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瓶里的水又太少,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我准备设计了二课时完成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一课时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3、体会“到处”是什么意思,明白乌鸦找水找得有多辛苦;4、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那种精神。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上,难点是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学习乌鸦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方面都较上学期有所提高,但是识字、写字还是低段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落实好识字、写字,才能为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学乌鸦找水时的辛苦,以及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乌鸦很渴却又找不到水时的那种焦急的心情。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乌鸦喝水的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动脑、运手、动口,全面、全程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看图导入
先让学生欣赏三幅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连起来讲了一个故事,通过提问“想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引出本课的课题:乌鸦喝水。直接开门见山,其实学生在家里已经预习过了课文,所以完全能讲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乌鸦喝水,这样就很直接地引出了课题,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开始真正进入了课堂,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引出课题后开始指导学生区分“乌”和“鸟“两个字,对“乌”字再巩固一下,紧接着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一说每幅图上的乌鸦正在干什么”,由于学生预习过了课文,而且是看着图来讲,所以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讲得很到位,既是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又为后面引入到正文打下了基础,到第三幅图学生说乌鸦喝到水了,我马上就接“那乌鸦到底是怎么喝到水的呀,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就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
2、学习生字
揭示课题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识字的教学,我们知道,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识字又恰巧是最枯燥的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我特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变更不同的方式出示生字,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也有一对一对的,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死板老套的教法,鼓励学生多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自己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当小老师读、同桌互读等等,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而且在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识字本领也越来越好,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都是一步步来的,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边读边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特别是一些相似的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再总结识记方法,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交流过程,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我发现学生会记得更牢,最后通过过渡语“调皮的生字宝宝没有把大家打倒,那吴老师要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那么准确、流利的朗读就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想想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了乌鸦从开始的口渴难受到最后想出办法时的高兴,从中又体会到了找到水的快乐和喝不到水的难过,虽然是短短的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已经让学生领悟到了乌鸦喝水这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小乌鸦的机灵聪明和爱动脑筋,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
4、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利用“乌鸦会找到哪些地方呢?”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例举了各种地方,从而理解了“到处”这个词的意思,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不容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充当小乌鸦这个角色,感受小乌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说一说,做一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难点是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情境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描述,利用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同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想象代入,情感朗读,体会“好的故事”中描绘的景物、梦与现实的对比、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平时的生活话题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谁能把自己做的美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地提挈了文章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讨论,理解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部分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思路,引导分清层次,概括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示总结,以梦境为中心展开,帮助概括内容。
提示:课文首先写了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接着重点写了梦境中“好的故事”,最后,梦境破碎,回归现实。
(四)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学生自由读梦境的这一部分,思考:作者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交流:这些景象在你头脑里形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体会景象表现出的“美丽,幽雅,有趣”。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补充关于鲁迅的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
学习写法,在对照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与追求。出示照应的语段,学生朗读、发现,体会照应的写法,感受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和强烈追求。
(五)品读理解。
学生品读梦境外的现实——昏沉的夜,体会作者描写的用意。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体会昏沉的夜的特点。
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到当时夜的喧嚣混乱,从作者的表现中体会他当时的惆怅、孤寂。
结合“昏沉的夜”及作者当时的情感,让学生再次读梦境,对比感受梦境中的景象,体会梦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其中所代表的作者内心希望与绝望的纠结、挣扎。
读梦境的消散,体会作者的眷恋与不懈追求。
学生自由朗读梦境消散的内容,归纳梦境消散时作者的表现。
多种形式朗读,表演、做上动作读等,体会其中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结合内容回顾梦醒时“我”的表现,穿插情感,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骤然一惊,“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眼前只剩下“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尽管如此,我“真爱”这“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当我“抛了书”,取笔准备记下时,“碎影”没有了,只有“昏暗的灯光”,我在现实的“昏沉的夜”中,不过,“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六)联系相关资料,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引导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帮助理解内容。体会“好的故事”中描绘的美丽的场景是鲁迅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的寄托与表达。
