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9 19:11: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说课稿 篇2

  教材简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奇妙变化。根据本课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理念:

  1、兴趣是先导

  对于低年级教学更应该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朱水根教授曾经说过:“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喜欢语文。”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跟我一起摇身一变成为小水珠,去亲身体验水的世界中的奥妙。这种新奇而有趣的引导方式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下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2、以读为主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指导朗读,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发 ,努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彩.。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充分诵读,触发语感.我将诵读贯穿于课的始终,并读有层次.先初读----自由朗读,接着细读、品读,形式多样,如个体读,全班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朗读等,读中还渗透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的阅读方法.最后回读课文,达到文本与个体融合的情境

  3、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能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乐于思考,动情感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整篇课文教学

  围绕“变”字展开,读到“我会变”一句时,鼓励学生质疑,当发现问题后,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探究,在合作中讨论,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收获。我还适当运用多媒体,通过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课堂生动起来,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学得如痴如醉。

  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能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人格,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乐悟,这是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获得的一点收获。但从中我也发现了诸多不足,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如本课的教学容量较小,造成了很大的缺憾。在教学环节的引入与衔接上还不够亲切与自然。还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上,方法不够灵活效果不佳。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历史悠久的“染缬xie2”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工艺,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课堂中我以“快乐求知”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4.说教具学具预备

  根基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预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预备:花手帕实物、花手帕范作、教学录像等。

  学具预备:纸、麻布、丝绸、包装布、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练习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折纸方法,和对色彩的搭配的熟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法”、“探究法”“演示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探究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发下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互相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

  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演示法”和“交流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忆一忆”、“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摆一摆”、“自主探究”、“论一论”、“制一制”、“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熟悉的花手帕录像,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花手帕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个初步的了解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发下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然后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具体如下:

  1、游戏导入

  课一开始,我现场迅速的表演了一个浸染纸巾的游戏,启发式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爱好,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爱好才能积极参与。

  2、发现方法

  紧接着,我问:“老师是怎样制作这块花手帕的?”通过小游戏,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折纸——染纸——打开。进一步提出疑问:“在染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顺势小结浸染这一基本方法,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尝试表现

  4、创作表现

  (1)、染法

  首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出示一张实物花手帕,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议论,通过欣赏浸染、点染相结合的作品,开阔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几种基本折法的图案,让学生先分小组尝试模拟,然后讨论折叠的染制的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经历了多个环节对染纸艺术的了解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他们愉快地开始花手帕的制作,课堂是在学生讨论、相互学习这样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鸟儿学会翱翔,遨游天空,自己娴熟地进行创作设计。

  5、评价交流

  我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自评。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

  (2)、互评。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有小窍门吗?

  (3)、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实物:皱纹纸、麻布、包装布等。)

  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不单只是学习,把握技能,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2)、总结。将染制的书签作为小礼物奖给优胜组。

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伊索寓言》属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成语故事中的两篇故事都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来讲明某个原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嘲讽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丰满,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适宜任何年龄的人阅读本文讲述了三则寓言,紧凑密切,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描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使人读后兴致盎然,从其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狐狸和乌鸦》讲狐狸吃不到蒲萄发语辞蒲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棍骗乡村居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忙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嘉赞蝉的歌声妙美,但蝉看穿了狐狸的企图,没有上钩。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的成效。

  教学流程安排:

  一、简介常识

  首先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这几则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介绍作者伊索其人及其寓言的特点。

  二、感知大意

  通过初读由学生自己找出第一则寓言的词语,扫清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寓言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课开始整体感知,给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其整体性特征是非常鲜明的。 “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真正具有整体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朗读、诵读,让他们自己感知、揣摩、体验、领悟,让他们自己圈划、查阅、讨论、交流。这样,他们就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摸课文整体,把握文本精髓,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整体效益。

  三、感受形象

  本教学环节,我打算以狐狸的话“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为切入点,围绕“你相信狐狸的话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抓住课文对狐狸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挖掘寓意丰厚的内涵,进行浅文深教,短文长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形象,在表演中活化形象,在描述中巩固形象,为学生感悟寓意作好铺垫。

  训练一.抓住“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这句话中的“成熟”,并结合插图从色形味描绘葡萄成熟的诱人情景。

  预设:“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那葡萄(葡萄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颗颗葡萄像硕大夜明珠、晶莹透亮??)

