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5-30 19:15: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美术说课稿范文十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掌握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下对本节教材的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是鲁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首先认识美术的分类以及基本特征,从而引出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本节课是整本教材的开篇之课,对整本教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他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所面临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发达,感知与观察能力较强,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也希望了解更多美术本质性的知识,所以,本节课侧重去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

  三、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了教材学生的实际,设立的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分类以及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三维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以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及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提问法,欣赏法,情景法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小组自主探究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由于本节课多采用图片对比的方法,所以我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绘画作品,石膏像,青铜工艺品等。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到了我说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1·导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同时提出问题,这几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原因。学生积极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什么是美术?对他如何来进行鉴赏呢?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结合了高中生的认知发展,主要采用的是图片对比的方法。

  (1)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对他们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得出,美术的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书法.篆刻。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同时多媒体播放美术作品,请同学们对他们进行分类连线。 本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连线的小活动充分理解美术的分类。

  (2)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我设置了以下的环节。将绘画以及石膏像教具像同学们展示,提出问题:绘画与石膏像在空间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看,摸等观察很直观的得出,绘画是二维空间,而石膏像则是三维空间。同时展示齐白石的《牡丹》,使学生在空间的理解上对他的造型进行分析,这幅画画牡丹但不是真实的再现,而是讲究以形写神,由此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中“造型”与“传神”的理解。 本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美术的空间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中国造型以形写神有一个初步认识。

  (3)欣赏美术作品就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直观感知,离开了视觉,就无法谈欣赏。下面,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一段钢琴曲,学生感受到了美,接着,停下音乐,播放美术作品,闭着眼睛的学生们无法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视觉,就体会不到美术作品的美,从而得出美术作品视觉特征。 通过这个环节的小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更加理解了美术的视觉特征。

  (4)通过之前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石膏像以及青铜工艺品来进行对比赏析,得出美术作品的材料,肌理特征。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合作的精神。

  (5)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及《最后的晚餐》

  问题:两幅图在构思上是怎么样的?表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虽然画面是静态的,但是他们在表达一个故事主题时,会选择一个特别的有代表性的瞬间,具有戏剧性,让我们回味无穷。 本环节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静态的特征。

  3·拓展

  多媒体出示《鲁内斯夫人》,让学生们根据她的神态给她添加内心的独白。学生踊跃回答。

  通过本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兴趣。

  4:小结作业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让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赏析,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布置一个开放性的课下作业:课下去美术馆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对他进行赏析。 本环节的设置是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多了解美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岭南版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九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类绘画创作课型,即“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日记的特点及绘画方法,并学会运用绘画日记记录每天所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及创作方法,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2)难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和创造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说学情

  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思维活动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掌握了空间关系、分类等基本能力,但还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音乐学科,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2. 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掌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学会绘画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 ②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文字内容有哪些?(日期、天气等)

  ③哪种日记比较美观?(绘画日记)

  3、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这两种方法的共性,也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日记。(多媒体出示课题——“我的绘画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内容呢?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或发生的事情,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来回忆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听声音画记忆画)

  (二)讲授新课

  1.学习

  (1)教师播放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提问:“说说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展示 :“听”字。)

  (2)教师出示一幅小朋友唱歌图,提问:“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还有文字部分)(多媒体展示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3)教师再次播放各种声音:国歌声、笑声、哭泣声、雨声。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想象。(多媒体展示 :“想”字。)

  2.探讨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当我们听到其它声音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象好吗?(多媒体展示 :“说”字。)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出示一些听到声音后学生想到的一些范图。激发学生想象,并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进

  行表扬。(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声有画的情景,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记忆思维,突出本课的难点。)

  (3)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教师出示范图(唱歌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师: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作画呢?教师出示几例范图并出示绘画步骤:

  (1)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2)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

  (3)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简单明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各绘画图,动画出示绘画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迅速掌握绘画方法,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创新设计

  按4人一组分组合作绘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4.完善提高

  (1)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2)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绘画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三)赏评拓展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记日记 ──用绘画记日记。希望大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能运用这种新画法记日记!

