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5 12:56: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课题:《青春舞曲》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青春舞曲》音乐风光欣赏

  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教师用卡拉OK形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2、学生试填歌词。

  3、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 练唱别的那呀哟 别的那呀哟 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 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 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 拍的韵律感。

  四、表现与创造

  1、讨论和练习 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 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五、拓展阶段

  1、听一听《金梭和银梭》 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 (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2、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着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六、结束部分(背景音乐《青春舞曲》演奏版)

  1、小结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欣赏了几首优美动听的西部民歌,实际上,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多少有识之士、有志青年已经投身在大开发的洪流中,西部今天也正在日新月异。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立足现在,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开发西部的生力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2、下课礼仪

  七、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作品——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本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制作作品——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是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掌握了“Word”文字的录入、插入、编辑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同时也为第三单元演示文稿、第七单元EXCEL表格中的艺术字、图片、超级链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转换成生活实践的一节课。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子板报的中的艺术字、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学习的重难点是:

  重点:1、艺术字,图片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难点: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

  二、说教法

  “任务驱动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给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地引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问题。(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

  三、说学法

  本课以“小组协作法” 为主要学习方法,按照“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的步骤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小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操作帮助文件一个,素材文件8个。

  五、说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展示两个关于“国庆节”的文件,其中一个文件只有文字,里外一个文件中既有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也有超级链接。同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文件那一个比较生动、美观?这样,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很可能会回答:第二个文件比较生动、美观。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修饰我们的文档啊?

  通过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

  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三个任务,由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学生看完有艺术字和图片的文挡后,我提出了问题:

  问题:两个文档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出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美化后的文档有图片、彩色的文字(艺术字)。由问题引出任务。

  任务1、插入艺术字,设置版式为浮于文字上方,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由于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艺术字,但也有可能有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老师询问学生:有同学知道艺术字怎么插入吗?如果有,就让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如果没有,这部分由教师演示。学生通过演示学会艺术字的插入,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答疑,并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设疑、解答。完成这部分后,引入第二个任务,图片的插入。

  任务2、插入图片,设置版式为四周型,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此任务由于有了艺术字的学习,提示学生插入图片的方法于艺术字相类似,学生可自主探究插入方式,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也可以看帮助文件。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及时地请各小组反馈探究的结果,肯定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小组,对知识方法掌握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演示“插入图片”正确的操作步骤。接着引出第三个任务,完成此任务后,引入第三个任务,同学们想了解关于国庆节的其他知识吗?

  任务3、将图片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国庆节_百度百科。htm”。

  此任务是本课的难点,超级链接比较不好掌握,我主要还是先让学生在帮助文件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在这部分,可能有很多的学生不会,这就体现小组学习的好处,让组内同学协作交流,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教师巡视,与组长交流完成情况。最后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然后让没有未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完成任务。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3、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老师同同学们一起探讨完成了新的知识,此时都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动手,对文档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此时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

  练习:插入其他图片、艺术字、超级链接,使文档更加的美观。

  要求:插入其他的图片、艺术字,并对其进行设置,使文档更加的美观。此要求的提出,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地调动起来,照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练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兴致勃勃地运用所学知识,将本文档进行修饰,安排此环节是为下一步评价作了一些铺垫。

  4、 展现作品,及时评价

  我通过多媒体展现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问其他的同学他做的怎么样?好不好?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请他们评价一下作品。及时地展现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现中相互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5、课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艺术字、图片、超级链接的建立与图片、艺术字的简单设置,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说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本课中,问题与任务驱动是学习的两个关键的因素,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任务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采用问题

  与任务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引出任务,以任务的完成来解决问题,问题结束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两者相辅相成,有因有果,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3

  《绕绕涂涂》一课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中的第三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从中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作为一年级入学后的第三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用线画出自己所要表现的形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本课的创意源于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传统节目――绕线团。它使儿童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直观的感受到了线与形的关系。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在导入时,我采取以小猫绕线的故事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听小猫玩线团的故事……,你听过这个故事麽?认识直线、波浪线。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这一课时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游戏的教学情境,出示"直线""波浪线"请同学们认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很认真。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这种导入形式。由于这两条线都是学生认识并熟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愉快地体验了成就感。

