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课题背景说明:
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是中学化学中学到的酸碱指示剂,它们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像石蕊和酚酞这类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寻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质---自制指示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题的前期准备:
了解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实施方案:
本活动综合了资料查阅、分析总结和实验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获取蔬果中色素的简单方法,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酸碱指示剂的萃取,并检验酸碱指示剂在生活中常见溶液以及实验室中常见酸碱试剂中的变色情况,通过比较筛选出较好的酸碱指示剂。
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带颜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其次要讨论并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限定时间并组内分工:选取哪些有色物质、查找资料、需要什么仪器、药品。
再次就是进行实验。将所需器材和药品列出清单,提前请实验室教师作准备。为了更具有科学性,应该有对照比较实验。
根据实验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哪些带颜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后将成品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写清名称、日期。
总结与评价:
研究出成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评价。采纳有价值的建议,进行实验的补充、完善。 实验室设置学生作品专柜,展示成品和实验报告。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 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 :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 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 “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 );蝴蝶落在我身上,( )……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荷花
香 美
多 绿 圆
热爱大自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第一课,属于“关注科学”单元。这个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欲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文章聚焦创造性思维,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2、教学设想与教学目标
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富于思辨色彩。教学本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第三,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品味文中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最后,激发创造的火花,展开创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积累词汇并学会运用;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3、了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能力目标: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议论文,而议论文又是九年级的学习重点,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并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由于家庭条件所制,无条件查阅除课本、教辅以外更多的资料,致使知识面较窄,思维较为狭隘;而议论文学习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授本课时,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法,化枯燥为生动,化呆板为灵动,还课堂以活力,尽量使议论文教学多一些生机,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的教学我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是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中心论点,理清全文论证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论述的核心;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创造的火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运用事实论证的好处;品味文中的设问句,了解、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带、钥匙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关于文体
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直接阐明事物本质和规律,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文章。它一般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所需要证明的观点,即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解或态度。通常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有些主议论文除了一个中心论点,还有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枝。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或正确的判断,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没有一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论点要正确、新颖、有意义。
论据是议论文中说明论点的根据,是议论文的基础。可分为两类:(一)理论论据,即用人所共知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经典论述作根据。(二)事实论据,即用具体可靠的事实(包括数据)来做根据。论据应可靠、充分有力,与论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论证是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达到论点与论据统一的桥梁。通过理论,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有驳论文中还采用'归纳法'等。
2、情景导入
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生(齐声):没答错。)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包括需要积累的词语、引发思考的警句、文章的关键词、设问句等。
2、检查预习情况
3、提问:本文主要沦述什么问题? ( 学生明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提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学生筛选关键语句,明确: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三)精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论述的中心(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
1、客观事物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步不前。'然后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更全面,更透彻。
3、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有: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4、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5、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沦,拥有刨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教师点拨:理清论证思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来说异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段、第9段的过渡作用、末段的总结作用。
(四)组织课堂竞赛,激发创造火花,展示创新魅力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另设计时员一名,监督员一名。
游戏规则如下:(1)小组自备一串钥匙,传递钥匙,从第一个成员手中传给第十个成员。
(2)钥匙必须经过每个人的手,不得落地;(3)以历时最短者为优胜组。
2、各组讨论交流,确定最佳办法,并自行演示。
3、比赛正式开始。
4、宣布比赛结果。
5、监督员总结:
游戏方法如下:
(1)第一组:十个人站成一排,第一位成员把钥匙抛到第二位成员手中,第二位成员以相同办法传递到第三位,依次类推。历时最长。
(2)第二组:十个人站成一圈,伸出右手,第一位成员左手拿钥匙,用其中一枚划过十个人的手心,最后放入第十个成员手中。历时较短。
(3)第三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右边成员伸出左手,两两交差,形成斜坡,第一位成员左手抛掷钥匙,钥匙顺着斜坡滑落到第十位同学的手中。历时比第二组短。
(4)第四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食指,右边成员伸出左手食指,依次排列组成一个垂直面,第一位成员将钥匙顺着垂直面作自由落体运动,第十位成员扬手接住。历时最短。