  五、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美术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变小的尼尔斯;近几年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等。通过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欣赏、表演、创作、表现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今天我值日》、《巧巧手》、《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动画片或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绘画游戏知道“大”或“小”对比。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绘画游戏导入,认识“大”“小”——印象深刻

  黑板做半部学生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巨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 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吧!让学生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2、动画欣赏,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绘画愿望。

  3、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孩子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自己,你希望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让学生捋顺一下头绪,自己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4、画出自己的想法

  六、课堂评价

  1、评画赏画,分享成功喜悦

  师生共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作品多支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2、学生评价

  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已用心的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和状态。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设计的自行车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教材内容只是学生画的和制作的几幅自行车的图画,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自行车,不但要知道它的结构、用途,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改造去创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创造出既美观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自行车来。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用途。

  2、能根据自行车的结构画出简单的自行车。

  难点:能够有创意的去对自行车加以改进,使其变得更美观更实用。

  三、说教法学法

  先引导学生认识自行车的结构,然后示范自行车的画法,平观看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启发学生创新。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并提问:你家里有自行车吗?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漂亮吗?你想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吗?这一节我们就来设计一辆,板书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二)认识自行车各部分结构

  1,车轮2.辐条3刹车4车把5车架6.车座7.货架8.脚撑9链条10脚踏

  你知道自行车有什么功能吗?

  你想让它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自由绘画。

  鼓励有创意的学生作品,提醒学生要注意自行车造型的美观和实用性。

  (三)展评作业

  选出“最佳造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四)课后小结

  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并设计了自己的自行车,但课堂时间有限,可能还有更好的作品,课下交给老师。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蔬果总动员》本课是根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第11课《蔬果造型》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欣赏、表现的对象定位在蔬果的组合造型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美”——感受蔬果形状和颜色之美;“表现美”——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蔬果的美,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运用美”——了解蔬果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整堂课的设计就是“感受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过程。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情感性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3、难点:用蔬果创造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4、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水果拼盘、百宝箱、课件、实物展示台、蔬果、水果刀、菜板、牙签、盘子。

  学生:蔬果、手工材料。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二、说教法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了摸百宝箱的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谁来摸一摸,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宝贝?

  2.你摸到的是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3、师:出示ppt水中各类水果的图片,提问:a、你最喜欢哪样蔬菜和水果,为什么?

  b、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有哪些?

  教师总结:蔬菜为人体提供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促进消化,使我们更加的健康。

  4、师:那么你们知道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以外,还可以做什么用呢?

  师: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蔬果还可以做成很多可爱的造型。(看课件)板书《蔬果总动员》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师:1)这个造型是哪几种蔬果做成的?

  2)这个蔬果造型运用了哪些方法,巧妙之处在哪里?

美术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人美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必然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同时享受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比例美化生活。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及美术中的应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 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视频]

  首先出示大连的风光视频,教师有意识地将画面定格在建筑上,由建筑谈到祖国名胜古迹——乐山大佛,教师展示图片,引导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很难猜出来准确的答案,此时出示一张利用PHOTOSHOP处理过的带有人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后就一目了然,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依据。这环节的设计除了引出课题外,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而产生的。

  2、欣赏名作 探究新知[视频]

  (1)展示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学习黄金分割比,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的美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书、国旗,雕塑作品中维纳斯等都是运用近似2:3的比例关系,使学生明确: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闻名于世,在于其建筑中用了很多的黄金分割比。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3、自主设计 创新应用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欣赏交流 评价建议[视频]

  不同比例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建筑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视觉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对直观艺术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学生能在美的熏陶下产生创作冲动,激发创造力。适时地运用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就等于是把大师请进了课堂,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直观图片展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大量的图像信息来丰富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动画课件演示:

  美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动画课件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宽、更广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变易。

  (三)动态作品展示:

  为学生创设直观的作品欣赏情境,利用电子相册软件将他们设计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直观地展示,有助于多种评价方式的展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型课堂模式的建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深入地走入课堂,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美术课堂教学注人了新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是我始终的追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等都浓缩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课件直观、形象且动态的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

  三、 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知道吗,眼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眼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表情下的眼睛变化。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成语表演游戏,出示如“眉开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圆睁”“虎视眈眈”等成语,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眼睛发生的变化。接下来,再请学生画一画不同表情的眼睛,并进行展示评价。

  (四)欣赏构思

  在画过有表情的眼睛以后,请学生欣赏《错误的镜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制作、彩纸剪贴、电脑绘画、废旧材料组合的一些关于眼睛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打算画一个怎样有趣、独特的眼睛,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等。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

  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眼睛的图片和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美术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内容: 《纸窗花》

  二、教材分析:《纸窗花》这一课是我校的校本课程。选这一课的内容是我觉得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术,认识剪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环境:本课是在交互式白板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在运用交互式白板做课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惊喜,本课运用了白板嵌入式的播放功能,遮挡、拖拉功能,与PPS等教学资料灵活互动式运用。