视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深化对“昏沉的夜”的理解,体会当时作者对令人失望的现实的怅惘。
结合阅读链接的点拨,感受文章蕴含的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希望与绝望的争扎,最后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希望的坚持。
引导说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能否这样概括:《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于黑暗中守望光明,结果却依然黑暗。请大家仿照这个句子,再说几句话。让学生在说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七)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拓展阅读《野草》。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能读出他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一种挣扎。同学们课下可以再阅读鲁迅的《野草》,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本课意蕴深刻,作者所表现出的美好的人生信仰及执着的人生追求一定在学生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记,而作者在现实与梦境中的挣扎,也一定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同和探究的欲望。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我适当延伸,让学生课下读读《野草》,初步感受鲁迅的思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野草》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本次的拓展延伸没有具体的理解要求,只让学生交流感想,能有阅读的兴趣和浅显的阅读感受即可。
(八)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散文诗。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作者先写昏沉的夜,这是当时所处的黑暗环境的象征。再具体抒写梦境中“好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明艳的画面。但在想要凝视这些美好时,梦境便消散了,再次回到“昏沉的夜”。文章通过写梦中所见的美好景象及梦醒后的幻灭,反映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次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体现故事的回环,表现现实与梦境的对立。摘录描写的梦中景象,让学生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文章主旨。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的草原图画,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1、2自然段为第1部分,这一部分是从3个方面写出锡林郭勒大草原辽阔美丽的。先写广阔的绿色草原上,野草非常茂盛,突出了锡林郭勒“满眼绿色”的特点。接着写清亮的湖水在阳光映照下,神奇而美丽。最后写了草丛中的野花种类多。
第3、4自然段为第2部分,这一部分是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的。先写草原上各种各样动物的活动,再写蒙古包前小牧民放声高歌,反映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训练的主要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背诵第二或第四自然段。
(二)、技能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情感目标: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 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
四、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 “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欣赏图片直观教学的方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课的导入时,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有感情的朗读,捕捉关键词句想象体会,读出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找一找,在小组里交流、朗读,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热闹,读出大草原的欢腾的景象。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比较难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湖水除了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你的想象。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读完了第一部分,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野草、湖泊和野花,锡林郭勒大草原将是什么样子?给学生一种假设,目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另一个侧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广阔,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结合课文的最后一句,我设计了一项作业: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创作一首草原新歌。从而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使学生产生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X单元第X课的《小小的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教学程序、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本课教学目标是:
1、图文结合,在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中认识9个字。
2、会写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本课的重点:
1、学会认9个生字、2个偏旁,会写4个字。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本课的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领悟星空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卡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七个环节。
(一)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课件,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看的习惯,并能一边看一边想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我设计以下阅读环节:
1、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先范读课文。这样,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2、再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的办法读准字音
3、多媒体出示生字(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4、认读偏旁。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这一环节由扶到放,符合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相信学生的认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学习诗文,引读激情
(1)出示课件
问:a.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抽生读前两句。
b.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小小的船怎么样?
c.找学生读第3句。问: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了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2)多形式朗读,体会感悟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设计这样的演读方式:自由演读、个别演读
(四)课间休息。
听音乐,练习背诵课文。让我们轻轻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随歌声,学生将会进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促发他们欲飞上月亮船的美好心愿。
(五)指导写字。
学生对于写字感到很枯燥,我通过课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
(六)课后延伸。
通过风景图和古诗的熏陶,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因此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
说目标
设计思路:
根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文本特色,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膘肥体壮、辽阔无垠、仪态端庄、悠然自得等词语,会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说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说方法
学习方法: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
3、借助课后资料袋、网络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科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师:写牧场二字,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 导入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荷兰!