监督员建议:把第二组和第四组的方法结合起来,十根手指组成一个立面,第十位成员用其中一枚钥匙快速划过即可。
6、教师总结:
同学们,创新带给我们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同学脸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只要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五)布置作业
1、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 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2、动起你的巧手来:剪纸。(剪出你心中的图案,给它取名,下节课把你的剪纸作品介绍给大家)
(六)板书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和》,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代数和》这个内容北师大教材七(上)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并未明确提出,只是在教材67页议一议中给出了两种和的形式,且未指明两种读法;新人教教材运用一个例题说明了代数和的两种形式与两种读法;华东师大教材用了一节课的内容来说明代数和的概念,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及两种读法。三种教材都将它放在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间,教材处理均很简单,但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不利于学生学习。本学案将它作为独立的一节课,较系统的说明了代数和的概念、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及两种读法、以及利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便于学生自学,既复习了符号的化简,又巩固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对下一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起到很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相反数部份已学习了符号化简的方法,减法法则为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
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2、能力方面:大部份学生对符号的化简已经掌握,但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对符号的化简还不熟练;
对于减法,学生尽管对法则已经理解,但运用还不够熟练;对于有理数的计算,学生还不能完全将符号和绝对值连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3、心理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份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好胜心强,
经过几周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团队精神,对DJP教学模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接受,对小组评分很关注。
4、环境方面: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学生构成较复杂,来源广,有附近乡镇的学
生、有龙泉城区的学生、有农民工子女,这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自觉性与习惯好坏差别较大,家长普遍对子女期望较高,但督促引导不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代数和的意义,能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化为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号的形式,并能用两种读法读出来;正确理解“+”、“—”号的双重身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体验“+、—”号的两种身份在计算中的辩证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与小组竞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之所以将它确定为重点,是因为前者可巩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者是为简化运算,为下一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作铺垫。
难点: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
之所以将它确定为难点是因为学生的符号感不强,不能将“+( )”看成一个整体。
五、教学策略
1. 教法分析
谈话法: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在
活动中相互交流。在本课中,师生需要交流时主要采取这种方法。
小组学习法:学生已分成了6人一小组,小组成员自学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先让本组6号同学先说看学案后的认识和困惑,再依次由5、4、3、2、1号同学补充与讲解,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兵教兵,教师作巡回指导。本节课中,“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和各即时练习后的检查与讲解采用此法。
读书指导法:本课“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部份采用此法。
练习法:为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时,采用这种方法。
小组竞赛法:针对初一学生好胜心、表现欲强,且班上学生已形成了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决学案3代数和的概念、4省略“+( )”号的代数和这两个环节组织好、合作好的小组对小组加分,根据各小组学生板演情况对小组加分,开展小组竞赛。
2. 学法分析
自主阅读法:针对本课“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部份内容浅显,多
数学生都能看懂,因此这部份内容采取学生阅读理解,组内适当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的方法。
小组学习法: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检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阅读理解后小组交流和即时练习的完成、检查与纠错时采用此法。
练习法:为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时采用这种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准备(2分钟)
候课朗读:教材55页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2页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化简下列符号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既巩固符号的化简,又为后面省略括号的代数和作准备。)
2、计算:
① (5号)② (5号)③ (3号)
④ (5号) ⑤ (5号)
(设计意图:前三个题巩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两个感受两种和的形式运算结果相同)
教学方法:小组长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由一、三、五、七、九小组将2题解答板书在后黑板上,上课时教师只需看一下对错,若解题不规范,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同学们在做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是否感觉到符号问题很复杂,是否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符号问题的有效办法呢?其实老师和你们有同样的苦恼,但老师早就作了研究,现在老师就教你一种简化处理符号的方法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学习“代数和”的化简。
(设计意图:为学生做心理导向,指明本课学习目标和对下一步学习的意义)
(二)、阅读理解
3、代数和的概念(6分钟)
⑴那么什么是代数和呢?请同学们先看教材67页“议一议”:
式子表式、、、的和,也叫、、、的代数和。
在代数里,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
⑵在代数里,一切加法与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即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如: =
即将“”转化为“、、、”的代数和。
即时练习1:将下面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
(修改依据与设计意图:原学案是先讲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将统一后的加法运算定义为代数和,这样容易将代数和的概念与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混淆;修改后:①什么是代数和,②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表示为代数和的形式,条理更清晰,更便于学生自学。)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阅读,再由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了解代数和的概念,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写成代数和的形式。对于即时练习1顺次由小号同学检查大号的同学的完成情况。教师让学生全班齐读一遍代数和的概念与“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写成代数和的形式”,并作上记号。若有学生不明白代数和的概念,教师就适当再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4.省略“+( )”号的代数和(13分钟)
在代数和里,通常可以省略括号及括号前面的“+”号,例如: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为:
这个式子仍然是代数和,读作“正8、负4、正15、负19的和”;也可读作“8减4加15减19”。
想一想:对于“”为什么可有上面的两种读法?按两种读法分别计算,结果会相同吗?你还能以学习准备的第2题中的计算来说明两种读法的合理性吗?
