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
【说教材】
《充气雨衣》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四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文,同时又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相对童话故事,情感性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如果课堂上科学知识讲得多,就走进了常识课的误区。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的同时抓住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突显语文味,是我不断思考的。充气雨衣说课稿设计
略读课文该怎么把握教学目标?一特级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自得,按照讲读课文来组织教学。关键是要能联系整单元内容,学法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那我想充气雨衣放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作为略读课,把握整单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的主旨,把前面几课的学法上在这课上得到体现并延伸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以小林看、想、做,为学习课文的主线,感受小林爱思考、勤动脑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会认11个生字。
2. 通过读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合作能力与交流的意识。
【教法学法】
1、朗读训练法 :以“看”“读”“思”“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2、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5个板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情景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下雨时,你们需要带什么雨具?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感受?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回答。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设立悬念,引起学生读书的欲望,一读为快。
接着图片导入课题:你们想过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他是怎样发明的吗?这样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创设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
《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且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所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字隐去,再把剩下的较为难记的字交给学生识记,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最后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音难记的特点,通过用趣味游戏或开火车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有生字的识记情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竞赛争胜中识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抓住重点,读懂课文。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样解决的?”然后小组交流充气雨衣发明过程中的难题及如何解决。最后交流汇报。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品读下面几方面:
1、读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原因的句子。
2、读好小林想解决难题的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B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
C、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3、读好小林做充气雨衣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感悟和快乐。
A、回到家里,小林剪……,买了……,又请……
B、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以默读解决课文重点问题,以品味朗读强化了发明过程中看、想、做的内容,从中通过文本语言让学生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勤实践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复述课文,转换语言。
1、话:学生按照“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复述:采取多种形式复述:自主联系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3、想像:读课文最后一段:“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你是学生,会怎样称赞小林?
4、转换:做一次小小介绍一下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及充气雨衣的好处。
在默读基础是,让学生尽享多种动态语言实践,说话、复述、想像、转换等,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五)联系生活,拓展实践。
1、启示: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发?
2、联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那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3、实践: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课外做个小制作。
4、激励: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是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16充气雨衣
想 拖起来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称赞
做雨衣 做
充气雨衣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文本多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生成,使整个教学重点清楚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反馈课文。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常见的碱”,本节分为2个课时,我讲的是第1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碱的共性研究。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会进行化学变化以及酸的性质,这为碱的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之后深入探究碱的其他性质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九(5)的学生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引导可以自己进行探索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提供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分类,及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的共性。
(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碱(可溶性和难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实验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6、教学过程:
关于什么是碱在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中已经讲解,所以本节课没有重点强调。那么本节课是通过书写化学式的开篇,通过该过程一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二是让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判断物质溶解性,并让学生通过圈的方式找出碱,同时清楚碱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然后让学生书写可溶性碱的电离方程式,从而说出碱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原因。为本节课研究碱的共性拉开序幕,说明碱的个性下节课学习。
整堂课我共设计了6个活动,前4个活动是可溶性碱的共性,后两个活动是难溶性碱的共性。活动的设计有的是学生实验(活动1、4和5),有的是回顾(活动2和3),有的是教师讲解和拓展(活动6和拓展),每个活动后都有悟得,这些悟得为学生的归纳总结提供了蓝本,也为学生铺设了清晰的思路。
在活动4结束后,设计了一个观察、讨论和交流的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溶液的试剂瓶塞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其原因,另外也拓展到二氧化硅也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胶塞或木塞。在这里,可能会有同学问道:“那么瓶塞不能用玻璃,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的试剂瓶怎么可以用玻璃呢?”教师一笔带过解释就可——普通玻璃含有Na2SiO3 、CaSiO3、少量SiO2成分,氢氧化钠能与玻璃表面的SiO2反应生成很少量的Na2SiO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建筑粘胶,粘性很强,因此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生成的少量Na2SiO3会把瓶子和盖子粘住打不开,应用橡胶塞.对于一般的实验,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可以用玻璃的,因为反应的量很少.对于高精度的分析实验,是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用聚乙烯瓶盛放.
