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发现数学的奥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探究、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2、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训练,直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活动找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通过三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等启发引导。
第二关:神奇的“9”。发现规律,直接写出得数。经历解决问题的挫折,激发寻找新办法的探索欲望。
第三关:有趣的算式。
1、读一读: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第三环节:当堂训练,再显身手。
1、奇怪的142857。
奇怪的142857。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总结出规律。
2:寻找神秘的数。通过“卖关子计算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得失
“有趣的算式”这节课,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创设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几组规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迁移等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课内呈现的三个规律,老师都是只给出一部分规律,让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的空间,有效地突显学生的主体。整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问题发生、发展、形成到解决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
3、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全班交流。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教师的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应注重小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4、探究活动结束后,应鼓励学生反思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5、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五、说教学板书
有趣的算式
1×1=1 142857×1=142857 99×99= 9801
11×11=121 142857×2=285714 999×999= 998001
111×111=12321 142857×3=428571 9999×9999= 99980001
1、2、3、4、5、6、7、8、9、10
说课稿 篇2
IP地址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鸟ACCP AB模块《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课程的第5 章,
2、 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为计算机配置IP地址,并选用合适的子网掩码;规划中小型企业网的IP地址。
3) 能力目标: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划分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教学难点: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二、 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
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振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全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用建构主义正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早上,小齐刚到公司就被 唐经理叫到办公室,唐经理给小齐布置了两项任务:
案例1:公司今天要来两名新员工,让小齐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除了做系统、连接网线之外,还应该给主机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经理说:“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有时候提示我IP地址冲突?好像其他员工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通讯和识别的?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IP地址的作用、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网掩码、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掩码?
c)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4) 教学实践
a) 上网查询安装IPV6协议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教师巡回辅导,学生互助学习
b) 查找IPv6资源,观看网络电视
c) 注册IPv6论坛(如我爱威六、乐物论坛),进行资源的共享
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
IP地址的认识
IP地址的格式及转换
IP地址的分类
局域网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协议:IPV6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
①长相同,宽不同。
②宽相同,长不同。
③长宽都不同。
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说课稿 篇4
《云房子》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云的不同形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它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得洁净、艳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想象,提高说话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2、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首先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直接引出了重点段第二段,这一段作为重点指导朗读的一段,通过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情来读好第一句、第二句。抓住重点句“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让学生以读悟出小鸟们造云房子的快乐,体会小鸟的惊奇、开心。后两个重点句,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小鸟造了哪几种云房子?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看的那一种,再让学生看多媒体画面,理解“很高的大楼房”“很宽的大礼堂”“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一点点小的”,在看画面的过程中加深对云房子样子的体会,并且通过边朗读边做动作,在读中加深对云房子的感悟。
在学生感受到云房子的千姿百态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边读边画,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云房子,也成为了勤劳的小鸟,此时,这些“小鸟”们快乐无比,造出了“苹果、汽车、雨伞、小兔、松树”等云房子,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思维跳跃起来,想象是那么丰富,创造是那么独特。造完云房子之后,又请学生来介绍自己造的云房子,最后用规定的句式来练习说话,并写一写,使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充分运用电子教材的优势也是我备课中的一大重点,如对“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一句中“水汪汪”一词的理解,并不需要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含义,通过情境的创设,通过直观形象地感受让学生自然理解
“水汪汪”就是指雨过天晴之后,蓝天的明镜清纯、碧空万里。又如在教学第四段时引导学生想像说话时,让学生目睹小鸟在云房子里欢乐地飞来飞去,耳中听到小鸟那清脆的叫声,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充分发挥想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语言积累。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画深悟、以说练写,读写结合,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说课稿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叙述张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后来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鼓励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人承担的课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识字,夯实基础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低年级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面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知识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会写那么多的生字,对于每一位低年级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识字教学不松手,如在复习环节中认读的“苍鹰、一双、登山……”等词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认读,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读准生字的字音,再现它们的字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一双(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双”这个量词,对于“善跑”、“展翅”这些新词,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太会使用,因而采用了课文中现有的规范用语,事业帮助学生来积累词组,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这引起生词,(2)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则是侧重了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中较好的理解生词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学生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要登上山项,可它又觉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3)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把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认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认出这些生字,这样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也是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识字,巩固识字效果,夯实基础。
