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新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称赞》是本单继《识字5》后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因为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相处得是多么融洽!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词。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刺猬和獾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学习生字,新词时,交流学生之间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并加以表扬称赞,学生朗读课文生字,新词时,教师应首先应给予肯定,再加以纠正,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赞声的课堂中学习称赞的这一课文,在认识理解新词时,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请教老师同学,查查字典,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看插图就能正确区分板凳与椅子的不同,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不难理解做椅子比做板凳来得难。这里提到的许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第三部分读文理解时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抓重点语句从称赞的语句入手。即: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这两句称赞的话中,我主要抓住第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展开,这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是这句平淡如水的称赞带给小獾的帮助,我引导学生读文找找“这样的称赞对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立马就能找到“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同时也从句子中明白了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让小獾凭着这份自信,最终学会了做椅子。为什么就这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就能让小獾充满自信呢?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先前的小獾到底怎么了呢?这里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泄气”一词,可是同样是这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小獾看到了泄气,然而在小刺猬眼里却看到了不同,当时小刺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在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中就能马上找出小刺猬看到的是“一个比一个好”。这里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小刺猬不是说‘小板凳做的挺好的’而是‘一个比一个好’呢?”对呀,同样也是称赞的话,为什么小刺猬选择了“一个比一个好”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这里引导学生质疑,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小刺猬是“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看出做的粗糙,但是做的很认真”,感受到小獾付出劳动后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并不是盲目的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一是一,二是二,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称赞别人,才能真心称赞别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后,再请他们来朗读称赞的语句,相信就能做到水到渠成,真心诚意了。
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还可以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在读中悟,从而达到了品读感悟,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又如“学了《称赞》,让我们也学着小刺猬和小獾,来试着称赞咱们身边的同学,家人吧!”最后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夸夸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爬山》的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1、我能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指什么。(此条预设不呈现在学案的目标一栏中)
二、说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节课,我利用导学案的“渔场”功能,在每个环节中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尝试的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和反馈能力。借助导学案采用了“三大导学方式”,即:目标导学、学法导学和问题导学,再加上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它们构成了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统称为“导学法”。那么,新课改主张的“独学、对学、群学”就必然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法。
在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处理上,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结构,我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和写作思路,准备尝试运用列表助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预习、讲练和小结。
三、说教学过程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定向——导学——合作——点拨——检测——评析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定向(时间大约为5分钟)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复习铺垫”这个环节,主要有两道习题。第一道是复习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回忆法来统领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题,考查的是课文第一句话“父亲爱,爱,也爱,——尤其是。”用来引出下文,顺势设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入新课,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论述阅读教学时有这么一句话:“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结构形式恰巧就是“总——分——总”,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如此设计,既符合大纲要求,又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接下来,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的设计,主要对应的是第二、三项学习内容的达成目标,也是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和展示提升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通过齐读,做到“目标导学”。
第二步:导学(时间大约为1分钟)
您可能要问:1分钟,可能完成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案的设计上,每个环节我都考虑到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需求,所以明确提示了各种阅读的方法,比如圈、画、批、注等,还做了些典型示范,在学案的第二项“品读课文”中尤为凸显。
这项,之所以会运用到列表法来引导分析,是因为课文的重点我定为理解父亲的话,而理解父亲那些有哲理的话必须要引导学生结合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来感悟,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目的”、“我懂了吗”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文中的每部分里都有,但是又都不一样,有很强的类比性,我觉得运用列表法比按顺序一段一段追问来的简捷。表格的横纵向对比,更利于学生自己理清文章脉络。乍一看,表格里面的内容很丰满,但实际上它没有一个空格需要学生课上动笔填充,都是提示批书方法的,所以您也不用担心解决它的时间问题。
我的学案设计是属于课前下发的那种,学生事先按照提示做了独立预习,完成了至少20%的学习任务。所以
课堂上的这步,我只需要说两句话即可:第一句“请认真对照学案上的提示和要求,看看哪里还没有完成好,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第二句“各组交流后,组长组织做好展示安排。”这样,你还认为我课堂上的导学时间1分钟不够吗?
