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段:第一段,教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用已经掌握的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段,教学用已经掌握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本节课我所选的是第一段,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学会辨认方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通过本课的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为后面认识路线图和测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两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一层次:教材直接指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让学生认识东北和西南;第二层次:通过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东南和西北,并加以认识。例题的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进一步认识方位。在“试一试”中,则要求学生根据指南针上给出的“北”的方向,填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在“想想做做”中,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结合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化对方位的认识。其中第3题是指导学生自制一个方向板,并联系实际学会利用方向板辨别方向。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是能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说教学程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正方形白纸一张。
把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座位排列如下图所示。
讲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将学校、汽车站、电影院、火车站与少年宫的图片,发到相应的小组中。
设计这样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场景图中已经游览了5个地点,还剩4个地方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直接告诉学生超市和公园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东北和西南的含义,并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说说体育场、人民桥位于学校的哪一面,从而认识东南和西北。
这部分的教学有三个注意点,第一,要注意到新方向的辨认和命名都是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这些方向的互相关系和排列顺序。第二,在引导学生认识“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时,要让学生理解东北、西南的命名方法,即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为东北,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为西南。由此再让学生将此命名方法自主应用到认识东南和西北中。第三点,让学生回答“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时,要注意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如有学生可能会说成:体育场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就是方位还没弄清楚,或者说成:学校在人民桥的西北面,这就是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弄倒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的方法。因为“认识方向”是《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加强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要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同时紧密结合教室内学习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置身于直观而又现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互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写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已经标出的“北”,思考要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可以先确定其中的哪几个方向,再确定哪几个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先确定好东、南、西、北后,再确定另外四个方向就容易了。这一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表露思想,并且能分享他人的独特想法。学生在感受思维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对于“想想做做”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第2题后面的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的()面”和“()的()面是()”这样的句式对图中的相关场所关系展开描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制作方向板时,既要指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顺序完成折纸和填写方向等操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方向板。利用方向板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一个方向,把方向板上相应的方向与之相对,并把方向板放平;再利用方向板上所作的标记确定其余的方向。可以先尝试在班上确定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走出教室,选定校园里的某个地点继续尝试运用方向板确定方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说课,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说课稿 篇2
《起死回生》一课,通过扁鹊治好已被人们认定是死了的虢国太子的病,而表现出这名古时医生医术的高明。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的目标。这篇课文的第一个目标是认识生字6个,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第二个目标是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学习,感受扁鹊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学好这篇课文,为后面的几篇描写人物的文章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
而这篇课文中的课外知识的含量很大,一是扁鹊这个人,二是了解春秋这个历史背景,三是通过扁鹊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医。课前,我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要求了解有关课文的一些资料,但并没有以我的观点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哪些内容,而是给学生参考,并让他们自己有选择地去查阅自己喜欢的方面。这样,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知识性的小问题就能自行解决了。
作为一篇阅读文章,教学上最关键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然后抓住重点问题逐一攻克。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文。
首先,让学生将课前把收集到的资料,用一两句话和大家说说,并以“说说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一些小问题;先请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然后选择喜欢的小节集体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三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涉及这样的一些问题:国王为什么说扁鹊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扁鹊为什么要谦虚地说以及前文扁鹊说自己能让人起死回生,后文说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等等
二、以点带面,逐一解决。