二、诵读体味,增强体验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求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用语言描写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逼真,具体富有感染力。我们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在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时,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来体会青蛙当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读正确,既而指导读懂,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创设情境,强化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了几个说话的训练点。(1)在复习环节中,设计了“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2)另外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就是在读到“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时,“青蛙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会说什么呀!”因为有了前感悟课文内容的辅垫,青蛙从失望到充满信心,一级一级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学生也是有感而发了,因而说出了“我疑义于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说话训练点,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浅的。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安全教育活动课《火灾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下面我将从活动分析、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分析
安全,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必须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学生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一起又一起学生惨案让我们震惊和哀痛,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火灾在学生生活中时常发生,如果在火灾事故中学生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学习拔打119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及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火灾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火灾灭火和自救教育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接触到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我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学习火灾中简单的自救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学习火灾中简单的自救方法。而难点则是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使这堂课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1、学生知识经验的准备:在上课前,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搜集一些火灾的相关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对安全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火灾情境,提供电话、水、桶、毛巾等生活用品来帮助自己逃离火场。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要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适宜地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需要,有目的的引入一些多媒体画面,形成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
五、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通过尝试、商量使学生得到技能的提高。
六、说教学流程
本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但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如果上的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我将较为枯燥的内容情境化、生活化、现场化。
本课我采用的是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程序设定为:案例再现,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模拟演练,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1、案例再现,创设情境
从听一听消防车鸣叫声开始,播放观看火灾录像,大火中,人们纷纷选择跳楼逃生,以及火灾发生后的各种废墟,人们伤心欲绝的场景。从而导入新课课题《火灾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我们要学习正确的逃生知识的欲望”。
2、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生活是源泉,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判断、选择、感悟,多样的活动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消防认知,还能形成灵敏的消防意识。基于以上考虑,我向学生抛出一个活动情景——小明单独在家写作业,突然发现棉花公司里已经烟雾弥漫。他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小明吧。由于学生大都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再加上上课前他们和家长一起搜集了相关资料。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后,我就让学生和同伴相互讨论交流保护自己的办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想法,形成合作学习机制。学生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大声呼叫和自己灭火之前先拨打119报警。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先通过作个简短的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多方法都很好,如:拨打119呼救。老师相机引出问题:如何拨打119呼救电话?作为小学生,在遇到大火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尽快逃离现场吗?在学生汇报交流后,顺势导入下一环节 “逃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实施自己的好办法。
3、模拟演练,解决问题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能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一环节,安排几个学生头戴大火面具饰演大火,大火挥舞着手臂叫嚷着要烧毁一切,制造紧张气氛,我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教室一角布置“家”的场景,提供桌子,电话、水桶、水、毛巾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学生分组来参与游戏,尝试用所提供的物品来保护自己,尽快逃离现场,不被火烧伤。在游戏中,教师始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同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应该能够做到灵活应对火情,学会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从而提高自救能力。
4、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在学生亲身体验了之后,先让学生分组交流,说说在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请个别做得对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回顾自己火灾演练中的逃生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火灾逃生技能。之后,老师结合多媒体作个小结,告诉学生:在遇到大火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随后,我以总结性话语引发学生共鸣:“远离火灾,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生命,更加关注消防安全,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幸福而共同努力!最后,以一首孩子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结束新课,进一步巩固消防知识。达到“玩中学,做中学”的目标。
七、说评价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前进动力,即时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中,我时时注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运用我的眼神、手势给学生鼓励。在活动中,我还注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生生评价为课堂推波助澜,人人得到发展。在课尾,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表现进行整体性评价,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以上是我对本次消防安全课的初次解读,有不正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 华东师大版 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问题,归纳数学理论,同时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稍强,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正在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初步具备了观察、思维以及想象的学习能力,爱发表见解, 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应用
三、教学教法
1、教法: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同时直观动态演示以突破学习难点。
2、学法: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采用“参照学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知识总结”的学习方式。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验收成果
1、概念: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 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 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
温馨提示: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 有关,与 无关。
设计意图:挖掘概念的内涵、外延,注重在看似“无疑”处设疑,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让学生熟悉从多角度对概念进行思考。
【有关说课稿集锦7篇】相关文章:
有关《观沧海》说课稿04-08
《观潮》说课稿集锦15篇12-18
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11-12
木兰诗说课稿集锦9篇11-05
有关《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12-19
有关赤壁赋说课稿4篇03-25
《珍珠鸟》说课稿(集锦15篇)11-24
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11-04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10-07
有关于《雨巷》说课稿(精选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