  四、教学目标:

  1) 体验与发现: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与图案。

  2) 实践与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图案。

  3) 欣赏与评论: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

  五、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图案的疏密关系。

  七、教学准备:

  1) 学具:剪刀、彩纸等。

  2) 教具:优秀的剪纸作品和课件、范作、剪刀、胶水、彩纸。

  八、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2。5分钟)

  1、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看过迪斯尼出品的《猫和老鼠》,老师现在要给同学们看看有中国特色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设问:剪纸还有那些别的用途?(学生回答:装饰墙壁、窗户等)

  2、出示课题:纸窗花

  理念:利用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成功导入课题。

  二、欣赏与发现。(8分钟)

  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欣赏同一幅画阴刻和阳刻的不同剪法。用拖拉的方法直观的展示阴刻和阳刻的区别。

  展示剪纸的装饰手法,分析在不同的作品当中有哪些装饰手法?

  剪纸的造型方式有三种,同学们观看图片,分析这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理念: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剪纸的表现手法、装饰手法和造型方式。

  三、教师示范。(4。5分钟)

  剪纸的步骤有起稿、剪刻、修改、粘贴。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过程。

  理念:剪纸不难,合理利用折叠,用简单的图案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背景:播放北方民歌《剪窗花》和优秀剪纸作品)(25分钟)

  以5人小组为单位剪窗花,遇到困难可提出,师生共同交流并解决。

  理念:自主创作,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课堂就象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五、展示学生作业,作者说说设计构思,教师小结。(5分钟)

  理念: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六、拓展:鼓励学生用作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美术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天上的太阳月亮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本活动就来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我班一天上午活动结束,幼儿上完厕所后,小朋友告诉我齐志趴在厕所的窗户上不出来,我喊了他几声他才不情愿的走出来。我问他在厕所里干什么的,他告诉我在看风,我很奇怪地就问他看到了吗?他说看到了,看到树在动。我想告诉他是空气在流动,可是他能明白吗?如何让幼儿觉得认识空气既有趣味性又便于理解和掌握,还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于是我设计了《奇妙的空气》这节美术活动。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幼儿的认知特点等方面,从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确立了目标:

  1、通过找、闻、看、画等活动,丰富幼儿对空气的感知,了解空气的奇妙。

  2、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本课题的重点是:使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悦。难点是: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闻到空气味道后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教学具方面:画面优美、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录音机、优美的音乐、布置成“多味馆”的展版、彩笔、纸张和塑料袋、茶杯等各种可以装空气的器皿、包装袋等。幼儿知识经验方面:有过欣赏画面的经验。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幼儿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根据本活动的特点教法定为:启发、引导、参与。幼儿的学习方法定为:探索、体验、表现。

  五、活动程序

  新课程要求我们,课程内容要生活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课程资源要综合化的美术课程的开发。该活动力求展现流畅的师幼互动,让幼儿通过体验、游戏、感受、欣赏等环节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中我设计了找空气、闻空气、欣赏作品中的空气、表现空气和体验评价等五个环节。

  1、找空气

  首先,引导幼儿找空气,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再从幼儿在教室里找到实实在在的物体的交流中,引导到“还有一样东西,请我们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样东西看不到,但它却在我们教室里,是什么呢?”幼儿马上想到是空气。然后请幼儿用各种材料装空气,只见幼儿有的用塑料袋装,有的用茶杯装,有的用纸盒装……那副忙碌寻找空气,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模样,说明他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来,在感受着活动带来的快乐。教师把幼儿手中装有空气的塑料带用力一挤,空气扑到幼儿的脸上,并告诉他们“看,空气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接着引导他们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能很快说出空气的特征。

  2、闻空气

  然后请幼儿闻一闻空气的味道,只见一个个幼儿伸着头,用鼻子用力得吸着空气,随着教师把清新剂一喷。幼儿闻空气的动作、表情有了异样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无色无味的感觉过度到闻到香味后感觉的舒畅与愉悦,充满每一个孩子的身心。他们情不自禁地用语言、形体、动作、声音等表达自己闻到香味后愉快的感受。正当幼儿思维活跃时,教师把话题一转“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就很自然地把幼儿引入到欣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香味的环节中去。

