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5-23 11:07: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8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解"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三、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3.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六、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深刻体会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七、说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八、说教学过程。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鼓励学生自由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自信、满足、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伊始,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的提问和交流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激起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对比体会,感受变化。

  1.认识以前的英子。

  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感悟: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文静、胆怯、自卑、忧郁)

  交流后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会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产生自卑的心情。

  2.认识现在的英子。

  (1)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其原因: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

  (2)了解第一次掌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有关句段,进一步体会--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

  (3)了解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4)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三)以情导行,品悟真爱。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交流: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了英子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通过以上交流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在交流中让掌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本节课的设计其来有二:一是结合我校的《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第二,本课位于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上一节“大阅读课”上,而这正是符合课标要求,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说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波爷爷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韵深深吸引,越读越喜欢,尽管知道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师执教过,自己的教学构思很难超越他们,但因喜欢还是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自己阅读课的文本。

  说说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感受叶和树的和谐美。

  2.在读后片段仿写,体验读和写的和谐美。

  说说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美读课文,还欣赏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类似的美文,通过朗读体会到文章的美,努力实践以学生的“美文朗读”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朗读、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从三个版块推进:

  版块一:赏读旧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的,因此,开课伊始,我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金波爷爷,他最喜欢小朋友了,这一辈子为我们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编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童话故事,其实,同学们也读过金波爷爷的文章,就是我们学过的《做一片美的叶子》。”当金波画面出现,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接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反复品读,用自己小小的心灵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这里攫取一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当学生找出这句话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比如“肥美”、“嫩绿”、“飘零”,然后把文本的这段话变为竖行,成为了诗的格式。色彩鲜明的画面、与书本不同的句型,都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孩子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块二:品读新文,陶情冶性

  当学生阅读的欲望完全被调动起,我及时推荐 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系列散文诗中的另一篇文章《绿叶》,让孩子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此时,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转化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这个环节的末尾,当学生充分品读后,课件出示这样一个画面:在树叶的片片繁茂中,我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班集体、学校、家乡、祖国就是一棵美的大树,就让我们努力去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朗读《绿叶》。

  版块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品读完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第一部分仿写一段话,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文字的美,体会文章的内涵。

  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阐述的,是自己和学校同事在这半个月来研究这节课,在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与学科整合的痛并快乐着的蝉蜕过程。

  正如开始所说,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刚上三年级的学生从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内涵,如何上好这节课,我拿着书无从下手,也翻阅了大量资料,不怕告诉大家,第一次试教时只上了十分钟就上不下去了,含着泪请求校长要结束试教。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都处在一种烦躁、焦虑、无助、茫然、困惑的状态中,甚至有过逃避的念头。在领导、同事姐妹般的拥抱、鼓励下,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内涵:

  1、“整合”中的“整”,有“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2、“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3、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反思之前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还是教师在牵引学生,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探究。当初的设计意图,只是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诗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韵,感悟文章的内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忽视了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于是,有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说真的,且不问我这节课的奖项如何,我想说,在参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收获了。真的,这,就足够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第一课时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3小节。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太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快乐,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 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一、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太阳笑脸。师生共同谈谈对太阳的感觉。导入课题,并指板书,

  生齐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图片引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谈话自然引入课文,】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 生自读。

  3、 检查自读情况。

  4、 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请四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通顺。

  【初读诗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三、 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一)第一小节

  1、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我读第一小节。(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学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2、 师范读。

  3、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评价。

  4、 是呀,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你看到了吗?

  5、 你看到的居然和老师看到的一样!你是从诗句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点击突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

  6、 跟老师一起去欣赏那洁白的云朵吧!(出示白云图)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瞧!(出示晚霞图)

  7、 现在你理解“红彤彤”的意思了吗?(颜色特别红,红得十分艳丽)。

  8、 朗读练习:多美呀,你们也像老师刚才这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先在座位上练习。

  9、 指导背诵:原来美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都记在脑海里吧!

