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7 09:00: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的情节简单,文字生动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一家外出郊游,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让给了最小的,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被风雨打掉花瓣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包含着“保护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体现了生命的高度意义。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习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蔷薇花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 “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 、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春雨 洗澡

  春风 梳头

  春燕 捉迷藏

  孩子们 玩耍

  六、说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中,着力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这一课结束,我反思如下:

  1、在交流“醒”字的认字方法后,通过做动作,感悟醒的意思,然后,我引深了一个话题: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如有的说:每天早上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有的说:每天早上是我的小闹钟把我叫醒的……无论何种方式,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愉快。我随机引导:我们过了一年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理,用小闹钟叫早的方式比较好,早睡早起身体棒。

  2、让孩子们和春雷对话,和柳树细语。通过角色的扮演,迁移感情,更深层次感悟文本,内化思想。

  3、拓展阅读落到了实处。拓展材料紧扣一个问题展开:“儿歌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图片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也醒了?”紧扣“醒”字拓展阅读,为最后环节的消化语言,运用语言做好了铺垫。

  4、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孩子们做的小诗还是令人满意的,也有让我感到惊喜的。但是,素材还不够丰富。如果课前安排更长一点时间去观察春天,去了解春天,相信效果会更好,思维会更活跃。

  5、写话的方式略显单一,在这里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第二课时的语言运用,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写,素材丰富了很多,有孩子用第一课时的仿写方式写,也有写成的自由的儿歌,还有的写了几段话,效果非常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说课前给点鼓励的掌声。谢谢大家!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在掌声的激励下,她变得乐观开朗。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关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本,还能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但这些能力都是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课文课堂中不断地加强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本册“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和第一课时已有的学习基础,拟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

  (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基于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一特点,我定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模块: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接下来,具体谈谈每个模块的教学: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伊始,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地提问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样的导入即复习了全文内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

  首先是个人自由读二三自然段,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

  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本环节重点品析三个重点句:

  (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朗读铺情:

  首先我用朗读铺情法品读句子一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子当时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小英子的害怕、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最终明白英子为什么会“犹豫”。

  (2)、想象育情:

  师讲述,请学生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骤然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讲,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英子?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

  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3)、追问生情:

  在学生已入景入情时,导问:这一刻!你最想对英子说些什么?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鼓励)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4)、引读唤情:

  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

  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读,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

  (5)、换位传情:

  在学习句子三时,师问: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这个道理,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6)、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到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先让学生从英子的来信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后随着音乐出示《爱的小诗》:引导学生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爱是给公车上的老奶奶让座,

  爱是给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

  爱是困难中一双双温暖的手,

  爱是雨中的一把小雨伞,

  爱是———————————————

  爱是———————————————

  2、激情结课:

  在音乐中,师生一起诵读小诗,尔后,老师总结本课、本单元的主题。单元主题“爱的教育”的终级目标是什么?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六、说板书:

  鼓励

  忧郁掌声开朗

  赞赏

  掌声是本课的关键词,(忧郁、开朗)展现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的变化。(鼓励、赞赏)体现着两次掌声的不同,蕴藏文本内涵。一颗爱心即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点化文本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整个板书简洁美观,给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

  七、说效果:

  这是一篇充满暧暧、浓浓爱意的课文,不论是课文,还是英子,只要营造起一种合适的氛围,都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中,产生共鸣!撞出美好心灵的火花!我的语文课堂里经常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相信这次也不例外!当然,更高境界的效果,应该看孩子以后在学习、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表现出来爱的行为!请我们一起检阅吧!

  朋友们,我们的掌声是对他人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吝啬您的掌声,让它响起来吧。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说学科】:小学语文。

  【说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84页第九课。

  【说教材】: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说理念】:

  这首儿歌之所以被选入低年级教材,并不仅在于它浅显易懂有趣,还在于它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本课,力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读书,培养学生自能识字,读书的能力。还应该联系实际,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走出书本方寸天地,拓展文本内容、空间,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说话能力。

  【说学情】:

  班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表现欲望较强,且活泼、好动、爱玩,控制能力有点差。在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初步养成了“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

  【说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情感目标

  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

  【说重点】:

  学会生字,认识新笔画、新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难点】:了解影子的特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学生随意移动位置)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边是谁?(学生自由互说)

  2、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因此,本节课第一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创设情境,在学习第一、二节课文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3、多种识字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本课要认11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学生字时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别读、小老师领读,玩识字游戏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4、趣味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结合课文能力目标。我按排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5、质疑、释疑法

  在学生充分理解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同桌一起把生字读两遍。然后互相检查看看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哪个字的,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2、朗读比赛法

  为了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对读,个别读,小组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3、自主评价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以及表达能力。从而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说准备】:

  利用家长资源,组织课外预习。

  1、玩影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教师问题提示,家长把学生的发现回复在班级网站主题贴后。提示问题: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影子?什么情况影子会消失?为什么影子会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你能让影子变长、变短、变粗、变细吗?你能让影子立起来吗?你还有其它发现吗?)