第三步:合作(时间大约为7分钟)
这里所谓的合作,其实就是先将自己课前没有完成好的项目在组内提出来,寻求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答案,同时留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共同商量班级大展示的分工内容。期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到各组,了解学生完成任务情况,适当做些简单指导和帮助即可。
这步的设计,是使学生通过“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促进学生完成大约70%的学习任务。
第四步:点拨(时间大约为20分钟)
班级大展示开始后,学生首先要按照项目的提示有秩序的交流学习成果,质疑留存的问题。在“兵强兵”的对抗质疑、互助点拨过后,难免还会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师教兵”的直接点拨了。
比如,本课中父亲说的三句含有哲理的话和课文结束时的那些抒情的话,其实以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来看,是很难达到彻底领悟其含义的。所以,在班级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必须要在学生似懂非懂之间做个恰到好处的点拨。
根据学案的提示,我估计学生会对上山途中父亲那句“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理解的不那么透彻,所以我准备了三个引导发散思维的追问:1、爬山会遇到什么困难?2、遇到这些困难,人自然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呢?3、“征服自己”是说自己在困难面前应该怎样做?
而课文结束时的那些抒情的话中,最难理解的就是“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这两个关键词。在学案上,我已经将其设计为填空题,因为它们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尤其“青山的沉静”这个词指什么,我估计学生理解上也会遇到瓶颈。此处,我准备这样引发学生思考:1、“沉静”是什么意思?2、作者说“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难道是说以后他要少说话吗?3、结合全文父子间的对话想一想:青山的沉静到底指什么?
除此外,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彻底感悟句意后,教师还要随机点拨关键句子的读法,做到当堂就能比较有感情地读出课文,实现第二项学习目标。
第五步:检测(时间大约为4分钟)
此环节,我设计了三道分层检测题,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自选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尤其是第三题,属于句子的仿写习题。语文教学一直提倡“一课一练”,这个“练”指的就是仿写练习。所以,此项练习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通过迁移练习,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达到学以致用。
第六步:评析(时间大约为3分钟)
内容主要是对正和交流“检测”的答案,最后做个简短的小结。
此环节重在分享第三题的思考成果,促进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板书设计
此项,被我设计成了全课总结的内容,在第四步“点拨”之后,由教师引导概括:读了课文,你明白爸爸要告诉儿子什么了吗?在全班同学的总结中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21、爬山
上山——尽力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总之,整节课我力求做好“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和幸福者。
说课稿 篇3
在两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参加了一次县优质课评比,我把它当作一次公开课。本次优质课评比,我选择《落日的幻觉》。教授这篇课文,开启了我第一次对说明文教学的思考,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反思:
语文素养和考试,在纠结中前行?
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唐老师一直跟我谈这个问题,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但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感受却很不一样。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求取两者的平衡。慢慢地,我认识到:1.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更不应该分开来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既能给学生好的成绩,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2.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之所以会那么纠结,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的建设的不够完善有关。当我认清这两个问题后,内心的纠结也就慢慢淡去了。这是工作半个学期,一直萦绕我心中的一个主题。有了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大方向的把握,才有了下面种种。
说明文教学学生需要学什么?我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想法:
说明文作为一种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文体的教学价值。这点希望学生关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关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之于第1点的思考,于是有了“说明文是怎样进行说明的”这个具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就有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赏析等教学内容。
说明文行文思路的严谨,具体表现为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的目的:将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白,以便人们读懂了解,普及科技知识。
稍许权衡了以上几点内容之后,我觉得《落日的幻觉》可能适合在说明顺序和说明目的这一角度上选择教学内容。于是,试图以这篇文章作为“写作内容选择和写作顺序安排与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有关”的例文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关注什么?我的基本想法:
1.清楚明确地表现教学目标:我要教什么?“教学内容有了”和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教学目标”是再一次对自己要教什么进行梳理的过程,是对教师思维的又一次挑战。这次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几经纠结,但力求在目标中表达清楚我的教学内容。
2.简明而多层次地呈现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置务求简明(一是环节要少,二是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明确),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三个板块:板块一:检测预习;版块二:研习课文,学习新知;板块三:巩固与运用。三个板块在顺序的排列上也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识的规律,也较为合理。
3.明确而有效的作业更进。因为时间仓促,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因此并未在课堂呈现。
教学实践过程,我缺少什么?
