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欣赏课本中第二章中国绘画艺术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绘画”之《洛神赋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既要利于学生一般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欣赏》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净化他们的灵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
前一章节介绍的是远古到秦汉绘画,以人物画的发展作为教学重点;而后面一个学时内容是山水画的兴起—展子虔之《游春图》。本课内容为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赏析,在教学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受“魏晋风度”的影响,改变了人物品藻的视角和价值准则,不像汉代那样重人物的外在功业、经学造诣,而重于人物内在精神和溢发于表的风度。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与此时人物品藻之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秦汉时期的绘画没有真正独立的山水画,山水多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转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付出了重大的功绩。
欣赏课以“听、看”为主,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接受艺术的熏陶,发觉自身对美的需求。
2.学情分析:
说课对象为中职类高一年级室内装饰专业学生。中职类学生学习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足且结构单一。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筛选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实施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及时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措施。
3.教材的处理:
⑴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将复杂的专业概念和理论简单化、实用化,易于掌握。情感设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做的“以人为本”。
⑵教学中所引观点和论据要有严密的科学性。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及作品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在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顾恺之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艺术之美,通过优美的画卷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
难点: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6、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图片展示、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
1、自主性探究法:课前提出目标,由学生通过网络、书刊等信息来源渠道查阅资料,储备知识、预习课程。
2、讨论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时间2分钟)
通过复习上课时内容《马王堆一号墓帛画》,让学生们回顾魏晋以前人物画的风格。为对比前后两个时期(战国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风的转变奠定伏笔。
环节二: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时间8分钟)
《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故事导入是本节课的亮点。教师播放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整理并讲述画面上表现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并通过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背景知识。
故事展开,《洛神赋图》全画可以分为七段:
第一段:初临洛水;
右侧,曹植一行由京师洛阳到山东。走了一天,当太阳将要下山时,主仆在洛水边小憩。
第二段:洛神初现;
正当曹植一行休息时,朦胧中仿佛看到了洛神宓妃的身影。洛神穿着华丽的薄纱罗衣,高高的发髻,细长的脖子,白嫩的肌肤,欲语的双眸,真是漂亮极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再看看周围的景象,水面在浮动,红日在升起,惊鸿在双飞,游龙在腾空。洛神的身姿愈发娇艳了。
第三段:神人对晤 ;
曹植坐在座榻上与洛神见面,他们含情脉脉,若即若离,那一丝情柔,似有还无。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刻!空气中的风停息了,河里的波平静了。各路神仙都来助兴。击鼓的神仙叫冯夷,唱歌的神仙叫女娲。文鱼上岸准备驾车。但是曹植无法高兴,因为洛神的话太伤人了。那洛神轻启朱唇,说:“神人阻隔,无法弥补;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欢乐聚会,弹指一挥。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第四段:离别时刻;
与洛神的欢聚很快就结束了。洛神坐着六龙驾的云车驾向了洛水。在车的左右有鲸鱼和鲵鱼护驾,后面有水族怪物送行。云车异常的华丽,华盖高耸车上,彩带飘舞。六龙驾车而去,波涛汹涌。那洛神回头顾盼。恋恋不舍。曹植望着飞逝而去的洛神,无限的惆怅苦闷。
第五段:心灰意冷;
洛神已经走远了,看不见了。但是,曹植一时反应不过来,神情呆滞。仍然枯坐在那里,两只蜡烛还在燃烧,曹植一丝未动。
第六段:驾舟追赶;
左侧,曹植终于清醒过来,急忙命人驾轻舟,逆流而上,追赶洛神。船夫用力划桨,曹植坐在船头,心急如焚。大浪翻滚,更能表达曹植的心情。
第七段:走马上任。
在曹植与洛神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万般的无奈,只好乘车赴任。画面驷马疾驰,四骑护驾,奔腾而去。曹植仍然心存侥幸,回头顾盼,期望洛神的出现。
需要学生掌握的背景资料:
⑴《洛神赋图》的男主人翁—曹植: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也是《洛神赋》的作者。《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
⑵《洛神赋图》的女主人翁—洛神:
甄氏,《洛神赋》文中的女主角;也是《洛神赋图》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踏着碧波,盈盈而来的洛水女神。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别称甄宓,庙号文昭甄皇后。
在本环节结束后,学生要能对《洛神赋图》中所表述的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并能结合故事内容去挖掘画面中的艺术表现方式。
环节三:知识学习(时间20分钟)
一、自主学习:
结束欣赏活动后,对学生提出:“画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现的很精彩?为什么画家会这样画?有什么目的?”学生经过讨论后说出他们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发掘画卷中的精彩之处,为进入知识讲解环节做铺垫。
二、讲授知识
教师讲授知识点,例举画面中的实例。
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⑴“高古游丝描”的运用:
图中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画家笔下不同的水势、水态、水性千变万化的组合,使这种种波涛律动的江浪之美又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烘托成一体,影响着画中气氛,将画家的情绪传染给观者,使观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谓高明之笔。
本知识点的安排着重使学生对画卷使用的笔法有一定了解,并能说出使用这些笔法是为了烘托画面、营造气氛。
⑵画家的奇思妙想:
画卷中的神仙和奇禽异兽,这些神兽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完全是画家凭想象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成一体而画出的视觉形象。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感。
本知识点重点是“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创造美。
⑶“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人物面部的刻画对传神十分总要,而面部的传神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眼睛的刻画。写行事手段,传神是目的,通过对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进而把握内在的精神实质。
本知识点在于使学生了解顾恺之的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其艺术表现形式的思想“魏晋风度”。
⑷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绘画没有真正独立的山水画,山水多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转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在《洛神赋图》中画家表现山水的技法: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知识点重在使学生了解本画卷对山水画兴起的影响,为后面山水画学习做铺垫。
⑸画家介绍: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图》。
本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顾恺之这位伟大的画家,并对他其它的画作有一定了解。
环节四:知识延伸(时间5分钟)
《洛神赋图》对山水画兴起的作用。