  2、识字,注重识字方法。

  3、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提问,家长记录学生在读文时提出的问题,反馈在班级网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程序】:

  (一)游戏导入:

  1、师:左边拍拍。生:右边拍拍。伸出我的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拍拍我的前面,拍拍我的后面。

  2、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先让学生自由互说,再指名不同位置的学生按句式说话。)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边是谁?

  说话训练句式:

  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二)说说生活中的影子。

 1、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时刻跟着自己、陪着自己的亲密朋友叫作影子。(教师板书课

  题,相机指导识“影”字。太阳照着人,三撇表示影子。)

  2、周末,爸爸妈妈带我们一起玩了影子游戏,你都发现了什么呢?(指名学生按问题提

  示顺序发言。按顺序多媒体出示提示问题。学生发言预设:)

  生1: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

  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

  子会有点变长。

  生5: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我跑到孙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孙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当我和XX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本段教学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读读课文中的影子。

  1、过渡语:影子的学问真多,玩影子也很有趣,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3、大家评价反馈,改正错处,再齐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展示生字:“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做成超链接卡片式。)

  ②指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相机认识“犭”“宀”。) ③学生发言预设:

  结合生活记字:我家在前进路。──前

  利用偏旁记字:跟、狗、黑

  会意联想记字:两个小朋友一起去上学。──朋

  联想比较记字:着──看 常──堂(党)

  音近字记字:友──又

  谜语记字:剪去一刀──前 工厂里边一口人──后

  屋檐下面一把刀──它

  ④多媒体字词练习:

  反义词连线互说

  前——后 左——右 上——下 远——近 黑——白

  代词特指连线说明

  他——男性 她——女性 它——事物

  (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来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5、解答问题,感悟语言魅力。

  ①师过渡语言:

  字认会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在预习时,同学们针对课文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摘取

  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吧!

  ②多媒体出示问题:

  把影子像“小黑狗”说成影子像“大灰狼”行不行?(不行,影子是黑色的;不能整天

  让大灰狼跟着,会吓死人的。)

  把第一节的“跟着我”和第二节的“陪着我”两个词对换好不好?(不好!前后是跟着,左右是陪着,很形象。)

  ③伴着动作,带着表情,有节奏地朗读短文。(学生自由表演,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出前、后、左、右。也可两人合作,一人扮影子,分角色表演。)

  ④模仿其中一种读法,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⑤背诵课文。

  (四)写字:认识新的笔画,工整书写四个汉字。

  1、展示出“飞”“马”“鸟”读一读。

  2、观察发现。(认识“”“ㄅ”)

  3、范写引路。范写时,边说边写,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飞 (不要把“ ”写成“乙”) 马 鸟(不要写成乌鸦的“乌”)

  4、练写评比。(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写完后,小组同学间互评,指出不足,选出写得好的在全班展览。)

  (五)奖励一个小故事:

  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一直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个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家里,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那个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说板书】(略)

  【说意图】

  语文课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要让孩子们越学越聪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课文前说说影子;在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疑问时为学生做实验,展示生活的真实;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创意表演,说说背背,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真正做到新课标所说的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调用生活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确实大有裨益。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我说:“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小狗是怎么跟你玩的?”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瞎调动。教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看能否支持教学,这就是新理念下“备学生”的一个关键。如果学生经验还不够,教学就不能急于进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在学生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感悟就会水到渠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不会让学生得到很有效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记得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说课设计由以下六部分组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7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精读领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掌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角色美读法

  3.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各种教学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在这里,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同学们,瞧,就是它----花生,它呀,还有一个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板书}

  (二)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首先,教师出示生字串,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重点指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理清课文的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下面,由教师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师进行配乐范读)

  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挂在枝头”等词做对比,明确火红的石榴、红彤彤的苹果、纷纷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动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华贵的气质,但是,它内涵而不外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这样,学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父亲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呢?你还有什话么要说?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同学也会说:社会也需要像苹果、桃子那样既张扬个性又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对于多元化的解读我会及时肯定,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接着,师生小节: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鲜花是美的,苹果是美的,可那长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们做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就都是美的。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美丽的人!