注意:“”、“—”号有两种身份
“”、“—”号在式子中不管作为什么身份,运算的结果都相同。
(修改依据与设计意图:原学案中没有“想一想”和““”、“—”号的两种身份”这一内容,学生对于“”、“—”号的认识不足,以及为什么可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不理解,我修改后学生就能体会两种读法的合理性,一种读法是将数字前面的符号读成性质符号而不读加号,另一种读法是将数字前的符号读成运算符号而不读数的性质符号,体现了“”、“—”号的两种身份在运算中的辩证统一,易于突破难点。)
即时练习2: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并按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设计意图:巩固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体会“+”“—”号在两种读法中的不同作用。)
(2)给下列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重新添上“+( )”号。
① ②
(设计意图:逆向思维训练,能从省略括号的代数和里读出加号,为下节课突破“把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这一难点作铺垫。)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解答后由本组小号的同学顺次检查大号的同学完成情况,以上四个小题分别由二、四、六、八小组的6号同学在前黑板上板演,若有困难可依次由本组小一号的同学帮助解决。
例1:把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并用两种方式读出来。
解:
(统一成加法)
(省略括号及前面的“+”号)
上面的代数和可读作“、、、”的代数和;也可读作“负20加3减5加7”。
小结: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就是按顺序依次写出加数(包括它的性质符号,性质符号不能省略),但不写运算符号(“+”号)。
(修改依据:原学案对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是先按加减读,再按正负读成代数和,为突出代数和这一概念,我改为先按正负读成代数和,再按加减法读,这样应更能突出主题。)
教学方法:学生先阅读,并加以理解,再请一个学生到前黑板板演与讲解,教师点拔将“+( )”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省略;学生对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可能不理解,教师点拨:①将各数字前面的符号作为这个数的性质符号,依次读出各个加数;②除第一个数外,将其余各数字前面的符号看作运算符号,读成正数的加减(第一个数可正可负)。
即时练习3: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注:符号简化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设计意图:巩固将加减混合运算完整地变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体会变形分两步完成,同时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适时加以调控)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解答后由本组小号的同学顺次检查大号的同学完成情况,两个小题分别由九、十两个小组的4号同学在黑板上板演;若有学生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步到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教师给予肯定,但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建议仍按两步完成。
(三)、挖掘教材
5.利用代数和的计算 (4分钟)
利用代数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这样的计算又快又准。
例2:
解:原式 (统一成加法)
(省略括号及前面的“+”号)
(将正数、负数分别相加)
(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体会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在运算中的简洁性,给运算带来的便捷。)
教学方法:学生先自学后,请一个学生板演并讲解,注意体现解题的步骤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教师点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正负数要将它的符号和绝对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交换与运算。
即时练习4: (6分钟)
计算下列各题:
① ②
解:原式= 解:原式=
= =
= =
= =
③ ④
(设计意图:巩固例2所学方法,诊断学生对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与下一节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衔接。)
教学方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由一、三、五、七小组各排一位同学板演,由二、四、六、八小组的同学对板演情况进行纠错与评分,评分要根据所派同学的号数区别对待。
(四)、反思与小结 (3分钟)
本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些什么?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特别注意?把它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易错点进行回顾,学生的总结可能包含:①在代数里,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②代数和通常写成省略“+( )”号的和的形式;③“+”号既可看成正号,又可看作加号,“—”号既可看作负号,又可看作减号,但对这两个符号不管看成什么号,在加减运算中的结果都相同;④在代数和里,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教学方法:学生先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五)[达标检测] (6分钟)
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最简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设计意图:对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的训练与检测,重点辅导各小组的5号和6号同学。
2. 计算: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训练与检测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布置作业
1.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取出来。
① (必做题) ② (必做题)
2.计算
① (必做题) ② (必做题)
③ (选做题) ④ (选做题)
3.预习:第10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完成学习准备和例1、例2的自学。(必做)