本环节设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洛神赋图》对山水画兴起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从另一个方面也了解到《洛神赋图》在我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环节五:结束课堂(时间7分钟)
欣赏结束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展开综合评述。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说说通过学习后,对《洛神赋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的看法,起了怎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使他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
环节六:小结(时间3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本堂欣赏的内涵和价值。
本环节重在知识总结,并提出下节课时内容。
课堂反思:
①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贴近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层层推进。
②动静结合,让学生参与课堂,由学生展开故事。
③引导学生能发现自我美的需求,才能达到审美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略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骤一:
导入新课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1、(1)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思维运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在观看
中感觉、
思考、
后讨论、
释疑
1、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导入新课题:物质是运动的;
4、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方面。
步骤二:
突破重点一: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1)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欣赏动画
思考、
讨论、
释疑
1、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步骤三:
化解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合作教学法
3、自主探究学习法、
1、(1)展示图片“姑嫂塔、老君岩”;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
2、(1)展示图片“刘德华”;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3、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
辨认
图片、
阅读、
思考、
讨论、
释疑
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
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
(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①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步骤四:
突破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学习法
3、感悟学习法
1、(1)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情感体验、
思考、
讨论、
释疑
1、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系统理解的能力、综合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1、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规律是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②人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的悲观主义。
步骤五: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练习巩固
1、合作教学法,引导阅读和使用现有资料
2、感悟学习法,试题精讲
知识小结:内容见《新学案》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知识
概括、
总结、
思考
分析、
释疑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本框题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
练习巩固:
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题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四、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五、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回答事物怎样变化、发展。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丰富,对于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受到格外的重视和欢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题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对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属于哲学方法论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学目标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特别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本框的哲学观点,并以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并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进行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把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全课的重要教学、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其中也渗透了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正所谓“知易行难”,所以需要加以特别的分析引导。
4、对教材的整合及处理
前一框题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时说到既有数量的增减,还包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因此,为了便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体现知识前后间的对应统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内容重视“优化结构”调整到前面重视量的积累这里进行讲述。
二、说教学构思
本框知识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即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知识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较为充裕,但也必须作到重点突出,详略适当。所以,对于本框的难点,同时也是方法论意义的第一点“坚持适度原则”主要由教师讲解分析实例完成。对于后面的内容,为了体现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来总结方法论意义,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与创造。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三、说教法
1、事例教学法。为了贯彻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教学法、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素质教育新理论。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说学法
1、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教师进行单向信息的传递。
2、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在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我国三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然后请学生讲述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并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此时,让学生从哲学上来思考,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2、新课讲授
(1)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① 对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过对飞船速度快慢对飞船影响的分析,说明要保持事物稳定的性质和状态就必须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所以“要坚持适度原则”,并着重分析了什么是“适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 关于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的教学