由于让学生自由提问题,面比较宽,为了避免让学生牵着我走,在备课时,我就想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国王为什么说扁鹊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因此,考虑将这个问题作为“碉堡”。在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之后,将此大问题作为难关,其余小问题穿于其中或者视情况解决。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的高明,是从三个方面描述的。一是扁鹊通过询问侍卫官,断定太子并没有死。二是通过扁鹊的一系列动作,三是从太子的变化迅速方面。估计学生基本上能将第一二部分找出来,刻画扁鹊治病的动词,学生应该也不是问题。而文中出现的“凝神”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另外一些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把学生的知识做一下规类。而第三部分何以显示出扁鹊的高明,可以从太子的变化之快体会到,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就可以了。而第一部分要考虑一下才能寻找出来。所以备课时做的课件采用可以跳跃的,这样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出现内容。第一部分都是扁鹊和侍卫官的对话。寥寥数语中,扁鹊便可以肯定太子并没有死,而决定要为太子治病。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基本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感悟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最后引导一下,象我国这样的名医还有很多,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孕育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种子。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的第二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以“春天草芽的尖、夏天的荷叶的圆、秋天谷穗的弯,和冬天雪人的顽皮”来表现四季的特征,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2、教学目标:
《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我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11个二类生字;初步认识诗歌中“小节”。
朗读的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的能力——能看图编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质疑的能力——能在课文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表演的能力——能通过表演,理解词义;
口语的能力——能根据诗歌创编小诗。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生字以及品读课文;
难点:在诗歌的学习中培养质疑的习惯,训练说话的能力。
二、说学情
本文是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刚接触的第二篇课文,孩子们对课文的概念、对朗读的方法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朗读起来有可能出现唱读现象;课文的学习不得章法,一味地被动接受新知;初次尝试仿写,对于一部分孩子有一定难度……综合这一系列的学生的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希望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摘苹果”快乐识字法——多种形式朗读法——分小节训练能力法——分层次指导法。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快乐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留出质疑的空间,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求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开门见山式导入课题,直奔主题,简洁、明快,巧妙,能在最短的时间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就面带微笑问大家:“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随着同学们的回答,板书“春夏秋冬”四个字,“春夏秋冬合起来就是叫做——”板书课题:四季。在这个时候指导拼读,我认为正合时机,可以复习我们刚刚学完的汉语拼音。然后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板书2 (齐读课题——第2课四季)
(二)、果园摘果,认读生字:
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因此,我首先安排了这样一个复习生字的环节,过了生字关,就能扫清阅读障碍,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上,我采用的是“果园摘果”的趣味识字法,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整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在学生齐读完课题后,我接着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正是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果实都成熟了,孩子们,走,老师带着你们到果园去摘苹果吧!”接着出示课件,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树上结了11个红苹果,每个苹果里藏着一个字,让学生先开火车认读生字,检验孩子生字的掌握情况,读对了,苹果就会从树上掉下来,孩子们读着、笑着,兴趣昂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齐读生字,实现了从借助拼音到独立识字的过渡,检验孩子生字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哪个字孩子们掌握得不好,就停下来单独教。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度过了生字关。我认为这样安排识字环节,比按部就班地一个个认读,效果要好得多。
(三)、动画演示,激发兴趣:
识字关过了后,要转入课文的学习,我安排了“看课文动画片”这一环节,在过渡上我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你们的字认得真好,老师特别高兴,就奖励你们看这篇课文的动画片,好不好?”既使学生对整个课文有一个整体初步的感知,又是对上一步识字成绩的肯定和奖励,还而且奖励的是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文动画”,符合儿童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可谓一举三得。
(四)、自由练读,初步感知: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完动画之后,一定对课文充满了好奇,会产生想读的欲望,这个时候我抓住孩子们的心理,问道:“动画片这么好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且做到读有要求:那就是读的基础——读正确、读通顺
当孩子读完后,为了检测孩子读的水平,随机指名四人接力读
(五)、范读课文,认识诗歌:
四名同学读过后,就能掌握班里孩子的朗读水平,发现孩子在朗读时存在的问题,这时,老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于是,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出了配乐范读的环节——“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有几副图?几句话?”这样安排,有三方面的意图:其一,悠扬的乐曲,营造了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老师那充满童趣、抑扬顿挫的朗读,能让孩子们从新的起点感受到朗读的奥妙,激发朗读的兴趣;其二,低年级的孩子在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上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否则,老师在读的时候他无事可做,就会注意力分散,因此,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我认为十分必要;其三,为诗歌中“小节”这一概念埋下了伏笔,同时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读后随着学生的回答,讲解小节的概念——
这篇课文有4副图、4句话,每句话叫一小节。诗歌一般都由小节构成,这是一首诗歌,共有4小节。
(六)、细读品悟,学习课文:
有了上面的铺垫,该转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了。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文章中每一小节主要写的什么?让孩子学会抓重点内容学习课文的方法。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老师一边画一边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训练:
草芽是什么样的?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尖尖的(草芽)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还有什么是尖尖的?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还能看到什么呢?