  3、欣赏作品中的空气

  教师打开课件,向幼儿展示自己根据闻到香味后愉快的心情感受所作的画:弯曲流畅的线条,清新淡雅的色调,给人带来一种回味无穷的香味。当然要让幼儿来讨论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气中的香味。接着展示另一幅鲜艳的点状作品,引导幼儿说一说从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感受到的快乐的体验。教师的作品看完了,紧接着引导幼儿欣赏大师米罗的作品《太阳》,从线条、色彩等角度去感受名作,引领幼儿以自己生活经验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欣赏作品,鼓励幼儿在欣赏中主体参与、深入体验,诱发创作灵感,许多幼儿说出了作品中有个暖暖的太阳,还有音符围着太阳再跳舞的愉快的感觉。“作品不仅可以表现空气的香味,还能容纳很多的味道呢?”带着疑问,幼儿欣赏了又波洛克的作品《模糊—编号1》,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体现的味道,并说一说是怎样感受到味道的。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感受,幼儿不仅能理解深刻,而且也体现了幼儿的审美个性差异。普遍感受到了作品以点、线、面和色彩形式表现的那种臭味,有的还发表了臭味夹带香味的不同见解。

  4、表现空气

  幼儿对空气有了深切的体验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要表达、要表现,从而把幼儿领入“表现空气”的环节,教师故意设置悬念,让幼儿从小桌子小椅子下寻找教师带来送小朋友的礼物,幼儿新奇的把找到的瓶子拿在手中莫明其妙地左看看、右看看,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打开瓶盖让大家闻一闻,(瓶子里装有香、酸、辣、臭等味道)逐步引导幼儿深入、丰富感受。你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这种味有什么感觉?你能用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吗?想不想用绘画的形式尝试表现呢?这个时候每一个幼儿都急不可待的想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创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幼儿十分投入的进行自我表现,每一个幼儿的创造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突破了难点。

  5、体验评价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多味馆”里。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现香(臭)味的感觉,你能用动作更好的表现闻到这种味道的感觉吗?这件作品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味道吗?让幼儿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体,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关注同伴的作品。活动在幼儿的讨论交流中自然而然地结束。活动的重点也就迎刃而解。

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变体美术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设计制作板报为线索,以美术字设计、版面设计为主要内容。变体美术字应用广泛,实用价值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变体美术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说方法:

  1.图例的搜集与斟选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实例──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由理性认识指导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总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作业的布置结合制作元旦和圣诞贺卡设计变体美术字,体现时效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美术字的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和实用价值。

  2.技能目标: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变体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

  教学重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变体美术字的设计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教具准备:

  1.变体美术字图例。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美术字。

  2.绘画本、铅笔橡皮、直尺、水彩笔等。

  五、说过程:

  我在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收集了变体美术字图例,工具是否带齐,与学生简要交流是否了解变体美术字。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打开课件,伴随音乐播放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变体美术字图例:可口可乐、金丝猴、梦幻西游等)

  学生纷纷回答:认识。

  教师启发:它们属于什么美术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美术字属于变体美术字,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变体美术字。

  讲述新课: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每小组选一位学生上讲台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变体美术字字例,并讲解其特点。学生讲完后,教师带头鼓掌,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讲解的也非常精彩,说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引出概念: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变化装饰而形成的美术字,它形象、生动、有趣,广泛的应用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方面。

  活动二: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

  本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出示典型图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步骤开展。

  1.提出问题: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进行变化?

  2.出示典型图例:星星诗刊(变笔画)、群星争艳(变字型)、音乐会(字型笔画一起变)

  3.学生回答(教师此时可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4.教师总结:A、笔画变 B、字型变 C、笔画字型一起变

  5.检验检测:举出字例,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变化方法

  活动三: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出示多种变化方法设计的变体美术字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变体美术字变化的规律:

  1.笔画装饰

  2.背景装饰

  3.连笔

  4.折带

  5.象形

  6.阴影、倒影

  活动四:我当小小设计师

  (经过活动二、三,学生已经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活动四即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打开学生思维,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的必要过程)

  以汉字 “雪山”为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它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设计,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变体美术字设计方案之一,学生对这个方案可能认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以拓宽思路。

  活动五:设计实践

  布置作业:运用刚刚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知识,把“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元旦贺卡和圣诞贺卡制作上。

  (多媒体上出示与元旦和圣诞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作为参照。)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

  (临近元旦节和圣诞节,根据学生的要求,加入了贺卡制作的教学内容,本次作业的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情绪很高,非常乐意完成)

  活动六:评价与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举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设计者讲解设计构思,并由全体同学评议,教师以鼓励为主,给予相应的评价。

  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设计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设计的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的贺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变体美术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