  【夕阳西下的美景以其特有的魅力闯入学生的视野,刺激着学生的心理,唤醒了学生的经验,在欣赏中想象,回味。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前。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目的在于避免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感性的基础了。】

  (二)第二小节

  1、 太阳落山的景色真美啊,太阳也是大家的朋友,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生自读。交流并板书:鲜花 、小树、小朋友

  2、 解“洒”“拔”。

  全班做动作体现“洒”。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鲜花会有什么变化?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这不是说太阳把小树拔起来,而是说太阳照耀小树给她营养,使它茁壮成长。)

  【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我就是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3、 想象:就在这一洒一拔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鲜花和小树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近每一颗小树,每一朵鲜花,听!你听到了什么?自由说。

  【通过想象,是画面出现,让学生深入体会太阳带来的快乐】

  4、指导朗读:高兴地读,感激地读 ,齐读。

  5、教学后两句:

  6、说话写话练习:太阳仅仅做了这些好事吗?你从哪看出来?(课件显示:……)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聪明的你想一想她还做了哪些好事?

  【通过做一回小诗人,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让学生呢感从生活中去寻找太阳所带来的好处,快乐,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内化情感。】

  (三)、第三小节

  1、太阳忙碌了一天,她——引读:就要从西山落啦!

  你的心情怎么样?(舍不的),读出心情。

  2、她会和我们一样进入梦乡吗?她会去哪呢?请你用书中的语言深情地告诉我!指名读!

  3、原来她去了另外的国家,她走向哪些国家?用“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说话

  :原来太阳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深情得朗读第3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语气。】

  四、 总结

  五、 生字指导。

  (三)、反思:

  这次的教学设计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东西,自己个性化设计不多。本来安排一课时把整首诗歌全部上完,但经过试教,这样的设计并不理想,有走过场的感觉。经过备课组商量后,去掉一个小节的内容,加入了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把前三小节学得更扎实,为第2课时教学最后一小节,理解诗意,升华情感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想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建立起常规教学模式,抓基础,重实效。公开课其实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种检查,一种反馈,可以让我认识到平时教学中哪些设计、行为是规范的,合理的,哪些是不规范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低效的,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小练笔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正。课件出示“他把金光洒向( ),他把( )往高处拔”,原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说到写,难度慢慢提高,有一个过度的过程,但实际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全部停留在填空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想象力。上完课后,我总在想如果在追问一句: “太阳还把什么带给了我们?仿照第2小节的说法说说、写写。”在作业辅导的时候,我问了一下,离开书本和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思维打开后写出的作品非常精彩。教学有一个环节漏掉是比较遗憾的,就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用“她”来称呼太阳,缺少了这样与太阳的“亲密接触”,学生们的自我体验不够,入境不深。

  当然,通过上课我也发现了自身素质方面的欠缺。比如在教案设计方面还不够自主;上课时的教态还不够自然,特别是这样情感丰富的课文,明显感觉自己肢体僵硬,还不够投入;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说来说去就这几句;板书还有待提高。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在一次次的上课、磨课后不断提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六、说板书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学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课后小结: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设计意图:

  《少年王勃》是国标本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报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表现了王勃的文思迅速与才气横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踏实、更有用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计划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的的有用性、教学要领的有用性和教学布局的有用性三方面来确保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在教学中我计划了以下关键: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在朗读时还与旧知作比较,读读第2课中的有关句子,能够通过与前知的呼应加深形象;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即王勃的奇。同时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演读,在演读中感悟出王勃的奇!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王勃才华横溢,我设计了一个练说题:假如你是都督邀请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了让学生说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还提供了一些表现王勃“奇”的成语,这些成语很多是练习3中的,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但会运用这些成语,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竣事新课时,我保举学生读一读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二是让学生用本日所学的要领积聚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部署了两项作业题,第一题是课文后训练1的内容,使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题保举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偏向,造就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计划的有用,讲堂实行的有用,课后牢固的有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

  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

  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一语文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想像并练笔小柱子是怎样暗暗练绝招的,从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说教学重点:

  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说教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将孩子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这是使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运用自读、小组讨论读、自主选择读、扮演角色读,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探究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做东进行想像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感悟。

  说学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领高超,说说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结并指出:孩子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几个小伙伴的绝招。

  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赶快打开课文,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绝招,自由朗读,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再出示本课难读词语: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并及时表扬学生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以课件展示难读词语,帮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课文。阅读包含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8篇】相关文章:

关于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说课稿12-20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语文》说课稿11-0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燕子》说课稿12-20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6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