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9 09:39: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说课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准确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的。我的说课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日月无私照”的第一课时“平等的真谛”。本课与上一课“关注弱势群体”和下一课“和你在一起”是承接和递进的关系。即:要使学生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从最初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为下节课落实行动打下基础,进而知道公平、公正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从内容和地位上讲,本课的教学是一节搭桥课。搭学生思想认识的桥,搭上下课时承接和递进的桥。如何搭?如何找到一个支撑点?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从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2、懂得平等社会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每个人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平等社会的美好。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辩证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平等意识,形成追求平等、正义的价值追求。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

  二、对学情的分析与思考

  十几岁的孩子对平等的理解是趋于绝对的公平与公正是片面的。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弱势群体”等诸多现象,又认为平等是不可能的。针对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如何让他们的认识从片面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为下节课落实行动大下基础??这成为我教学方案设计的又一思考。

  三、设计教学方案,搭起教与学的桥梁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思考,我选择了目标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心中目标明确,教法才会灵活,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案例搭建平台,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案。

  导入:我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引发同学们对平等的思考。案例——某青年在进入一饭店就餐时,被饭店工作人员以“面容不太好,怕影响店中生意”为由拒绝入内,经过诉讼,该青年获赔精神损失费4000元。(这是教材中的一个案例)

  问题1、这位青年被拒绝进入饭店,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诸如此类的现象吗?(在教材第一问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添加了第二问)

  案例是真实的,学生的思维与交流就会找到一个支撑点,真实的案例讨论的结果自然会有“信”度,再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学生对平等的片面理解,逐渐会趋于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得到提升。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关于平等的争论和思考也被激活。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人生“际遇”不同?这些与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极不协调,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公平、公正的重要。

  会极不协调,让学生感受公平公正的重要。

  第一问只是打开了学生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的窗口,紧接着我又设计了更高梯度的问题:问题2、青年胜诉给我们什么启发?

  通过这一问题的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尽管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但现实的境遇,如相貌、残疾贫困等不能成为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怎样捍卫平等?从青年人获赔,我们认识到: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在上述案例的基础上,紧接着,又出示了一组图片对比的案例资料,这一组图片的主要内容是:一边是文明富足的城市生活图片,另一边是各类弱势群体的图片。图片内容对比强烈,有很大的冲击力。学生再次被带入思考的情境。看完图片后,我抛出了如下问题:

  问:假如你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员,你有什么话想说?思想品德课,就要让学生直面社会生活去思考问题。引导同学们换位思考,才能真真体会并认识到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法律的维护、更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和支持,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

  平等是基于生命的平等,太抽象了,对平等的诠释还不全面。于是我放映洪战辉和霍金的视屏资料,搭建思维平台。问:结合洪战辉和霍金的经历,谈谈自己对生命平等的理解。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平等需要他人的帮助,也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但它不是施舍,更需要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平等真谛,捍卫生命的尊严,赢得世人的尊敬。

  本课内容很抽象,学生对生命的平等很难深入理解。我就这样通过设置三组案例搭建平台层层递进,学生的认识也步步提高,有了理性的认识与思考,也就为下一课落实行动打下了思想基础,搭好了桥。最后,通过板书小结和练习进一步达到巩固与提升认识的目的。

说课稿 篇2

  《松鼠的尾巴》是一篇常识性的科学童话,通过3个故事把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三次发挥尾巴不同的作用,解决了问题。其中二、三、四小节具体描写了小松鼠尾巴的作用。想象丰富,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性强,能够吸引孩子,同时语言浅显,又便于独立阅读。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一、关注字词、重在积累

  低年级的语文,字词教学仍是重点,在第一教时已经解决了生字的读音及字形,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词义的理解放入到具体的语境,结合故事的学习进行理解,如紧追不舍、无影无踪等词,将词语的理解和朗读结合起来,和读懂课文结合起来,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词义有比较深的印象。这样的学习必将牢牢地铭记在学生的心间,此外,本课出现了较多的多音字,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实做到,将语文课上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

  二、朗读感悟、入情入境

  小松鼠从一开始找不到扫帚而困惑,到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很高兴;又在危险时刻,在妈妈的提醒下,及时发现自己的尾巴能做降落伞,因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到最后寒冷的冬天来临,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尾巴可以当作被子。从困惑到经过提醒明白到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尾巴的作用,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尾巴的顶用,这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