  接下来我适时出示 "螺旋线",做为教者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这条线叫什么,而是让学生根据线的外形请同学们为线起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儿童认知都是从图画开始的,儿童没有图画是不可想象的,几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离不开图画,通过图画认识字,通过图画来学算术,儿童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刚拿起笔就喜欢涂涂画画,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绘画创作,不仅可以开启幼儿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因此,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美术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们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想像。甚至有的同学没有被我叫到就自己跑到我的旁边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上产生了一个小^***。

  紧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新知。在欣赏图片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他们都能准确的说出图片上的内容。还说自己喜欢那幅画,为什麽?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首先我用螺旋线快速画出:太阳、房子、小乌龟……一边画一边让学生根据物体逐渐出现的形状猜猜我画的是什么!例如:在我画小乌龟的时候,有的同学根据我所逐渐呈现出来的形状猜到,太阳、球、绵羊、骆驼……

  在竞赛当中,我适时引导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猜的对,猜对的最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又无目的的画一些形状让学生想像一下这些像什么?为什么?还像什么?这样再比一比谁的想像力最丰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并不单独提问某位学生而是让学生随时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想法交流,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交流过程中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并融合到自己的想法。就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画的像一个"棉花糖"本来他的想法已经很好,但是另一名学生说:"不,老师我认为像恐龙形状的云彩"。通过这名学生的提醒,其他同学立刻又联想到青蛙、太阳、苹果……就这样通过猜想游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有意、无意中学会知识。在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教师适时出现了第三个游戏:"小组竞赛 "由各组选代表用螺旋线表现物体,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并贴到黑板上,限时2分钟,比一比谁画的最好、最有想像力。由于加入了时间的限制使每名学生都燃起了参赛学习的热情,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兴趣。

  最后,我出示范画:太阳公公生气了,它没有朋友,怎么办?请你用新学的绘画方法为它添加朋友。而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动手绘画并剪下来贴到黑板的画面上为太阳公公添加朋友。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绘画,积极踊跃的为太阳公公添加朋友并为画面想出了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爱想象,儿童对外界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感,接收能力很强,形象思维能力也很强,小小的脑袋瓜里充满了好奇,塑造各种形象,也引发了各种想象。)作为一名老师就要鼓励儿童发挥他们的"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要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扩散思维",不要附加太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力。我们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也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这正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1)知道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内容不多,但难度大,梯度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

  基于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以及物理课程标准上要的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培养设计和动手实验、分析与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教学目标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难点:

  重点:浮力 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难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说学情: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要把浮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又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归纳获得新知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水、酒精、饮料瓶、氢气球

  学生分组实验: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盐水两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轮船、冰山图片,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那么大的轮船和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

  (二)进行新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认识浮力 本环节从“感受浮力---探究原因----定义浮力”的思路进行。

  首先做好三个演示实验:

  1:乒乓球在水中上浮。

  2:乒乓球在酒精中上浮。

  3:出示氢气球,松手,氢气球飞上屋顶。

  接着设问: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的作用?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了在不同液体中---在气体中----上浮的---下沉的各种情况下受浮力的现象,灌输了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

  接着设问: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浮力吗?(上述实验容易学生认为: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为了解决这个错误认识,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4. 演示:乒乓球漏水实验。(学生很惊奇,产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的欲望)

  5.播放视频:包有橡皮膜的立方体在水中的受力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理论分析过程,从而得出浮力的产生原因

  6.浮力概念的建立

  浮力是一种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其大小的单位也是牛顿,方向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大小:在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环节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本环节采用“体验---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1.实验体验:一团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骤: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放在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谁能装载更多的重物.提出怎么装载更多的重物?(解决问题)。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自主猜测可能的因素: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重)、物体的形状、深度h、浸入的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排开的液体重等。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再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器材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茎输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

  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

  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

  第二天观察:

  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2、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

  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

  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

  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

  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说课完毕谢谢!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相关文章:

有关《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12-19

有关《观沧海》说课稿04-08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11-11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6-19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5-26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05-12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05-08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