(2)分小组学习2、3、4小节:刚刚我们认识了春天,了解了春天。那么2、3、4小节我想要大家分小组来学习,看看你们喜欢哪一小节?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学生对四季的喜爱,随机学习四个小节,每小节设计了一个训练点:春天重朗读的指导,读出“尖尖”的感觉;夏天看图编故事,重想象力的培养;秋天留出质疑的空间,让孩子养成问题意识;冬天是表演的舞台,让孩子发挥想像,表演出雪人的顽皮可爱。
这样安排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四小节既浑然一体,又各有侧重。在学习夏天一小节时,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做了《有礼貌》的课中操,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下面的课堂学习,又为整堂课增色添彩,是整堂课的高潮。
关于难点突破:
在这四个环节中,秋天一小节“质疑”能力的培养是难点,我是怎样突破难点的呢?主要设计了两条主线——
(1)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解释“谷穗”: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脱壳后是小米
解释“弯腰”——庄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压弯了腰
(2)你读懂了什么?——学习谷穗谦虚的品质,感恩教育:感谢谁?(秋天的到来;农民伯伯播种、土地给了他营养)
学生按照这两条主线去学习,会奠定他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果以后每堂课都安排这样一个质疑环节,那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
关于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中,不同的小节读的方式不同,我采用了“范读、指导个别读、分组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培养了孩子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在课文学完之后,我安排了一个配乐背诵全文的环节,这是多种形式朗读后的必然产物,因为——熟读成诵。学生自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韵味十足地背诵课文,必将成为这堂课的又一个高潮。
(七)、总结全文,能力拓展:
1、看板书总结:这篇课文分别以“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做“春夏秋冬”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吧!
2、练习背诵。
(八)、总结点评,布置作业
咱们一一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诗小能手,还是做诗的小高手,来,孩子们,为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吧!
(九)小练习:
五、说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中的复习生字和课文朗读训练应该能达成,效果也应该很明显,但对刚刚学问的孩子们来说培养孩子们质疑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没有破坏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它的统一,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用心读过《父亲和鸟》一文先,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挚感人”这个词来形容这篇课文是最开适不过的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是本文的开篇句,真切地通知我们,父亲和鸟的闭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打心眼里感受到“知鸟者父亲也,爱鸟者亦父亲也。”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开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可贱的是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求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闭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利。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先说,“我真下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课文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说教的踪迹,反单阅读,用心体味,却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调和、十分融洽的。
二、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4.能够选择或创造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护鸟的实践活动。
三、 课时安排
2课时(整篇课文我打算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开适的护鸟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五、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读思议结开法、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方法教学。学生是在轻松调和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开作,朗读感悟,开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学习活动。
六、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向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拙见)整篇课文我抓住一条探究“父亲、鸟和我”之间的情感的主线展开
1、自读课文,感悟体验自由朗读课文先,我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体会来改写课题,把《父亲和鸟》中间这个“和”字改掉,这形似改课题其实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读先对父亲的感受,初步了解父亲和鸟之间的闭系——知鸟爱鸟。紧接着顺水推舟地给孩子们一个研究的问题:“聪明的小读者是从哪些地方读出父亲是那么地知鸟爱鸟?”