下面请一位同学先来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图片资料
生介绍:
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有200多种,每年3----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 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荷兰这个牧场之国游览一番吧。(板书、读题)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出示学习目标
首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膘肥体壮、辽阔无垠、仪态端庄、悠然自得等词语,会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的放矢)
三、 学习方法
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我们要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学习,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精读课文时都采用过哪些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句子;小组交流讨论;等。)
(这样做学法的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同时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四、 学生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按照预习导学的步骤,展开自学。
1、默读课文,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 ”画出生词及优美词语。
2、借助工具书:会认本课8个生字,能理解:膘肥体壮、辽阔无垠、仪态端庄、悠然自得等词语。
我认识的生字有:-------------------------------------------------------------------
我理解了----------、--------------、--------------、----------------、------------等词语。(请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写在课本上。)
我能用 -----------说一句话。-----------------------------------------------------。
----------- :---------------------------------------------------------------。
3、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4、通过读课文,荷兰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划出有关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5、课文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6、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的是:
(1)----------------------------------------------------------------------------------
(2)-----------------------------------------------------------------------------------
7、小组讨论:你们组想要展示哪一部分,如何展示?
(细致的导学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
五、 预习展示
下面开始预习展示
1、哪一组来展示一下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参考环节:)
齐读、指名读、理解词语、用其中的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
2、哪一组来进行课文朗读的汇报展示?
(参考环节)
我们组来朗读课文
展示读(小组采用各种形式读)
我们的展示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进行点评。
3、哪一组来展示通过他们的朗读,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牛马羊多、美丽
4、 通过哪些语句你们能够感受到荷兰的美呢?
(参考环节)
重要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
指导朗读:
(1)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
(2)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
(3)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4)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5)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以上学生没展示出来的,教师可作适当提醒。)
同学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没有?(如果没有再进行下一环节)
重要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生继续汇报。
5、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积累的语句。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新知,做学习的主人。)
六、感情升华
1、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所以课文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答)
2、 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七、谈收获
本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独特地美,下面请大家来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重点从内容上,写法上来说。)
八、课堂检测: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一位导游,你要带着游客游览这美丽的牧场之国,你会先带着游客来欣赏哪一幅图画呢。请同学们把你要说的话先写在练习本上,一会在班级交流。看哪位同学是称职的导游员。
九、推荐作品,增添感悟。
师:荷兰是牧场之国。其实,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也有同样美丽的草原牧场。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写下著名的散文《草原》。孩子们,课下去读一读那生动美妙的文章吧!你一定会领略到另一番牧场风光。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夜晚安静图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像……”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为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遮屏)
小朋友,你们喜欢晴朗的夜空吗?那你们知道夜空有什么呢?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播放课件)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坐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到诗文的意境。
第二步:理解课文、阅读课文
1、自由读: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自找学习伙伴,同桌读、组成小组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朗读:(批注)
这篇韵文用不少叠词描写形状和色彩。朗读时,可先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描绘的画面,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月儿的可爱、想象的美妙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朗读:(批注)
低年级学生容易唱读,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让学生读中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个别读、分组读、评比读。听听谁读得最美。
4、范读课文:(媒体链接)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评价。
5、学生单独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第三步:练习:(批注)
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1、填空:
弯弯的( )
闪闪的( )
( )的船
( )的天
2、弯弯的月亮像______ 。(批注)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 。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 。
—————像——— 。
“我会说”的练习,通过把句子补充完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学习打比方的说法。如“弯弯的月亮”可从形状上想象,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本题可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和肯定合理的想象,鼓励与别的同学想的说的不一样。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可提供一些形象鲜明的事物(如,西瓜、云朵、柳枝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像”说话。生:圆圆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第四步:背诵表演(媒体链接)
画美,歌更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出示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全班演读。更好的表达诗的意境,
第五步:拓展延伸(聚光灯)
1、假如你是飞行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你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已经飞上蓝天,看,蓝蓝的天空许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睛。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给学生以自信,展示的机会。
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生活中,到处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在大自然中,到处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我们应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后不断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这样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