我的反思:
1.核心问题:怎么接好学生抛过来的“球”?所谓“球”,是学生对教师“抛”出去的问题的回应。也许是因为新老师,我很早就发现自己在接学生“球”的时候,“平均”水平不够,时好时坏(放松时,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锐,可以较好接“球”),综合实力不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很精彩,我没有预料到学生这么快就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因此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接“球”。当然,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我也没有意识到,从而错过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契机。总体感觉:优秀的学生,不够优秀的老师。
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在执教时,缺少“第三只眼睛”看课堂的能力,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的学习节奏,教师都缺少一种课堂的敏锐感。例如,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这堂课不够完整。当然,我不是一味地追求课的完整性,只是这堂课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整成完整的。
以上两点虽然都与教学经验相关,但不应该成为我逃避的借口。
前辈的建议: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否可以选择更实际的内容?比如,说明文的语言赏析。
2.新授知识之前,是否能够让学生多花一点时间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可利用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3.在导学案的语言上要简练。
如何改进我的短板?思考了两点:
教学实录片段分析。可以给自己的课堂录音,课后选取交流的高潮片段做出实录并分析,若能每周一次,进步肯定大!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课。指导教师在听完课后能够坦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的指导,我要客观分析,虚心接受。
曾经在面试天然写作新教师的时候,问过所有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当其中一位老师回答我“是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难以言喻。反思是一个新教师成长起来最有效的手段,这个成长不仅是在教学上的成长,更多的是他(她)面对这份职业在内心上的获得的一种对自我清醒的认识和自信,甚至,这种认识和自信会慢慢地迁移到他(她)的生活中,影响、改变他的生活。
优质课的反思结束了,但我对生活和教学的反思将不会停止!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审老师:
大家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关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今天,我们一起交换思想,希望你我都能有所收获。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4课《猴子和大象》第一课时生字教学。
这几年,我听了不少课,发现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严重、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第一课时松,第二课时重,第三课时空的弊病。”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大纲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学会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理解有关词语。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初步感知课文。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以识字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现在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设计,在这里将呈现我的设计理念、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一、 谜语激趣、创设情境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象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因此,在导入时我采用谜语激趣法:1、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最会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2、两耳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猴子和大象。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根据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
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一个勇闯三大关的游戏比赛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一种紧张而又不失趣味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一关:读准字音。在这一关中,我设计了五个小的环节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1、课件出示17个生字及拼音,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并标记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2、指名读,适时纠正、鼓励。3、要求学生找出认为最难读、最不好读的生字,老师相机归纳出: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翘舌音、平舌音等生字并带读。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读音。5、找出生字中的多音字,加以辨别。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已能读准本课生字的读音,成功闯过第一关,老师在第一个关头插上一面红旗以示表扬,并激起学生闯下一关的兴趣。
第二关:认清字形。这一关我精心设计了几种记字形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清字形。1、先要学生互相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清这些生字的字形,然后请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并随机点开与之相对应的课件。2、归纳记清本课生字字形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用动画,如“卷”字,我用课件设计了一副画卷卷起来的动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3、我还运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如“愁”字,我把它编成了一则小故事,运用课件语音讲出来,使学生能深刻地记住这个“愁”字。“猜谜语”的方法,如“载”字,车上装满土,斜勾、撇、点来帮忙。“背”字,北上明无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编儿歌”的方法,如“冠”字,我把它编成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给这些生字组词,造句,进一步巩固。