2、自主开作,深入探究。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的进程中,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想碰撞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过的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与人开作交流的进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对于这个研究主题我采用开作探究的方式,请孩子们四人小组尽情地讨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能体会到多少就说多少,哪怕只是一点也是好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体汇报交流的进程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细细品味父亲和我的对话,父亲的语气以及父亲的动作神态。我想语文教学要想让孩子们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闭键词,读读、品品、议议,让孩子们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同鸣。本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自主地体会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喃喃、话音很轻、生怕等词语的涵义,体会父亲和我说的话,相信孩子们会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父亲内心深处的东西。既而,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知鸟爱鸟又会对父亲产生怎样的感情?在这番体会之先,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父亲说话喃喃的,亲切自然的语气,读好“我”天真快乐,敬佩父亲的语气。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深入体会,自然能读好了。至于我和鸟的闭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显而易见了,引导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最先一句“我真下兴,父亲不是猎人。”不难体会到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爱鸟,想要护鸟。自此,孩子们在自主的朗读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沟通、影响中探究,再在深入的体会先再朗读,定能对课文产生较为深刻又极穷特性的独特的感悟。
3、积累运用,拓展延伸自从我和孩子们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去以先,我们也就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我们也一定会深深地被父亲打动着,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爱护小鸟,例如,收集有闭鸟类的知识和大家交流;写一写护鸟的口号;画一画护鸟的宣传画等等,孩子们可以展开各自的语文实践活动。
七、板书
知、爱 父亲 鸟 敬 佩 爱 鸟 护 我 鸟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将课时划分为两教时。第一教时,通过录像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登山”的涵义、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登山”、讲述我的“登山”经历、关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时从意志力测验承接上一课,再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意志力,总结“登山”诀窍。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的。
二、说目标
1认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3方法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对“登山”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的激发。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具备情感上战斗力是本课的重头戏。因此,从两个层面来激发这种情感,一是从自己说起,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谈谈当时克服困难的感受、体验,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学、名人、科学家、奥运健儿等。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社会》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外,还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中渗透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从爬山说起,通过逼真的登山录像,让学生对登山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义,即“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比作登山。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讨论生活中的“登山”问题。这样设计,为后面我的“登山”经历做好铺垫。
(二)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1让学生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谈起,先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难。以贴“困难山”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感受和体验,重在把学生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出来,教师相机点拨、揭示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情感,让学生获得“我要攀登”的决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诸多层面的体验,这样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这里也渗透了克服困难方法的指导,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这个内容是建立在对克服困难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发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克服的意志力。设计这一板块
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辨析同学克服困难的经历,采用帮助的形式,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同学张小虎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次:回顾学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等为了人类的进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梅兰芳学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勾践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明镭……第三个层次,学生把收集到的奥运健儿奖牌背后的故事,自己来进行介绍,这样既结合热点时事,也激发出学生学系奥运健儿勇攀体育高峰的精神。整个过程既是对他人克服困难了解的过程,也是勇气、信心、力量的过程,更是“我要攀登”情感迸发的过程。
(四)总结、升华
此时学生的感情深入内心,教师以赠送奖牌,铭记格言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希望。
四、说课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为下一节课的实践与方法总结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利用文本留白,借助文中句式“有时像??有时像??”“有的??有的??有的??”,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能力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看图和想象创设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秋游)。播放歌曲《郊游》,教师描述:听,哪儿来的歌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出发吧!
(二)精读课文,主要是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第一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1、让孩子自读课文,找一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如果美,美在什么地方?多读两遍感受一下。
2、师生讨论,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课文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3)“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3、句式练习,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
4、齐读,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第二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田野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 ,秋天的田野美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来体现田野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仅是颜色上的美,更代表了丰收。在教学时主要让孩子抓住描写颜色的词通过比较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词语的美,并可以联系实际,让孩子照样子说说还会有哪些丰收。出示相应的句子联系。
3、小节: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最后齐读感受。
第三部分主要是感受孩子秋游时玩的很开心。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联系孩子们的实际,来感受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抓住重点语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 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在玩些什么?他们表情怎么样?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用“有的??有的??”来说说小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最后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吧。
(四)、学习上节课剩余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
最后依据教学目标,布置背诵课文和练习说话的作业。 顶一下
踩一脚
【【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小学音乐说课稿。11-25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01-20
小学数学《约分》说课稿12-24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1-19
小学美术说课稿《黑与白》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