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意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

  因此,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

  三、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法

  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通过诵读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诵读者的情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学法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3、合作学习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设计理念

  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

  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评价,在教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一读感知:

  1、揭示课题。(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来进入《所见》这首诗)

  2、“所见”是什么意思?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所见”就是诗人所看见的。

  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出示古诗。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上,有一首诗。借助拼音,谁能读会它?(应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纠正字音,必要时教师范读或领读,并指导读出节奏)。

  4、组成合作小组,互帮互助,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5、检查小组朗读情况。

  这一环节通过合作,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通过合作,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

  (二)、二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拔。

  在这个阶段,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动,教师的相应点技,以及不断地丰富画面,不正是理解诗意的过程吗?这里展示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讨论、交流、判断。学生在过程之间得到发展。

  (三)、三读想像

  1、看着画同带着想象朗读全诗。(齐读)

  2、想像一下,这牧童唱的会是什么样的歌。

  3、有感情地朗读过首诗(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

  体会诗情,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儿童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他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

  (四)、四读成诵

  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

  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

  (五)、写字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小螃蟹找工作》是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孩子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喜欢聆听动物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孩子很远。而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螃蟹找工作》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小螃蟹找工作》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特点及其与各类工作的关

  系。

  2.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适工作后的快乐心情。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对螃蟹有了直观地了解,同时也为故事里的小螃蟹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并能根据小螃蟹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螃蟹找工作。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制作了“小螃蟹找工作”的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如: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看谁最快猜出是什么动物?谜语: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横着跑,嘴里吐泡泡。

  (二)、设疑讨论——小螃蟹找工作。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课件边思考问题。“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为什么这

  些地方的工作不适合他?最后,小螃蟹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他?

  (三)、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的,所想到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出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五、设计亮点

  1、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我们给幼儿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而整个活动贯穿了开放提问,从而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增加了他们讲述的机会。

  2、活动的后半部分是一个小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并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寻找他们的特长,为它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最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使活动过程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喜爱动物,还能自觉地关注动物,善待动物,真诚而理性地对待每一个朋友。

说课稿 篇3

  一、课的设计: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是本课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动

  物跳跃来主导,使教材童趣化。本课的“导入”把听音乐、看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到体

  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入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足、脑并用的能力,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

  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等素质的练习。另外,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同时,还引进了音乐和舞蹈,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

  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按此制定了这节体育课,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1)、快乐的小兔子(2)、游戏:揪“狐狸”尾巴

  三、教学流程:

  随音乐跳兔子舞(热身)-----师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创想跳跃动作-----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游戏----放松------小结------师生告别

  四、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要求:

  学会简单的模仿操,并能发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动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上肢锻炼,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六、教学重点:

  (1)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2)单脚前脚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轻巧落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动作协调、优美大方,节奏感强。

  七、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儿童模仿操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3、发展弹跳力和团结合作、集体配合的良好作风。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九、教学原则:

  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原则,适应心理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十、教学过程:

  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

  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音乐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通过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

  内容。

  情境一:(1)全班成散点站立,闭上眼睛跟老师同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音乐里所唱的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兔子)

  (3)引出课题后,师生跟音乐同跳兔子舞。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去想去尝试。

  预期目标: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热身的效果。

  情境二、《小兔子练身体》

  队形成圆包圆,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做模仿操。

  要求:学生动作舒展、协调、到位。

  预期目标:使学生情绪活跃、形象生动、融入角色。

  情境三、(1)《小兔子练本领》

  小兔子创想跳跃动作练习(学生自由组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动作去刻画兔子在跳跃时的动作形态。

  (2)小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

  教师简述比赛规则与方法后进行比赛。

  要求:双脚落地、自然屈膝和动作的连贯性。

  预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样式多样化。

  情境四、游戏:《揪“狐狸”尾巴》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同做游戏《揪“狐狸”尾巴》

  预期目标:发展学生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情境五、随音乐学生做放松操,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以放松手臂和下肢为主)

  本课的授课顺序主要以自编操引入,使学生热身,再通过各种动物可爱的跳跃动作初步了解跳跃,建立对跳跃的兴趣,再逐步深入跳跃游

  戏的难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这里也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游戏编排目的是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

  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坚持到底的优良作风。

  十一、场地器材:

  录音机一台、跳绳若干、口哨、挂图

  十二、本课的平均心率:

  135—150次/分左右

  运动密度:48%左右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

  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说课稿 篇5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安排6个例题、三课时来完成“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2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印的减法口算;例5教学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1、2、3、4、5、6题。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数。

  2.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顺序和大小,是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差异性特别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

  三、教学方法设想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为一节认数、数数的概念教学课,我还打算在练习中安排估数环节,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借助同学们都喜欢的机器猫,复习0~10各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1”

  (1)拿出11根小棒,问学生有多少根?

  (2)十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

  (3)1个十和1个一是“11”。

  2.认识“12~19”

  学生一根一根添,说有几个“十”,几个“一”,一共是十几。

  3.读“11~20”.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说左边的1代表1个十,右边的3代表3个“一”,读十三。特别强调不能读“一三”。

  (2)读“11~19”各数。

  (3)读20。

  4.掌握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1)(红花图):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机器猫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老师会对机器猫说些什么呢?

  老师:你这机器猫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猫: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20)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2)读0~20各数

  (3)这些数中,你最喜欢哪个数?挑选你最喜欢的两个数用小棒摆给同桌看,并说一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我喜欢一个数,想知道十几吗?——“这个数在14的后面”。我还喜欢一个数——“这个数在十七和十九中间”。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我说你猜

  1老师说,学生猜。

  2学生说,学生猜。

  2、数数练习,说说数的组成。(出示课件)

  (四)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所学所得。

  总之,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尽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充满童趣的动画形象贯穿全课,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好玩,他们一次次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五)、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十 是 10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1

  2个十是20

说课稿 篇6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学情分析:

  1、易错点:“塞特凯达斯”这一名字比较绕口,一开课就应强化训练,以免说错。

  2、激趣点: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怎么会给瀑布举行葬礼呢?