二年级下期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来分析生字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用的事半功倍的目的。
当学生成功闯过第二关,我就在第二关上插一面红旗,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勇闯最后一关。第三关:写好生字。我们教生字不仅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还要教会学生写好生字。首先,要求学生提出认为最难写的生字,讲出难写的理由是什么?然后逐个分析,如“鼻”字,这是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我手指自己的鼻子问学生,“这是谁的鼻子呢?”学生回答:“是老师自己的鼻子。”“对,所以鼻字最上面是一个自己的自。”接下来利用课件带领学生书空,掌握生字的笔顺。然后是学生课堂练笔,要求先描红,再临写。老师巡回指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这节课幻灯成了我的好帮手,利用幻灯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表扬好的,指出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当学生成功闯完三大关,教师充分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评选出“智慧星”进行颁奖,同时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总结。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这节课的目标明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方法得当。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有所收获。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上好课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由于时间短,学生情况不熟悉,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学海不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抠脑子的事,上课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进!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文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究全文,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
通过大瀑布前后的对比,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地球的情感。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③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学习,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点,同时又是教材中的难点:
1、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被葬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二.设计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成如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一)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现代教育学家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动的前提。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 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课始,学生就会提出“特殊的葬礼”是为谁举行的?为什么要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学习完瀑布的今昔对比,又会提出“为什么塞特凯达斯瀑布会逐渐枯竭?”通过学生自己提问,让他们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人境互动
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当我把儿童带入有意创设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时,我发现学生个个情绪热烈,带着情感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人境互动,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
如:在教学第三至五自然段时,设计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瀑布咆哮的声音和看如今无奈的叹息的瀑布,同时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第三,五两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渲染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展开想象,人文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教师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本课有许多空白之处,值得利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听了瀑布咆哮的声音后,让学生想象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本来我设想让学生看瀑布的录象,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会被控制。而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更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另外两次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站在大瀑布前的游客,让学生通过想象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这样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在眼前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真正达到人文互动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举行葬礼——瀑布今昔——探究原因——决心保护。
