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9 13:00: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教学中,我主要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自始至终,夏姐姐的魔棒似乎是牵引孩子快乐学习的神棒。

  首先,让学生交流诗中的小朋友想变点什么,然后在黑板上贴成一幅画,给学生美的享受。

  接着,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诗,交流中,以小鱼为示范,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游泳戏水,在反复朗读中总结出读书的好方法,边读边想像诗中的人物。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雨滴时,先让学生读后让其他学生评,结合图理解透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感受读出来。

  教学蝴蝶时,让学生来演好诗句,通过采访,让学生感受夏天花朵的美丽,蝴蝶穿梭的快乐,并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快乐心情。

  教学蝈蝈时,通过想像蝈蝈会唱什么指导读好诗句。

  教学星星和新月,用老师的评价语言促使学生读好,同时问学生变成星星和新月后会做什么也是让学生感受夏天夜空的美丽和神秘从而读好诗。

  而教学大大的荷叶时,以理解为什么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重难点,抓住荷叶的美和带给大家的快乐,图画与文字结合,朗读与想像结合,感悟与拓展结合,尤其是想像拓展练习,给了学生说话训练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有了大大的荷叶,小鱼玩得更高兴,雨点唱得更欢,大家玩得更高兴。

  在回顾全文后,进行拓展练习,仿照课文用“我想变什么,在干什么。”来说,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很好的拓展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总之,本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想读,喜欢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足之处,在教学前面的环节时再紧凑点,把时间省下来用在后面的重点段落。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用目光倾听》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真诚”。这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妈妈的教诲,并从中感受到真诚;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诗歌的要点,积累语言。

  二、说学情及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改变学生消极的阅读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3、感悟“用目光倾听”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真诚,并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懂得与人交往要真诚,并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统一,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矫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介于学生对诗歌的陌生与畏难情绪,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从三年级学过金波的诗歌《信》导入,勾起学生曾经对诗歌的体验,共同诵读,在这种熟悉感,愉悦感,中自然进入新的学习之中。我想,这种自我感悟与体验,也许会比老师介绍金波作品的若干特点来得直观而生动的多。

  2、立足于高段特点,着眼于篇的结构。首先就从整体入手,就题质疑,解题读文,明了“用目光倾听”这句平常话中却蕴藏着叫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生活的重大意义。随后,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会用真诚的目光与他人交流给予人的温暖感受,最后师生的共同总结,明了诗歌的“总分总”时,学习也回归整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条理显得更加清晰,也利于学生遵循作者文路,层层深入地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意和道理。

  3“自读自悟”“以读促思”。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走向生命的课堂。《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相关内容:《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教学反思少年王冕课堂实录黄山奇松教学反思《包公审驴》教学设计《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3我的“长生果”课文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4、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重点句来感悟文章内容和情感。紧扣中心词——真诚,什么是真诚,为什么要用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的作用等问题。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在我采用想象法,联系学过的《迟到》片段让学生切身去感悟目光中所含的“千言万语”,所含的“温暖的春天”,并加以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上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不成熟想法,还请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就课文《殽之战》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殽之战》。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当时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为了争霸,不听老臣蹇叔的意见,悍然出兵袭郑。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劳秦师,暗示郑国已有准备,一方面送信回郑,致使秦军无功而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殽之战。

  一、说教材

  1、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课本文言文部分重点六篇,《殽之战》是其中的压台好戏。我们知道,《左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而《殽之战》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有深度有广度,对高中文言文学习起到总括、升华作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去研究,正适合研究性阅读。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古籍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高中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我把《殽之战》的学习定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研究性学习。我将打破传统常规,第一课时疏理篇章结构,第二课时疏通疑难字词句,第三课时讲析人物形象和外交辞令。

  基础知识目标:把握思路和内容,把握战争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依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而确立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结合我教的这两个班特点:逻辑思维较强,渴望高层次的发展和深层次的分析,但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思维深度欠深刻而确立的

  德育目标:认识“以贪勤民”“骄傲轻敌”必败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居安思危,振兴中华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遵循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强优秀传统教育的神圣职责而确定的。

  3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蹇叔的真知灼见为线索,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得有条不紊。鉴于此,我把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把握思路上,至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就适当点到为止,不做过多分析。分析结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将重点讲析开头一段。因为第一段提示全文的脉络,可以理清思路,促进学生精读课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交流互动式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交流式结构,即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激烈的,紧张的、思考的动态性学习环境中,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交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也正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互动式结构突出了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的特点。其优点是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教师作为学长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采用互动式的教学结构关键是要我们语文老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使用的教学手段。

  2.研究性阅读。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达、去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其特征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问题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其他材料,但都必须立足于教材,有大纲教材为依据。英国有句谚语:Dubtistheetn5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第38页例1的教学内容。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四年级上册的复式横向条形统计图打下学习的基础。本节课要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要体现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例1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本节课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例2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情感态度:使子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适时接受要学会节俭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络是用折线表示的。

