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9 17:07: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课的设计: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是本课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动物跳跃来主导,使教材童趣化。本课的“导入”把听音乐、看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入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足、脑并用的能力,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等素质的练习。另外,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同时,还引进了音乐和舞蹈,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按此制定了这节体育课,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1)快乐的小兔子。

  (2)游戏:揪“狐狸”尾巴。

  三、教学流程:

  随音乐跳兔子舞(热身)——师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创想跳跃动作——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游戏——放松——小结——师生告别。

  四、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要求:

  学会简单的模仿操,并能发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动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上肢锻炼,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2)单脚前脚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轻巧落地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动作协调、优美大方,节奏感强。

  七、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儿童模仿操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3、发展弹跳力和团结合作、集体配合的良好作风。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九、教学原则:

  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原则,适应心理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十、教学过程:

  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音乐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通过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情境一:

  (1)全班成散点站立,闭上眼睛跟老师同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音乐里所唱的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兔子)

  (3)引出课题后,师生跟音乐同跳兔子舞。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去想去尝试。

  预期目标: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热身的效果。

说课稿 篇2

  一、 设计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 设计思路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 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 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三、 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 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股票、债券和保险》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作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知识,它是现代经济生活重要的内容。积极投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学习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后,懂得如何合理的选择投资,对中学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理性的理财观念。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对现实生活中的股票知识有所知晓,,但还未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涉足者,对抽象的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含义较难理解。从思维特点看,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但是一些知识和看法较零碎,需要教师引导。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识记债券和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方法目标:

  学生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有利,能正确选择投资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从国家角度、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难点都是: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这是由于学习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帮助他们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所以,这些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股票、债券、商业保险了解较少,这些内容又是本框题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2、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部分。

  多媒体展示材料:“张老汉我今年53,可是我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我有现金20万,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这样设计:1、PPT 场景展示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2、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解新课部分。

  由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上关于股票的含义,并对含义的注意点进行圈点、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分组对股票的特点、股价收入以及股票的作用进行讨论。

  高风险、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义及性质。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资的特点。

  (3)股票的作用。(板书)

  (这样设计:1、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学生通过现象的感性材料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2、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结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3、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圈点,给予学生以相关学法的指导。)

  (三)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对债权的含义、分类进行总结罗列图标,结合相关实例进行理解巩固。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事例进行思考,参与学生讨论,给予必要的提示。进行归纳形成最终表格。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稳健的投资——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2)债券的分类(板书)

  (这样设计:1、学生合作探究和自我探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以现实中的事例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更易于学生理解。3、用表格形式对相关类型的分类进行汇总,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易于学生识记。)

  通过引入知名保险的标语,引入保险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股票、债券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保险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讨论时,给予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学习保险的分类以及订立原则。整理提炼总结出重点知识,加以强调。

  为风险投资——保险。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分类。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板书)

  (这样设计:1、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给予相关学法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

  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查找有关投资的知识,下节课和同学分享。(作业设计起到了减负作用,同时有扩充了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拓展知识。)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义及性质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资的特点

  (3)股票的作用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 债券的含义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2) 债券的分类

  3、为风险投资——保险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分类:

  (3)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适用于八年级学生学习使用,此说课分四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开篇章节,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本节的学习在本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着力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B、知道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铁路分布的“三横五纵”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铁路运输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图、析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

  读图掌握铁路分布的命名方法及其规律

  二、说教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四、说程序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中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二)通览教材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限5分钟时间让学生带着目标通览教材,做到对本课内容整体把握。

  (三)基础知识梳理

  (1)首先明确“什么是交通运输”这一概念,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明确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

  (2)以欣赏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

  (3)以长白经济的发展为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交通的“先行官”作用。

  (4)交通运输网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总结出我们中国交通运输网东密西疏的特点,那么为什么西部稀疏,可引用李白的诗《蜀道难》中的“蜀道难,难于上表天”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诗句让学生结合图片认真体悟。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本课的重点应是“铁路干分布的三横五纵“,我国铁路干线比较繁琐,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点,教师总结了便于记忆的歌诀:

  铁路建设谱新章,

  三横五纵织成网。

  五纵

  京字打头南北向,

  除去京包特殊项。

  宝昆中间成字放,

  加上焦柳南北向。

  三横

  亚欧陆桥东段线,

  陇海—兰新数最长。

  沪杭—浙赣东西放

  湘黔—贵昆紧跟上。

  京包—包兰想一想

  还是三横里面放

  关于“三横五纵”的学习我主要设计如下环节:

  1、看图:看教材91页图4.6“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浏览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和名称,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说图:大屏幕出示关于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按铁路走向和排列顺序依次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点城市的名称,并归纳出“三横五纵”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3、描图:学生用两种颜色的彩笔在课本的图上把我国铁路干线按走向分别描粗,边描边记铁路名称。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我国铁路干线的“三横五纵”的前提下,教师大屏幕出示表格以京广线、湘黔线、兰新线、北疆线为例引导学生总结铁路干线的命名方法及命名规律。

  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谈出本节课的收获。

说课稿 篇5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行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多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别。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王平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行猜测。这时候的猜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学生的猜测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从而揭示这节课的研究主题“用水测量时间”。

  在前几次的试教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如何从认识水钟类型过渡到滴漏实验。3次试教过程中的过渡都不是很自然。第四稿中的设计我把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教材上是先组织学生认识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然后再进行滴漏实验。今天我将试着先组织学生进行滴漏实验,也就是“测量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测量完组织讨论实验数据:三次测量100毫升水为什么时间不一样?学生会顺其自然地想到误差造成的。那么,如果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同一个水钟在相同条件下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从而引出泄水型水钟。

  之后我将组织学生去比较不同小组间的实验数据,会发现不同的小组测量100毫升水的时间会不一样。然后带着学生们去寻找导致水流速度不一样的原因。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孔的大小”。说到这,我会选择两个孔的大小差不多的小组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影响水流速度的因素不是孔的大小,然后会继续寻找原因。此时的.他们可能不会想到“水位的高低”影响着水流的速度,最多可能会说到“水的多少”。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教材是安排测量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的时间):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得出在孔的大小相同,同样测量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不一样的原因在于水位的高低不一样,从而知道水钟里的水在流出来的时候是“先快后慢”的。然后在指导学生如果给泄水型水钟画上时间刻度线该怎么画,应该是上疏下密。

  泄水型水钟的问题解决之后,我又被抛出新的问题:泄水型水钟由于水流速度不均匀,在制作时难度很大,你有没有办法让水钟里的水均匀的流下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保持水流均匀的方法,从而认识受水型水钟。

  到这里,可以说这节课的新授内容已经完成,最后以平时评价中所用的学分卡为奖励,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水钟,以此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成为可能,也为下一课制作水钟积累经验。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组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轻快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特别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课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其中二至五自然段结构相近,是重点部分,要注意激发想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针对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我设计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朗读,自读自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潜在的价值。让学生学习文本就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支撑点,有了这样的支点,他们才能有“千里之行”的语文学习与研究足迹,也才能有“行千里”的语文素养发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形式,有自读,齐读,指名读,挑战读,到最后的边做动作边读,一系列的朗读层层递进,从读通,读懂,品读,情感也得到升华。

  采用 “图片式”板书,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读懂课文,在读中体会荷叶带给四个小伙伴的快乐,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写“朵、机”两个字。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很重要,为理解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首先就设计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全文。能解决问题,就说明对全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课文充满童真童趣,段落结构相同,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读自悟,个人朗读、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读后评价,使学生朗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扮演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文,边读变想,边读边演,抓住不同小伙伴的不同表现,随机认读词语,根据重点词语自编动作,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朗读,在他人的评价中产生了信心,就会自然而然的喜爱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降低了背诵的难度。鼓励学生背诵别人背诵的段落,激发了他们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勇气。小组表演竞赛,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朗读训练,学生一定会对朗读产生兴趣。长此以往,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变成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阅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艺术活动:纸盒造型房子。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在开展我家和我家附近主题活动的时候,经常要到小区里去参观。孩子们对小区里的建筑物也很感兴趣,会讲起“我住几幢,他住几幢。”“谁是住在我家楼下的?”“我们两家的窗户和门都是一样的。”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房屋。而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创造,自由表达,手脑并用,情绪十分愉快,各种能力能得到有效发展。纲要也要求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能够剪出比较平整的直线和弧线了,同时中班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所有这些都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1.能在活动中感受建筑物整齐一致,统一和谐的美。2.运用折、剪、画、粘等多种技能设计制造房屋。3.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受建筑物整齐统一的美。也就是能用相同的窗户来整齐的装饰各个楼层。难点是大胆创造美,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折、剪、画、粘等操作技能。幼儿没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创造活动。课前我引导幼儿观赏各种住宅小区,初步感受建筑物的美,在活动中展示图片,继续欣赏小区住宅的整齐、一致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在技能方面使用双面胶粘东西较难,用过的次数不是很多,要重点指导。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设计,自由创造,并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各种建筑物图片、窗户图形片、各类盒子、瓶子、幼儿用的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纸等大量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说一说我家的房子。