第一板块,通过学习课文一,七,八自然段,通过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参加葬礼的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来初步解读葬礼的“特殊”。第二板块,精读感受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及如今的无奈消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对“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等重点词句的品读,通过听声音想象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和游人看到大瀑布的感受,再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另外,通过看课文插图和结合文章语言进行想象瀑布如今奄奄一息的样子,以及问他们“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怎么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最想做什么?”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真切的体验,让他们与课文产生共鸣。第三板块,了解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第四板块,通过练写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说辞,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按这样的思路设计教学,旨在让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这“特殊的葬礼”不同寻常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说课稿 篇6
小吴妹妹是我的老校友了,初中师范都是隔壁班的,虽然不常在一块儿,总感觉她挺亲,好脾气,末了,我也工作了,还做过她家一阵子的房客呢!新手上路,自然要向前辈请教啦,于是总调侃着说要去听她的课!这不,机会总算来了:年级同题会课,她代表我们一年级出马了!正在得意之际,接到顾老师叫我评课的消息,我又着实汗了一回!对我来说,上课不简单,评课也不容易啊,何况听过本校老师的一些精彩评课,更让我觉得不敢班门弄斧了,于是自己对自己说:学习怎么评课吧!不过现在的程度实在说不上评,只能像记流水帐一样写下听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吧:
首先要竖起大拇哥夸夸吴老师的课前准备了:在黑板上画着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下是毛茸茸的小草,黑板中央写着“蚂蚁”“蝈蝈”的字样,在黑板的最右边写着本课要教学的新偏旁:米,米字旁;讲台上放着用各色粉笔写的生字和词语卡片。说真的,一进教室,我也被黑板上的大树吸引住了,仿佛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课堂都在凉凉的树阴底下,来到了课文中的童话世界,利用板画创设的情境一定也能感染学生。果然,上课伊始,学生的精神很饱满,注意集中,训练有素。
老师的语言非常简练,清晰,要求明确。在导入新课的环节,老师以跟两个老朋友打招呼的形式读词,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什么(都有虫字旁)来识词,记词;再以讲故事的方式“有一天,蚂蚁碰到了蝈蝈,发生了一件事。发生了什么事呢?想不想知道”来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初读时也做到了要求明确:自由读2遍。因为是一齐开始的,所以小朋友在第一遍读时变成了齐读,当时吴老师并没有打断他们,而是在第二遍开始之前再提醒要求,是自由读,这时小朋友也做的很好。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挺好,第一遍是小朋友读书兴趣浓厚的时候,如果中途打断,就有点影响情绪,而在一遍读完的间隙,再提醒要求,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听得更清楚,同时也做得更准确了。在读完书后,我注意到了老师手势评价的方法,就是对读得好,读完坐端正的小朋友竖起大拇哥,这样的评价省时又同样能达到效果,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只要小朋友的心里是甜的。从这一小小的动作,就训练了学生眼到、心到、手到。这种方法倒也不是第一次听说,可是却往往忽略不用,真是小看了它啊!(在接下来自己的一节课上,我也见样学样了一回)
指导生字时,细心的吴老师注意了对后鼻音朗读的指导,即使细微的错误也进行了明确的指正,如“乘”字的教学,我想,教育就是要从小处抓起的。除了检查生字时吴老师耐心指导,在检查初读段落时,老师也做到了评价的有效性。老师的评价是结合要求而非空泛的表扬,“你读得又正确又流利”,使学生知道怎样读才是好的,才是达到要求的。
其中在疏通课文时,有一点想要和小吴老师商榷的,就是老师在问“你读了之后,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后,又问: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在学生精读课文,与文本深入接触,有所体会,有所对比的情况下,再问这个问题,那么小朋友的感情色彩就更为鲜明,也知道了为什么喜欢蚂蚁,喜欢蚂蚁什么了。
吴老师的这堂课,设计理念应该也是体现随课文识字的意图,如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都是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出示学习的。其中在出示“粮食”一词时,老师是从初读时的问题引出的: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搬粮食)出示“粮食”指读,然后再来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感受天气。个人愚见,觉得可以先从看图开始,体会夏天的炎热,“在这炎热的夏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再联系文本找句子,或利用朗读回答来使图、词、句、文融为一体。当然就引读“夏天真热”一句时,小吴老师的评价语言很有感染力:现在已经20度了——更热了,有30度了——呀,真热都汗流浃背了,在这样的激趣之下,小朋友读得饶有兴趣,非常带劲。在出示“自由自在”一词时,老师就蝈蝈的“人格”问题进行了说话练习:你觉得蝈蝈怎么样?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而这时再回过来出示词语,理解什么叫“自由自在”,他们自由自在地干什么,感觉就有点像脱离了课文了。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至关重要,也是存有争议的,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因此,以上就只是我的一点疑惑和浅见吧。
当然,吴老师的这堂课是亮点不断的,整堂课注意了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体会满头大汗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从而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如,课文中对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是一笔带过的,没有具体描述,老师就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想象,来说说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从而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后的复习巩固阶段的设计,也是我们较熟悉的,确实是比较好的方法,注意了字形的识记,巩固了形声字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口头扩词的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小朋友来说是很有新鲜感的,更重要的达到了较好的识字写字的目的。