设计意图:1题的两个小题对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的训练与检测;2题训练与检测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题的后两个小题作为选做题是因为运算有一定技巧,且还未较全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于一半左右的学生是有困难,因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而不让基础差些的学生超之过急;3的预习是为下节课作准备,保证下节课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评价
1. 诊断性评价:本课时教学开始时,通过学习准备,弄清学生对符号化简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掌握情
况,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层次,对教学内容和教法进行调整与优化,体现因材施教。
2.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巡视提问、小组学习、练习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即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节奏,组织好师生活动,提高课堂效益。
3. 终结性评价:在课时结束前,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初步达到教学目标,并为后续教学是否进行调整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教学优化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第9课时 代数和
一、 代数和的概念
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 例1、 例2、
二、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解:原式= 解:原式=
三、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 = =
四、“”、“—”号有两种身份 读法一: =
读法二: =
“”、“—”号在式子中不管作为什么身份,运算的结果都相同。 =8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说课的题目是开花和结果。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原因有两个:一是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生理过程,体现的是植物的生殖。二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重点,更是难点,我想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和电子白板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关于知识目标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想谈的重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说课将围绕它们展开。
下面我开始教学过程的说课:
大家看到这是几种植物的花,我可以利用白板依次展示,这里只展示其中一种植物的花,然后通过一句话,花是美丽的,植物开花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人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导入新课。
教材安排本节课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按小组采集桃花标本,并根据教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在课堂上利用白板的可书写功能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里只展示其中一个——花丝。在完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之后,我将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1、 从花的外形、部位、名称并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思考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2、 花的最重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必须是先思考,后讨论,在一定独立思维的基础上的讨论,才能是较深层次上的讨
论。花的最重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与果实、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花的传粉、受精离不开雌蕊和雄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粉和受精。
大家看这是一树桃花,看到这里我想到一个词“招蜂引蝶”,桃花是美丽的,所以它能招蜂引蝶,但是蜜蜂蝴蝶不单纯是因为桃花的美丽而来,那还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总结出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并谈到像桃花这样依靠昆虫来为它传粉的花,属于虫媒花。花是美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美丽的,比如玉米。让学生看图总结出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有粘液,并进一步问为什么?用笔勾勒出关键点让学生思考解答。当花粉落到柱头上之后,就要完成受精了,下面我们来看受精。在将受精之前我首先抛出这么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交流?学生如果把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被子植物的受精也就迎刃而解了。
1、花粉落到柱头上为什么会萌发?
2、胚珠有什么结构?
3、花粉管里有几个精子?分别和什么融合?
然后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将这几个问题穿插起来就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受到粘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胚珠,两个精子,一个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植物在受精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我想首先通过白板的幕布功能将果实和种子遮住,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猜想与交流花在受精之后有什么变化,再将幕布拉开来认识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已凋落,由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让学生用线建立连接。谈到果皮我想再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
1、桃的三层果皮各是什么?(什么是桃的果皮?)
2、桃的果皮对于桃有什么意义?