  学习这三个故事,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个故事情境中去,第一个是通过对话朗读感受当时小松鼠的困惑到最后发现扫帚的惊喜,第二个故事是通过抓住关键词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着急地向妈妈求救,读出小松鼠遇到困难的紧张和着急。第三个故事是通过教师的引读感受尾巴的神奇。整节课引导学生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主题,读中升华人物的情感,切实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主学习、分层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在本节课我进行了尝试,在本课的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划一划,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基本上掌握了圈画语句的要点,个别几个在同桌的帮助下也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体会得成功的乐趣,还有在第四小节的学习中,经过了二、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有能力自己从第四小节获取知识,于是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获取新知,异质分组,让学困生也能有所提高。真正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最后一个环节,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智优生只借助板书就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为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为其搭建了一个脚手架,通过完成填空来完成此学习任务。既是对课文的再次梳理,也是让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表达。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师们能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图文混排》,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教材简析。

  《图文混排》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所属章节的内容包括图文混排、图文组合和多块板块组合的板报的制作。第一节《图文混排》在本章中占据着开篇的地位。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图片的插入和设置图片格式,它是本章后两节的铺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特点,也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进行图文排版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用向Word 20xx文档中插入图形并设置图形格式来布局版面,最终达到美化文档效果的作用,并掌握插入图形、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向Word 20xx文档中插入图形和设置图形格式的具体方法,并能将其巧妙、恰当、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领悟到图文混排作品的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

  在本课中学好图片插入和设置图片格式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进行图文排版的基础,因此本课重点是图片插入方法和设置图片格式。而对于刚接触图文排版的高一学生掌握各种图片格式的设置与裁剪图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难点定在设置图片格式和裁剪图片。

  三、教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着重考虑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三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1、电脑同步演示: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面前。”据本节的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演示操作步骤,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分别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完成掌握新知。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3、课程整合:在本课教学中,将美术、语文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我共用了三种教学手段,即教材、图片、课件。

  四、学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法:现代化教育思想倡导主动探寻的学习,是为应用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类比对照法: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比对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

  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示纯文本文档和插入图片后文档的对比画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请大家看下面两篇文档,比较一下两篇文档有什么不同,请指出来。假如你是报社的主编,你会优先选择哪一篇文档呢?”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已经被调动起来,还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这时再进一步提出:“那么,我们大家能不能设计制作出类似后者这样的一篇文档呢?能,又该如何来实现这一效果呢?

  这样的导入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是有意无意间给学生一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往前探索。

  (二)构建新知(20分钟)

  1、电脑同步演示掌握图片插入方法

  (1)借助网络进行电脑同步演示,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学习图片插入方法。

  (2)及时通过在“长江三峡”文档中插入图片的任务评价学生新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从图库中选择与文档内容适合的图片不光让知识教学趣味化、生活化。而且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自主动手。在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培养。

  2、探索发现,引导深入掌握图片格式的设置。

  (1)电脑广播显示一位学生的插入图片的文档。请学生观察这篇文档的图片格式还需改变吗,与文字是否协调,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艺术字格式设置的方法找出图片格式设置工具栏,以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探究学习的习惯。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反馈思考结果,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演示设置图片格式的操作。

  (2)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展开练习活动,让学生分组在刚插入图片的文档中设置图片格式使文章更美观。

  由于现阶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每组选出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作组长,以帮助需要帮助的组员完成任务。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3)当学生完成练习后,展示学生练习作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观、评、说的能力。

  (三)形成技能(15分钟)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主见。当学生对插入图片与设置图片格式有初步的认识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CAI课件自主学习裁剪图片。

  (1)教师展示两幅图片,进行裁剪图片与完整图片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裁剪图片。

  (2)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要求学生运用裁剪图片和图片格式设置的方法,为“长江三峡”的标题设计背景图。

  (3)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提高综合素养。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谈谈教师此刻的心情,展示优秀作品,总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赞许。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无限延伸。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突破,从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教学理念。

  六、板书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主要的知识点显示出来,便于学生记忆。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一目了然。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第一节 图文混排

  一、插入图片

  1、认识图片插入的方法。(三种)

  2、掌握图片插入的操作。

  定位文档—> “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图片

  二、图片格式设置

  三、裁剪图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

  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说话练习:春天就在( )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1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说课稿 篇5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参加初中数学科目考试的七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课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有理数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法则。这节知识是在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及绝对值等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之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及开方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铺路建桥的作用,意义重大。

  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巧设具体问题的情境,并结合数轴,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联想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难点是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正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也对有理数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运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学生计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成长,但仍需要感性经验的辅助。所以本节课程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较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课改的精神: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我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归纳总结法为主,以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情境教学法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课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成长。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良好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根据《有理数加法》这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图片方式进行导入。播放几组足球比赛的图片,规定进球数为正数,失球数为负数,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有一支球队现在的比赛情况是进球4个失球1个。提问同学,该队净胜球数的表达式是什么呢?设置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接着进入课文新授,深入感知环节。