  训练二:针对 “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设计一项填补课文空白的想象训练:这时,一只___________的狐狸看到了,心想:___________ 想着想着,口水竟“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

  预设:一只又渴又饿(饥肠辘辘 四处觅食)的狐狸看到了心想??(哇,好大的葡萄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哇!葡萄成熟了,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想着想着,口水竟“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

  训练三:“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会想些什么办法来够葡萄?可以表演,也可以用语言进行描绘。

  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些词:往上蹿 捡起 瞄准 扔 搬 叠 小心翼翼 踮起脚尖 踉跄 四脚朝天

  训练四: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在脑海中建立了狐狸的初步印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累,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抓住四个训练点,不但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益于学生情感体验,积累了较丰富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课标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在表现,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句子“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中狐狸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有无能为力的沮丧,有对葡萄食之无力,弃之可惜的不舍,还有吃不着葡萄的不甘心,甚至有些恼羞成怒。因此,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词语,多角度、多层次读句子。读出情趣、读出滋味,读出感受,在学生的有滋有味的读中,体会狐狸复杂的心理。

  四、感悟寓意

  接着我再次回归到狐狸的话:“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开始了感悟寓意的教学,我抛出这样两个问题: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也是十分想吃,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现在你想对这只好笑的狐狸说些什么呢?

  有了前面对故事形象的感受,紧接着又设计一项说话训练:(预设:狐狸啊狐狸,你明明知道葡萄已经成熟,你却说葡萄是酸的,真是太可笑了。

  狐狸啊狐狸,明明是你无能为力,摘不到葡萄,你却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狐狸啊狐狸,你心里明明十分想吃葡萄,却又吃不到,你却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引向本质。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肯定很自然地便能说出狐狸死要面子,怕人笑他无能;狐狸骗人,可他骗人,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而第二问,将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针对狐狸的言行加以评议,学生或驳斥或讥笑,于嬉笑怒骂中对狐狸的可笑行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寓意的揭示架桥铺路。同时由学生对狐狸肤浅幼稚的评价,转向伊索精辟的点评,很自然地揭示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通过对比及品读体会寓意的精辟,及其讽喻那些生活中和狐狸一样的某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反而找出种种借口自我解嘲的人真正目的,由此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用智慧眼光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中的人和狐狸一样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种种言行,并从中获得教益: 红红今天考试成绩最好,同学都羡慕,芳芳见了却撇撇嘴说:“有什么了不起,我认真起来比他好!”真是_____________

  东东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也没有和妈妈想要的自己想要的溜溜球,他却说_____________,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蹲下来看学生”意味着理解、尊重和宽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从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才可能看到属于他们的美丽风景。但教育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成为成熟的“人”。教师“闻道在先”,有责任“引领”学生感悟人类文化的博大,感受人生智慧的深邃,体验人类情感的美好。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宽容,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启迪。教学中两个问题的铺设为学生探究寓意架起了桥梁,水到渠成。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所得用在灵活的语境中,容纳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五、辨证接受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众所周知,其实这则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较多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当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希望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就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酸葡萄心理”。这种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的机制,已没有了寓言故事中的贬义。

  设计意图: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学习拓展

  自己试着读读《牧童和狼》,小组交流明白的道理,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题,有感情地这则寓言故事。

说课稿 篇5

  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青蛙对于天有多大而展开的一组对话。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而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一)教学目的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为教学难点。

  (三)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过各种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词意,理解课文。

  (2) 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从而揭示寓意。

  (3) 设计“跳出井口”,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想象。

  教法设想: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授本课以运用启发性原则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引导他们自由朗读,以读代讲,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采用了看图片、做实验、分角色表演等直观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也使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学法设想: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从“不会学”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而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采用比赛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地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也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练习设想:

  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五方面的技能训练。

  听——学生听老师有感情朗读,老师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说——以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

  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路。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我以谜语的方式揭示本课课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你们都知道一些什么故事呢?”这时的学生会结合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说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芦娃、宝莲灯等故事。紧接着我再问“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再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语。以此揭示出本课课题《坐井观天》。

  因为“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会有哪些想法,会想到些什么呢?”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我再梳理好问题归纳小结,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1、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这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又会看到什么呢?