  3、激情点: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

  4、形成点:通过塞特凯达斯今昔的对比,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环保意识。

  5、难破点:模拟演讲,部分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不能活学活用。。

  这篇阅读课教学的设想:在本课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来进行教学。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读质疑、梳疑

  1、导入新课从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开始,让学生充分体验瀑布的美丽,直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为读课文明确了目标。(出示课件--瀑布)同学们,请看我身后的大瀑布,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然而,1986年9月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大瀑布。

  2、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疑,确定最后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1)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3)举行瀑布葬礼的意义所在?

  师生共同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其目的性强,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解疑

  让学生主要围绕"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读-画-议-说"的方式进行讨论,每个同学交流前,最好将自己的发言概括成几点来说。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师引导对比朗读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对比朗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昔日的旅游胜景。同时展示大瀑布雄奇壮观与逐渐枯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水资源浪费严重、破坏森林、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四、交流体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1设计总统演说以及课外拓展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巧用课文的空白点,设计一个总统演说的练习:如果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面对巴西人民,你会说些什么?现场演说,难度较大,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那么有力。“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它曾经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之间无奈地低下了头。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是我们人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多么精彩的演说啊。

  2课外拓展:(可选做)

  ①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各方的综合治理下,又恢复了原来的雄伟壮观的景象,如果你再次站在大瀑布前,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②展开想象,试着写一首诗歌,描绘一下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美丽景观。

  ③请你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口气,给地球人类写一封信。

  ④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彩蝶飞飞》,它是美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课。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先在纸上设计并剪出蝴蝶的外形,再进行纹样和色彩绘制,并将绘制好的蝴蝶粘贴在细绳上,抖动细绳,带动纸蝴蝶飞动起来。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剪贴和制作方法,他们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它的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操作领域: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实物欣赏中感受自然之美,在动手制作中激发创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绘画和剪贴,设计出新颖的蝴蝶外形。

  教学难点:对称是蝴蝶的特征之一,运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剪出左右对称的蝴蝶,折 —剪—画—粘是纸蝴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制作的方法难度不大,只是粘贴的环节会让学生措手不及,不知怎样粘贴才能保持蝴蝶的重心,因此,我把这一环节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艺术课程的学习尤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美妙的旋律、具有冲击力的图片,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而在学生学习上,主要运用欣赏、观察、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折、剪、画、粘贴等,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去感受蝴蝶的特点,体验蝴蝶的美,去想象、去创造。

  六、课前准备

  因为这堂课是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所以课前老师和学生需要做一些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剪刀、细绳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流畅,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感受蝴蝶之美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蝴蝶的美,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很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当听到音乐响起后才可以睁开喔!”当优美的乐曲伴随着具有冲击力的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情绪高涨,赞叹声此起彼落,达到了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二)进入新课,引导寻找蝴蝶之美。

  1、语言激发,进入新课

  于是我问学生:“蝴蝶美吗?美在哪?”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了蝴蝶的美,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继续诱导学生:“这些蝴蝶那么漂亮,我们把它抓回家养着,天天欣赏,好吗?”小孩子天真烂漫,相信有些会觉得老师的主意不错,但有些见识面较广的孩子会觉得这样不妥。对此,我马上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有些蝴蝶能帮花儿传粉,是益虫,是不能随便捕捉的。这样,在无形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接着,我继续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美丽的蝴蝶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呢?在争论声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揭开本课主题——《彩蝶飞飞》。

  2、观察发现,感知蝴蝶外形特征:

  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我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再次认真观察蝴蝶。比如,你觉得哪只最美?这些蝴蝶都有哪些特征?蝴蝶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外形特点:对称特征

  花纹、色彩特征: 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 ;

  色彩艳丽、明亮、对比强烈

  (三)动手实践,表现蝴蝶之美

  1、教具观摩,掌握创作方法: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发展过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时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在一环节中,我准备了几只能舞动的纸蝴蝶,鼓励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或拆一拆,并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这些蝴蝶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折——剪——画——粘

  即先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对称的蝴蝶,再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最后在蝴蝶的中心部位粘上各种能让蝴蝶飞动的材料。在制作步骤中,因为设计新颖的蝴蝶外形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着重用课件演示,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认识蝴蝶外形的要领,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下一步骤奠定基础。接着我还在黑板上画好几个对折的图,让学生上台在图中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半个蝴蝶的外形,这样,师生在合作中,掌握了蝴蝶的制作方法,这节课的难点也自然而然完成了。

  2、动手实践,展开创作过程: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通过共同享部分学生的创意,扩展其他学生的思路。同时,为了突破难点,我还特别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我主要抓住蝴蝶对称特征,提醒学生粘贴的时候先找到对称点,然后粘上少许胶水保持蝴蝶的重心。

  (四)作品评析

  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后,我先引导学生互评,如:你觉得哪位同学的蝴蝶最美丽、最特别,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也可请被表扬到的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怎样制作的等;然后师生互评,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要加以鼓励,并提出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自己作品。

  (五)玩蝴蝶

  学生带着亲手制作的蝴蝶到室外,自行设计游戏,展开游戏。在操场上,孩子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只看见飞舞的蝴蝶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的教学效果。

  (六)做一做

  我们能利用今天的方法制作其他的动物吗?比如:小鸟、蜻蜓……

说课稿 篇8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第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再读悟情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

【说课稿模板9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