活动3我设计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吸收的方程式书写,同时通过介绍让学生自己试着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用给学生一个思考:一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里面我是想强调与碱反应的严格意义上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进而让学生厘清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联系等。
对于活动5,我是在活动4的基础上去完成,充分利用了活动4中生成的难溶性碱。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讲解和实验操作等留给学生。
这堂课前我没有进行磨课,可能会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说课稿 篇3
《月亮湾》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晰的条理,展现了一幅迷人的田园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点明了我的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课文中配备了插图,分别按顺序讲了月亮湾村前、村后的自然景物。
根据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基础,结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顺序介绍的典范性和文质兼美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了《月亮湾》的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进而背诵全文。
2.借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插图的观察,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读中领会课文的一些生字新词,如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不时等,学会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湾、绕、缓等9个生字,为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打基础。
3.利用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文中优美的插图以及预设的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感受月亮湾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在指导课文理解的同时,学习按顺序地观察景物的方法。
为更好地达成以上四个学习目标,我准备制作一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学生准备好一张白纸、彩笔若干。
全文我设计2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以第2课时为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将兴趣集中到课堂内教师的语言上。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们,春季里,大自然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农村风景更加迷人,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接着板书课题:月亮湾(教师边板书边读课题)
在湾上加拼音WAN,提醒小朋友是前鼻音,指名34人认读后,大家齐读课题。教师进一步解释,:这个湾的本来意思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这样学生对课文题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愿意提一些诸如月亮湾在哪儿,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叫月亮湾之类的问题。
这时老师在肯定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之后,学生会很快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大家边听优美的录音,边看书,感觉非常的诗情画意。听完之后,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过渡语月亮湾多美呀,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将学生引导到第三个环节。
三、自读课文,疏通语句。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为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设置了许多障碍,因此我采用鼓励学生逐句朗读,突出长句如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的停顿指导,这样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为学生接下来的理解感悟课文打好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课时我准备安排学会5个生字湾、绕、缓、地、映,由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其中的绕、缓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告诉大家: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月亮湾游玩吧!于是画面中出现了一辆大巴,可是司机拦住了老师,他说呀只有通过他出的智力测试题我们才能上车。接着屏幕出现了三排课文中的词语,学生很喜欢这种带有挑战性的题目,都能欣然地朗读词语缓缓地、山坡、倒映、绿油油、不时、朝霞等。教师指名3个学生分行朗读,相机指导纠正字音。因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纯粹的朗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从而降低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设计的图片很受学生欢迎。最后教师欣喜地告诉大家我们通过测试了,让我们出发吧!画面中的汽车配合着嘟嘟叫着开走了,小朋友跟着《郊游》的乐曲轻轻哼唱,于是大家学习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就能积极地投入到第二个环节。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因课文条理清晰,所以我准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展开教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请1、2个人回答后指导朗读各位小朋友都是月亮湾最受欢迎的游客,让我们一起来把那美丽的村子夸一夸吧于是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月亮湾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等学生一鼓作气地自己朗读完后,指名请一个学生朗读全段,读完后屏幕上出现月亮湾的插图,其他人边观察图画边听课文,这样学生对月亮湾的风景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就能稍做思考后回答出月亮湾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接着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景。在讨论中大家能增进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充分的讨论也能使小组交流时各个代表各抒几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口头语言的锻炼也为书面语言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间教师要注意学生可能会不按照课文的顺序而按自己的想法来说。这时教师还要把学生说的相关内容的关键词变成红色,如小河、河水、河里等。
①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语句欣赏动画,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好词卡石桥。.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②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欣赏动画,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直观一群群的鱼。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最后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板书河里)
③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在明白了第一句写得生动之后,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
④.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⑤.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边看动画引读第四、五句。
⑥学习第六句。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板书词语农田,再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再看画面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再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4.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其实我们自己的家乡也很美丽。请学生说说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表达,接着把家乡的美画在白纸上,最后选择好的予以展出。
四.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
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再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4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3个字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3.月亮湾
(美丽)
村后:山坡
说课稿 篇4
《小池》系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下面我就一年级学生学古诗的特征,古诗教学所应遵循的规律,来讲述自己对这首古诗处理、研究、设计的过程及体会。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爱、惜、立”十分有趣,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相信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肯定会做到低声慢吟,欣赏入境,感悟美感,体会诗情,表达自己对诗韵的理解。教室里也肯定会书声朗朗,诗声扬扬,情声激荡。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
2、我们一起看看课本插图,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昔”认读那么老师给它加个竖心旁“惜”你还认识它吗?你还能给“昔”加什么偏旁?
(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
(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指名读,赛读。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哪为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9、全班朗读。
10、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四、总结: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找一找杨万里的诗背一背。
七、说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四篇】相关文章: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6-09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热门】赠与合同模板集锦六篇05-28
【热门】聘用合同模板集锦六篇09-18
【热门】聘用合同模板集锦四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