  四、教学难点:体会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与相同点,正确的做出对数据的分析。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五、说教、学法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六、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应用拓展,巩固提升”、“回顾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我由学生最感兴趣的进超市,帮助售货员做统计图为情景,让学生先感知经理的调查是为了做好以后的进货准备。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在课前34页的一道练习题处理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同桌讨论设计统计图,从而引出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明白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画出横向条形统计图。

  (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确定下周的进桌交流,在全班反馈得出结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三)在教学例2上,我主要也是依靠学生的预习和小组学习探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空白的统计图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单位或者20单位,虽然花的格子少了,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别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再出示教材中的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说出这个统计图和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用折线表示的却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感受到旧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使学生感知到看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的任务上看,没有完成教学内容。

  2.从教学的方式上看,虽然放手给学生的探究机会了,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在例1的教学内容上学生说出了横向条形统计图后没有在叫其他的学生说说。没有做到面向全体。

  3、从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来说,没有灵活的驾驭课堂上的生成和处理突发情况。

  4、教师的语言不够规范。

说课稿 篇5

  一、为什么要“说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遵循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渗透性的四项原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得,有所发展。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不仅从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而且还要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结构接轨,使学生觉得“我能学会”,师生的交流才能够融洽,只有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如何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了解学生的技能态度。就是分析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4、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认知途径。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高效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

  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 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

  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第二天观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

  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多彩的生活却离不开音乐的装点。其中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我们大班的幼儿需要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从而体验音乐的情绪,这些发展都是以听为基础。《聪明孩子笨老狼》这首曲子趣味性、节奏感特别强,很适合在游戏中培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音乐能力。《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因此这首乐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被广为应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是ABA结构,其中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说目标

  ㈠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从音乐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能区分音的轻重,但在本次活动中要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

  ㈡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目标2的提出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㈢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带来快乐,可以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这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设计了游戏来帮助幼儿对重音的把握,将活动推向高潮。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难点是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以故事引入主题,借助故事中“狼”的形象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用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激发幼儿的兴趣。结合图谱,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出重音的间隔。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纸杯、皮筋、课件、音乐、节奏图谱

  五、说教法学法

  ㈠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此活动,我使用故事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图谱教学法:当幼儿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以及重音部分,再如图谱相结合,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

  提问法:适时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

  游戏法:以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也可让幼儿更快、更好、更容易接受、巩固所要掌握的内容

  ㈡学法:

  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

  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精品】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八篇10-17

【精品】担保合同模板锦集五篇09-29

【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锦集8篇05-02

【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锦集7篇05-01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精品】观察蚂蚁日记模板锦集六篇02-02

【精品】观察植物日记模板锦集8篇01-25

【精品】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锦集9篇02-22

【精品】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锦集6篇01-31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教学中,我主要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自始至终,夏姐姐的魔棒似乎是牵引孩子快乐学习的神棒。

  首先,让学生交流诗中的小朋友想变点什么,然后在黑板上贴成一幅画,给学生美的享受。

  接着,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诗,交流中,以小鱼为示范,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游泳戏水,在反复朗读中总结出读书的好方法,边读边想像诗中的人物。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雨滴时,先让学生读后让其他学生评,结合图理解透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感受读出来。

  教学蝴蝶时,让学生来演好诗句,通过采访,让学生感受夏天花朵的美丽,蝴蝶穿梭的快乐,并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快乐心情。

  教学蝈蝈时,通过想像蝈蝈会唱什么指导读好诗句。

  教学星星和新月,用老师的评价语言促使学生读好,同时问学生变成星星和新月后会做什么也是让学生感受夏天夜空的美丽和神秘从而读好诗。

  而教学大大的荷叶时,以理解为什么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重难点,抓住荷叶的美和带给大家的快乐,图画与文字结合,朗读与想像结合,感悟与拓展结合,尤其是想像拓展练习,给了学生说话训练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有了大大的荷叶,小鱼玩得更高兴,雨点唱得更欢,大家玩得更高兴。

  在回顾全文后,进行拓展练习,仿照课文用“我想变什么,在干什么。”来说,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很好的拓展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总之,本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想读,喜欢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足之处,在教学前面的环节时再紧凑点,把时间省下来用在后面的重点段落。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用目光倾听》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真诚”。这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妈妈的教诲,并从中感受到真诚;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诗歌的要点,积累语言。

  二、说学情及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改变学生消极的阅读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3、感悟“用目光倾听”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真诚,并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懂得与人交往要真诚,并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统一,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矫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介于学生对诗歌的陌生与畏难情绪,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从三年级学过金波的诗歌《信》导入,勾起学生曾经对诗歌的体验,共同诵读,在这种熟悉感,愉悦感,中自然进入新的学习之中。我想,这种自我感悟与体验,也许会比老师介绍金波作品的若干特点来得直观而生动的多。

  2、立足于高段特点,着眼于篇的结构。首先就从整体入手,就题质疑,解题读文,明了“用目光倾听”这句平常话中却蕴藏着叫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生活的重大意义。随后,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会用真诚的目光与他人交流给予人的温暖感受,最后师生的共同总结,明了诗歌的“总分总”时,学习也回归整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条理显得更加清晰,也利于学生遵循作者文路,层层深入地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意和道理。

