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8 11:12: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我设计的这节课选自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11课《泥条头像》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具有游戏的特质,十分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二、主题研修目标:

  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中的作品,分析交流寻求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创作及评述五个环节,运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立体造型的特征,学会泥条头像的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立体造型的特征。

  难点:泥条头像的制作方法。

  五、过程与方法:

  以“2分钟读书” 导入新课,让学生第一次品读书中的泥条头像作品;设计问题一,用彩笔画的头像作品与书上的泥条头像对比分析有什么不同?自然引领学生进入第二次自觉读书,设计意图是突出重点;设计问题二,书中的作品之间也有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学生自觉第三次读书;探究泥条头像的制作方法,学生第四次自觉读书,设计意图是解决难点;创作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借鉴书中作品,学生第五次自觉读书。设计意图是训练学生立体造型塑造能力。

  观察、思考、探究、创作几个教学环节紧紧地抓住了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中的作品,分析交流寻求方法,启发借鉴大胆创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全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是小小游击手,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学法、场地器材、预计生理负荷、课后小结等方面来分析本课。

  首先第一点:

  一、设计理念

  活泼不失有序,锻炼不失兴趣,学习不失创新是这节体育课的初始目的。本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采用“主动探索与积极创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本课内容主要以游戏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学习的窍门,从而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自觉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投掷类项目的练习。投掷也是中学基本教材之一,是锻炼学生上肢力量与肩带灵活性很好的练习形式。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在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情认同,达到自动练、主动究的目的。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另外对培养学生观察、灵敏、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三、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主人公们——即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人公们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基础,活泼好动,对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只要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都乐意去做、去学、去锻炼,所以只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作示范、分解等直观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方法与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法、竞赛法等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投掷实心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能在游戏和竞赛中尊重同伴与对手。

  五、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的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投掷动作的方法与要领。难点:投掷过程中全身协调用力

  六、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了游戏法、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还采用了讲解法、示范法及直观教学法等辅助教学方法。初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所以主要采用了体验学习法,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与学生对新鲜事情的好奇心,特意设定情景进行教学,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1、激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2、保持兴趣合作探究阶段;3、恢复身心稳定情绪阶段。

  (一) 激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

  1、热身:“与时间赛跑” 。情景说明:前方发现鬼子的行踪,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

  2、活动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准备活动操的练习,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孩子们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 保持兴趣,合作探究阶段

  根据动作机能形成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及游戏竞赛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1.游戏:“打准打鬼子”。(情景说明:鬼子攻上来了,我们奋力抵抗,打击鬼子。)

  学生看图自学投掷实心球的正面双手头后向前抛实心球的动作,将学生分成四组,在投掷线前5米左右分别有一个纸箱,每组学生尽力将实心球投入到纸箱中。命中率低的队伍进行身体的小练习。(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统一口令投掷,捡球。)

  2.专项练习“为胜利刻苦训练”(情景说明:上一阶段,我们部分同志没有取得完胜,这次我们要通过努力刻苦的训练强大自己。)

  A:上下举放实心球,三次,每次15个。B:俯卧撑,两次,每次15个。

  C:两人单手对掌对抗手力练习,体会对抗过程中腰腹、手臂的用力特点。

  D:原地模仿投掷实心球练习。

  教师分解示范讲解动作,预备姿势—发力姿势—最后用力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及时表扬与纠正错误。(教师统一口令一起练习,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 用兵之时:看看谁是最远手。(情景说明:我们努力那么多,今天到我们上战场的时候了,看我们今天的表现吧。)

  将学生分成四组,在起掷线前8米处各有四条线,分别为,优、良、中、合格,球到达哪条线就分别得4.3.2.1分。教师累计得分,在竞赛过程中注意提醒安全,为学生加油活跃气氛,并统一口令投掷---捡球。

  (三) 恢复身心,稳定情绪阶段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中进行放松活动,放松肌肉、舒缓情绪。

  2、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八、器材准备:

  实心球40个,纸箱4个,录音机1台,雪糕筒4个。

  九、预计生理负荷

  平均心率120次/分,最高心率140次/分

  十、本课总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整节课中都洋溢着欢快的氛围,不仅使学生参与运动锻炼,还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使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题是《孔子游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优美,同时也感悟一下孔子通过河水对弟子的教诲,并从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与自己日后的为人处事。

  其中目标一和二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主要通过“四读”即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检查朗读、开火车读和默读分段实现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了解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首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孔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讲述情况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

  紧接着就安排四读:一读是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以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朗读,指名要求学生按照自然段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朗读课文,其间,要抓住时机来认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眸”、“畔”;以及“茵、澜”是前鼻音;“洋”是后鼻音等。同时在检查朗读的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内容、查字典、同学交流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司空见惯、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侧耳倾听、推辞、深奥、意味深长……”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分好段落,并了解每段的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四是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由的朗读,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读一下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适当的评讲和指导。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的新词,并对着第二个练习题好好描一下,加强一下生字的学习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算按“复习导入,自读自悟,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可以在上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自己已经了解的课文的具体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让学生反复朗读一下这句话。细细体会一下。

  二自读自悟

  我以“为什么说‘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仔细体会,还可以在书上具体的语句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巡视作适当的指导。

  三精读感悟

  我先让学生说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然后我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逐步出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1、譬如当学生谈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无比美丽的时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节。

  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和2小节,找出反映泗水河边景色美丽的句子和词语,并做好记号,然后让大家反复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说说印象中的河边美景,同时让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借以激发大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当学生谈到包含有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精读3到9节

  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细细体会,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节中的重点句和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特点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时抓住第九小节弟子们的由“疑惑”到“惊讶”,即悟出道理,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满了智慧,进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蔼,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

  3、接着当学生无法说到下面的内容的时候,我以“从哪儿可以看出孔子师生情谊深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表现孔子师生关系密切的语句好好读读,体会一下他们的师生情谊,然后抓住子路和颜回说的话让学生理解一下,同时进行一下个人的理想教育,同时还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学一下,拓展一下课外知识。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大家交流一下,进一步让学生从课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以“我的理想”为题,让学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诱充满智慧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课题是《老人和儿童》,选自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作用:

  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我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体验绘画的快乐。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提醒学生用线描来表现作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过于专业的线描知识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讨,只要求他们能结合所学的〈〈感觉肌理〉〉和〈〈画触觉〉〉中运用不同线条、不同点的结合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运用凹凸不平、长短交替、流畅圆润、粗细不一的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充分表现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儿童的细腻圆润感,更深入地学习线条质感的表现知识,也为以后学习专业线描画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认知规律,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 知识与技能:

  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熟悉的生活情景,创作出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感知,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 教学重、难点:

  ①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② 难点是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

  学生准备:小记号笔、纸等

  二、说教法:

  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教学效果的体现,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所以,围绕以上的重点、难点,并且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创设的几个不同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不断采用观察、比较、启发、欣赏、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图片的比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开发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课件、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认识,体验热情。在观察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这一过程中,我采用比较观察法,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创作能力。

  三、说学法: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纯粹传授,而是要让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生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一堂好课,教法的运用是必要的、学法的指导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视觉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包含许多专业系统的造型知识,抓住老人和小孩不同的外型特征。要想让小学二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既理解知识又完成技能操作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用不同点、线表现肌理、触觉的知识,引导学生抓住已学和将学领域中既相互联系又有共性的地方,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线来表现老人与儿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觉,并通过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动交流,激发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展开回忆,并采用低龄段小朋友特有的线描表现形式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激情,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拥有着无尽的活力和激情,所以我改变单调、平淡的平铺直叙式导入揭题,而是和学生一起和着“健康歌”的节奏跳起了欢快的热身操,同学们脸上漾着兴奋的笑意,学生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了,而我自然地借由小萱萱和爷爷一起跳健康操的情形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干什么,顺势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老人和儿童》。