  并板书:道理、事、看

  (二)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自由读,然后提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想)这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再一步步地引导“想要演好戏可得先熟读剧本。”以此来激发他们自由、主动地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样,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会书声朗朗,学生们都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朗读练习中,而从他们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朗读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且还会有所感悟。

  接着,让他们来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提问:“为什么小鸟以为天无边无际呢?”他们通过上面的表演会很快答出(因为天非常大,大得很)。“还有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呢?”他们会结合平时所看到的说出“大海、蓝天、草原”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用“无边无际”说话,并引导他们加“?”“!”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以此来让他们体会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也因此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他们怎样说,说得好不好,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无边无际”的说话,我紧接着提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的这只小青蛙听了也忍不住想跳出进口来看一看了,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一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而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运用他们的童真,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说出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来到田野里,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里捉害虫……”或者“小青蛙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等。以此来抒发他们纯洁的心灵,完成了问题“看?”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过上面的说话,我又提出了“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并通过卷纸筒“观天”让学生明白其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你们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小青蛙和小鸟,我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由学生自由说,而这时的小朋友会说出“不愿意,因为这样整天呆在井底没有意思,而应该像小鸟一样每天到处飞,看得多,听得多,才会知识丰富……而他们说的这些正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同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实,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谁都接受得快,记得牢。

  3、归纳总结,提示寓意,拓展知识

  学生说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后,由我归纳出完整的寓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课堂内外,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并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应该怎样做呢?”并让他们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青蛙之后,再一次遇到了小鸟,它们又会进行一组怎样的对话呢?”这些问题就留给他们下去思考,下去解决。以此来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板书:

  19 坐井观天

  事? 小鸟 天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看?

  道理? 青蛙 天 井口大 (目光狭小)

说课稿 篇6

  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的电工专业老师--苏建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导线的认识与连接》。

  2.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课。

  3.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我的学生,1413班电工专业,我们采取的是小班化教学,因此本次授课就20人。他们毕业后大多会成为一名电工,所以理论是他们日后工作的基础,而实践却是他们的谋生手段。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喜欢动手,但是对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

  4. 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做了微处理。我以这本高教版教材的实训项目十为主要内容,删节了绝缘恢复部分,结合少量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前的理论储备。理论知识有少部分来自《全彩图解电工安装入门》。这样处理是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5. 基于学情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6. 我的教学重点是:单芯线的剥削和直线形连接步骤。教学难点是:要达到单芯线的剥削和连接的工艺要求。

  7. 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学生在我设置的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在观看多重演示的过程中把握重难点——在微课辅助下亲手实践过程中落实重难点——在检查评价中得到进步一提升。

  8.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我采取理实一体化和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储备,紧接着教师演示,小师傅的榜样演示,再让学生实践,最后检查评价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上既学会操作又掌握理论。 9. 这是我们的理实一体化教室。

  10. 课前:遴选5名电工兴趣小组的学生,他们平时跟着学校电工维修学校电路,理论实践样样拿得出手。让这五名学生作为小师傅,这样新生得到帮助,老生得到提高,也帮助了老师管理。器材准备:由于他们每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工具箱,里面是电工常用工具。所以我只需准备导线若干。基于学生座位安排的实际情况分5组,每组4人。这样分组利于学生讨论和评价工作的展开。课前做好展示作品,让学生实践时作为标准参考。

  11. 下面开始上课:设置情景学徒跟着师傅去上班,从师傅的工具包引出理论知识的教学。

  12. 教师从包里掏出工具一一介绍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13. 掏出各种导线,介绍各种导线,尤其单股铜芯导线 14. (空)

  15. 指出不同颜色导线在安装中需要遵守的规范。 16. 介绍由电流的大小来选择导线的粗细。这里通过一个经验知识让学生了解在家装过程中一般是怎么选导线的。因为本节课学生实践用的就是照明灯上的线。

  17. 从徒弟把线剪太短的情境过渡到导线的连接。

  18.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清操作过程。演示前,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演示;演示时,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演示完,让学生回答问题。

  19. 教师对演示过程进行总结,以图片形式分解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准确把握重点。

  20. 至于T形连过程,作为知识拓展内容,简单介绍。

  21. 最后教师提出工艺要求,1.剥线要求。通过一个经验明确,剥线长度9cm左右。9cm是公式得出的.。2.连接要求。

  22. 榜样演示:将5名榜样分配到5个小组中去,让他们作为小师傅给学生近距离演示。小师傅按照组内学生要求放慢加快速度,停顿,讲解。

  23. 实践过程中用多媒体循环播放7分钟微课视频,学生不会可抬头看。

  24. 给出任务,学生开始实践。

  25. 在这过程中,教师,小师傅,学生,各司其职。

  26. 检查评价环节我设计成两部分:先是组内学生互评。经过组内讨论和小师傅意见按优劣排出顺序,打分,填入表格汇总。

  27. 再教师评价:将实践过程中拍照记录来下的问题投影,讲解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 28. 没有按要求操作导致的后果