  开始的时候我以老师搬新家引出话题,相互介绍自己的家。

  你家住在哪里?你家的房子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你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你家的窗户和你楼上或者楼下的窗户一样吗?(这个问题就是要幼儿感知每个楼层的窗户同意和谐的美。也为后面解决重点埋下伏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窗户?

  2.讨论如何制作房子。

  今天我们也来做建筑师,用这些费旧的瓶子盒子设计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子。怎样来建造房子?(把盒子竖起来,粘上窗户和门,就成了楼房)怎样制作窗户和门?(将彩色纸剪成自己需要的窗户和门的形状,粘到盒子上,再画上窗格)怎样使我们建造的房子更整齐、更美观?(这里引导孩子和图片上的住宅进行比较,掌握每一层的窗户不管是从形状上还是颜色、大小上都相同这个重点。)怎样制作一样的窗户?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一定会说,画好剪下来再印制一个。可能也会有幼儿说先将纸折几层,然后再画、剪。(这里我请幼儿来操作示范,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提供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也为了表现建筑物统一中透着差异的特性,我会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家那幢楼前面墙上的窗户是长方形的,侧面墙上的窗户是这个形状的(边说边出示窗户图片),那该怎么办啊?(通过幼儿讨论得出一面墙上的窗户是应该统一的,但是整幢房子的窗户不一定要统一。这里既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也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窗户的外形,使建造的房屋更加美观。)接着教师有必要通过简单操作来帮助幼儿掌握使用双面胶的技能,提出要求窗户要平整,粘贴窗户时注意上下对齐。这里使幼儿在操作的同时提高折、剪、画、粘等操作技能

  3.幼儿操作活动。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一些有

  创意的作品,即时的请幼儿进行简单介绍,在相互交流的形式下帮助一部分孩子向前迈进。同时教师始终以欣赏的语气讲述谁的窗户美观平整,住在里面心情舒畅,谁的窗户牢固整齐,住在里面非常安全。在讲述的过程中潜在的提醒幼儿主义剪纸的技能和粘贴的技能。

  4.作品展示。我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房屋放到建筑区域中,布置成一个住宅小区,并可以为小区起名字等。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情境。

说课稿 篇8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后,讲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对这两种种植业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爱国情感。珍惜粮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有:其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课标要求。

  在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其二,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于新课的讲授,我是这样安排的。

  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其中之一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另一幅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请学生对这两幅图片展示的内容进行农业分类。学生会归纳为“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中,二是为下一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接下来探究学习新课内容,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有适当的阶梯性,我们本地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的分析,阶梯太大,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障碍。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课堂延伸,增加体验。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水稻种植的相关资料或向长辈询问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去市场调查大米的产地。

  第二步,步步设问,搭架攀梯。引用几条水稻农谚,如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问“为什么这三省的水稻插秧时间会不一样?”引出各地气温条件的不同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的生产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你认为水稻的种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

  第三步,读图分析,训练能力。(多媒体演示)四幅地图,分别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亚洲地形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四步,阅读思考,拓展思维。多媒体展示三段资料,分别为“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习性”“我国人口与耕地对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由于涉及面扩大了,掌握并超越了课本知识,知识面大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组织归纳,把握重点。由学生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避免出现课上热热闹闹,学生课后心中空空荡荡。

  第六步,学以致用,内化知识。对比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同时,多媒体展示美国的地形、气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区位因素的相关资料,由学生运用上述和自己补充的资料说明问题。并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作用有机结合。预期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12-28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10-09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