  第二环节:比较欣赏,分析讨论

  在第二环节中,我提出“再过六十年,你将变成什么样子?”这样一个设想。并由学生上台模仿老人的行为、声音,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并带着这份兴趣欣赏一组由老人和班中学生的脸部照片特写,然后他们在比较观察中得出老人脸部多皱粗糙、小孩细腻光滑这样一个结论,并随之找到与两者脸部相对应的线条图。接着我让学生画一个老人脸部短时速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显得无从下笔,这时,我会抓住这些学生的想法指导他们在考虑的时候简单一些,并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对老人脸部的第一印象。在简单讲评中我肯定那些抓住了老人特征,比如表现出皱纹、胡须等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的探求欲更强了,我乘机做一下简单的示范,学生在这一点拨的基础上会更放开手脚地去表现。

  在初步掌握用不同线条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脸部特征后,我继续让学生欣赏一组儿童画的老人与儿童的完整作品,并通过讨论,分析让孩子们了解构图中画面要满,要有黑有白,有疏有密。水到渠成的提出作业要求。

  第三环节:交流想法,完成作业

  我让学生回忆并讨论和老人在一起时最深刻的趣事,在学生明晰了形象思维后,允许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方式进行作业实践,这样既可以张扬学生艺术个性,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辅导学生画面主题的突出,动作和神情的表现。

  第四环节:评价反馈,点画成“金”

  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呈现在展物台上,然后组织群体学生参与评价交流,教师在学生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说,如果可能可以立即修改。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生动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传递,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健康的审美品质。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一组由多种表现手法,如水粉、雕塑、废旧材料、油画等表现出的老人与儿童造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在总结中教师强调要关心、爱护老人和儿童,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使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第六环节:教学探讨与反思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感情的表达。《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既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亲情,又要让学生尝试用线条的形式表达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儿童形象,所以要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才有学生对艺术的真正理解。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师把这种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说课稿 篇5

  1、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氨分子的结构、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使学生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③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意识;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想和创新意识;

  ④通过体验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⑵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各种参考资料(相关资料内容、学法指导内容、重难点阐释内容以及思维训练习题等)进行个人和小组(集体)的探究,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⑶氨的催化氧化——氨的还原性

  3、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研究课题:《氨的性质》

  如,提问:

  ⑴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化肥?(铵盐、氨水、尿素等)

  ⑵当你接近碳铵或氨水时,有什么气味?(刺激性臭味)

  ⑶说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二)展示《氨的性质》课件资源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件中所包含的“九大”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网上可用资源和使用方法。

  (三)探究指引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要求学生提建议。

  (四)个人、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寻疑、质疑、解惑,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使用教学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分析、讨论问题,找出答案。

  3、教师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学生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和检验氨存在的实验;

  (五)小组之间交流

  在个人、小组内探究之后,接着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步肯定研究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六)师生交流

  1、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出问题,要求各小组(至少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氨的结构特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等。并用实验验证,教师加以肯定(实际上是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2、教师再给出问题,由学生自由抢答问题,教师点评;

  3、学生提问老师,老师对部分问题进行作答或提示解答问题的思路。

  (七)课堂练习,思维训练和思维创新

  1、让学生熟悉本课件中全部思考问题,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思维创新的问题上,个人和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抽查个人回答或抢答问题。

  (八)课外研究,拓展思维

  1、教师给出两个案例:氨对人体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⑴氨气事件;

  ⑵氨气超标。

  教师作指导性的知识简介;

  2、教师给出新问题让学生探究:氨为什么易液化和易溶于水?

  (九)教学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出本课的教学知识要点(提纲),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十)布置作业

  1、书面练习(有关习题)

  2、预习新课:铵盐

说课稿 篇6

  一、分析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如蓝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并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鸟、小鱼、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

  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卡片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

  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附资料:

  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小节《口算除法》的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重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6-09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12-28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10-09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