  29. (空)

  30. 这是学生作品展示。

  31.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32. 教学反思:本次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中以兴趣为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小班化教学的方式,结合电工兴趣小组学生的帮助,实现了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使得学生学习更加直观,知识的接收相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加容易。 33. 但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未能逐一检查连接好的导线的接触电阻是否与原值接近。只是用肉眼判断是否缠绕紧密。 2、由于各个小组之间存在能力差异,所以使用小组内互评的得分作为最后成绩不太公平。有待改进:1.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措施:定时开放实验室,组织空闲时间段练习。2.教师精力有限,指导过程中分身乏术,措施:培养骨干学生帮助完成。

  34. 请多指教,谢谢。

说课稿 篇7

  第二节质量

  从容说课

  “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

  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

  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生]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

  [生]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

  [生]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师]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ass).质量用“”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同.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

  [生甲]××电视质量优.

  [生乙]保证质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

  [生]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

  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

  [师]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师]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师]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

  [师]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师]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

  [生]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师]尺子的质量变了吗?

  [生]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

  [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

  [生]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甲]千克.

  [生乙]不对,是克.

  [生丙]不对,是两、斤.

  [师]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00年,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g)、微克(μg)、吨(t).

  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生]1斤= 0.5 g 1斤=10两

  [师]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

  [生]1吨=1000千克 1t=1000 g=103g 1千克=1000克

  1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g=103g

  1毫克=1000微克 1 g=1000 μg=103μg

  [师]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生]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师]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

  (请三名同学分别板演,全体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讲评)

  氢原子:=1×10-27g=1×10-27×103g

  =1×10-24g=1×10-21g=1×10-18μg

  一元硬币:=1×10-2g=1×10-2×103g=10g

  新生儿:=3g=3×2斤=6斤

  成人:=60g=60×2斤=120斤

  大家:=6.0×103g=6 t

  轮船:=107g=107×10-3t=104t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生]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g.

  [师]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生]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

  [师]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

  [生]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

  [师]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

  [生]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天平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

  (也可以用投影仪将天平的结构图放大,便于学生观察)

  [投影]托盘天平

  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

  [师]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

  [投影]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想想做做]天平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生]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

  [生]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

  [师]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

  [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

  [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生]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

  [生]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

  [生]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师]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

  [生]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

  [生]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11中的测量内容.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最后交流结果)

  [生]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

  [生]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

  [生]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三、小结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答案略

  五、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8

  1、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浅显,故事具体,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他进谏齐威王,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齐国出现了大治。不动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炮,就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第一节可是已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同时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人物形象方法刻画有了一些把握。但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他们未深入接触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这课学习邹忌的说话艺术,来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的能力。为此根据这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4、引导学生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b、培养学生懂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5、教学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用各类语言形式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声时,要想自己的话让别人愿意听,听起来顺耳、舒服,其实并不容易。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有时太过于纠缠字、词、句等文言语法、句法方面的内容,而疏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文学等艺术魅力。感此,以学生实际因才施教,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这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多媒体教学法 2、创设情景的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

  6、说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今天我们就将去领会齐国谏臣邹忌的讽谏艺术。

  B、复习巩固旧知1、掌握下列字词2、翻译下列句子3、复述故事情节。

  形貌i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

  孰视之:同熟仔细美我:以.....为美

  私我:偏爱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间(jiàn)进:偶尔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自学课文、把我文章内容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邹忌又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3、从结果看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结果怎样?

  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在与妻妾客人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的比较,以及在自己暮寝的思考后觉得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君王也受到了蒙蔽,因此进谏。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的向威王进谏,而是通过自己的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的进谏。

  D、探析人物形象、

  E、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1、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它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可取之处?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的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用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4)排比造势―让对方认同

  1)对人对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2)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的能力

  3)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

  邹忌的讽谏艺术特点:(1)做好准备工作。(2)创设好的谈话氛围。(3)找准切入点。(4)要掌握谈话的方法和技巧。(5)条理清晰,要有逻辑

  F、拓展、情景再现话题:

  1、寒冬的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

  2、同学们都渴望公平,你们该如何劝老师不要歧视待进生。

  G、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6、说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善思:小中见大

  邹忌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11-11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05-29

关于数轴说课稿范文02-22

诗歌鉴赏说课稿范文12-08

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03-19

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