首先提问学生思考事物为什么要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事物的变化永远维持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会有什么结果?不会有发展,不会前进,所以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使事物发生质变,发生飞跃,并且要把握时机。请学生根据神舟飞船发展历程说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飞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请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不失时机促成飞跃的事例。
事物要发展,发生质变必须先有量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③ 关于“重视量的积累”的教学,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发生质变,因此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请学生运用知识联系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说明这点,并对学生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与以后自身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课本知识特别加以分析,以深化学生对现在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回忆前一框题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除了有数量的积累之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组合,所以在这里特别提请学生注意重视量的积累既有数量的积累变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并联系我国现在发展过程中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政策对优化结构的重要加以说明分析。然后请学生联系学习的实际情况说明优化结构对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
(2) 关于教学重点“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教学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神舟飞船从一号到六号,实现从无人到载人的发展,其中无数次的对飞船的修改、设计,这些都与我国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所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还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学会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① 要学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现在的学习
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因为量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好习惯、好思想、好作风的积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而坏习惯、坏思想、坏作风的积累则会使我们往坏的方向变化,甚至使我们走入歧途。
(3) 关于本框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本框小结即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和对我们个人的现实指导意义,请学生归纳总结。
3、课堂巩固练习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应以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能力。据此,设计以下练习:请学生运用哲学道理全面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业
请学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六、说媒体
虽然目前的教学装备已有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但这节课我仍然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因为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面,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说课稿 篇4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第一单元就介绍"生活与消费"我们的消费离不开商品,我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生产出来的,因此,顺理成章,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大家想一想,商品是由谁生产出来的?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出来的。所以,第五课就专门分析财富创造的主体,正是按照这一逻辑,第五课叫"企业和劳动者",它包括两个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要了解市场及市场经济这个整体,就必需了解构成它的"细胞"——企业。它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没有强大的公司和企业,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掌握有关企业、公司的知识,能对市场经济基本内容有一个轮廓性认识,对广大青少年今后从事经济建设有着启蒙性的指导作用。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在第一目,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是公司及公司的基本特征,然后重点分析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共同之处,教材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最后,教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二、教学重点
公司制的地位、作用;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难点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企业与公司的含义和分类,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理解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如何依法设立公司的问题和国企改革为什么要建立公司制。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通过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公司,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诚实守信,锐意进取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企业、公司、公司经营成功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深化。渴望成功体验,渴望了解社会。
二、说教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引导,提供充足的事实与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体验事实,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从而领悟观点。充分采用对比方法,把握企业与公司,法人与自然人,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1、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图片、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三、 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参观、访问、听讲座、上网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制作网页等学习方法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1、问题探索法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2、知识再现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3、演绎归纳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说教学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投影、画片、图形、文字、录像、音响、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形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该框题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当然最主要的资源是教科书,还有:有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各国货币、各国各地风土人群、名牌商标)、录音、录像、影视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通州成功企业家发展:易昕、耿裕华、张华伟等)
实践活动资源——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
信息化资源——网上资源、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一国两制"《娘啊,大哥他回来了》等主旋律歌曲,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本节课用什么案例引入?引入的方法是什么?主要探究什么问题?形成什么理念?学生践行要求是什么?
【关于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相关文章:
高中剪纸说课稿02-17
关于高中周记模板合集5篇02-10
高中高一数学说课稿模板12-28
高中绘画说课稿11-02
关于高中周记青春励志模板合集8篇09-03
关于高中周记青春励志模板合集九篇08-29
关于高中周记青春励志模板合集7篇08-24
关于高中周记青春励志模板合集10篇08-22
关于高中周记青春励志模板合集5篇08-18
高中物理说课稿大全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