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一语文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想像并练笔小柱子是怎样暗暗练绝招的,从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说教学重点:
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说教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将孩子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这是使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运用自读、小组讨论读、自主选择读、扮演角色读,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探究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做东进行想像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感悟。
说学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领高超,说说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结并指出:孩子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几个小伙伴的绝招。
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赶快打开课文,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绝招,自由朗读,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再出示本课难读词语: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并及时表扬学生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以课件展示难读词语,帮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课文。阅读包含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画面、结合生活实际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体会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一起来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2、(课件出示)指名读: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导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 《孔子拜师》。齐读课题:“拜”是什么意思?
①请一生说后,我们来看看“拜”的象形字,学生猜测字意,教师总结: (左边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侧。) (右边是磕头的样子),在古代,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带着动作读课题吗?评价:我听出来了, 孔子对 老师特别尊敬。
③让我们一起来像孔子一样拜拜老师吧!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写了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如 何向 老师学习的。
三、课文研读
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学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读读这一段吗?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 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提问:“渊博”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比较: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2、孔子的知识真得不够渊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远近闻名”
3、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还要去拜师求学,了解了这些,你想对孔子说点什么?如此有学问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这位圣人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段。
㈡过渡:曲阜到洛阳远吗?多远?
教师解说: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四通八达的今天,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快也要八九个小时,孔子单凭一双脚出发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自己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1、哪个词打动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学生一起读词
2、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语吧。
3、同学们,想穿越时空,去看看求学路上的孔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表达:我仿佛看见----------
是啊,我也看见了,我看见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着磨破的鞋,踩着滚烫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赶路;
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裤子上已是泥迹斑斑,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白天饿了,孔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润润已发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树下,或睡在破庙里)。
5、想着画面,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风尘仆仆的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试着读出他们的语气。
2、请一组合作读
3、大家能发挥想象带着动作读一读吗?练读
4、上台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的谦逊有礼
5、请问老子,您都70多岁了,为什么不在马车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细细品味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
6、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小结: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㈣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到这里,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点什么呢?
㈤是啊,难怪: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看来,知识渊博固然让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五、说作业设计
对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进生活,去收集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六、说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上联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下联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横批名垂千古
本课时从“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对联结束,为课堂涂上一抹中华古文化色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活泼优美、朴实真挚,沁人心脾、撼人心弦。文章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文章情景交融,物随情移,不枝不蔓,相得益彰,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结合新课标,以及本单元文化主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田野五月的自然美,感受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独立预习,查阅资料。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3.理清层次,品词析句,想象情境,自读感悟。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我确立的本课教学重、难点是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田野的美丽迷人及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
2.在阅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真挚的语言,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物随情移的表达方法。
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阅读感悟法:在阅读中,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谈感受,情中研读,读中感悟,悟中美读。
读议结合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四、情景交融,说过程。
我预设的教学过程共分四步: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美丽的田野风光让我们心情愉悦,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五月的田野,与作者一起欣赏五月田野的美丽,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先板书:17 五月的田野)。
(二)边读边画,品读感悟
自读感悟,勾画体会
这部分内容我以自读为纽带,设置中心话题为:你从哪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请画下来,用心体会体会,然后再读一读,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汇报交流、个性解读
在进行这一教学步骤时老师尊重学生选择内容、汇报方式的权利,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以读为媒,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描述田野自然美这一部分中“在五月的田野里,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田野中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富有灵性而诗意盎然,洋溢着泥土的芬芳。仿佛我们就置身于五月的田野中,产生了奇妙的感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所在。学生可能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麦子和豆荚为什么会笑呢?”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我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笑”字,表面写的麦子和豆荚的快乐,而实际上却更表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此时学生享受在语言所带来的美妙中,然后我再巧问:你仿佛还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机会。
在讲述田野就是乐园这一部分中,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和语言训练。让学生抓住孩子们在田野里活动时的感觉的词语,如“真舒服”、“撒着欢儿地跑”、“心里真高兴”等想像着孩子们在田野里忙碌的情景,体会到孩子们高兴的心情。假如你就是在田野中的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从孩子们简单的“野炊”中,感受到乡下孩子们的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风光以及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心中丰富的感受用读尽情宣泄出来,我辅以多媒体将农村田野的迷人风光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帘,把学生带到在田野里享受劳动乐趣的美景中。然后配乐美读并尝试背诵全文,让孩子们的心与作者一起跳动,一同品味着快乐的田野生活。
为了让学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淳朴、真实。我引导学生结合书上76页插图,再次品读全文,把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孩子们的快乐久久地留在记忆中,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三)深入探究,升华情感
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请你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五月的田野去寻找答案。
通过再次细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农村的孩子饿了,自己拿出锅和米做饭吃,困了就躺在草地上睡觉。”这些都是乡下孩子们独有的生活,他们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田野生活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生活在田野中的孩子们的朴实可爱。
(四) 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得法于课内,增效于课外。”教学一定会结束,可是课文中所带给我们的纯朴、真切的农村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向往。因此我推荐孩子们找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诗歌,如《少年闰土》《水乡的孩子》读读、背背、积累优美的语言,让快乐的童年生活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到底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还有一些困难,由于他们平时碰到的都是简单的,这次却出现了一封信,他们一下子难住了,不知道该不该算一段,在这点上我花了一些时间重点讲解。
接下来我还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可是,有一点是我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上,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外,他们会认为是因为高尔基还没有让小男孩拍完照所以才拒绝杂志社的摄影师的拍照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也显得很困惑。
在落实设计意图上,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希望通过学生自己读,引发自悟,体会情感。同时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读的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为重点,加以指导,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2)《小摄影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乐曲的音调,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为本课定了情感基调,这样就让我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学习情景之中。
(二)整体感知积蓄情感。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打破了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顺着讲解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了消除朗读中的障碍。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错、难读的字音利用课件演示进行预习检查、强化。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边读边悟,随悟随记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感悟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和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但我更侧重于在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开放阅读的平台,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关爱之情,感激之心渗入到学生的心里。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阅读,更重要的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教会孩子们学会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弹响属于学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让孩子看《掌声响起来》视频课件,为下一步的朗读和仿写放飞思维,积累素材,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五)课堂总结内化感受
当不同内涵的视频响起的同时学生为身边人鼓掌,这样呈现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说板书设计:
其目的在于依据课文内容,突出重、难点,清晰、美观、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教学目的简直定到教学的每个关键,紧扣语文课程尺度中划定的重情绪、态度、代价观的准确导向,选择教学计谋,充实表现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并向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开辟学生视野。
2、在互助探究学习中,老师授之以渔,点拨要领,建立了调和的学习气氛,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到场,点燃了学生头脑碰撞的火花,使差别条理的学生都得到生长。
虽然,我以为这节课个体关键的精致化处置处罚另有待增强。我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使背面教学时间告急。有待于增强团体计划的科学性。
我以为讲堂永久没有完善二字,但也正是这遗憾成为我探究讲堂教学的不断动力。也是我以后高兴的偏向。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伶俐只管即便淘汰教学遗憾,让我的讲堂每一节都精美!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精华】语文教学总结模板集锦五篇11-24
《语文》说课稿11-09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说课稿12-2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燕子》说课稿12-20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2-17
赵州桥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