对于优秀的课例,本人正在不断学习中,万望各位多加指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绿线里的6个生字,随文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以读感悟,抓住描写云房子的各种形状的句子,感受天中空云朵的千姿百态,随文识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整堂课设计成学生跟随小鸟飞上蓝天,去欣赏云房子,动手去造云房子的过程,在蓝天上遨游,在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观察、表达、想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片。
学生:生字卡。
六、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猜谜语导入,(云)那云造的房子你们见过吗?答案就在课文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云房子》齐读课题。(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件出示“蓝天白云”画面) 学习“房”字。
明确目标后进行效果预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时师出示任务并口述
任务一:认识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给出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及方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任务提示自由读文,小组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老师先评价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指名一组展示生字学习情况:
组长组织:我们小组会朗读词语,读对的请大家跟我们读2次,如果读错了,请其他小组纠正。(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小组成员轮读,全班跟读)小组成员汇报易读错的字音,如:我来汇报易读错的字(平翘舌、前后鼻音、轻声)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全班去拼音读。
评价加分后让小组展示汇报二类字。
再换一组同法认读二类字(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接下来是逐段汇报,随文识字。
词语读好了,课文小朋友会读的更流利,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指名一组展示:
小组代表朗读第一自然段。(如果读得好,你真了不起,文中最长的句子你都能把他读好,是这样停顿的吗?)小朋友也像他一样根据提示读一读这一段。
(如果读的不好,你遇到困难了,如果你根据老师的提示,在有停顿的地方停顿一下,你会轻松许多)
师:(出示:来不及)能读好这个词语吗?看到了这个“及”你又想到哪些同音形近字呢,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这些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词语: 高兴极了 一级一级 来不及)
过渡:一场雨过后,有一些调皮的云宝宝就呆在天上不肯回去,瞧(出示课件)一群小鸟看到后说(出示课件文字)
师:可爱的小鸟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过渡:小鸟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哪个小组读一读?一组读
师:这两种云房子小朋友再来读一读(有的像….有的像…..)
师:(听出来了,根据你们这么停顿,云房子漂亮了许多,一起再来读一读)(如果这样停顿一下,你的云房子会漂亮许多)
师:这段中藏着一个字宝宝,谁发现了?会写的同学举举手,一起背写一次。(样)
过渡:那小鸟们在云房子里都干什么了呢?男生一起读第3自然段。
师:还干什么了呢?女生读第4自然段。谁来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小鸟干什么了?(作客,玩耍)
师:谁来说说“作客”的意思。
师:是啊!你来我家就是作客,谁能用做客说一句话?耍和客都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请大家小组学习这两个字。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学生主要从结构,部首,笔顺组词方面来汇报交流)“耍”字有个双胞胎知道是谁吗?与“要”比较(指导写“耍”)(学生能说出来就让学生说,说不来老师再讲)
过渡:正当小鸟们玩得高兴时看天空发生了变化!(出示动漫课件)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这一变化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师:“然”是这课中笔画最多的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它?
生:想办法记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书空把他记住。
师:谁能给然找个朋友呢?
师:这些词语你会用吗?(出示课件:选词填空)
师:那是谁让云房子消失的呢?(出示:一阵风)
师:课文中像“一阵风”这样的词语还有许多,你能找到吗?
生:一场雨,一只小鸟 一群麻雀 一个太阳 一片蓝天
师:(出示课件再次巩固)齐读
过渡:现在天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齐读6自然段。随机学习洗和净。
任务二: 描红“房”“造”“客”写好“然” “及”
学习提示:观察这些生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同学们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生字也一定能写好。(出示生字)齐读这些生字,你们觉得哪个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课件出示然和耍,观察这两个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一组展示,师根据学生回答范写然,耍(它的主笔是横,所以这一横要写的长一些),师:孩子们,又到了咱们的写字时间了,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把这5个字(师指着课件中的5个字)描红一次,然后再把耍和然工工整整的在写字本上各写两个。好,现在我们把书翻到136页,看谁又快又好。好,现在请大家从笔袋里轻轻的拿出一支笔,放到书前,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带大家练个小气功,叫写字功。(放古筝音乐)来孩子们坐正,让我们静下心来,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来,咱们轻轻地拿起笔,开始描红,要注意手离笔尖是一寸,在描红时我们要用心去描,这样字就会进入我们脑子里。(看,XXX的写字姿势真好)写完了就请组长为你们组写得好的贴上小星星。
重视交流过程比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要。分享学习成果,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一人一半;一个人智慧众人分享,会变成多个智慧。互相欣赏,这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3、检测导结
猜谜语填空
七、说板书
22.云房子
及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