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而幼儿龋齿已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而幼儿龋齿已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歌曲和儿歌来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幼儿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娃娃。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满足幼儿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活动有效地满足了幼儿的独立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主题网络的活动目标是在生活中体验快乐,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下,我制定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①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②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③引导幼儿学习听歌曲间奏,较自如演唱歌曲并能创编简单动作,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活动重点、难点
本活动注重健康、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听歌曲间奏,自如地演唱歌曲,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刷牙方法。难点是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听间奏演唱。
4、活动准备
寓教于乐是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关键,如何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科学性、活动性、综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①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请幼儿在家中观察大人是如何刷牙的,请家长配合教师正确引导幼儿刷牙。
环境创设:请每位幼儿从家中带来牙刷、牙膏、牙缸一套,摆放在活动室。
资料收集:准备动画表演《哎哟,牙疼》一段及搜集相关资料。
物质准备:课件制作《刷牙》乐谱、节奏谱及《刷牙》的儿歌。
②活动中的准备:牙齿模型、牙刷及多媒体。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是指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目的。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幼儿尝试的念头,让幼儿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
2、默唱法在歌曲《刷牙》的教学中,幼儿要听间奏演唱,而中班幼儿往往习惯于一句接一句的演唱,我创新的默唱游戏法恰恰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即让幼儿在间奏时心中默唱一遍前一小节的歌曲,从而使幼儿轻松攻克了本活动的难点。
3、媒体演示法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乐谱、节奏谱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幼儿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活动内容展示出来没,使幼儿始终沉浸在活动的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分合演唱法、即兴创编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此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如下方法:
1、讨论法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哎呀,牙疼》和欣赏儿歌《刷牙》的感受,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模唱法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发挥了弹唱的特长,以优美的声音、欢快的伴奏音型吸引幼儿,使幼儿不由自主的模唱,这样既学会了歌曲又带着欢快的情绪去掌握刷牙方法。正所谓“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艺术的各方面内容都能带给幼儿愉悦,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的愉悦功能又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3、即兴创编法幼儿学习歌曲后,通过自由探讨变换多种演唱形式,而一改以往幼儿先安静再听从安排,真正做到了幼教的互动原则,同时也增进了师幼的感情,使活动得到升华。
其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1、观看动画,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幼儿心理,贴近幼儿生活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在活动开始先请幼儿观看动画《哎哟,牙疼》,幼儿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故事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刷牙。
2、结合模型示范讲解本次综合活动的主题“天天来刷牙”主要告诉幼儿为什么爱护牙齿,如何保护牙齿,为此我采用了最直观的方式,用牙齿模型来示范刷牙方法(展示牙齿模型),教育幼儿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等,使幼儿轻松、快速地掌握了正确刷牙方法。在模拟基础上,让幼儿动手实践,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尝试欲。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方法。
3、即兴创编,兴趣盎然“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纲要·艺术》的重大突破之一。
幼儿学习《刷牙》这首歌曲是本活动的一个重点环节,如何训练幼儿正确听间奏演唱及唱准八分休止符,我采用的节奏训练法及默唱法把难点在学习歌曲前一一突破,使幼儿既掌握了新的技能又以饱满欢快的情绪演唱,在歌曲表演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及采用多种演唱形式,使每个幼儿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适时赏识又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较好的将艺术融入了健康,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物理的几何光学部分,初中没有学过全反射,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在前面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折射率等知识,全反射是在前面这些基础上,推理得
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
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到,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折射角将会等于或大于90°的情况。从前后⑴实验: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联系来看,本节课与前面这些知识联系密切,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折射率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反向思考的能力,在讲解例题时,奇特的现象使学生对全反射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特点是概念多、现象多,与现代科技和实际生活结合的十分紧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⑵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⑵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探究问题本质)
⑶引导学生分析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阅读法;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问题、探究、交流、归纳、阅读、讲解”。
本课运用演示实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说学法
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3、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法:观看演示实验。
(2)、归纳法:通过讨论找规律,推导出临界角。
(3)、推理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自己总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4)、阅读法:解释光导纤维中光的传播。
通过观察演示1,提出为什么会这样?老师的指导逐步学到新的知识,通过新的知识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得到答案,逐步分析还有什么现象也是这样,有什么用?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再综合分析,通
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三、教学程序:
教学用具:1、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
2、全反射棱镜、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 3、光导纤维,及光纤演示器材; 4、电脑课件。
引入:
演示1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新课:
⑴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复习回顾:
什么是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如何? 什么是折射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
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⑵全反射现象的产生过程及全反射的定义。
过渡――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
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电脑演示:
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小结: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全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
⑶临界角的定义及计算。
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因而
(学生分析)
(4)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学生总结)
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5)全反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和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a.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1: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会有另一番感受。
b.分析解决教材例题:此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以至用,激发其学习兴趣。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生全反射需要什么条件呢?