教学板书: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 像———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bpmf》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左上一幅画的是小女孩听广播,突出了收音机的形,可以帮助学生认读b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画的是男孩爬山坡,突出了男孩爬山坡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和手里举的小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p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图画的是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在这一幅画中,主要是突出了两个大大的门洞和捉迷藏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m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图画的是老爷爷拜佛,突出的是佛像,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f的音和形。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bpmf》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bpmf”四个声母的音和形,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bpmf”与“a、o、i、u”组成的音节。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bpm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下面就第二课时为例,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b与p的区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听力训练:听一段话,说出你听到的音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在听中巩固旧知)
2、抽读字母卡片
(2)学习单韵母的读音和写法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小红一家的星期天过的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过的也很有意义。不信,你瞧!请同学们打开书7页,手指第二幅图,仔细看图:奇奇在干什么?(运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新课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然后教师再小结图意。)
这一环节中目的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说课稿 相关内容:《家》教学设计倾听花开的声音──评四位老师执教的《识字7》《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朴素也精彩——《小池塘》案例评析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之三《an en in un ün》教学游戏《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p的教学
①教学p的读音:告诉学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声,读音就就像p,接着运用示范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p的读音。
(利用小纸条比较p与b发音的不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p的发音,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性)
②教学p的书写
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样子)学生边回答。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观察p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说出笔画顺序,然后再运用范写、描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p的认知。
(3)pa音节读法的教学
1、利用原有旧知,根据“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规律,示范发pa的音,学生跟读
2、加上四个声调的练习,其中,尝试组个词语或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大胆的发音,师予以指导)
(4)p与b的区分
出示p与b的卡片,请学生自主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编语境歌: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然后反复练读。(运用自学尝试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在拓展练习中,我一共安排了一项:
猜一猜:
1、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
2、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小结:(简单的语言进行最简单的总结,但里面一定要有对学生鼓励的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p
pb
六、心得
成功之处:1、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语文能力
2、在读写时强调正确的姿势,养成学生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失败之处:1、汉语拼音教学没有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而变得尽可能有趣味,更没能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2、对于板书没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爱好而设计,显得单调而无味
3、内容安排上不够紧凑
4、教师语调上没能做到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备课很不认真
语文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专题”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为线索,穿针引线,纵情勾连,带领我们投入了秋天的怀抱:饱揽秋天的色彩,惊喜秋天的收获,吮吸秋天的气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乐。全文5个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课标明确提出:中年级应以段落教学为重点,因此,教学时,我会根据课文按照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是由低年级的词句学习向中年级的段落学习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
本班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习《秋天的雨》这样的写景文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季节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图画》等,加之他们的生活实践,对于文章中描写的秋天的各种情景应该是熟知的。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是学生首次接触,是学习的重点。这篇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中这些被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丰富积累并尝试运用。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秋景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环节:
本节课将从以下三个环节继续学习课文:
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回归全文,梳理结构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通读全文,回忆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复现文章内容:
是 钥匙
有 颜料
藏 气味
吹 喇叭
二、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此环节从抓“钥匙”,知秋意;抓“五彩缤纷”,赏秋色;抓“气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学习。
1.抓“钥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你用钥匙打开过你家的大门吗?你用钥匙轻轻地打开过你家大门吗?那么秋雨就像你一样,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也许夜里在你熟睡之时,一场秋雨就悄然而至,当你早上醒来,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迎面已经吹来习习的凉风。也许凌晨,在你不知晓的时候,一场秋霜静静地覆盖了大地,蓦然远眺,满山的秋叶已经一片殷红。秋雨就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欣然感到秋天已经走近了我们。通过这样的引导再加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这是重点,将分四层赏景悟情)
首先:问学生: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
学生交流汇报时,朗读相关词句。教师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了吗?(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接着问学生: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会找到“五彩缤纷”一词)。教师追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就会说出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等词语,借此丰富语言的积累。
其次:品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让学生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重点指导本段中出现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因为第二句中提到的“邮票”,对于现在很少寄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一枚枚”这个数量词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抓住“一枚枚邮票”这个短语让学生通过看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找到它们的相似点,感受、想像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感受银杏树叶的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读好之后,让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积累。接着教师改变句子的呈现方式,将两句话变成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荷花说课稿03-22
语文《离骚》说课稿11-13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1-19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学校语文热门说课稿11-03
散步语文说课稿03-22
《荷花》语文说课稿03-11
《赶海》语文说课稿03-11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