  第一步,在学生讨论导入提出的问题后我提问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得到4+(-1)的答案,这就引出了有理数加法的表达式,学生出于对这个表达式答案的好奇,能更(专注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依据)。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现了负数,我会提问学生(方法),负数让他们联想到了之前的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们说出数轴,此时规定在数轴上向右运动记为正,向左运动记为负。随后假设左右运动的六种情况。问同学,这六种运动过程在数轴上怎么表示?用之前有理数的加法式子怎么表示?每种情况下最后的结束点分别离原点多远?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随后来回答。这步可以引出有理数的相同符号的加法,不同符号的加法,两个相反数的加法以及有理数与0的加法。这为后面学生理解加法法则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根据同学的回答将前面五个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继续讨论从中根据数字前面的正负符号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谈论交流,我进行引导和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即: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这一步通过例子有利于学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深印象。

  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我会在新授结束后,根据教材分梯度选取习题,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后我会进行及时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我将提问他们收获了什么,由同学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的内容,我给予补充评价。同时让同学自己谈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并能通过反思来更好的巩固本节的知识。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回家思考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的问题,编写成题目并解答。这样有利于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的方法是线索式(方法),遵循简洁、明了、大方的原则,能很好的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想。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必须能够深入透彻地分析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点。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其中的思想观点,了解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但是本篇课文相较于之前学习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把握论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我设置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转给你我将采用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环节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的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需要由一个良好的导入来开始,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运用问答法导入,先是询问同学们在面对生与义的问题时,会如何选择,通过学生们的观点,接着引到孟子的观点,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阅读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解决重点字词,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因此,我在课程的开始先为同学们进行范读,接下来学生根据我的范读进行自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扫清读音障碍,最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通假字“得”和一词多义“为”等。

  (三)深入研读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如下问题,首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也就是在课文的开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板书:生、义)顺势让学生进行思考,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通过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可以清楚得出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一找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这一问题相对比较难,所以我会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通过分析原文内容,可以得出本文共用了四种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③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④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板书:比喻、道理、对比、举例;舍生取义)

  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结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学过的文章,总结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应该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延伸作业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谈一谈,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现在这个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以此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上的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观点。

  此外,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会与学生共同根据板书,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我设置了如下课堂作业: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内容的浓缩,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简洁明了地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有所获。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这节内容对以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知道称量原理,认识游码,并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 剪子

  2、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再一次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尽管物体质量的测量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归纳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学习到这一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如铁桶和铁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 成的,教室里的木门和木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体都是又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类似于大铁桶和小铁 钉,虽然都是由铁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质量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

  在学生明白了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少后,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的方式说明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认识理解,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块橡胶泥,上课前捏成各种形状。设问:这块橡胶泥的质量是否发生变 化,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将一块橡胶泥从教室的后面传到讲台,再设问:如果将这块橡胶泥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教师还可以举出冰块装在容器里化成 水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质量是否变化?让学生结合图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无关。 2、物体的质量的测量

  通过要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就要确定质量的单位,直接给出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对于1kg的大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约1kg学生又比 较熟悉的例子,如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让学生对1kg的大小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的近似值”和动手掂一掂物理 课本的质量|,文具盒的质量,使学生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较多的认识。

  对物体质量的测量的仪器,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教师再以补充。对于杆秤的应用可以介绍是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里的教学上,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天平的名称,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调 节方法和使用方法,这是可以选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在台下评价,老师再给与补充,同时老师强调: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须调节水平,加砝码时应先估计物 体的质量,加砝码是应加大的后加小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数与游码上的读数相加,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测一些物体的质量,老师下去巡看,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正确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砝码用完后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镊子直接用手拿砝码行不行、我们吃的食 盐,刚从水中取出的小铁块能否直接放左盘中去称质量?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然后教师予以强调,这样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经过学生思考会理解得更深 刻、

  本节课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课堂反馈

  1、使用天平前,在调节横梁平衡是将游码放在____位置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横梁右臂偏高,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计一下身边的物品质量是多少,再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四)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质量

  1、认识天平

  2、调节天平

  3、使用天平

【【精品】说课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精品】同学邀请函锦集七篇02-01

【精品】学生求职信锦集七篇02-08

【精品】毕业求职信锦集七篇02-06

【精品】管理求职信锦集七篇01-26

【精品】春日作文300字锦集七篇02-05

【精品】春日作文400字锦集七篇01-16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锦集七篇02-17

【精品】偶像作文500字锦集七篇01-18

【精品】孝道作文300字锦集七篇01-15

【精品】责任作文600字锦集七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