其实桃有三层果皮,分别是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我们揭下来的一薄层是外果皮,我们吃的部分是中果皮,里面的硬壳是内果皮,不要认为是种皮。谈到果皮的意义,学生可能想到的是保护,然后是吃,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吃它的果肉,但是对于桃树来说是顺便为他们传播了种子。花受精之后发育为果实和种子,那么未受精的呢?它会自然脱落,不会形成果实和种子,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就会造成减产。比如说我们看到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人牙”,以及葵花籽的空粒现象,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关于练习,我想通过两个习题达到当堂巩固和能力提升得目的。第一个习题让学生利用白板将他们连线。第二个习题让学生首先通过一个谜语来加深对花生果实的认识,这些部分各是什么?他们是有什么发育来的。最后的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除了知识,学生还能想到什么,渗透到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一道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初次使用白板,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笔算除法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
笔算方法。
?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
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四、说教法学法
?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
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习题,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习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a.可以分几个班,你有什么办法解答?说说你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法,如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多数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还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习
根据大纲,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习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笔算练习
2、能力提升
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第2题是能力提升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习,深化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30 ) 92 92÷30= 3(个)…2(本) 2
140÷30= 4(个)… 20(本) 140 20
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地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月亮有时候又是这样的?
教师趁机提问:
A 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 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 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又体现了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素,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带着强烈地求知欲去感知和领悟课文中月亮与船这两个意象的联系。特别是对“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发言充满了新意,充满了童趣。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播放VCD中的背景音乐)现在请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播放课件)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播放VCD儿童歌曲《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了____。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
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于是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a.自由演读
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其中一分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4、创作想像画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思维出发,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我用上音乐泻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在上课时,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五、谈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寓教于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好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电学专题训练:识图·画图·连图”。下面我简要的向大家汇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初中电学部分包括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识图、画图、连图贯穿于整个电学的学习过程,是电学规律应用的前提,是学生学好电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电路初探后,对电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简单电路的识别、连接和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各种元器件的增多,电路变得较复杂,很多学生在识图、画图和连图上出现新的障碍,制约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尤其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因此成绩不理想,觉得电学难学,影响了学习电学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认识,在期中考试后,上一节识图、连图、画图的专题训练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节课的目标是会识、会画较复杂的电路图;能连接含有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串、并联电路。重点是识图、画图、连图方法的归纳和应用,难点是简化电路及并联电路分支点的确定。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1.利用白板,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利用白板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直观性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便,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利用白板,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利用白板方便的拖动复制、照片传输、隐藏、记忆贮存等功能,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提高了效率。
本节课以学生操作、反思、总结为主,穿插教师的点拨、引领、提升。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屏幕上出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使用的方法及注意点。利用工具提示、隐藏功能,提高复习效率。
引导学生识别简单电路,重点复习串联电路中的局部短路现象。利用动画演示,便于学生理解。
(二)识图
1.出示一组较复杂的电路(包括几种典型的类型),让学生讨论。
2.师生交流识别电路图的方法。利用图片、拖动复制等功能,非常直观地指导学生识别电路,增大了容量,有效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3.归纳得出识别较复杂电路的方法。这里先让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三)画图
1.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画电路图,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拍下有典型错误的电路图和各种正确的电路图。
2.全班交流,教师将拍的电路图从资源管理器中拖进白板,进行讨论。这样利于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提高课堂达成度。
3.教师重点讲解如何正确画并联电路图,通过笔书写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教师如何确定分支点及器件位置的。
4.归纳画电路图的方法。
(四)连图
1.出示电路图及实物,让学生到白板上尝试连图,然后让学生修改和进行评价。可重复进行。这里利用白板方便的连线功能、橡皮擦功能、拖动复制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互动的质量。
2.教师提升,讲解连接实物图的注意点。
3.归纳连图的方法。
(五)小结
展示学习过程中白板保存的内容,尤其是学生的一些错误,引导学生去伪存真,掌握识图、画图、连图的方法及注意点。
由于第一次使用白板,我虽努力尝试着将白板的一些功能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但肯定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精选说课稿范文八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3-16
《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6
老舍《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7-07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精选高二英语说课稿范文5篇02-18
《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07-15
《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5
《赠汪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10-03
《题西林壁》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