  最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处?

  2.我们要学习花生的哪些品格?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思路】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标精神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点予以定位:

  1、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标本,并介绍其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难点:

  ⑴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将三维目标得以真正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图片激情、课件展示、音乐渲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以达到熟读背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二、自读识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读领悟。五、巩固延伸。下面,我就对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以具体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充分利用云空间课堂魔方,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着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2.学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讨论: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公英、耳、豌豆。齐读词语。

  ⑵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蒲、苍”两个生字?(提醒学生勿把“蒲”字写成左右结构)

  ⑶利用游戏巩固识字。我将采用摘苹果、识字大转盘等游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小组内轮读生字,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贴上“ ” ,没有达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5)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黑板:

  A、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B、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这三句话。

  D、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画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互助互学,人人参与,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6)识记字形,练写生字

  1、识记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

  ⑵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比比谁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⑴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了。

  ⑵教师重点指导:

  ①“绞丝旁”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

  ②比较“洼”和“娃”的字形。

  ⑶学生自由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生需要教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品读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说蒲公英

  ⑴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请喜欢蒲公英的同学一起读读第二节。

  ⑵让学生拿起蒲公英轻轻一吹,一边吹一边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⑶全班交流:刚才给蒲公英吹气时,你看到了什么情形?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拿起蒲公英标本,边吹气边引导学生理解:风一吹,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开了,像一把把降落伞四散开来,你们瞧,种子这里一颗,那里一颗,都从空中飘落下来了。(教师相机板画:蒲公英的种子)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纷纷”。

  ⑷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情景可以用上“纷纷”这个词,试着用“纷纷”说一句话。

  ⑸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好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打算到哪里去玩耍呢?

  ⑹指导朗读:

  ①教师渲染气氛:蒲公英娃娃们,我们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安家落户了,远方有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遐想朗读第二节。(引导学生用较轻较慢的语调朗读。)

  ②哇,微风一吹,你们终于可以离开妈妈,到处旅行了,好开心呀!(生读)

  ③蒲公英娃娃们,你们勇敢地离开妈妈的怀抱,从高空中飘落下来了。(生再读)

  ④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齐读第二节。

  ⑺教师小结:(手指板书)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能借助风的力量让自己的孩子四处去旅行。

  2、说苍耳

  ⑴师:认识了蒲公英妈妈,我们一起去找找苍耳妈妈。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同学读读第三节。

  ⑵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呢?画出相关的语句。

  ⑶让学生再次拿出苍耳标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

  ⑷让学生任意把苍耳挂在自己的头发、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画:兔子)

  ⑸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3、说豌豆

  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四节,教师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第四节。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③说说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⑵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⑶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豌豆便弹射出来。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与“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豆粒儿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明白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板画:太阳)

  ⑷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导学生读出豌豆宝宝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时的高兴的心情。

  4、试着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本环节的学习中,从老师的引领,到小组合作,到自学,引导学生由扶到合作,到独立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巩固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采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说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让学生拿出课前采集的其他植物标本,边展示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鬼针草宝宝只要挂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芭乐的种子被贪吃的小鸟带到远方;太阳一晒,凤仙花娃娃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交流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课文表达形式写一小节诗歌。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定向——探究体验——反思升华——自主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有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并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对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的探究理解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有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

  在学生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1)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2)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3)用稍快而又兴奋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奋和喜悦。)

  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独立,内涵辐射全篇,教学顺序可根据学生会报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体验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课堂上你争我辨,气氛活跃,既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再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升华,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作者写出了这好的文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吗?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并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和时间赛跑其乐无穷呢?

  3、说说自己和别人浪费了时间的一两件事,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时间就不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的最大乐趣,而且懂得了今后该如何珍惜时间,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

  (一)、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谈谈你浪费或珍惜了的时间及感受。

  (二)、(1)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事迹?(2)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一分钟可以做那些事。

  四、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万分(起因)

  和时间赛跑:兴奋无比(经过)

  假若……就……(结果)

  这个板书一方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为下一组了解文章的顺序这一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时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转变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

  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5篇)1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11-02

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12-17

人教版语文五上:《鲸》说课稿12-17

人教版小学课件语文05-13

人教版小学语文谚语01-1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28

人教版高中语文 采薇说课稿11-03