c.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全反射棱镜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潜光镜、照相机中都用到了。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d.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电脑模拟来解释现象。
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
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
e.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 小 结
1.全反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2.全反射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在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时,特别要注意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逻辑推理,一般是依据条件要叙述清楚,根据要给充分,结论要简明。
四、教学反思
1、做演示实验Ⅰ时要注意仪器的叙述,用蜡烛熏铁球时,试管夹子也被同时熏黑,但由于试管夹的形状原因,一般来说有一部分会在某一角度看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不像小铁球那样几乎全部
是“光亮”的。这个铁球要重复几次从水中抽出、进入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相信不是被熏黑的部分被水泡掉而产生的光学现象。
2、本节习题与问题解释不要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也不要讨论偏题、难题,只要达到让学生理解临界角和全反射现象就够了
说课稿 篇3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五专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而本课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揭示出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在发生矛盾后,又是纸船和风筝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纽带,告诉小朋友们在与好朋友吵架后该怎么去“缝合”友谊,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2、过程方法目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感知课文,通过表演读,范读,比赛读感悟课文的含义。3、、情感态度目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到童话乐园去逛一逛的情境,如果读准字词即可顺利得到通行证进入童话乐园。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板画贴图,进入角色
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我首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童话乐园的概貌,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松鼠和小熊的家贴到合适的位置,随后请学生带上头饰走进童话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活泼和谐的气氛。而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鸟的角色进入,拉近了与学生角色的距离。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感悟松鼠和小熊的快乐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然后抓住3、5自然段进行朗读感悟训练,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同时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含义,用角色读,赛读,分工读、配乐读等方式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感受,用发现的方法来学习“漂”“飘”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失落
首先在忧伤音乐的渲染下,我用深情地朗诵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自学课文的八、九自然段,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家进行采访,把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3)感受松鼠和小熊的.兴奋
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读的训练,以学生帮帮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来感受友谊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
四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说和写的两个拓展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说一说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后,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第二个练
习是把你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一写。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板画的形式设计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纸船和风筝》反思
由于学生对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很感兴趣,整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的。反思讲课过程,我觉得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小鸟”这一角色,架起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了解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时,“小鸟”以“我是他们的邻居,怎么不知道他们怎样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如:当松鼠与小熊吵架后,心里很难过,“小鸟”以记者的身份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小鸟”诉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由于本课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我还精心的运用了音乐,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八、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我尽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新的理念,而且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课文中出现了“漂、飘”,我能抓住这两个音同意不同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我出示了“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这句不完整的话,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二年级学生写句的训练要求,要求学生写一写对朋友最想说的话,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评价语过于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予学生肯定
2、由于担心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所以读的还不够到位。
3、自己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练
设想:
如果这节课我重新设计的话,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把演贯穿入于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再现,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新。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二)知识准备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 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权利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本课题在全书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不得损害他人生命健康权,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暴力。
(2)能力目标:
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尊重、珍爱生命和健康,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自觉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难点: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
【学情分析】
1.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只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责任,部分同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提高这一责任意识非常有必要。
2.由于暴力文化泛滥,加之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常使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提出的“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本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掌握知识,从而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情况,采用主体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健康歌》,并带动全体学生共同随着音乐做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味生命健康的快乐,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为新课的展开巧妙引路。通过活动,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引出课题: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具体操作上我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
生命感言:热点链接,吸引学生;新闻分析,突破重点。
生命诺言: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
生命赠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以思导行,以行感悟。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第一篇章:生命感言
1.出示一组信息:
199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名初二女生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心理而割腕自杀;
20xx年11月,xx石河子市4名九年级女生,因考试排名靠后,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
20xx年6月,江苏丰县某中学一学生因被老师批评,跳楼自杀……
教师设问:
(1)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逝了,人们扼腕痛惜之余不禁深思:是谁夺走了这些年轻的生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学生自杀的原因,得出:中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然而,我们中学生自身对生命本质的异常漠视,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则是其根本原因。
(2)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对我们自身,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知道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进而明确每个人应珍爱自己的生命,而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更需要得到特殊保护。
学生活动一:
列举不珍爱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学生列举:
①不吃早餐
②长时间玩游戏
③吸烟、喝酒、吸毒
④不积极锻炼身体
⑤闯红灯、跨道路栏栅……
通过新闻链接与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明确不珍爱生命健康权所带来的恶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珍爱自己的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教师顺势提出疑问:那怎样才是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呢?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安排主要目的是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命一旦诞生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这一环节的设置,打破了课本编排顺序,由放弃生命,不珍爱自身生命健康权的材料切入,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做的危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进而懂得要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第二篇章:生命诺言
1.出示图片:“汶川大地震对生命的挽救”,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加深对生命健康权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还应懂得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这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要求。
2.学生活动二:案例分析:(以分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小哲伤害案)
教师设问:
(1)分析此事件给双方带来的严重后果。
(2)讨论此事件给我们的教训。
(3)审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倾向,充分认识此类行为的危害。
教师活动: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应该充分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案例与前面的图片形成对比,一正一反,推己及人,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重大意义。
汶川地震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至今使我们感动,那么,尊重与关爱他人你做到了吗?我们在尊重别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是否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对我们的关爱呢?
3、学生活动三:
请学生列举
(1)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2)回忆、交流自己受人关爱的体验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受人关爱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从自己做起,落实到行动上。
第三篇章:生命赠言
1.学生活动四:
通过教学和活动,我们懂得了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尊重和关爱。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一个热点链接:
湖北荆州大学生救助落水儿童的事例,以课堂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做答。
教师设问:
(1)陈及时等同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传统美德?
(2)请从道德和法律等方面评价“1024”英雄集体及渔船老板的行为。
(3)假如你遇到了危险困境,你应该保持怎样的信念?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落水之后不同做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危难时刻既要学会保护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尽一切可能去救助他人。
通过分析归纳,体现本课落脚点地位。
2.学生活动五:发给每一名学生一张小书签,让学生对本课主题进行总结,反思,写上对生命健康的理解或是祝福,设计自己的生命箴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生命和健康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达到“以思导行,以行感悟”。
【收获平台】
通过学生自己反思、归纳本课所学,所想,所思,所悟,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其间,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可贵的,是应该珍惜,并努力使之更美好的。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暴力,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更绚烂!社会才能更和谐!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7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讲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不太感兴趣觉得枯燥,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道理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拓展延伸练读文言文。结合总结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学文言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态度决定成败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思路,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于是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变色龙》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初看像个怪物。第九至第十五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刘梦熊在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变色等特点时,用的方法不是说明,而是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惊险,好奇,刺激。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达顺序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很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地方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
因为变色龙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变色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中国没有。在课文中也重点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所以我把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课文以说故事形式来介绍变色龙,生动、有趣。可以作为写作借鉴,作者在叙述中,无意识地显露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小李用手一指”(整体地看,粗略地看)、“我细细端详着”(仔细地看、有顺序地看)——“中非工人朋加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听)——“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问)——“朋加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接着,又把……”(做,试)。需要学生慢慢品味。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和教师对变色龙都不是很了解,而这一点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但学生条件有限,教师要注意帮助收集。
六、说教学方法
1、从阅读学表达;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教材中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2、通过通过所收集的变色龙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多媒体资料掌握变色龙外形特点等。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整体把握: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语,简单介绍了变色龙,同学们对变色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课开始借用课后习题二直接复习导入,节省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分段,是想让学生从全局角度整体把握,知道重点段落。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发现变色龙阶段:通过自己读边读边想,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去发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端详变色龙阶段:默读课文,说说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哪部分给他们留下深印象,并说出原因。
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
最后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穿插着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变色龙的认识。
3、拓展文本,追求超越:最后、抓住虽然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一见,但我们还是把它放回去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放回去?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05-22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05-11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04-14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04-19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05-24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4-16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3-30
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