  3“自读自悟”“以读促思”。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走向生命的课堂。《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相关内容:《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教学反思少年王冕课堂实录黄山奇松教学反思《包公审驴》教学设计《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3我的“长生果”课文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4、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重点句来感悟文章内容和情感。紧扣中心词——真诚,什么是真诚,为什么要用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的作用等问题。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在我采用想象法,联系学过的《迟到》片段让学生切身去感悟目光中所含的“千言万语”,所含的“温暖的春天”,并加以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上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不成熟想法,还请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就课文《殽之战》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殽之战》。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当时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为了争霸,不听老臣蹇叔的意见,悍然出兵袭郑。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劳秦师,暗示郑国已有准备,一方面送信回郑,致使秦军无功而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殽之战。

  一、说教材

  1、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课本文言文部分重点六篇,《殽之战》是其中的压台好戏。我们知道,《左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而《殽之战》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有深度有广度,对高中文言文学习起到总括、升华作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去研究,正适合研究性阅读。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古籍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高中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我把《殽之战》的学习定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研究性学习。我将打破传统常规,第一课时疏理篇章结构,第二课时疏通疑难字词句,第三课时讲析人物形象和外交辞令。

  基础知识目标:把握思路和内容,把握战争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依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而确立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结合我教的这两个班特点:逻辑思维较强,渴望高层次的发展和深层次的分析,但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思维深度欠深刻而确立的

  德育目标:认识“以贪勤民”“骄傲轻敌”必败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居安思危,振兴中华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遵循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强优秀传统教育的神圣职责而确定的。

  3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蹇叔的真知灼见为线索,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得有条不紊。鉴于此,我把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把握思路上,至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就适当点到为止,不做过多分析。分析结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将重点讲析开头一段。因为第一段提示全文的脉络,可以理清思路,促进学生精读课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交流互动式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交流式结构,即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激烈的,紧张的、思考的动态性学习环境中,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交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也正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互动式结构突出了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的特点。其优点是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教师作为学长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采用互动式的教学结构关键是要我们语文老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使用的教学手段。

  2.研究性阅读。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达、去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其特征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问题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其他材料,但都必须立足于教材,有大纲教材为依据。英国有句谚语:Dubtistheetn5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第38页例1的教学内容。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四年级上册的复式横向条形统计图打下学习的基础。本节课要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要体现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例1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本节课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例2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情感态度:使子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适时接受要学会节俭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络是用折线表示的。

  四、教学难点:体会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与相同点,正确的做出对数据的分析。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五、说教、学法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六、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应用拓展,巩固提升”、“回顾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我由学生最感兴趣的进超市,帮助售货员做统计图为情景,让学生先感知经理的调查是为了做好以后的进货准备。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在课前34页的一道练习题处理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同桌讨论设计统计图,从而引出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明白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画出横向条形统计图。

  (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确定下周的进桌交流,在全班反馈得出结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三)在教学例2上,我主要也是依靠学生的预习和小组学习探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空白的统计图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单位或者20单位,虽然花的格子少了,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别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再出示教材中的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说出这个统计图和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用折线表示的却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感受到旧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使学生感知到看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的任务上看,没有完成教学内容。

  2.从教学的方式上看,虽然放手给学生的探究机会了,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在例1的教学内容上学生说出了横向条形统计图后没有在叫其他的学生说说。没有做到面向全体。

  3、从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来说,没有灵活的驾驭课堂上的生成和处理突发情况。

  4、教师的语言不够规范。

说课稿 篇5

  一、为什么要“说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遵循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渗透性的四项原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得,有所发展。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不仅从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而且还要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结构接轨,使学生觉得“我能学会”,师生的交流才能够融洽,只有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如何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了解学生的技能态度。就是分析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4、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认知途径。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高效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

  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 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

  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第二天观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

  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多彩的生活却离不开音乐的装点。其中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我们大班的幼儿需要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从而体验音乐的情绪,这些发展都是以听为基础。《聪明孩子笨老狼》这首曲子趣味性、节奏感特别强,很适合在游戏中培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音乐能力。《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因此这首乐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被广为应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是ABA结构,其中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说目标

  ㈠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从音乐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能区分音的轻重,但在本次活动中要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

  ㈡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目标2的提出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㈢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带来快乐,可以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这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设计了游戏来帮助幼儿对重音的把握,将活动推向高潮。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难点是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以故事引入主题,借助故事中“狼”的形象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用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激发幼儿的兴趣。结合图谱,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出重音的间隔。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纸杯、皮筋、课件、音乐、节奏图谱

  五、说教法学法

  ㈠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此活动,我使用故事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图谱教学法:当幼儿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以及重音部分,再如图谱相结合,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

  提问法:适时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

  游戏法:以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也可让幼儿更快、更好、更容易接受、巩固所要掌握的内容

  ㈡学法:

  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

  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精品】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八篇10-17

【精品】担保合同模板锦集五篇09-29

【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锦集8篇05-02

【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锦集7篇05-01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精品】观察蚂蚁日记模板锦集六篇02-02

【精品】观察植物日记模板锦集8篇01-25

【精品】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锦集9篇02-22

【精品】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锦集6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